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作文备考素材:Costco被买爆,是机遇也是挑战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作文素材 2019-09-10 手机版


 来华第一天开业就被“买爆”美国零售巨头Costco(开市客)要限流了!8月28日午间,Costco发文称,其决定自8月28日(周三)起,将卖场内购物人数控制在2000人以内,以便能够更好地服务每一位会员。(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来华第一天开业就被“买爆”美国零售巨头Costco(开市客)要限流了!8月28日午间,Costco发文称,其决定自8月28日(周三)起,将卖场内购物人数控制在2000人以内,以便能够更好地服务每一位会员。

同时,Costco提到,当地警方将协助其疏导卖场周边交通,尽力减少对社区的影响,卖场方面也在努力改善内部客流管理系统。

8月27日,Costco中国大陆首家门店在上海闵行开业。让人没想到的是,该门店开业半天便被消费者“买到停业”。由于人流量太大,当天下午1时左右,Costco通过手机APP和短信发布公告暂停营业。

开业首日:爱马仕、茅台都卖光

而媒体对8月27日开业的火爆程度的形容是烤鸡卖光、茅台卖光,连爱马仕也卖光!

据新民晚报报道,34.9元一只的现烤鸡绝对是明星产品,柜台前的人口密度最高!每一个抢到烤鸡的人都是人生赢家!

另据中国证券报道,市场上炒到3000多的茅台在这里只要1498元,半小时内飞天茅台酒就销售一空。

知名奢侈品牌爱马仕商品也被秒光。

股价受益大幅上扬

而受中国大陆首家门店销售火爆影响,8月27日Costco股价大幅上涨5%,收于292.38美元/股。

Costco被巴菲特称为要“带到棺材里的企业”。而在国内,它的名号早已被中国企业家打响,前有小米创始人雷军大肆宣传,后有网易严选和拼多多将其书为标杆。

巴菲特曾讲过一个知名笑话:“如果我和芒格坐的飞机被劫持,他们说死前可以满足我们一个愿望,芒格一定会说,请让我再讲一遍Costco的优点。”

Costco什么来头?

公开资料显示,Costco是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量贩店,于1976年加州圣迭戈成立的Price Club,七年后华盛顿州西雅图成立的Costco,是全美第二大、全球第七大零售商。

Costco最深入人心的是它的会员制服务,即需付费办了会员卡才能进入Costco,才有资格享受它的服务。

虽然中国零售商超都有推出会员机制,但没有哪一家能够做到“不是会员,不准进”的地步。相反,Costco这一模式在美国却得到了极大的推崇。

这一点从其发布的2019财年第三财季财报数据足以看得出,Costco全球会员数量已经超9000万人,续费率达到90.7%。营收上则同比增长7.4%达到347.4亿美元,符合市场预期;利润更是超过了华尔街预期,增长至9.06亿美元。

具体来看,Costco的营收构成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来源于商品销售收入,另一部分则是会员制收入。

最新财报显示,从收入来看,一方面是商品销售收入,2019财年第三财季销售收入为339.6亿美元,占总收入的97.8%;另一方面是会员制收入,2019财年第三财季会员收入为7.76亿美元,占总收入的2.2%。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会员制收入并不高,但却占据了净利润的大部分,而商品的销售收入主要用于覆盖经营成本。

Costco模式成功的根源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报观点表示,Costco为何能够成功,甚至得到巴菲特的青睐,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追求商品低价。

通常情况下,想方设法提高利润是企业永恒的目标。如果一家公司不是琢磨着如何多赚钱,而是费心竭力通过少赚钱来笼络消费者,可能不少人会认为这家公司离关门不远了。可Costco偏偏就爱做这个“冤大头”,想方设法压低商品价格是其一贯作风。

最典型的例子是,30多年来,美国通货膨胀翻了几倍,可Costco的热狗汽水组合套餐依然是1.5美元,烧鸡仍是4.99美元,大片披萨是1.99美元,价格从未变过。

此外,Costco规定所有商品毛利率不得高于14%,一旦超过这一标准,便要上报董事会批准。在面对外部供应商时,倘若其商品在别的地方的定价,比在Costco的还低,那么这家供应商的商品将永远不会再出现在Costco的货架上。于是人们看到,Costco的平均毛利率长期只有7%,而一般超市的毛利率在15%~25%。

其二,不惧电商冲击。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成就了电商的壮大,同时也让线下实体零售叫苦不迭。

但当线下零售满目萧然时,同样主打实体店的Costco却一直呈现出稳健增长的态势。从Costco的历年公司公告中可以看到,除了2009财年外(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近15个财年的营收总额几乎从未停止过增长,而门店总数更是逐年递增。

其三,不追求高大全

当绝大多数商家千方百计地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购物、追求商品种类齐全的时候,Costco似乎对此并不感冒。

中泰证券研究报告显示,Costco的SKU(库存量单位)长期保持在3700个左右,而2018年美国零售行业平均SKU约为14000个,沃尔玛的SKU超过了20000个。

在选品上,Costco走的是优质爆品路线,整体商品品类一直保持在4000种左右,每个小的细分品类只有一到两种选择,这不仅提高了单个SKU的采购量,也提升了与供应商之间的议价能力。与此同时,Costco采取的是买断供应商策略,也就是说,“我有的东西,你没有”。

Costco靠什么赚钱?

那么Costco的低价策略是怎么赚钱的?苏宁金融研究院的研报表示,低价策略只是一种引流的手段,先让消费者成为Costco的粉丝,再将他们统统吸引到自己的“碗里”——消费者想要享受Costco的服务,必须要成为Costco的会员。

成为Costco的会员是需要缴纳年费的。目前,Costco的会员大体上分为三类:年费60美元的普通金星会员,年费60美元的商家会员,以及年费120美元、返现2%的高级用户卡。根据通货膨胀率及市场情况的变化,Costco会对会员费进行不定期微幅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会员费不仅是Costco盈利的重要抓手,更关系到Costco能否生存下去。

2018年财报数据显示,Costco在美国共有付费会员5160万人,如果结合美国人口普查Cesus的公开数据,2018年美国家庭数量约为1亿2759万,按一家持有一张Costco付费会员卡来算,美国平均每10个家庭里就有4家是Costco的付费会员。如果将统计范围拓展至全球,那么Costco的会员已经超过9000万人。

苏宁金融研究院观点表示,与其认为Costco是一家零售超市,倒不如称其为一家令人难以拒绝的“中介”,它不像沃尔玛那样通过商品差价来盈利,而是将会员费作为利润的重要来源,但也不会因顾客消费额增多就提高会员费。

某种意义上,Costco的经营理念类似于一种规模经济和共享经济的结合体,通过低SKU策略来增大进货规模、提升议价能力与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将利益与众多会员共享,并通过种种优质服务来提高用户粘性,在促进商品销售的同时营造良好的口碑,进而吸引更多新用户成为会员,以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开业半天被买崩 ,Costco 为什么这么火?

新浪财经APP

8 月 27 日上午,朱建路、联友路被车流堵得水泄不通,这在离上海市中心较远的闵行区甚是少见,无论男女老少,大家的目的地只有一个:Costco,不对,在中国它叫「开市客」。

能吸引大批人流排长队或抢购的,要么是网红店,要么就是东西太便宜了,开市客是后者。开市客的东西有多便宜呢?举几个例子各位感受一下:

梦龙香草口味冰激凌 85g×12 支,74.9 元,平均 6.24 元/支

可爱多 67g×12 支,37.9 元,平均 3.15 元/支

可口可乐 330mmX24 瓶,44.9 元,每瓶平均 1.83 元

新秀丽拉杆箱 21 寸+27 寸,999.9 元

科克兰初榨橄榄油 3 升,97.9 元

52 度五粮液 919.9 元,限购 1 瓶,仅前 3 天

龙虾钳 299.9/kg

(以上数据和图片均来自 「周到上海」)

于是,虽然是开业头一天,但上海人还是以抢商场关张前大甩卖的势头包围了开市客,大爷大妈的战斗力尤其惊人。

不到中午,超市周围的交通已接近瘫痪,下午超市表示顶不住了,暂停营业。

事实上,要进开市客买东西是有门槛的,你必须付费成为它家会员,虽然没有会员卡也可以进店里逛,但结账一定要会员本人付款。开市客在中国的年费是 299 元/年,可免费办理一张副卡,开业前的促销价为 199 元/年还赠送价值 100 元的优惠券,费用比美国的 60 和 120 美元无疑便宜了不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其亚洲区总裁张嗣汉向澎湃新闻透露,从 7 月 1 日开放申请以来,开市客积累了数万会员。

开市客的会员卡也不是简单地填写信息、绑定手机后给你个塑料卡片就完事了,上面印有会员本人的照片,开市客在美国甚至拿到了当局的认证,其会员卡可以作为身份证件使用,在中国虽然效力没这么高,但你拿着这张卡去到日本、韩国、美国等开市客的门店也是能用的。

所以,这家超市到底有什么魔力?

开市客为什么这么火?

开市客可以说是中国消费者熟悉又陌生的品牌,此前虽不在大陆,但江湖上总有它的传说。只要是做付费会员的平台,甚至只要是电商平台,总会有「打造中国的 Costco」的野心,最近出售传闻不断的网易考拉曾提出要成为依靠互联网平台成长起来的开市客、拼多多说要成为迪士尼和开市客的结合体,阿里的 88VIP 也一直被拿来与开市客做比较。

收费的底气来自于开市客能做到价格比别人低、服务比别人好。

关于价格,坊间一直有说法称开市客严格限制了商品的毛利率,数字从 8% 到 14% 不等,以该公司近几年的财报数据为例,其毛利率在 11%-13% 之间,与传闻相符,要知道竞争对手沃尔玛该指标高达 25%。不从商品赚钱,赚的就是会费。

此外,开市客的选品也被奉为教科书,特点就是种类少、量大,因此也给了开市客更大的议价权,有利于降低成本,对选择恐惧者患者亦十分友好,但 3 升的果汁、1 升的沙拉酱、1 公斤的番茄酱等「巨无霸」仿佛是在告诉单身狗们,这年头,没有对象、没有小孩的人,连买开市客的资格都没有了。

当然,供应商也是要恰饭的,开市客也不是所有商品都能做到「白菜价」,也不是所有爆款、经典款都一定好用、好吃,这里就不展开了。

开市客的服务也是出了名的好,商品 7 天内无条件退货、轮胎 5 年保修、免费验光,连加油都比别人便宜(国内暂时不支持)。

说了这么多,开市客是不是适合每个人?综合来讲,开市客的商品称得上物美价廉,服务也是靠谱的,但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由于不少日用品都是走量贩路线,且门店位置较为偏远,显然更适合有条件开车囤货的多口之家,对于个人或小家庭来说,性价比似乎没那么高,习惯了网购的年轻消费者有多少愿意大老远跑一趟囤货还是个疑问。当然,如果你有去国外开市客扫货的习惯或计划,办一张也是不亏的。

开业半天就被买崩足见开市客的人气,但毕竟麦德龙当年开业时也有如此盛况,这种模式在大陆行能否得通还有待时间检验。

今夜,整个中国零售业集体失眠!

文 / 华商韬略 何凝

果然,在中国大陆首店开业当天,Costco变成了限流限行的热门景点。

【1】

8月27日上午8:30,离Costco上海闵行店开业还有半小时,车位已满的标牌就已挂出,直连停车场的卖场入口,隔离带的数量不断增加。

在这个普通的工作日,除了老幼群体,还有大量年轻人涌入。他们中有很多人,在用手机拍拍拍和现场买买买中度过今天。

这样的狂热,让收银台的电脑在开业1小时后出现宕机,为数不多的新店员工在手推车和人群的夹缝中满负荷运转。

上午11:00后,会员们陆续接到Costco建议错峰购物的短信。下午,因人潮拥塞,Costco宣布停业半日,27日晚间,Costco表示将把卖场内人数控制在2000以内。

“停车3小时,结账2小时”,这种情形,不但操着台湾腔和英语的Costco员工们难以淡定面对,文安德(Andrew Peter Mile)也无法端坐。

作为沃尔玛旗下山姆会员店中国区总裁,在年初上海浦东店(也是上海首店)重装开业时,文安德在自家店面碰到了“悄然来访”的Costco亚太业务负责人张嗣汉。

“我们每天都在盯着沃尔玛。”Costco联合创始人吉姆辛尼格(Jim Sinegal)的这句话,张嗣汉谨记。

盯着沃尔玛,主要是盯着和Costco同为中高端定位的山姆会员店。

两家互为对手,常年相互关切。在中国,他们正做着同样的事——

将消费者从屏幕拉回现场。

【2】

查理芒格说,当你对世界难过时,就去Costco。

不是所有人都肯定Costco的神奇“疗效”,但它在中国的“头号粉丝”雷军绝对相信。

除了小米,雷军提到次数最多的公司恐怕是Costco。

“进了Costco,不用挑、不用看价钱,只要闭上眼睛买,这是一种信仰。”

Costco,中文名好市多,中国大陆叫开市客,谐音“抠,死抠”。

没错,“抠”是这家超市巨头的特性。

包装不拆就上架,大箱大件卖,减少拆包成本;

SKU(库存量单位)不超过4000,便于大量采购时议价,提高坪效,节约成本;

几乎不为自己打广告,靠会员口碑获客,能省则省……

类似的“抠”,随手例子一打,Costco解释,这都是为了让“顾客获利”。

在Costco,毛利超过14%的商品要报董事会批准才能上架,而“一旦某品牌没法在Costco以最优最低的价格出售,Costco就会立即着手找供应商生产同类的Kirkland(Costco自有品牌)产品,把前者挤出去”。

进销差减到最低的同时,Costco严把质量关。一旦供应商出现质量问题,至少三年都不会与其合作。

低价高质,这是成就Costco的法宝之一。

2010年,雷军成立小米。借用Costco极致性价比理念,小米在品牌夹击中爆款不断。

除了雷军,Costco的中国粉丝还有拼多多的黄铮。那句“要做中国的Costco+迪士尼”被他在各种场合卡碟式地重复。虽然,拼多多离真正的低价高质还相当相当的遥远。

Costco本身就可看作超市界的迪士尼,让你在超市里体验主题乐园。

他们会用一些小心机撩你。比如,不同的价格尾数隐含着不同的折扣信息,这些在店里不会有人告诉你,全凭“真爱”程度事先了解。

又如卖场内的“寻宝”设置。

Costco会不定期移动货品的位置,越是畅销的商品,越有可能在不显眼的地方,刺激顾客“寻宝”。

“寻宝”过程中,客人们很容易发现“意外惊喜”——Costco让人想不到的奇葩商品们。

除了那些适合拍照打卡的XXXXXXL号杯子、娃娃等大物件,不时入眼的有药品、钻石、旅行卡、贷款申请表、丧葬用品,甚至还有汽车和直升机……

没有聒噪的推销员,一切发现都靠顾客自己体验。

“让你认为”是这个主题空间的重心。当你认为体验惊喜时,实际上已被“宝物”吸引,进而有可能豪爽地买买买。

万一觉得冲动消费了也不用急,在Costco,基本上除了特定商品,其他的过多少天都能退(当然恶意退多了是会被退卡的)。

在“就怕你不任性”的购物环境中,看着高性价比的货品,享受着“寻宝”的快感和极少的设限,很难摆脱“生活如此美好”的自我陶醉。

让你认为获利,无论金钱或满足感,这是Costco受消费者欢迎的重要原因。

【3】

1985年,在美留学的大三学生张嗣汉回到中国台湾,代表中华队参加威廉8231;琼斯杯国际篮球邀请赛。

“不怕冲撞,打法强硬”,赛场上的张嗣汉意气风发。

这个身高1.98米的大男孩在80年代末成为台湾地区家喻户晓的篮球明星。

从伯克利毕业后,张嗣汉先后在麦当劳和Price Club任职。期间,他见到了职业生涯的重要影响者——吉姆辛尼格。

1995年,辛尼格决定在中国台湾开疆拓土,张嗣汉领了这个任务。

1997年,台湾地区首家店面在高雄设立。

然而,Costco并没迎来开门红。

Costco是什么?为什么进店要先交会员费才能购物?民众并不接受“会员制”这种新鲜事物。

“刚开张时,每天员工比客人还多,好不容易走进来一客人,竟然有员工忍不住要鼓掌。”

整整五年,Costco在台湾地区没有盈利,连办公电话都是几个员工共用一部。张嗣汉不止一次地亲手搬起一件件生鲜食品,然后废弃。

与之相对,Costco在美国的生意已经“很上轨道”,张嗣汉压力重重。这时有人建议,要不在台湾取消会员制,再弄些有本土特色的广告?

张嗣汉一一否决。他坚信Costco的模式,而他要做的是好好工作,然后,等着被消费者接受。

老板辛尼格也站在他这边,还鼓励他:一开始赔钱,并不代表失败!就像做人一样,年轻时或许不知道将来何时会成功,但要练好体质、立下格局,即使一开始失败,也要相信终有一天能赢回来。

辛尼格的底气,源于Costco坚持“美式生活卖场”的个性。在台湾地区,Costco的品项有40-45%都是美国进口货,与其他量贩店作为卖点的现杀活鱼和卤味等本地食材区隔。

由于Costco 70%的营业利润来自会员年费收入,台湾地区的员工们走出办公室,自发成立“口碑部队”,开始向亲友介绍Costco,一张一张地签会员卡。

眼看着,亏损一天天减少,公司开始盈利,第二、第三、第四家店相继设立……

2012年,台北内湖店单店利润已位居Costco全球店面第二。

至今,Costco在台湾地区只开设了13家店,扩店速度相当保守。

2014年,台湾地区Costco营业额突破600亿(新台币),登顶台湾量贩业。

同年,Costco正式决定进入中国大陆市场。

为了顺利在沪上扎根,Costco在中国注册了四家公司(据天眼查):上海浦东开市客商业有限公司、上海闵行开市客贸易有限公司、开市客(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好市多(上海)商业有限公司。它们的法人Richard Tsu-Han Chang

就是张嗣汉。

关于外资超市的本地经营,Richard也凭着多年来的经验总结出自己的体系,即“3D哲学”:定义(definition)、区隔(differentiation)和纪律(discipline)。

定义,意为坚守低价优质策略;区隔,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纪律,贯彻对的事情(比如坚持会员制不动摇)。

【4】

1983年,全球零售业迎来新的里程碑,Costco和山姆的第一家店都在这年开业。

它们在90年代的销售额年平均增速分别高达15%、13%,形成会员店双雄格局。

在中国大陆地区,“会员制量贩”这个概念的科普实践是由山姆大叔会员店开启的。

1996年,大陆第一家山姆会员店在深圳开业,至今已有23年。

这是让文安德津津乐道的点。

“我们进入中国23年,最令山姆会员店有信心迎击对手的,是培养了一批有本土经验的中国采购团队,他们知道如何采购适合中国家庭的商品。”

潜台词是,这23年的深耕和积淀,隔岸观火的Costco缺失了。

大约自2011年起,就不时有消息说Costco要到中国大陆开店,每次都只听声响,不见真身,直到今年。

Costco终于来了,虽然来得有些晚。

两家店互为对手多年,相似之处在于低价高质重体验,不过山姆主攻“80后90后的年轻家庭”,Costco凭着那些小心机,“阖家迪士尼”的氛围要浓些。

近年来,当电商挑起的新零售红红火火时,在两家都不擅长的线上领域,他们选择加入不同生态:

2014年,Costco登陆天猫国际,并连续三年登上“双11”国际商家十强榜单。

2017年,Costco趁势开了第二家天猫旗舰店。

同年,为了抢占消费者的“最后一公里”,山姆会员店在深圳试水“云仓”,一种为周边3-5公里的用户提供1小时“极速达”的前置仓服务。

2018年,山姆会员店联合京东将“云仓”扩至北京、上海,并借京东绑定腾讯,采用微信支付为入会的主要支付方式。

2019年夏,Costco在大陆首店开业前夕,悄悄地开放了简体中文网站和app应用。除了可用支付宝、微信等喜闻乐见的方式支付会费,还可使用Costco与平安银行的联名信用卡。

7月1日,Costco开放会员申请,据张嗣汉的说法,闵行店已有数万名会员完成登记,出乎他的意料。

【5】

吉姆辛尼格,全名James D. Sinegal,一个钢铁工人的儿子。大学毕业后,辛尼格在折扣店Fedmart做销售,成为老板索尔普莱斯(Sol Price)的门徒。

1976年,普莱斯在美国加州圣地牙哥创立Price Club,辛尼格说,Costco低价高质、低SKU、收取会员费的做法就是从Price Club“借”来的。

进入80年代,东西半球的人民对“超市”都有了新的认识。

1982年,华盛顿大学法学博士杰弗里布罗特曼(Jeffrey Hart Brotman)和辛尼格凑够750万美元,准备成立Costco。

布罗特曼是个投资达人。除了曾是红杉资本、海洋第一银行的董事会成员,他还在霍华德舒尔茨满世界找钱时投了星巴克。

1983年,第一家Costco和第一家山姆会员店都开了张。

同时期的中国,广州友谊商店、北京四季青蔬菜自选市场、上海粮油食品自选商场相继开业。

它们是大陆民众对“超市”的感官启蒙,属于历史意义大于商业意义型的。

以广州为例。当时计划经济的做派还留余,没有配额的人只能过个眼瘾。而且,虽说是“自选超市”,但可选择的品类相当少,进口货的价格又高,普通人自然不能豪爽地买。

早期接近现有形态的超市有90年代初在上海成立的联华、北京的物美、福州的永辉……

深谙本地化需求,是这些超市得以立足和扩张的重点,也是外资超市入华的难点。

一边是本地鲜活食材,一边是冻住的进口食品;一边是56个民族56朵花,一边是“美式生活”的流水线精品……

加上中外人均收入、人均住房面积差异,很容易得出外资超市天然水土不服的结论。

的确,20多年来,一些巨头在中国苦苦鏖战又暗暗离开。

同时,本土商人们,无论零售圈还是互联网圈,都在不断汲取“舶来品”的亮点,多点、拼多多、盒马鲜生……新生的商业物种眼花缭乱。

但,20多年来,Costco的竞争对手、同为传统零售业出身的山姆会员店留下了。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山姆会员店在不慌不忙地为中国大陆市场改变:加入优选的地方特色食材、选址从近郊向居住区靠拢、向下沉市场缓慢扩张、根据收入水平调高年费的同时提供更多返利和服务……

这些讨喜顾客的点,是Costco要面对的痛。

1993年,Price Club拒绝沃尔玛的邀约,与Costco合并。合并后干脆更名为Costco。

那时的中国台湾,Costco以“坚持自我”的态度渐渐赢得消费者,来到大陆后,在“持”与“变”的微妙博弈中,Costco又会如何选择?

就卖场本身而言,Costco今天算是推出了“基础款”,传说中的奇葩商品和服务还没完全铺开。

“我们会先开一两家店,看看发展好不好,如果好再继续。”张嗣汉在试探。

而另一边,沃尔玛2020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中国业务总销售额同比增长约2.5%,表现亮眼,在中国新增40家山姆会员店的计划已在途中。

在中国,沃尔玛已经活下来,如今的Costco想活下去。

家乐福、卜蜂莲花、乐购……退潮的已经远去,剩下的,是巨头的战役,无论企业或企业背后的文明。

经过一日戏剧性的狂热,Costco或许得想想,该怎么了解这一方人和土地。

无论将来怎样,至少今夜,它都将让整个中国零售业失眠,而且各怀心事。

Costco茅台被抢光!上海开市客超市为什么价格这么低?

2019-08-28 17:24 互联网

   原标题:来感受下上海人民的购买力:Costco开业半天被买爆,茅台、爱马仕“秒光”! 来源:中国网财经

    昨天广大网友又一次见证了上海人民的消费力……活生生把一家开业第一天的超市逼到暂停营业,甚至还上了微博热搜榜单。

    就是这家超市:Costco(开市客),全球第二大零售超市巨头,并且也是全球首家会员制仓储连锁超市(年费299元)。

  Costco在上海开业

  人太多,交通崩溃,半天就暂停营业

  昨日Costco(开市客)在上海闵行区开业,据了解,这是Costco在大陆开设的第一间分店。结果开业当天,顾客到店流量巨大,店内购物氛围十分火爆!甚至停车都需要等待三个小时……

  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官方昨日中午微博发文称,目前店铺内人流密集,周边道路拥堵,辖区内派出所已经全员上岗开展安保工作,并劝导市民“理性消费、选择错峰出行购物。已经前往的顾客,请务必服从现场指挥。”

  由于卖场内人流过大,Costco不得不临时宣布下午暂停营业。

  号称商品低于市场价的30%到60%

  茅台、五粮液、爱马仕瞬间抢光

  Costco号称自己的商品“量大、质优、价格低”。此前官方透露非食品类的百货商品价格低于市场价的30%到60%,食品类则低10%到20%。

  那么Costco价格到底便不便宜呢?小编搜集了网友拍的一些价格。大家可以自行判断。

  五粮液500ml,价格:919.9元。

  市面上难得一见的53度飞天茅台

  价格:1498元。

  龙虾钳,价格:319.9元/KG

  羊排,价格:299.9元/KG

  MCM的棕色印花双肩包,价格:4399.9元。

  网红大熊,只要1199

  爱马仕(价格不详)

  不过据网友表示,爱马仕瞬间被抢完。

  Costco股价年内以涨幅逾40%

  未来会赢得国人的青睐吗?

  从股价反应来看,毫无疑问Costco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充分认可,在今年美股剧烈波动的大环境下,Costco股价走出一轮独立行情,据数据统计显示,年初至今,Costco股价已经单边上涨达43.53%。

  而就在昨日(8月27日),Costco股价单日上涨5%,报收292.38美元。盘中最高触及293.440美元/股,股价继续刷新年内新高。

  有分析认为,Costco成功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效率上,极低加价率的定价策略下(毛利率低于同行10pct),凭借极高效率(人效、坪效约为沃尔玛2倍、国内龙头4倍)及极强费用控制能力(费用率仅为同行1/2),获得了与同行近乎持平的净利率。

  2、Costco资产周转速度极高,因而最终ROE高于沃尔玛、且远高于国内龙头。

  3、Costco会员费创利模式的背后是其独特仓储会员模式及强大供应链能力的支撑。

  根据Costco最新第三季度财报显示,2019财年第三财季,Costco营收为347.4亿美元,同比增长7.4%。其中,商品销售收入为339.6亿美元,占比总收入的97.8%;会费收入为7.76亿美元,占比总收入的2.2%。其中付费会员数为5160万,总持卡人数达到9430万。

  市场不同的声音:Costco在中国会“水土不服”吗?

  虽然Costco在上海开了个好头,但是Costco未来会赢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么?

  有分析指出,Costco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是将直面中国本土公司的竞争,此外,还有分析认为,Costco食品标准化程度很高,主要以冷冻食材为主,而中国消费者更偏向于新鲜、多样的食材,也不习惯囤货,中国和欧美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有很多不同之处。如果产品结构若不适合中国消费者,Costco未来的发展则会遇到阻力。要想立足中国市场,Costco必须顺应中国消费者的变化。”

来源:综合环球网、新浪微博、魔都囡、每日 经济新闻、话匣子等

Costco开业被“买爆”:实体零售的春天又要回来了吗

新浪财经APP

  8月27日,线上的社交媒体被一家叫Costco(中文名“开市客”)的超市刷屏,线下则由上海人民“买买买”的热情瘫痪了这家超市周边的交通系统,成功让这家美国零售巨头在开业第一天就被“暂停营业”。

  与其他线下零售商周末开业不同,Costco进入中国的第一家门店,选择在周二工作日正式开业。根据天气预报,在开业当天的上海闵行,地表温度超过40度,但这些都无法阻挡上海消费者的购物脚步。

  有微博网友表示,为了进入超市消费,停车排队时间超过3个小时;门口入场排队数百米,想进场购物要排队起码半个小时;商场内部,1499元的原价飞天茅台和数款包被一抢而空;而在购物结束之后,结账排队时间也往往在两到三个小时之间。

  以至于上海本地的主管部门,不得不叫停其营业,从下午一点开始,Costco“只出不进”,直到傍晚时分周围道路还有交警在维持秩序,亦有执着的消费者在这段时间内想要进入超市购物。

  北京时间当天晚些时候,开市客的一份公告显示,上海市的新门店创下公司新的客流量纪录;周二美股开盘,在标普指数下跌的情况下,开市客逆势上涨5%,今年以来股价累计涨幅达44%。

  在实体零售行情走低多年之后,Costco的逆势景象也震惊了中国零售界。在电商如此成熟和发达的中国市场,Costco是否能带来实体零售的春天?消费者的热情能维持多久?

  “媒体的广泛报道,以及Costco本身的市场营销的投入,开店前过度吸引了大量市民的注意,这才是昨天爆火的主要原因。”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叶俊楠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解释,“高质量商品以低价出售(高性价比)和一些市场上全新的玩法(比如宽松的退货策略、放少量奢侈品在店内销售等)为市民带来一些购物上的刺激是成功吸引到市场注意的因素。这个模式与新零售并不冲突。有市民重视便利性,也有市民更看重性价比。我国市场这么大,足以容下不同的成功模式。”

  便宜才是硬道理?

  开业第二天,8月28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实地探访了位于闵行区朱建路上的门店。

  在距离门店600米处有Costco门店的指示牌,记者到达时已经接近中午十二点,门店情况相比昨天的火爆局面显得“冷清”了许多。会员没有收到昨天连续多条“暂停营业”的短信提醒,但仍有限流短信提示。

  商场附近道路仍能正常行驶,排队的人群少了一半,其中不乏一些外国面孔。记者也在队伍中等待了不到一小时就取消了排队限制。

  一位推着购物车满载而归的上海阿姨对记者表示,商场九点开始运营,自己八点半就来排队了;主要买了一些水果生鲜和日用品,“我儿子给我办的卡,听说这个牌子的产品质量很好又便宜,就赶紧来排队了”。

  “我们中国老百姓嘛,为了省几毛钱可以跑一条街。”一位来Costco消费的上海爷叔对记者说。

  除了生鲜食材、日化用品,Costco店内还销售钻石黄金、名牌包表等奢侈品,同样也是低于市价。除了茅台,记者在Costco卖场中看到某知名韩国品牌双肩包价格为4399.9元,而同款商品在天猫官方旗舰店的价格为5800元,Costco的售价整整便宜了1400元。平时在专柜里被缎带包装的昂贵香水在Costco则套上了一层廉价的透明塑料盒,统一以399.9元出售。

  当然,店内的产品也不是都低于市价,比如某网红瑞典背包在Costco售价高达七百多元,而其在电商平台上的售价仅为四百多元。尽管如此,Costco销售优质低价产品的印象还是深入人心。

  Costco亚洲区总裁张嗣汉(Richard chang)在开业前的发布会上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Costco不像家乐福、沃尔玛,商品种类多但质量参差不齐。我们没有豪华的装修,也没有不间断的购物音乐,但是我们有最低的毛利和最优的品质,因此也有着最高的回头率。”

  Costco仓库运载约4000个SKU(库存单位),而大多数超市则为30000个。据悉,上海首家门店SKU不超过3400,而一家十几平的便利店SKU约为3000,这意味着只有少量质优的产品才会出现在Costco的货架上。依靠对这些产品的大量采购,Costco的商品价格被压缩到几乎贴近成本。财报显示,在过去三年间其商品毛利仅为11%左右。

  Costco的秘密

  便宜是Costco最大的吸引力吗?虽然毛利率低,但基于Costco中高端的产品定位,对于普通收入家庭而言,店内商品种类少、价格高,例如生鲜区一只波士顿龙虾售价高达一千多元,是普通超市的十倍。“凑热闹”后能否留住消费者才是Costco真正的考验。

  而上述携家带口去排队的消费者们才是Costco的核心竞争力,他们也是Costco在中国“落地生根”的“基石”会员。

  Costco是会员制仓储连锁超市,消费者需要预先支付会员费成为会员后才可进Costco门店购物。低廉的价格吸引了大批会员,Costco则靠收取会员费获利,盈利水平与会员数直接挂钩。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底,其会员续费率在美国和加拿大为90%,全球为88%。

  据悉,上海Costco的会员分为个人和企业两类,一年年费为299元,消费者需要预先支付会员费成为会员后才可进Costco门店购物。Costco于开幕前夕推出了会员年费立减100元的活动。此外,Costco也推出了其他优惠活动,也被认为是促成开业“买爆”的原因之一。目前门店注册会员人数已经接近十万。

  这个为美国消费者习惯所创造的商业模式为什么在中国能成功?又能持续多久?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零售业务主席郑硕怀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Costco等会员制商超在全球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其采用了“十十二”的商业模式。

  具体来说,10%的毛利率和10%的运营成本之间相抵消,其余2%的会费就是公司的净利润。超高的会员续费率也是Costco的主要利润来源,Costco 2018财年销售额为1384.34亿美元,会费31.42亿美元,总收入1415.76亿美元,净利润31.34亿美元,与会费相当。付费会员数为5160万,总持卡人数为9430万。

  “中国目前兴起的新零售,是先以大的折扣换取流量,再想怎么赚钱,这种模式很难控制成本。”郑硕怀说,“而会员制商超的核心逻辑,是以顾客为中心,只有服务好顾客才能收取会费。”

  也因此,Costco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通过比同行业低超过50%的SKU、简单的装修和大包装的销售,提升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也是因此,最终商品的销售价格和其他渠道相比优势突出。

  开业当日,上海开市客食品类商品低于市场价10%-20%,百货类商品更是低于市场价的30%到60%。“这种模式的成功,在全球都是可见的,而中国许多新零售其实是在利用互联网人口红利,并非所有的决策都围绕顾客而做。”郑硕怀认为,“不过,这种模式进入中国,会对零售行业产生多大的冲击还有待观察。它的扩张不会太快,包括土地的获得、供应链等等,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零售行业的竞争,最终还是会落在基本功的比拼上,比如成本的控制、选品质量、触及消费者的方法等等,最终还是好的选品、好的价格和好的服务,才能打动消费者。”

钱江晚报:买爆开市客,是机遇也是挑战

张炳剑

2019年08月29日08:00  来源:钱江晚报

  据本报报道,8月27日,美国零售超市巨头开市客(Costco)在上海开了中国大陆首家旗舰店,结果由于购物者爆满,开业仅半日,就被迫暂停营业。

  据报道,超市刚开门,蜂拥而入的消费者迅速挤满了多处货架,开市客的明星产品烤鸡、迷你可颂、纸杯蛋糕等迅速告罄,茅台酒、大牌包包等高价商品也很快被抢空。开业一小时后,22个收银台已经全部排满顾客,等待时间至少30分钟。这一场面不仅超出了超市的意料,更让许多人觉得匪夷所思。

  开业首日的人流爆棚,当然与超市当日的促销活动有很大的关系,这种现象在很多商家开业当天都会上演,似乎不足为奇。但这当中也有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进入开市客购物的消费者,必须是开市客的会员。也就是说,当天挤爆超市的,大部分都是已经花了199元购买了会员卡的会员。这说明,开市客的开业火爆,并非是单纯的促销噱头所致,而是有其庞大的消费群体存在的。

  在传统商超饱受煎熬,家乐福、麦德龙中国业务步履艰难之际,开市客这个新亮相的巨头如此被追捧,背后隐藏的“消费密码”就值得深思。

  开市客之所以能够吸引大量的顾客,最大的原因就是它特别便宜。超市内很多东西都比外面便宜,部分商品甚至比网络平台都便宜。一箱24瓶300ml装的可口可乐,现场售价44.9元,网上售价48元。此外,它之所以能吸引国内消费者的原因还在于,所提供的部分商品都是许多国内消费者热衷于在海淘上购买的境外商品,但价格比海淘便宜。

  除了物廉价美,它的会员服务也是一大卖点。开市客的模式更像是落地的电商平台, 它所提供的不是单纯的卖东西,而是一个带有服务性质的平台。它的会员,除了能享受到更便宜的商品价格外,依附于它上面的附加值也非常吸引人。比如,会员可以在超市内享受免费验光配眼镜,免费听力测试配助听器等诸多服务。

  此外,作为开市客会员,甚至可以在任何时候申请无条件退会员卡并得到全额退款。这种政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用户是不是会毫不犹豫去购买某种产品,在建立忠诚度上,这种策略无疑是最佳的。

  事实上,开市客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商超,而是能够让人重新走出家门,走进超市,享受一家人一起去购物的快乐的消费新模式,这种体验感是线上零售永远无法实现的,也是许多线下商超所不具备的优势。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了20条旨在提振消费信心、激发国内消费潜力的政策措施。其中,第二条便是推动传统流通企业创新转型升级,里面提到支持线下经营实体加快新理念、新技术、新设计改造提升,向场景化、体验式、互动性、综合型消费场所转型。

  从这个角度说,开市客无疑是值得去研究的,因为它的模式本身就是对现有传统商超模式的颠覆和革新。当然,它的模式不一定值得借鉴,更不可能照搬。但是,我们不妨将其视为一条“鲶鱼”,在它的搅动下,重新思考一下传统商超该如何通过创新转型升级,如何进一步吸引消费者走进商超,如何最大化地挖掘他们的消费潜力。开市客的到来,是机遇也是挑战。

美超市巨头“开市客”登陆上海,开业首日爆棚:美企怎舍得中国市场

纵相新闻

2019-08-29 10:40

来源:央视《今日亚洲》新闻眼栏目

美国总统特朗普刚刚下令要让所有的美国企业离开中国,美国的零售超市巨头开市客就在上海开了中国大陆的第一家旗舰店,而且开业当天的火爆程度就令有些媒体感叹,“消费力如此惊人的中国市场,美企怎舍得离开!”

8月27号,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上海的消费者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也在任何其它国家无可复制的超市开业盛况,当天,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超市开市客登陆上海,开出中国大陆的首家门店。

上午8点半,蜂拥而入的消费者迅速挤满了多处货架,开市客的明星产品烤鸡、迷你可颂、纸杯蛋糕等迅速告罄,有人成箱成箱地购买洗衣液,有人一口气买下20瓶售价为2559.9元的限量威士忌!

开业一小时后,22个收银台已经全部排满顾客,等待时间至少30分钟。因为涌入的人潮实在太多,开业仅四个小时,开市客就发布通知,暂停营业,火爆程度令人瞠目。

一名外籍消费者对记者说:“我从来没见过如此繁忙的景象,太棒了!”

在大洋彼岸,中国市场惊人的消费力震撼了媒体,社交网站上多家美国主流媒体分享了开市客中国大陆首店开业的盛况,雅虎财经则在第一时间请进嘉宾现场点评。

雅虎财经主持人说:“看看,这可不是美国圣诞节大采购的场面,这是开市客在中国大陆第一家门店的开业场面。”

雅虎财经嘉宾斯科特甘姆则评论道:“是的,他们商店的销售额也在继续超过预期,因此我认为这件事传递的信息是,中国对开市客的产品有需求,我们知道它的竞争对手沃尔玛山姆会员店在中国已经开了几十年了。所以很明显这种销售模式在这个区域效果很好。”

雅虎财经主持人说:“开市客已经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在中国再开一家门店,目前还不清楚这家店将会设在哪里。但很高兴看到这一点,中国是一个重要的成长型市场。”作为美国第二大零售商,全球第七大零售商,开市客在全世界拥有超过700家门店。

早在五年前开始课就已经通过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国际购物平台进军中国市场。对于在中国大陆开设门店,有担忧的声音表示,很多国外零售业者因为赶不上中国电商发展速度而出局,开市客恐怕也会步人后尘。但开市客认为,以往大量采购以量制价的策略,在中国市场仍然可以奏效。

开业当天,一名消费者对记者表示:“超市就是比较大,他们说东西便宜,比外面便宜,所以我们就来办卡了。”

台媒:整个卖场感受不到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

到现场感受气氛的台湾东森电视台记者在报道中称,整个卖场似乎感受不到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开市客在中国大陆火爆开张,恰逢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美企撤离中国。

《环球时报》评论称,这给美国领导人日前所下的“美国企业立即离开中国”的命令做了再清楚不过地“用脚投票”,而且做得那么有说服力。

中国市场对美国企业的吸引是全面的,特斯拉2018年也是逆着中美贸易摩擦在上海投下巨资,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另外美国医疗器械巨头赛墨菲受中国医疗市场飞速发展的吸引,今年决定增资苏州工厂,事实上今年上半年外资进入中国,比去年再增加7.2%。

另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7日报道,根据美国荣鼎咨询公司的数据,今年上半年美国企业向中国投资了68亿美元,比过去两年同期的均值高出1.5%。

专家:消费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所首席研究员张茉楠对《今日亚洲新闻眼》说:“尽管中美贸易战爆发有一年多,但实际上我们看到全球的跨国公司和一些大的一些企业,其实依然看好中国的巨大的市场容量和潜力,而且现在从这个形势来看,因为中国逐步的加大内需的这样一种比重,所以消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的动力。”

张茉楠说:“我们看到,一季度最终的消费支出对我们整体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了65%,所以从大的这个形势来看,因为中国现在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中等收入群体,而且即便是我们看到全球的跨境资本这两年出现了大幅的下滑和减速,但是中国吸引外资还是保持着相当大的稳定。

“特别是我们看到中国现在不断地加大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很大程度上实际上中国市场容量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也吸引了更多的全球跨公司巨头能够入驻中国,而且我们也在不断地包括改善我们的营商环境,包括我们现在推出的自贸区战略的2.0版本,实际上是为更高质量的发展、更高水平开放实际上提供了非常良好的这样一个制度环境。”

家乐福、麦德龙等国际零售商折戟中国,新来的Costco有前途吗?

家乐福、麦德龙等国际零售商折戟中国,新来的Costco有前途吗?

一直处于战国混战的零售业又传出劲爆消息,号称美国零售传奇的开市客(Costco)在上海闵行开了分店,这家号称巴菲特投资搭档芒格的心头好,永远持有的零售商在中国,这个最有前景的新兴市场会有怎样的命运呢?

2011年的时候我在上海和一个开门店做生意的小伙子聊天,他说,在中国,上海是最好赚钱的地方,这里赚不到钱别的地方更赚不到,诚然,作为老一线城市,截止到2019年1月1日,上海市常住人口2420万人,位居世界城市人口第一位,上海辖16个市辖区,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这里有着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管理,确实是一个赚钱的好地方。

但是容易赚钱的地方竞争也大,只有适应市场的参与者才能脱颖而出,开市客是吗?

一、零售市场风云变幻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其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零售格局,线上红利的消失使得电商们开始关注线下市场,以“新零售”口号的提出为标志,展开厮杀,迄今为止尚未看到胜出者。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好像不怎么灵验了,首先是苏宁易购现金收购家乐福中国80%的股份,已经经过初步审查,正在推进。

在家乐福中国业务80%股权被出售后,另一家外资大型商超——麦德龙中国业务股权转让悄然进入白热化阶段。此前参与竞购麦德龙中国业务的主要是三大中国财团,分别是京东、腾讯支持的B2B食材服务商彩食鲜,腾讯支持的物美,以及阿里巴巴支持的苏宁易购。

从2013年麦德龙中国业务业绩触及峰值后,它就开始逐年走下坡路。究其原因,是麦德龙四大业务(优享会O2O业务、天猫海外官方旗舰店X-Broad、服务餐饮客户的食品配送业务FSD、服务企事业单位的福利礼品业务)均遭遇不小的发展挑战。

以优享会O2O业务为例,尽管其免费会员制商场模式创造1300万会员与约70%的销售比重(毛利率也达到23%),但随着电商业态的兴起,过去数年这些商场出现个人会员活跃度低与到店购物频率下降的瓶颈,导致33家门店O2O业务处于亏损状态,不得不在2C与2B之间取舍。

这么多年未来的零售巨头似乎没有一个好日子过。

2018年,沃尔玛门店数达到400多家,较2010年的219家,增加了近一倍,但其市占率却下降了近一倍,从2010年的11%下降到5%。

报团取暖的台湾大润发和法国欧尚,在利润分配问题上纠葛多年,终于在2011年携手以高鑫零售名义上市,完成了当时为人称道的“金钱婚姻”,目前由阿里持股36.17%。

来自荷兰的万客隆几经周转最后彻底退出中国市场,2008年,韩国乐天集团以12.8亿元并购了来自荷兰的万客隆,在原万客隆九仙桥总店内,超市扶手边上的黄金位置,很快摆上了大量乐天巧克力派,万客隆门店陆续更名“乐天玛特”。

2017年,在华发展每况愈下的乐天玛特,在 “萨德”阴霾下,旗下93家门店宣布向利群股份、物美集团出售。

这么说,在中国的零售市场,外来户全部夭折,无一例外。

二、创业伤心地

我在上海曾经从事一段时间的零售业,从服装、水果店、便利店到最后因为超市亏光了所有的财产,于2017年11月破产,被迫进入股市谋生。

2019年8月25日,有感而发,去了自己失败的地方,中远两湾城,回忆一下失败的经历。小区位于普陀区,地铁三号线中潭路步行约400米,位属内环,号称上海第一社区,远东第一社区。上海有句话“中远好,上海好”意思就是能在中远两湾城立足,大上海也能过得风生水起,所以有很多店家争相的入住中远。这里的业态一直不错。

很不幸我去接手一家超市的时候,让自以为善于运营的我直接破产,而导致这一切的核心原因就是群租房整治。我是接手超市第二天就决定转让,家里人还不同意,心存幻想,没有看到当地商业生态已经崩溃的前景。

我根据我的记忆和打听,把这21个月小区主流商家的变化和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

这家店是招租的,原来是一家面包店,挂上招租的牌子对于商家是一件悲伤的事情,说明没有转让出去,店面的装修和接手的转让费,如果是接别人的店,全部亏空。

这家母婴店投资不菲,两层,地下是游泳池,当时豪华装修了一次啊,估计几十万吧,我去的时候已经关门了,一年。

这家花店我干的时候还是宠物店,后来变成花店,我去的时候已经关门,从外面可以看到里面堆积了杂物。

这三家店铺全部关门,记住,关门的商家亏了装修和转让费,对于小商家是大数字了,我强调一下。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这样关门。

新开的一家水果连锁店,叫做切果NOW,主要做线上的果盘,挺好,庆祝上家转让成功。

小区以前最赚钱的店铺了,一兆韦德健生馆,我们看背景,这个小区还是很有气质的,住户满的,但是健身房的外观确实有些破旧了,具体经营我没问。

小区的路面,你能想象这是上海内环的小区路面吗?电动车行驶在路面特别颠簸,这几年了也没有修。

从地铁口出来到小区门口,大概见了五十个以上的房地产中介,主要是链家的,出地铁口是八万,走了一半是六万,从小区出来变成了五万,呵呵。中介四句话“先生,买房吗?”、“先生,卖房吗?”、“先生,租房吗?”、“先生,装修吗?”,中介们全部出动,见人就问,一个不漏,大概五十米一个,路两边都是,看这个架势比10年我在上海看世博的安保级别都高。

小区栋距特别特别大,又都是4房5房的大户型,所以容积率反而奇低(换句话说就是每平方米人口密度实际非常低),周边的商场配套特别多,整治群租房后,小区人数急剧下降,商家的营业收入跨不过盈亏点,固定成本太高了,根本不赚钱。

小区附近的商业环境很差,打开外卖软件,按照距离优先排序,看一下店铺的销量就知道了。

普陀区的中远两湾城虽然是内环,但是不仅销量低,人流量少,关键利润率还很低,这个小区的消费能力实在太差了,特别是我这样在徐汇区做过零售的人看来简直无法忍受。

三、外来的和尚没饭吃

传的神乎其神的Costco有什么秘密武器呢?

不同于开市客在美国的平价超市定位,开市客亚洲区总裁张嗣汉曾在媒体见面会上表示在大陆地区开市客的目标用户是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中高消费群体,未来将加速在华东地区的扩张。在美国开市客的成功离不开高效供应链的支持,开市客想要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一方面需要重建供应链和价格优势,另一方面会员制和精选SKU的商业模式能否为中国消费者接受和认可依然有待考量。

好市多通过低价精选引流,吸引更多消费者成为会员,凭借会员费盈利。公司为顾客提供更具性价比的商品和优质的购物体验,吸引了更多消费者成为会员并支付会员费,而丰厚的会员收入也为公司持续低价销售提供了支持,形成了良性循坏。同时,精选SKU、大包装销售模式以及完善的物流体系、储销一体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自有品牌锦上添花,一方面增加顾客黏性,另一方面提升盈利能力。海外扩张为公司未来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好市多的成功之路说明真正提升性价比和购物体验的零售企业将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自有品牌或成为不可缺少的一块拼图,具有扩张潜力的超市企业前景广阔。

在我看来这家神奇的超市简直就是幼稚,我们看看它的前辈们是怎么丧失市场的。

外资超市也会有过辉煌时期的,2010年,家乐福、沃尔玛、大润发在中国门店数量均在200家上下,根据当时媒体报道的数据,光是排名前三的外资超市就占据当时31%的市场份额。其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新颖的商品陈列,现金的促销手段和一站式购物,以及购物车、生鲜区等等现代化的布局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是很新鲜的,其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领先本土企业不少。

第二个是低价模式,凭借先进的管理,其经营成本更低,可以展开价格战,1996年进入中国的沃尔玛,更是将低价策略定为其长期的营销手段,提出“天天平价”策略,力求在价格上做到业内最低,如果消费者在沃尔玛采购的商品价格高于其他商店时,将退还差价。导致这种低价的原因,除了更高效的经营模式和采购模式外,还有一些针对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这种变相的补贴给了外资超市更大的降价空间。

很显然,这些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你想和我们中国人打价格战,那你就只能被淘汰。

讲一个笑话,我也不知道真假,无从考证了,当时西班牙的迪亚天天在上海开连锁店,竞争不利,负责人很急,说我们最不怕成本竞争了,以前在西班牙我们就裁员,同样面积的店铺别人用十个店员,我们用八个,成本一下就下去了,但是在上海没用啊,裁员对于成本压缩的效果太差了,房租降不下去啊,哈哈。

2011年,仅广州地区商铺整体租金升幅就在5%-10%左右,热门区域甚至高达3-4倍,2012年,全国连锁百强企业的平均房租上涨21%、人工费用上涨20%、水电费上涨16%,中国特殊的成本结构使得外资一下子适应不过来。

政策红利也在消失,改革开放后,外资企业在华一直享有优渥待遇,从2007年开始也逐渐与内资企业相统一,从最早的所得税制度,蔓延至工资薪金支出税前扣除政策、土地占用、房产税、城建税和教育费等领域。

电商的冲击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的电商在零售中的影响有这么高的,随着电商领域的拓展,其触角从单纯的图书和电器类商品延伸至包装食品、日用品、服装等各个领域,以低价优势分流了部分超市客源。

同时超市的陈列、供应链管理、促销等没什么技术含量,很快就被国内的地头蛇所掌握,而中国人更懂中国人,华联超市发扬“小而全”特色,把调味品和南北货放到入口处最显眼的货架上,使顾客能在最短时间内买到生活必需品,而不像在家乐福里一样,买一瓶酱油也要上到二楼,在偌大货架中寻找目标,再到收营台前排长队结账。

1998年成立的永辉超市,避开与外资超市的正面交锋,以生鲜、副食品为主打,在各连锁店面内都开辟出近一半面积经营生鲜品,创造出农贸超市式的新型模式。

类似的还有盒马鲜生、超级物种等等,在零售的创新发展这块,中国人确实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外资的优势全部丧失,出局只是时间问题。

四、Costco有前途吗?

好的商业模式一定是社会价值、股东价值和商业价值的三合一,协调发展。

一个产品或服务,其社会价值是基础,有了这个价值才有可能创造财富,企业才能够生存下来,有了社会价值这个基础,还需要有股东价值,因为资本有利可图才会去继续做下去,才会迭代技术,不然一定要失败的,典型的比如小黄车等前两年流行一时的各种“共享”概念,社会价值显然是很大的,大家也乐于褥羊毛,但是找不到好的盈利模式,变现太难了,股东不赚钱,自然是不可持续的,注定了最后是一地鸡毛。

Costco的社会价值不不谈,说股东价值和商业价值。在此之前我先讲一讲我当时为什么两天就决定转让了。

说起来很好笑,我的房租是四万一个月,店里也不敢雇员工,只留了两个老的,我老婆和弟弟收银,店里就是四个人,以前店里是有人供货的,上海的小批发市场还是挺多的,每个牌子都有供应商,什么不够了打电话一天之内就能到位。但是上海在搞整治,批发市场一般都比较混乱,整治的结果就是内环以内基本上没有批发市场了,很多品牌的仓库也被迫搬走,很多果蔬、食品批发市场搬去了很远的地方,比如上海的凯红食品批发市场就被统一规划去了很远的郊区。这样比较近的留存零星批发商经营成本增加,自己的议价权也提高,进货涨价了。其次,如果要的货少,是不配送的,毕竟货车跑一趟成本不低,只有当附近的几家同时订货才会统一配送,这样店里经常就会出现个别货品缺货的状态。最后,如果我们自己开车去进货,那么就需要一辆车,专门的进货人。有人说,可以使用订货软件啊,大家做生意都是来赚钱的,订货软件的成本是比批发市场和送货过来的贵,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使用订货软件。

我讲了这么多,想尽各种办法去降低成本,核心原因是零售的毛利率实在很低,零食和日杂是毛利率高的,但是销量真的一般,卖的最好的就是烟和饮品,毛利率一般,酒?啤酒的利润真的很低,白酒很难卖,也不知道上市企业每年那么多白酒谁喝了,我做的时候白酒很不好卖。

我们这样精打细算,整体毛利率也就15%左右,两个员工一个月一万,房租四万,水电不算的话,每天营业收入在一万一我才能保本。跨过这个盈亏线才有毛利润,这里有几个成本没有计算,转让费50万,房租交三押一,62万的成本,我老婆和我弟弟没有发工资,而且这四个人没有任何社保。假如我老婆现在的工资两万一个月,我弟弟5000一个月,那么每天的营业成本还需要加5555元,也就是每天营业额一万七左右。

一年365天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没有社保,投入资金不算收益,每天一万七够本,但是我当时每天营业额8000不到。这怎么做?我和房东谈过几次,不肯降房租的。

小区里面的竞争对手很多,大型的超市六家,便利店五家,水果店和蔬菜店四家,不敢涨价。在上海做小生意的以前赚钱的很多,现在生意太难了,核心就是房租,所以面对上海的物价上涨我一点不奇怪,虽然有些难受,但是我知道大家都要生存。

中国普通人的好处是吃苦耐劳,生意做不好就是房东告诉我的“房租都是这个价,你们生意做不下去是你们不会做”,只把责任放自己身上,从没想过去怪外界因素。当事情不那么顺利的时候除了找自己的原因,一定要想一想是不是别人错了。

这些小商贩没什么文化,不懂什么超额收益,没社保,不怕累,只要每个月能赚七八千小一万,能让他们活下去就行,就愿意默默地、无怨无悔为上海做贡献,我觉得上海市民应该感谢这些小商贩,他们在用自己的资金和劳动做补贴,不然上海的物价绝不是现在这样。你认为自己已经属于中产阶级了?或许社会就是这么残酷,金字塔结构,一批人的幸福建立在另一批人的付出上面。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实体店的打击是巨大的,超市每天都有大量的快递寄存,日用品、水果、零食等,来店里消费的自然就少了。其次,自从有个叫马云的人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大家就惨了,什么新零售?就是低价+噱头,就是拿钱砸流量,看到小黄车没有?就是一个经典的案例,用低价砸死对手然后涨价收割市场,他们就没打算赚钱,他们是为了市场和信仰。

以水果为例,这几年有多少团队借着资本的力量搞市场,每一年都有倒下的,每一年都有人带着梦想进来,怎么打进市场呢?低价,赔钱做!一茬一茬的,服务也很好,因为对于小商贩来说,有钱赚就可以,辛苦点无所谓,对于资本来说,有份额就可以,亏钱咋!这就是上海生鲜的大环境。

如果不在上海做,去外地,好像更难。负债型的社会,经济运行的成本很高,稍有赚钱的可能性竞争很快就白热化,比如饮品的鹿角巷、喜茶、一点点等,风骚不过三五年,除非你有被人难以模仿的商业竞争力,否则难免在资本的战争中和消费者的喜新厌旧中老去。

大量商业中心的建设也极大的分流了存量的消费者,每个小区附近都有配套的菜市场、购物中心、住宅底商等,打造五分钟生活圈不是盖的。随着年青一代消费的崛起和家庭变小趋势的发展,小包装的模式兴起,比如买苹果,我买两个,逛街买衣服,一次买一件,有合适就买,没合适就不买,因为想买随时可以去买,中国人也没有欧美的家庭购物习惯。很少出现家庭成员一起大采购的,消费这块很私人化,精细化。

在中国的零售业有两个典型,一个是淘宝这样的平台模式,收商家的服务费,一个是京东的自营模式,一个是通过商家自身的竞争,一个是通过规模化经营带来的成本优势,包括采购、费用等,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纯粹的零售业,在日本也叫做流通业,就是比价格,谁能把产业链的成本降低谁就能赢,差异化的服务、陈列、运营就像以往的外资商超一样,都是可以学习的。

那么Costco有什么能力可以赚钱呢?核心因素还是便宜,对,没那么神秘,你的退货服务啊,海淘商品啊等等,说到底就是怎么让利给消费者和实现自己收益之间的平衡点,Costco自我标榜的就是“量大、质优、价格低”,其官方此前放风,非食品类百货商品价格低于市场价30%—60%,食品类低10%—20%,开业盛况证实了低价策略对消费者的“杀伤力”。

但是我认为Costco在中国必将遭遇滑铁卢,原因如下:

第一,中国人的商品采购和日韩类似,家庭小型化,商业配套完善,平时购买商品很方便,不会像美国人那样周末开车出去大采购。我举个例子,同样的苹果在外卖平台上面,一斤苹果六元,三个;一个苹果,三元;三斤苹果,十五元,你觉得哪个好卖?不好意思,你的大包装优惠这套,上海最有消费能力的白领不吃,最好卖的是一个苹果三元,精美包装的。

第二,和所有实体店一样,其面对着电商的竞争,中国的零售商业主要成本是租金,而不是进货成本,这方面电商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完善的基础建设、电子支付的普及和丰富的快递员资源使得中国的电商在零售业中无可匹敌。

如果说会员是Costco的一大优势,我们能不能认为京东会员、88会员是同样的逻辑呢?如果Costco发展迅猛,京东自营和天猫超市随时可以正面对抗,朝发夕至,送货上门,这是Costco比不了的,说起来规模优势和采购议价权,Costco是比不了京东淘宝的。

第三,时间成本巨大,Costco商场的面积很大,如果有大量的购物需求,比如家庭采购、开学、搬家等等,零散的购买我是不会去商场的,即使附近的小店贵一些。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勤劳的中国人民已经把毛利率压得很低了,举例说我自己经营的超市毛利率才15%,我在前面分析过,上海有大量的小店铺主不要社保、不要休息,只要能赚钱他们就干,而且也不考虑净资产收益率,只要每个月能赚七八千一万的就会坚持为人民服务。Costco的竞争优势并不大。

Costco来中国是为了赚钱,却不知道这里有一群不怕苦、不怕累、拿命赚钱的中国人,迄今为止,除了部分技术型产品和具备文化附着力的产品外,敢于和中国人拼价格的外资企业活的好的还真没几个。

2018年年报中,以净资产收益率这个核心指标为例,华联综超为2.91%,连续十年低于3%;新华百货为6.68%,第四年低于8%;百联股份为5.28%,连续第七年低于10%;苏宁易购为16.83%,主要为非经常损益,前面五年有三年低于3%;永辉超市为7.89%,新华百货为6.68%,等等不一一列举。

有自媒体发文称“Costco来了,家乐福和沃尔玛慌了”,我想在这样的行业环境和格局中,生死看淡,没啥慌的,可能只是微微一笑:“兄弟,你来了”。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