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干货”素材论据之“心理学效应术语”汇总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作文指导 2020-04-17 手机版 | ||||
囚徒困境——局部最优导致全局最劣 囚徒困境是指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囚徒困境是非零和博弈论的经典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局部最优可能导致全局最劣。 格式塔心理学效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在心理学看来,如果一颗心因为童年创伤而遭致了打击,它就被破坏了原有的完整。于是这痛苦的部分便会不断引发内心冲突,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登场。只有得到一次最充分的满足和释放,方可功成身退,让新的需要产生。这就是格式塔(Gestalt)心理学效应,一种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心理心理论。 格式塔理论强调“活在当下”——人如果留恋过去,就意味着对现实的逃避。人们往往既希望明天更美好,又害怕遇到挫折,因此就在对过去的沉浸和对未来的空想中,产生焦虑。 剧场效应 在一个剧场里,大家都在看戏,每个人都有座位,大家都能看到演员的演出。忽然,有一个观众站起来看戏(可能是为了看的更清楚,也可能因为身高较矮),周围的人劝他坐下,他置若罔闻。于是,周围的人为了看到演出,也被迫站起来看戏。最后全场的观众都从坐着看戏变成了站着看戏。先站起来看戏的人在短时间内看的更清楚了,等到大家都站起来了,所有人看的效果和原来几乎相同。只是,所有人都成了站着看戏,所有人都更累了。所有人,比原来付出了更多的体力成本,得到了和原来一样的(甚至更差)观剧效果。更悲剧的是,虽然大家都更累了,但不会有任何人选择坐下来看戏。因为,谁选择坐下来,谁就啥也看不到。相反,还会有人开始站在椅子上看戏,引发更多的人也站在椅子上看戏。于是,一种空前的奇观出现了,某处的椅子不是用来坐的,而是用来站的。结果,破坏秩序的人没有得到持久的收益,而遵守秩序的人则是受害者。 “剧场效应”效应告诉我们,破坏规则者,最终损人不利己。 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他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教育实践表明: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以及对待自己的行为,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常常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歧视的学生,久而久之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自己的学习,不理会或拒绝听从老师的要求;这些学生常常会一天天变坏,最后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尽管有些例外,但大趋势却是如此,同时这也给教师敲响了警钟。 晕轮效应——喜欢一个人就会喜欢他的一切 在生活中,我们一旦对某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在看待他的其他品质时,也会倾向于带上相似的态度。这种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象月亮形式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从而掩盖了其它品质或特点,所以也形象地称之为“光环效应”。 如果你因为一个歌手写词写得好而喜欢上他,久而久之,就很可能会喜欢上他的其他特点。比如,你渐渐会觉得他是世界上声音最动听的人、是你见过最帅的人,甚至还会认为他的道德水平也比较高。 晕轮效应本质上是一种认知偏差,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方式。其错误在于: 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以点代面; 第二,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 第三,它说好就全部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 归因偏差:成功归自己,失败怪别人。 你一般是如何看待你们班上的学霸或学神的?大家在谈论到这些人时一般更加关注的是他们的智商和能力,却忽视了他们的努力程度。这就是归因偏差。 人们在对自身行为进行归因时常常把成功归因于能力、努力等内部因素,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任务的难易程度等。 简单来说就是:成功归自己,失败怪别人。 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认为人们总是特别容易相信一种对于自己的笼统描述。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但人们还是确信这就是自己真正的人格面貌。 请看以下描述: 白羊座——充满活力,有用不完的精力,总是斗志高昂。 双鱼座——敏感脆弱,爱哭鬼,鸵鸟心态,心肠软,善良。 上述星座描述对比鲜明,但仔细一想,谁又没有敏感脆弱的一面呢?快乐和悲伤,脆弱和坚强难道不正是以彼此的存在为前提吗?毕竟没有快乐也就不会感到悲伤。 事实上,因为星座分析采用的是一种笼统的两极化描述,而人的情绪永远处在由这两个极端所形成的坐标维度上。 旁观者效应——“集体冷漠”的悲哀 旁观者效应也叫“责任分散效应”,即他人的在场使得个体采取某种行动的可能性降低。也可以理解成“原本属于一个人的责任被主观分散到其它在场者身上了”。 1964年纽约的一个凌晨,28岁的凯蒂·吉诺维斯在下班途中被一名男子持刀袭击。整个侵害过程持续了半个多小时,最终凯蒂不幸身亡。这起案件却轰动美国,并且在此后几十年间,成为了美国心理学教科书上的重要案例。这是因为在歹徒行凶期间,前后共有38 人目睹了这起袭击事件或者听到了凯蒂的呼救,但是全程没有哪怕一个人向她伸出援手,甚至没有任何人报警。不报警真的只是因为人性冷漠吗? 如果仅从人性的角度来解读这件事,未免有些牵强。在场的38人不可能全是冷血的。我们可以用“旁观者效应”来解释这一现象,即当时发生了责任分散,使得每个人出现救援行为的可能性减小了。 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马太效应——富者愈富,穷者愈穷,两极分化。 《新约·马太福音》:“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如今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80%的财富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只有20%的财富供剩下的那大多数人使用。 为什么少的人反而拥有更大的金钱总量?而多的人却拥有更少的金钱总量呢? 这是因为强者原本所具有的优势能够作为他下一次交易的投入,从而赚取更多的利润。这样形成一种积累优势,使得强者愈强,富者愈富;而弱者本来就拥有较少资源,变强的资本和机会也就少了。 当然,这也给予我们普通人一个道理:与其去仇富,不如正视自己现有的资本,利用这些已有的财富,努力超越过去的自己。 毕竟,与自己赛跑远比与那些已经站在金字塔顶峰的人赛跑要更有意义。 搭便车效应——占尽便宜却一毛不拔 搭便车效应指的是某个成员为集体所做出的努力使得全体成员都可能获利,但成本却由这个成员自己承担。 在某个活动的策划过程中,有2个部门的人参与,其中A成员花费了最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来完成这项工作,其它成员只进行基本的配合,甚至还提出了许多难以完成的要求。 最后活动圆满结束,荣誉由全体成员共享,成本却基本由A一人承担。这就是搭便车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的体现,可以说是很常见了。 那么搭便车效应有哪些危害? 1. 损害成本承担者的利益和积极性 2. 助长其它成员的惰性 反映在整体的结果上就是:集体的积极性下降,工作质量下降。 鸟笼逻辑: 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 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破窗效应: 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 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抛,丝毫不觉羞愧。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 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被阻止,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像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从众效应——你是否还在走寻常路? 从众效应也叫“羊群效应”:头羊动了,其他羊也跟着动。 在生活中,你是否经常会关注最近热度比较高的电视剧,电影或书籍,又或是热点事件呢?看到许多人围观在一起,是否也想上去凑个热闹,一探究竟?网购时也倾向于购买好评较多的产品。你是否也有过这种情况,当在过马路,红灯亮,路上没有来往的车辆,看到别人都陆续穿过马路时,自己也跟随着大家迈出脚步? 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的都是一个心理学效应:从众效应。 它是指在群体中,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改变自己想法和行为,并朝着群体行为靠近的一种心理学效应,也可以说是所谓的跟风,随波逐流。 帕金森定律: 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 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相关链接:作文指导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