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精品导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2019-11-04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掌握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 2.体会张秉贵的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言建构与运用:阅读文本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特点,掌握阅读人物通讯的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挖掘人物亮点,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特点,掌握阅读人物通讯的一般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并感悟张秉贵的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人物“心有一团火,温暖万人心”的品格和精神应作为一种文化和传统不断传承与发扬。 1.教学重点:体悟细节描写中表现出的人物优秀品质。 2.教学难点:掌握通讯的写法。 【知识导学】 一、背景介绍 张秉贵(1918—1987),原北京市百货大楼糖果柜台售货员,张秉贵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着每一个顾客的心;他是中共十一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有燕京八景,张秉贵售货被称为“燕京第九景”。1957年,张秉贵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78年,他被北京市授予特级售货员称号。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9年,张秉贵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本文是《北京日报》记者在1977年采访张秉贵同志后写的通讯。 张秉贵在平凡而光荣的岗位上,将旁人眼中简单的售货升华成为一门服务的艺术。 三、字词广场 1.字词检测过关。 【熙熙攘攘】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体贴入微】体贴:细心体谅别人的心情和处境,给予关心和照顾;入微:达到细微的程度。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 【和颜悦色】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全神贯注】贯注: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全力以赴】赴: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座无虚席】虚:空。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2.词语辨析 (1)传颂传诵 [辨词]“传颂”侧重“颂”,传播颂扬。“传诵”侧重“诵”,指辗转传播诵读。 [选词]①这些经典文章都被广泛地______。 ②人们______着这个感人的英雄事迹。 (2)质问质疑 [辨词]“质问”指诘问、责问。“质疑”指提出疑问,即心有所疑,提出以求得解答。 [选词]①韩愈敢于______、敢于创新的精神是他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 ②面对父母的_______,他语无伦次地不知如何解释。 1.概括文章写了张秉贵的哪些事,分别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从中可以看出张秉贵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提示: ①张秉贵用糖哄哭闹的小孩,表现了他的耐心细致、周到体贴。 ②张秉贵给要赶火车的顾客提前称糖并悉心指路,表现了他体贴入微、急人所急、解人所难的品质。 ③张秉贵接待了气呼呼的女顾客,表现了他的热情大度、主动耐心、和蔼亲切。 ④张秉贵的女儿生病,却依旧没有影响他的服务态度,表现了他的隐忍克制、爱岗敬业、公私分明。 ⑤张秉贵光照顾买得多的顾客而被买得少的顾客质问后受到触动,表现了他自我反省、不断成长的品质。 ⑥张秉贵忆往昔被兵痞打,今天却收到女顾客的水果而感慨不已,表现了他懂得感恩,乐于奉献的品质。 ⑦张秉贵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自己的商品知识,当好顾客的参谋,表现他主动求知、严于律己、视“为人民服务”为服务宗旨的品质。 ⑧张秉贵去吃夜宵,因座无虚席,厨房大师傅特意给他拿凳子而受启发,表现了他善于剖析小事、思想觉悟高。 总而言之,张秉贵是一位热情体贴、细致周到、诚恳耐心的优秀老售货员。 2.文章基本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提示: 第一部分:张秉贵的“一团火”品格的表现。 第二部分:张秉贵的“一团火”品格的成长。 第三部分:张秉贵的“一团火”品格的影响。 3.文章在描写张秉贵的时候,选择了很多细节,试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示例1:张秉贵在柜台里“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下班后累得“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强烈的细节对比,突出张秉贵忘我的工作精神。 示例2:张秉贵也随着她向柜台东头走去,边走边想:她准遇到了什么不顾心的事,越是这样,我越是要热情接待她。张秉贵一边走,一边还是那样和颜悦色地说:“最近从上海来了几种新果,味道还不错,您想看看吗?我向您介绍一下。”心理描写与语言描写结合,揭示他的主动耐心、亲切和蔼,善于应对各种顾客。 示例3:他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又拿出几块用小纸袋好,塞进孩子的衣兜里,把剩下的糖果包捆结实递给顾客,嘱咐道……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他的细致周到。 示例4:忆往昔,看今天,他默默地想,现在我刚为人民做一点儿事,他们就把我当亲人相待,我有什么理由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58年他入党后,想了又想,个共产党员到底图什么?图的就是多为人民服务!心理描写,表现了他的成长过程。 总之,细节描写使内容更加真切感人,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4.找出文中写“一团火”的句子,分析文章的行文线索和结构特点,并说说文章为什么用《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作为标题。 ①收货动作的迅速劲儿,接待顾客的热情劲儿,像一团火一样,把大家深深地吸引住了。 ②张秉贵常说:“我们售贷员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来温暖人民群众,使他们不仅在商店里感到热乎乎的,回到家里热乎乎的,走上工作岗位还要热乎乎的,激发出更大的革命干劲儿。” ③张乘费用自己心中的一团火温暖人民群众,赢得了广大顾客的爱戴和尊敬。 ④您那感人肺腑的事迹,使我心中仿佛升起了一团火。 “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是本文的线索。作品以“一团火”的服务精神为线索展开,贯穿全文。采用了彩线串珠式的结构方式,叙写老售货员生活中的平凡事迹,凸显了主人公具有“一团火”精神风貌,赞扬之情溢于文中。这种结构安排,起到概括故事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构上的特点:倒叙写法。先点明张秉贵是劳动模范,再用丰富事例加以佐证,同时辅以插叙。买糖果的人形形色色,有老有少,有感激他、赞扬他的也有脾气爆、对他发火的,但是张秉贵始终用他“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的态度服务每一个人。这样安排更能突出这位劳动模范就如一团火,无论何时何境都能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温暖众人心的美好精神品质。 5.文章为什么以一位路过北京的青年农民的诗歌结尾? 张秉贵的“一团火”精神感动了很多很多人,正在发挥着他的巨大作用,因而显示了“一团火”精神的崇高可贵。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巴黎圣母院失火,在网上引发激烈争论。 ( )它的焚毁不仅是法国文明的消损,更是人类历史文明的重大遗憾。 然而,在巴黎圣母院失火的新闻下面,竟有不少网民,更是称这场大火是当初法军烧圆明园的报应,相关微博评论中“天道有轮回”等字眼______。 1860年,英法联军冲进圆明园烧杀抢掠,大火燃烧三天三夜,这座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最终付之一炬。诚然,圆明园被毁是我国历史上不可抹去的耻辱,给国人带来难以抚平的伤痛。但是,将这段历史放到今天来看,与巴黎圣母院并无可比性。圆明园被毁是野蛮战争的历史伤痕,而巴黎圣母院失火却是和平时期的安全事故。两者都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而伟大的人类历史文明的落幕,对于全人类都是一种巨大损失。 雨果曾经________地痛斥英法联军的恶行,今天,我们又怎能借着消防安全问题口不择言地发泄仇恨?现代社会文明应不断进步,但不少人的认知水平确实不如百年前的雨果。 余秋雨曾说过:“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但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圆明园被焚毁和巴黎圣母院的大火的联系,仅仅在于它们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都是承载文化艺术的圣地,都是人类历史中______的一部分。 铭记历史并不等于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前行。正是为了让我们铭记历史、重蹈覆辙,因而不能用圆明园发生的悲剧而去恶意攻击今天的巴黎圣母院,历史从来无意教给我们用仇恨包裹文明。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为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作为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巴黎圣母院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 B.作为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作为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巴黎圣母院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 C.巴黎圣母院是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是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而其中更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遺产。 D.巴黎圣母院是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是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而其中更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拍手称快层出不穷义正辞严不可或缺 B.拍手称快屡见不鲜理直气壮不可或块 C.落井下石层出不穷义正辞严缺一不可 D.落井下石屡见不鲜理直气壮缺一不可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铭记历史正是为了让我们避免不重蹈覆辙,而不能拿圆明园发生的悲剧面去恶意攻击今天的巴黎圣母院。 B.铭记历史正是为了让我们避免重蹈覆撤,而不能因圆明园发生的悲剧而去恶意攻击今天的巴黎圣母院。 C.正是为了让我们铭记历史、避免不重蹈覆撤,因而不能因圆明园发生的悲剧而去恶意攻击今天的巴黎圣母院。 D.正是为了让我们铭记历史,避免重蹈覆撤,因而不能拿圆明园发生的悲剧而去恶意攻击今天的巴黎圣母院。 4.请将下面语段改写成句式整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可调整语序,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可改变句子的原意。(6分) 我喜欢自然风光,还喜欢生活中的故事,情节曲折的小说我更喜爱,也喜欢大自然的音响,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更让我着迷,当然,那美妙动听的音乐尤其让我陶醉。 5.阅读下面的材料,给“工匠精神”下定义,不超过55个字。(5分) 工匠精神是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在手工业时代达到顶峰的一种精神文化,并不止于制造业,更不止于工匠。从狭义上来看,工匠精神是工匠对产品的精雕细琢、持之以恒;从广义上来讲,则是人们对任何事都精益求精、勇于创新。从浅层来看,工匠精神是制造业的一次革命。深究其里,重点却不仅在“工匠”,更在于“精神”。这种精神不能止于“工匠”,而应当深植于各行各业,深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二、字词理解(解释句中词语的含义) ①一到星期天,农贸市场上便熙熙攘攘,买卖十分兴隆。 ②要想自己成为幸福的人,就应当对别人关怀备至,体贴入微,赤诚相见。 ③志愿者的使命感驱使他们不约而同地遵守严格服务守则,绝不苟且。 ④观众们全神贯注地观看魔术师的精彩表演。 ⑤解放军医疗队的队员和颜悦色地接待前来就诊的病人。 ⑥大会堂里座无虚席,灯火辉煌,始终充满着喜庆的气氛。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就句式而言,“作为”开头的句式,意在提前强调紧跟其后的部分,而其后面的部分并非语境特别强调的重点,而从语境来看,后面说“它的焚毁不仅是法国文明的消损,更是人类历史文明的重大遺憾”,由此可知,前面应是强调突出巴黎圣母院中的艺术品,而AB选项使用“作为”的句式,强调的重点偏移到“建筑史”“舞台”等方面,这与后面的内容不连贯,排除AB两项;就逻辑而言,其一,巴黎圣母院拥有的三个因素有着必然的时间先后,即先是建筑杰作,再是文艺舞台,后讲收藏的文物,其二,正是因为三个因素才被认定为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就衔接而言,下文的“它”必须明确指代巴黎圣母院,而不能让人误解为其中的文物,这就排除C项,综合各方考虑,故选D。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拍手称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或事情的结局(好的事情结局)使人感到满意;“落井下石”,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第一处,从后面“称这场大火是当初法军烧圆明园的报应”这一信息来看,中国网民认为巴黎圣母院的烧毁是“报应”,所以非常开心,“拍手称快”更适合评论语境,而“落井下石”侧重表述行动,故应使用“拍手称快”。“层出不穷”强调评论不断涌现的客观动态,“屡见不鲜”则侧重表述读者的主观感受。第二处,是说“相关微博评论中‘天道有轮回’等字眼”不断涌现,应使用“层出不穷”。“义正辞严”强调坚持正义严厉措辞,“理直气壮”侧重表述言之有理和语气强硬。第三处,从后面“痛斥英法联军的恶行”可知,此处应是形容雨果坚持正义斥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恶行,应使用“义正辞严”。“不可或缺”强调必不可少;“缺一不可”,少一样也不行。第四处,如果使用“缺一不可”则与后面的“一部分”重复,应使用“不可或缺”。故选A。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画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正是为了让我们铭记历史、重蹈覆辙……”不合逻辑,“为了”表示“目的”,“为了……重蹈覆辙”显然把意思说反了,应该是“不重蹈覆辙”或“避免重蹈覆辙”,而“不重蹈覆辙”应该是“铭记历史”的目的。A项,“避免不重蹈覆辙”不合逻辑,“避免不”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意思变成“要重蹈覆辙”,不合逻辑;“拿”和“圆明园发生的悲剧”搭配不当。C项,“铭记历史、避免不重蹈覆辙”不能并列;“避免不”和“重蹈覆辙”不合逻辑;“为了”与“因而”不能搭配。D项,“铭记历史,避免重蹈覆辙”不能并列,“避免重蹈覆辙”是“铭记历史”的目的;“拿”和“圆明园发生的悲剧”搭配不当;“为了”与“因而”不能搭配。故选B。 4.【参考答案】我喜欢自然风光,更喜欢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我喜欢大自然的音响,更喜欢美妙动听的音乐;我喜欢生活中的故事,更喜欢情节曲折的小说。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将散句变成整句的能力。答题时,一要注意题干中句式整齐、语意连贯的要求,这就要加上重复的词语,如“我喜欢……更喜欢……”;二要注意千万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结合材料内容“自然风光”“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大自然的音响”“美妙动听的音乐”;“生活中的故事”“情节曲折的小说”等分析,分别构成递进关系,用排比句的形式表达即可。 5.【参考答案】工匠精神是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对产品的精雕细琢、持之以恒,对任何事情都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一种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本题题干要求是“阅读下面的材料,给‘工匠精神’下定义,不超过55个字”。作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所下定义的主干句,即“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文化”。其次要分析工匠精神是怎样的一种精神文化,或者说这种精神文化具有什么特点。分析材料可知,工匠精神的本质特点是对产品精雕细琢、持之以恒,对任何事情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最后将这些本质特点作为定语成分添加到句子主干中即可。注意句子表述要通顺,不超过要求的字数。 二、字词释义 ①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②体贴入微: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 ③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彼此的言论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④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⑤和颜悦色:形容和蔼喜悦的脸色。也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⑥座无虚席: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