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读名著,讲故事”谈点感受(教师随笔)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2019-12-10 手机版 | ||||
最近,到初一代课,发现各班每天每节语文课除了坚持小测,还坚持讲故事,很好!下面,单就讲故事,谈点感受。 这里,所说的讲故事,其内容,光我听到的就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学生个人事先以书面形式就本册课本规定必读的名著的某一章回进行内容提要,然后在刚开课的时候站在教坛后边,面向全班同学讲出来。同时,在科代协助下播放课件,展示所读的内容。其后,老师稍作点评。全班同学都要轮着讲一遍。 第二种,老师出个题目,比如“请你介绍《西游记》里的一件神奇的法器”之类,学生围绕它读名著,先书面答题,然后在刚开课时走到教坛后边,面向全班同学讲出来。其他同学听后,可以给予补充或者纠错。 这个练习把读、写和说结合起来,好处很多。第一,促使学生阅读名著,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第二,促使学生以内容提要的形式写读书笔记,以提高概括能力;三、给学生创设了当众说话的环境,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不过,看了几位学生的讲话稿,听了几位学生讲故事,我发现,第一,学生对名著的内容提要不够精准;第二,学生多是照着稿子念,没有说书表演的口吻、表情、动作,不能打动听众。 我查看了一下,初中三个年级,课本规定必读的名著体裁多种多样,有小说,如《西游记》(初一上学期);散文集,如《朝花夕拾》(初一上学期);科学小品,如《昆虫记》(八年级上学期);游记,如《红星照耀中国》(八年级上学期),书信,如《傅雷家书》(八年级下册);诗歌,如《泰戈尔诗选》(九年级上册);等等。 适合于拿来讲故事的,应该是叙事性较强的小说、散文、游记和科学小品。看名著讲故事,就是对所读的小说、散文、游记或科学小品进行内容提要,而内容提要的本质就是缩写。 缩写就是按规定字数,把篇幅较长、内容较繁的文章压缩为一篇短文,以保留其主题思想和主要内容。 如何缩写? 第一步,认真阅读名著,分析提炼出全文的中心思想; 第二步,精准地提炼出每段的重要内容,概述故事的基本情节、内容梗概,去掉文中具体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简明扼要地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第三步,初步缩写之后,修改润色,使语句连贯,表达流畅。 不过,有时候,缩写的内容不一定全是故事。比如,介绍《西游记》里某种法器。那就得写出法器的名称、形状、结构、功能,以及用例。所谓用例,即其主人在什么时间、地点使用它,大概的使用过程如何。 老师布置讲故事的作业时,必须作出必要的辅导,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比如限定字数,等等。 缩写得好就为口头讲故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缩写得好,并不意味着,故事就讲得好。 有的同学不能脱稿,不看着缩写稿件讲,就哑口无言。这说明,他对名著的故事情节、主题思想、内容要点等的阅读理解,结果只留在纸面上,并没有留在脑袋里、记忆中。 有的同学,即使看着底稿说,也结结巴巴。也许这同学事前有准备,但不善言辞,过于紧张,所以如此。也许这同学压根就不重视,事前没准备,头一次就上台讲了,马虎应付,所以错漏百出。好比说,背着唐僧师徒过流沙河的鼋鼍俩字不会读,唐僧读成唐增。若事前查查字典,就不会出错了。 所以,老师必须要求学生事前先查字典正音,然后再试读几遍,直到流利为止,方可当众来讲。讲的时候还要限时。 照着稿子念,用朗读的方式讲故事,这是最低的要求。最好还是脱稿,用说书表演的口吻、用话剧表演的方式,带着表情、动作来说故事。这就要求学生们把内容提要改写为说书的脚本,或者话剧的剧本。 说书的脚本,自有它特用的格式和套路,如开头“原文再续,书接上回,话说……”,结尾“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至于话剧剧本,则要把内容提要分解成旁白、角色的独白或对白,讲故事的人读时要代入角色,用不同的朗读技巧,以不同的音色、音质、音量塑造出不同身份、性格、情绪的人物形象,用声音渲染不同的场景、氛围。这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从中发现具有表演天分的孩子。课上,我这么一说,就立马有孩子自告奋勇,大胆尝试,让人眼前一亮。 梁永坚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