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2019-09-07 手机版 | ||||
《鼎湖山听泉》 教学目标: 1.能够放声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畅。 2.尝试着研读课文,能理解出文章的意图,品味出作品的妙处。 3.明白本文是怎样扣住“泉”字,抓住“听”字来组合材料的。 4.读、背本文精彩片段,体会语言的形象生动和典雅凝重。 教学重点: 1.能够放声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畅。 2.读、背本文精彩片段。 教学难点: 1.尝试着研读课文,能理解出文章的意图,品味出作品的妙处。 2.明白本文是怎样扣住“泉”字,抓住“听”字来组合材料的。 教学计划:2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放声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畅。 2.明白本文是怎样扣住“泉”字,抓住“听”字来组合材料的。 教学重点:能够放声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畅。 教学难点:明白本文是怎样扣住“泉”字,抓住“听”字来组合材料的。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读课文,圈点勾画出生字、生词,并借助工具书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生字词。 2.查阅关于鼎湖山自然景观的资料。 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制定教学目标。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请学生诵读单元导语,归纳出单元教学目标。 学生诵读单元导语,归纳单元教学目标。 2 你知道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指的是什么地方吗?你能说说这颗“绿色明珠”美在何处吗? 听,思考,回答。 3 根据预习,说说《鼎湖山听泉》值得你学习的目标。老师加以指导,民主集中,得出本文共同的教学目标。 说、听 4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散文名篇欣赏鼎湖山美丽的风韵。 听 二.放声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畅。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请学生交流预习时圈点勾画的生字词(说出已经解决的有哪些,板书出没有解决的有哪些)交流、板书 支架式教学 2 请学生讨论解决板书的生字词。 讨论解决生字词。 3 问:什么叫朗读?朗读的要求是什么?如何达到这目标?((1)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2)读得响亮、读得正确、读得流畅、读出感情(3)扫除生字词障碍、集中注意力、放开喉咙、勤奋练习)直接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4 请同学们分组进行朗读练习(男同学组朗读1—5段、女同学组朗读6—10段)朗读、听、纠正朗读错误 5 请大家欣赏别人的朗读(播放朗读录音)欣赏 6 请学生自选一部分,进行朗读表演 朗读表演 7 请大家对朗读进行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 三.明白本文是怎样扣住“泉”字,抓住“听”字来组合材料的。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请交流课前查阅的关于鼎湖山自然景观的资料。 交流资料 抛锚式教学 2 问:鼎湖山可写之景很多(树木、寺院、亭子等),而作为游记,也应较全面地介绍,作者为什么要集中笔力写泉?为什么要从“听”的角度写?如何抓住“听”字来组合材料的?(“山不在名,有泉则灵”,泉是山的灵魂。 黄昏,雨意尚未全消,看不真切。 看不真切——由爱而听——由看而听(时空交错:黄昏——黑夜;行踪:山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听。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还可以小组讨论。 3 请大家对该目标学习情况进行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 课后学习: 1.抄写(或默写)本课生字词。 2.放声朗读王鲁彦《听潮》,读得正确、流畅;弄明白本文是怎样扣住“潮”字,抓住“听”字来组合材料的。 附: 听潮(鲁彦) 一年夏天,我和妻坐着海轮,到了一个有名的岛上。 这里是佛国,全岛周围30里内,除了七八家店铺以外,全是寺院。岛上没有旅店,每一个寺院都特设了许多客房给香客住宿。而到这里来的所谓香客,有很多是游览观光的,不全是真正烧香拜佛的香客。 我们就在一个比较幽静的寺院里选了一间房住下来,——这是一间靠海湾的楼房,位置已经相当的好,还有一个露台突出在海上,朝晚可以领略海景,尽够欣幸了。 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 “现在这海就完全属于我们的了!”当天晚上,我们靠着露台的栏杆,赏鉴海景的时候,妻欢心地呼喊着说。 大海上一片静寂。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在平静的深黯的海面上,月光辟开了一款狭长的明亮的云汀,闪闪地颤动着,银鳞一般。远处灯塔上的红光镶在黑暗的空间,像是一颗红玉。它和那海面的银光在我们面前揭开了海的神秘,——那不是狂暴的不测的可怕的神秘,而是幽静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我们的脚下仿佛轻松起来,平静地,宽廓地,带着欣幸与希望,走上了那银光的路,朝向红玉的琼台走去。 这时候,妻心中的喜悦正和我一样,我俩一句话都没有说。 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海睡熟了。 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 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许久许久,我俩也像入睡了似的,停止了一切的思念和情绪。 不晓得过了多少时候,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兴奋,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发出汩汩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海面的银光跟着晃动起来,银龙样的。接着我们脚下的岩石上就像铃、铙钹、钟鼓在奏鸣,而且声音愈响愈大。 没有风。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岩石也仿佛渐渐战栗,发出抵抗的嗥叫,击碎了海的鳞甲,片片飞散。 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袭击过来,猛烈地冲向岸边,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剌着岩石的壁垒。 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 银光消失了。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它从我们的脚下扑了过来,响雷般地怒吼着,一阵阵地将满含着血腥的浪花泼溅在我们的身上。 “彦,这里会塌了!”妻战栗起来叫着说,“我怕!” “怕什么。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 退潮的时候,我扶着她走近窗边,指着海说:“一来一去,来的时候凶猛;去的时候又多么平静呵!一样的美。” 然而她怀疑我的话。她总觉得那是使她恐惧的。但为了我,她仍愿意陪着我住在这个危楼。 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因此即使是伴妻一道默坐在房里,从闭着的窗户内听着外面隐约的海潮音,也觉得满意,算是尽够欣幸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背本文精彩片段,体会语言的形象生动和典雅凝重。 2.尝试着研读课文,能理解出文章的意图,品味出作品的妙处。 教学重点:读、背本文精彩片段。 教学难点:尝试着研读课文,能理解出文章的意图,品味出作品的妙处。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鼎湖山听泉》中说:“而如今,大约是佛法失灵的缘故吧,同一个庆云寺,却由于引来大批旅游者,反给自然保护区带来潜在的威胁。”请查阅鼎湖山庆云寺被破坏的有关资料,了解其被破坏的程度。 课堂学习: 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导入本节课。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学生检查生字词抄写(默写)情况。组织学生默写上节课学的生字词。集体订正板示学生默写错误。 组长检查生字词抄写(默写)情况。 一学生提,其他学生默写(其中两学生板示)。订正。 2 组织学生检查《听潮》朗读情况。(选读片段) 请学生说明《听潮》是怎样扣住“潮”字,抓住“听”字来组合材料的。 (点明听潮的时间、地点,交代听潮的环境和心情,渲染佛国的氛围;写观赏海潮看到的景物和感受,分两层:潮落时景象、“我”和妻子听潮时的不同感受。点明主题。)朗读。 发言、订正。 3 请大家对这次课外作业情况进行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 二.读、背本文精彩片段,体会语言的形象生动和典雅凝重。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散文是美文。除了上节课我们感知到的结构美之外,还有许多美点,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感知。先请读(或背)本文精彩片段,从不同角度体会语言的美。(可从修辞、句式、用语等角度谈)研读精彩片段,体会语言美。 随机进入式教学 2 请大家对刚才的语言赏析进行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 三.尝试着研读课文,能理解出文章的意图,品味出作品的妙处。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要真正读懂课文,必须沉下心来,逐词阅读、揣摩,这就是研读。散文是美文,语言美,语言值得揣摩。 听 抛锚式教学 2 “凡景语皆情语。”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写鼎湖山的泉水声,意在告诉我们什么?请找课文关键词句研读揣摩,体会本文写作意图,品味出作品的妙处。(作者听到了岁月的流逝……感悟到人生应如泉,清澈、在黑夜里发出扣人心魄的音响。妙在以物喻人。)找课文关键词句研读揣摩,体会本文写作意图。 3 请大家对刚才的研读品味进行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 四.拓展练习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请大家交流庆云寺被破坏的有关资料。(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 2 讨论:在拉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如何有效保护庆云寺(环境)? 讨论交流 3 请大家对刚才的交流、讨论的效果进行评价。 效果评价 课后学习: 1.背默“那柔曼如提琴者……飞瀑落下深潭。” 2.根据本节课上讨论的收获,写一则日记。题目:《旅游景点应重视环保》。 《林中小溪》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放声朗读,读得正确、流畅。 2.能够熟练地研读课文,理解出文章的意图,品味出作品的妙处。 3.初步掌握运用活泼自然的语言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地放声朗读,读得正确、流畅。 教学难点: 1.能够熟练地研读课文,理解出文章的意图,品味出作品的妙处。 2.初步掌握运用活泼自然的语言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计划:1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读课文,圈点勾画出生字、生词,并借助工具书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生字词。 2.查阅关于普里什文的简介。 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制定教学目标。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查《鼎湖山听泉》第8段背诵情况。要求学生对之进行评价。 背诵、评价。 2 导入语:祖国山河美如画,外国也有美如画的山河。这节课就让我们随普里什文到俄罗斯北方森林中,看看那儿的小溪是怎样的美丽。 听 3 请学生简介作者普里什文。 简介作者普里什文。 4 根据预习,说说《鼎湖山听泉》值得你学习的目标。老师加以指导,民主集中,得出本文共同的教学目标。 说、听 二.熟练地放声朗读,读得正确、流畅。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请学生交流预习时圈点勾画的生字词(说出已经解决的有哪些,板书出没有解决的有哪些)交流、板书 支架式教学 2 请学生讨论解决板书的生字词。 讨论解决生字词。 3 请学生自选一部分,进行朗读表演 朗读表演 4 请大家对朗读进行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 三.初步掌握运用活泼自然的语言描写景物的方法。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本文是诗体随笔,语言很美。试选读课文精彩片段,选取一、两个角度,批注说明本文语言的特点。(语言活泼自然,带有个性特征:可说——口语、可感——直接现实性、有灵气——睿智、深沉)选读、批注、交流 支架式教学 随机进入式教学 2 仿造着本文一小部分的语言,写一段描写景物的话。看谁学得最像。 仿写语段,描写景物。交流。 3 请大家对刚才的语言学习和交流的效果进行评价。 效果评价 四.熟练地研读课文,理解出文章的意图,品味出作品的妙处。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小溪在流过森林过程中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找出有关语句加以说明。 (冲决一切障碍,非到达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找语段、阅读、揣摩 支架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 随机进入式教学 2 透过对小溪的描写,作者作者仅仅是在赞美小溪吗?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融入自然、亲和自然、生活上坚毅顽强)讨论、交流。 3 归纳说明本文妙在何处?(可从构思——视角、语言、哲理等方面说明) 4 请大家对刚才的文本赏析的效果进行评价。 效果评价 课后学习: 1.从课文中选一部分(不少于400字)进行朗读(或背诵)。 2.抄写(或默写)本课生字词(2遍)。 3.仿写句子:大自然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麦穗低头,那是启示我们要谦虚; , ; , 。 《画山绣水》 学习目的: 1.能够熟练地放声朗读,读得正确、流畅。 2.能够非常熟练地研读课文,理解出文章的意图,品味出作品的妙处。 3.明白本文是怎样运用间接材料丰富写作内容的。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地放声朗读,读得正确、流畅。 教学难点:能够熟练地研读课文,理解出文章的意图,品味出作品的妙处。 教学计划:1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读课文,圈点勾画出生字、生词,并借助工具书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生字词。 2.收集有关杨朔、桂林山水的资料。 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制定教学目标。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查上节课布置的课外作业(读背、抄写、说仿写的句子)。要求学生对之进行评价。 展示(背诵、交流等)、评价。 2 情境导入:“桂林山水甲天下”,她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著称,尤其是漓江两岸从桂林到阳朔83公里的喀斯特地貌更是美仑美奂,天下无双。这里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让我们去看一看、听一听。 听 3 请学生简介作者杨朔。 简介作者杨朔。 4 根据预习,说说《画山绣水》值得你学习的目标。老师加以指导,民主集中,得出本文共同的教学目标。 说、听 二.熟练地放声朗读,读得正确、流畅。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请学生交流预习时圈点勾画的生字词(说出已经解决的有哪些,板书出没有解决的有哪些)交流、板书 支架式教学 2 请学生讨论解决板书的生字词。 讨论解决生字词。 3 请学生自选一部分,进行朗读表演 朗读表演 4 请大家对朗读进行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 三.明白本文是怎样运用间接材料丰富写作内容的。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交流收集的有关桂林山水的材料。 交流。 支架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 2 本文工于选材,桂林景区幅员广阔,可写美景很多。思考:本文选写了什么?(桂林到阳朔漓江上所见的景色和听到的传说)朗读、思考、讨论、交流。 3 直接见闻和间接材料(听到的传说)结合运用,你认为哪一段用得最好,好在哪里?(好在:丰富写作内容;两者相互穿插,组合得比较自然。)讨论、交流。 4 请大家对上述讨论、交流进行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 四.能够非常熟练地研读课文,理解出文章的意图,品味出作品的妙处。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有人认为:把眼前的美景和凄惨的故事联系在一起写,很不协调,把自然美景和阶级教育联系在一起,就更牵强附会了。你怎么看?(言之成理即可。提示:带有时代印记)讨论、交流。 抛锚式教学 2 把眼前的美景和凄惨的故事联系在一起写的用意是什么?(要人们不忘旧社会苦难,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讨论、交流。 3 杨朔散文讲究文采。诵读精彩片段,体会本文的语言美。(练习三)诵读、讨论、交流。 4 请大家对上述讨论、交流进行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 课后学习: 1.抄写(或默写)本课生字词。 2.熟读并背诵精彩语段:“瞧瞧那漓水……那山水的精髓?” 《飞红摘翠记黄山》 学习目标: 1.能够熟练地放声朗读,自行修正朗读错误,读得正确、流畅。 2.能够非常熟练地研读课文,自行修正研读错误,理解出文章的意图,品味出作品的妙处。 3.明白本文是怎样多角度选取材料来表现景色的。 教学重点: 1.能够熟练地放声朗读,自行修正朗读错误,读得正确、流畅。 2.明白本文是怎样多角度选取材料来表现景色的。 教学难点:能够非常熟练地研读课文,自行修正研读错误,理解出文章的意图,品味出作品的妙处。 教学计划:1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读课文,圈点勾画出生字、生词,并借助工具书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生字词。 2.收集有关介绍黄山风景的资料。 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制定教学目标。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学生查上节课布置的课外作业(抄写、读背)。要求学生对之进行评价。 互查、评价。 2 情景导入:播放有关黄山的风光片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看影片,并交流手中资料 3 根据预习,说说《飞红摘翠记黄山》值得你学习的目标。老师加以指导,民主集中,得出本文共同的教学目标。 说、听 二.能够熟练地放声朗读,自行修正朗读错误,读得正确、流畅。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请学生交流预习时圈点勾画的生字词(说出已经解决的有哪些,板书出没有解决的有哪些)交流、板书 支架式教学 2 请学生讨论解决板书的生字词。 讨论解决生字词。 3 请学生自选一部分,进行朗读表演 朗读表演 4 请自己对朗读进行效果评价。 效果自评 三.明白本文是怎样多角度选取材料来表现景色的。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学生交流介绍黄山风景的资料。 交流。 2 情境导入:黄山是个大题材,它的特点是多方面的,如仅写其中一、两个特点,不能满足人们需要。本文写哪些特点?如何来写的?(奇、怪、古、多雾、日出壮观 五幅画面:奇峰、怪石、古松、云雾、日出 变换角度写景)听、读、找、交流 抛锚式教学 3 活动:任选一幅图画,进行解说。 选、解说 4 请自己对这阶段的表现进行效果评价。 效果自评 四.能够非常熟练地研读课文,自行修正研读错误,理解出文章的意图,品味出作品的妙处。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本文能够抓住特点写景。请找出黄山松、黄山烟云、黄山日出的相关语段研读,概括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找、读、概括、交流 2 本文由黄山的形成写到黄山的诸景,着力赞颂了什么?你是如何看出来的?(记叙基础上适当的议论、抒情)找、交流。 3 请对自己的研读表现进行效果评价。 效果自评 课后学习: 1.抄写(或默写)本课生字词。 2.选读(背)本文精彩片段。 3.诵读欣赏《温泉》。(课本上有) 综合学习与探究(含作文) 教学目标: 1.探究明白本单元几个表达上的问题。(练习三) 2.探究明白本单元四篇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练习一) 3.探究明白本单元四篇课文作者的情感活动。(练习二) 4.对本单元的一些问题开展争鸣活动。(练习四) 5.学习本文学过的一、两种写作手法,写一篇介绍家乡风物的文章。(练习五) 教学重点: 1.探究明白本单元几个表达上的问题。(练习三) 2.探究明白本单元四篇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练习一) 3.探究明白本单元四篇课文作者的情感活动。(练习二) 4.学习本文学过的一、两种写作手法,写一篇介绍家乡风物的文章。(练习五) 教学难点: 1.对本单元的一些问题开展争鸣活动。(练习四) 2.学习本文学过的一、两种写作手法,写一篇介绍家乡风物的文章。(练习五) 教学计划:3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究明白本单元几个表达上的问题。(练习三) 2.探究明白本单元四篇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练习一) 3.探究明白本单元四篇课文作者的情感活动。(练习二) 4.对本单元的一些问题开展争鸣活动。(练习四) 教学重点: 1.探究明白本单元几个表达上的问题。(练习三) 2.探究明白本单元四篇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练习一) 3.探究明白本单元四篇课文作者的情感活动。(练习二) 教学难点:对本单元的一些问题开展争鸣活动。(练习四)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自主思考练习一、三、四题,将思考结论用铅笔写在书上。 课堂学习: 一.探究明白本单元有关表达上的问题。(练习三)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交流自主做的练习。 交流。 抛锚式教学 2 对有分歧的地方组织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3 请对讨论、交流表现进行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 二.探究明白本单元四篇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练习一)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交流自主做的练习。 交流。 抛锚式教学 2 对有分歧的地方组织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3 请对讨论、交流表现进行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 三.探究明白本单元四篇课文作者的情感活动。(练习二)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交流自主做的练习。 交流。 抛锚式教学 2 对有分歧的地方组织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3 请对讨论、交流表现进行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 四.对本单元的一些问题开展争鸣活动。(练习四)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交流自主做的练习。 交流。 抛锚式教学 2 对有分歧的地方组织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3 请对讨论、交流表现进行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 课后学习: 将本课探究题答案写在纸上,然后张贴到课本29页上。 第二、三课时(作文) 教学目标:学习本文学过的一、两种写作手法,写一篇介绍家乡风物的文章。(练习五)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学过的一、两种写作手法,写一篇介绍家乡风物的文章。(练习五) 教学难点:介绍家乡风物,能够做到明白清楚、并考虑不同对象,语言富有变化。 教学计划:2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在单元学习开始的时候就布置大家阅读课文,注意学习本单元的写作手法;收集并阅读介绍家乡风物的文章;在日记上仿照着自主写作介绍家乡风物的文章。 (老师查阅学生日记作文,明确存在问题,以便指导有针对性。 课堂学习: 一.写作指导: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本单元课文介绍自然风物,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单元作文要求我们写一篇反映家乡风物的作文,请大家看作文要求,拟定作文训练的主要目标。(能够明白清楚地介绍家乡风物)听讲、阅读、审题、拟定目标。 支架式教学 2 组织学生评判日记作文(选出的有代表性的)。 读(听)、评判。 3 组织学生研讨如何改进日记作文中的存在问题。(如:哪些属于家乡风物?怎样才能介绍得明白清楚?)讨论、交流。 4 总结讨论结果,效果评价。 听、评价。 5 组织自改、互改作文。 自改、互改。 6 组织交流。 交流。 二.将自改、互改后的作文誊写在作文纸(本)上。 三.老师批阅学生作文 四.作文评讲、反思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表扬此次作文学习中表现好的同学。(认真准备、认真批改、作文写得好的)指出不足之处。 听 支架式教学 2 组织学生欣赏两、三篇写得好的作文。 赏析、发言。 3 组织学生再次自批、互批作文。 自批、互批。 4 要求学生写出此次作文的反思。 写反思。 五.作文展示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学生将作文编辑成册。 编辑作文集。 2 作文集展示(安排一人保管)。 看作文集。 备注:第一、二步用1.5节课时间。第四步在下次作文课上(或另外安排时间),用0.5节课时间。第三、五步在课外完成。 专题:气象物候 教学目标: 1.阅读《卫星测天气》(节选),明确人类预测天气的方法和气象卫星的工作原理。 2.阅读《大自然的语言》,明确什么叫物候,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哪些,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 3.读、背并赏析这四首古诗,思索、质疑诗中所反映的物候现象。 4.交流有关物候的谚语、俗语或成语。 教学重点: 1.阅读《卫星测天气》(节选),明确人类预测天气的方法和气象卫星的工作原理。 2.阅读《大自然的语言》,明确什么叫物候,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哪些,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 3.读、背并赏析这四首古诗,思索、质疑诗中所反映的物候现象。 教学难点:思索、质疑诗文中所反映的物候现象。 教学计划:2课时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卫星测天气》(节选),明确人类预测天气的方法和气象卫星的工作原理。 2.阅读《大自然的语言》,明确什么叫物候,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哪些,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 1.阅读《卫星测天气》(节选),明确人类预测天气的方法和气象卫星的工作原理。 2.阅读《大自然的语言》,明确什么叫物候,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哪些,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思索、质疑文中所反映的物候现象。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阅读专题材料。 2.收集有关物候的谚语、俗语或成语。 课堂学习: 一.导入专题,制定教学目标。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语:大自然蕴藏着“真”,是一座知识宝库;也蕴藏着善与美,给人感悟和启迪。此次专题学习,我们要到大自然中去“寻真”,开始发现之旅。 听 2 根据预习对材料的熟悉,商定专题教学目标。 讨论。 二.阅读《卫星测天气》(节选),明确人类预测天气的方法和气象卫星的工作原理。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学生自读本文,找出人类预测天气的方法有哪些,气象卫星的工作原理。 自读、寻找。 支架式教学 2 组织交流。 交流。 3 组织辩论:天有不测风雨/天有可测风云 辩论。 4 请对交流、辩论表现进行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 三.阅读《大自然的语言》,明确什么叫物候,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哪些,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学生自读本文,找出什么叫物候,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哪些。 自读、寻找。 2 组织交流。 交流。 3 组织学生找相关语句,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结合)找、体会。 4 请对交流、体会表现进行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 课后学习: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也可自选其它有关气象物候的文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背并赏析这四首古诗,思索、质疑诗中所反映的物候现象。 2.交流有关物候的谚语、俗语或成语。 教学重点:读、背并赏析这四首古诗,思索、质疑诗中所反映的物候现象。 教学难点:思索、质疑诗中所反映的物候现象。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朗读、背诵四首古诗。 2.收集反映天气与物候关系的诗文、名句。 课堂学习: 一.读、背并赏析这四首古诗,思索、质疑诗中所反映的物候现象。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读、背这四首古诗。 读、背。 抛锚式教学 2 准备自主赏析这四首古诗。 自主赏析。 3 组织赏析交流。 赏析交流。 4 对有异议的地方组织讨论。 讨论。 5 组织学生思索质疑这四首诗中的有关问题。(书上45——46页中的第三、四、五、六题)质疑、讨论、交流。 6 组织学生做拓展练习(书上46——47页中“讨论·活动”部分的第一、二题)。 阅读、讨论、交流。 7 请对交流、讨论表现进行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 二.交流有关物候的谚语、俗语或成语,探索天气与物候的关系。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交流有关物候的谚语、俗语或成语。 板示、朗读、抄录。 支架式教学 2 组织交流学生收集的反映天气与物候关系的诗文、名句。 交流。 3 组织讨论:这些谚语、俗语或成语反应了什么? 讨论。 4 请对交流、讨论表现进行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 课后学习: 成立班级气象物候观测小组,观测校园树木的变化,写观测日记。(全班轮值,每人一天) 卞绍月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