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19-11-21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并做积累。

2、反复诵读,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结合背景,体会作者悠闲、

超逸的心境。

3、领略文中月色的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揣摩作者在文

中所寄托的复杂微妙的心境。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写景语言诗情画意的情境。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题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朗诵材料 课件ppt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好,曾经有那么一句诗让我们震撼不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千古绝唱每当我们思念亲人之时,反复吟唱时,我们苦闷的情怀暂时就明亮起来了。苏轼的情怀总能让我们在落寞之时得到安慰,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另外一篇文章,再次走进苏轼的世界,或许我们又能收获一种意外的惊喜。

二、 作者简介与背景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出为杭州通判。元丰二年(1079年),又因“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此文就是作者被贬黄州时写的一篇文章。

三、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解( )衣 藻荇( )( )遂( )至

寝( ) 柏( )

2、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3、检查学生对古文字词情况,重点点出几个重要的句子。

月色入户 ( )

欣然起行 ( )

念无与乐者 ( )

遂至承天寺 ( )

相与步于中庭 ( )( )

庭下积水空明 ( )

水中藻荇交横 ( )

盖竹柏影也 (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 )( )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澄澈清明,水中的藻荇之类的水

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翻译: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

这样的闲人罢了。

4、学生再读文章,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作者情感。

四、听朗诵,学生整体感知,并出示问题思考,带着问题学习。

1、 作者为什么要为何独寻张怀民 ?

答:(志趣相同、遭遇相同。)

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1)苏轼此行目的是为了“ 寻乐 ”,说明了什么?----无乐,因受贬官心情苦闷不已。

2、夜游之时作者看到的景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答: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月比喻水(清明澄澈)

影子比喻藻、荇(清丽淡雅)

影子衬月光(结合朱自清《荷塘月色》中一段文字结合欣赏,见

ppt课件)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诵读写景句子)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你认为“闲人”是怎样的一种人呢?(诵读中体会)

答:但 少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如何理解”闲人“一词?

①、蕴含着郁郁不得志的悲凉感慨,是自嘲、自慰的感叹。

②、对世俗的蔑视,也是一种闲情雅致的自我解脱,是一种自得其乐

的宁静旷达的高尚情怀。

(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悠闲赏月的欣喜)

五、文章结构梳理

明确:第一层:(开头8222;8222;相与步于中庭)叙事,交待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

第二层:(庭下如积水空明8222;8222;盖竹柏影也)写景,写月下庭中景物。

第三层:(何夜无月8222;8222;结尾)抒情,面对月光、竹柏疏影抒发感慨。

注意:诵读,读出感情。

六、当堂训练:

1、句子仿写

读《记承天寺夜游》,我懂得了:--------------------------------

参考答案: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面对逆境,要豁达开朗,乐观积极。

重要的,不是别人是否理解欣赏我们;而是我们能不能寻找到真正

的自我。

七、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

界,传达出作者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悠闲赏月的欣喜等微妙的情感。也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高尚情操。

八、作业布置:

1.完成《记承天寺夜游》讲学稿

2.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3.背诵全文

附:(1)板书参考

写景 抒情

本体 喻体 宁静、心胸开阔、心无杂念

月 水

竹柏 藻荇

闲人 愤懑、自嘲、自解、自慰、自矜

(2)讲学稿内容:

课后作业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加点词。

⑴念无与为乐者 念: ⑵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至: ...

⑶相与步于中庭 于: ⑷盖竹柏影也 盖: ..

2、解释加点词 。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②念无与为乐者 与: ..

3、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⑴文中写了两个人,这两人的相同点是:

⑵用横线画出文中用水草比喻月光下竹柏摇曳的句子。

⑶作者“欣然起行”的原因是

⑷结尾的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把 比

作 ,把 比作 。

⑹“月色入户”一句中“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4、用“/”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相与步于中庭

5、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①称自己为“闲人”的原因: ②作者当时的心境: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