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劝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9-12-30 手机版 | ||||
一、情景导入 学习是托起梦想成就梦想的“奠基石”。 学习上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最根本的落后。未来社会唯一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就是学习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所说:“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当今世界,知识信息快速更新,学习稍有懈怠,就会落伍。 有人说,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一个圆,学习是半径,半径越大,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 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应有的方法、态度,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文题)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思想主张及《荀子》。 2.熟读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现象。 3.分析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明确荀子为何如此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4.梳理文章结构,学习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 5.背诵全文。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重要的诗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熟练翻译课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熟读课文,通过梳理、探究和反思,学习本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和对比论证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荀子所论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学习对于人修身立德的重要性,了解学习应持有的态度和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把握其现实意义。 三、预习检测 查字典,读准下列汉字的读音。 中( zhòng ) 輮(róu ) 舆( yú ) 有( yòu ) 槁暴( gǎo pù ) 砺( lì ) 参省( cān xǐng ) 须臾( yú ) 跂( qì ) 楫( jí ) 生( xìng ) 蛟( jiāo ) 跬( kuǐ ) 骐骥( qí jì ) 驽( nú ) 锲( qiè ) 镂( lòu ) 跪( guì ) 蟮( shàn ) 螯( áo ) 四、作家作品 1你知道他是谁吗?(学生看图像,说出自己对人物的了解) 荀子,名( ),当时人们尊称他为( ),( )国末期赵国人。曾到 齐国、秦国、楚国游学,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朴素 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先秦( )家的最后代表人物。 填空: 况 荀卿 战 儒 2.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进步。 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 3.《荀子》是荀子及其弟子所著,共32篇,内容异常丰富。他一生“序列著述数万言”,后人编为《荀子》. 《荀子》一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成为有标题的论文,他的文章,善于分析问题,论题鲜明,说理透辟,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有很强的逻辑性。笔力浑厚,音节整齐,语言质朴、精炼。 五、解题 《劝学》的“劝”是“劝勉、鼓励”的意思。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荀子说,人们应当学习儒家的经典,做封建时代的圣贤。这就是《劝学》的主旨。当然,诵《经》读《礼》既是学习文化知识,又是接受封建礼法道德的教育,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但荀子说学习的意义在于“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可见荀子强调学习,是偏重于封建礼法道德的教育的。 荀子强调学习儒家经典应当指导自己的思想言行: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作者在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六、时代背景: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社会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荀子从“性恶论”的观点出发,说明人的知识和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学习、教育而逐步形成的。只有懂得礼,人的恶的本性才能最终改变。 所以,荀子的《劝学》特别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七、研习文本 1.听朗读,熟悉课文内容,扫清文字障碍,做到准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2.生自读全文,借助工具书和注解初步理解文意。 教师提示:用红笔标画出你不理解的重要的难解的字词句,借助工具书和手中的材料,分类整理文言现象。 (7个小组分工,制作学习卡片,讨论合作完成) 3.小组成果展示:(展台展示卡片) 第一组:【通假字】 ①暴pù已是“曝”的古字 ②“輮”通“煣”,使……弯曲。 ③“有”通“又”。 ④“知”通“智”zhì,智慧。 ⑤“生”通“性”,资质,禀赋。 第二组:【古今异义】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一般指“学问广博精深”) ②輮以为轮 (以为 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③用心一也 (用心 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今义为“用功、肯动脑筋”) ④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江河 古义:专指长江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江河) ⑤蚓无爪牙之利 (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 ⑥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寄托古义:藏身;今义:“托付”或者“把理想、感情、希 望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二组小结: 古今异义: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常用的几种情况: ①词义扩大。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 ②词义缩小。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代只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 ③词义转移。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 ④感情色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第三组:【词类活用】 ①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水。 ④用心一也:一,数词做动词,专一。 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作动词,走得快。 三组小结: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 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第四组:【一词多义】 ①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 (借、借用)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借助、利用) 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假装)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 ②望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向远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鸿门宴》盼望、希望 先达德隆望尊 《送东阳马生序》(声望) 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农历每月十五日) 第五组:【一词多义】 ③于:青取之于蓝(介词,从) 而青于蓝 (介词,比)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介词,向) ④而: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连词,并列关系) 吾尝跂而望矣 (连词,修饰关系)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连词,转折关系)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连词,承接关系) 锲而舍之 (连词,表假设关系) 五组小结: 一词多义现象在古今汉语中普遍存在,而古文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单音词上,因 为古单音词多,一个词又往往有好几个意思。 方法: ①做好文言文实词、虚词一词多义的积累、归纳 ②结合语境去判断。 第六组:【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判断依据:者、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②.省略句 判断依据:句子成分。 輮(之)以为轮 骐骥一跃,不能(跃)十步 蟹(有)六跪而二螯 ③.倒装句 判断依据:于;之、者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八、合作探究 第七组:质疑问难,教师点拨。 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教师点拨:句中“神明”即“精神智慧”;“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焉,语气词,“了”。 译:积累善行养成美德,因而精神和智慧得到提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备了。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教师点拨:句中“舟揖”是合成双音词,偏义复词,联系上下文,偏指舟。“水”,名词用如动词,“游泳”。“绝”引申为“横渡”。“江河”古人专指长江、黄河,现在的词义扩大了,泛指一切江、河。 译: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教师点拨:句中两个“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爪牙”的本义是爪子、牙齿。后比喻为帮凶、走狗。“强”读qiáng,强健的意思。“上”、“下”方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黄泉”是地下的泉水。“用心”,“用”是引介原因的介词,译作“由于、因为”、“心”是“心思”的意思。“一”,作动词,专一的意思。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由于心思专一(的缘故)。 学生结合工具书和老师的讲解,自译全文。 九、课堂练习 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C ) 例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吾尝终日而思矣 B.登高而招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蟹六跪而二螯 十、拓展提高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 ——节选《荀子》 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 A.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B.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C.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D.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十一、课堂总结 劝学,要以学固本,以学立德。人以学而立,立以德为先。以学增智。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要求大家通过学习来提升知识的总量、知识的质量,端正学习态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以学兴业。 十二、作业布置 1.学生结合工具书和老师的讲解,熟练翻译译全文。 2.尝试背诵课文第一段。 十三、板书设计 通假字 学习 古今异义 阅读 文言基础知识 词类活用 浅易文言文 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