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作文备考素材:8位考生集体放弃清华北大引热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作文素材 2019-09-07 手机版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是梦寐以求的目标。

然而,一所中学的八名考生却集体放弃了两所名校的志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据中安在线等媒体近日报道,这次放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八名考生都来自安徽亳州第一中学,今年高考成绩发榜时,他们的成绩全都超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

袁梓琪

袁梓琪在考前经过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多轮考查,并得到了清华大学降20分录取、北京大学降5分录取的优厚待遇。这样,他在高考分数672分的基础上再加上优录的20分加分后,成绩远超清华大学的录取线。

但偏爱数学的袁梓琪最终选择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数学专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数学专业是我刚跨进高中校园时的理想目标,也算是得偿所愿。”袁梓琪说。

张金宇

张金宇高考分数683分,也超出了清华大学的录取线,且得到了清华大学相关专业的录取承诺。然而,张金宇选择的是上海交通大学。

原来,张金宇喜欢的是计算机专业,虽然他原来的第一选择是清华大学,但由于该校的计算机专业在全省只招五名学生,以自己在全省的排名,无法如愿,而对其他专业他不感兴趣,只能放弃。

后来通过打听,张金宇觉得上海交通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更适合自己,于是便报考了。

同样,其他六名考生李莎莎、郭记、陈晋、段旭、汪天翔、靳博文,也都各有自己的想法,深思熟虑后,纷纷放弃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亳州市第一中学校领导和这些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后,尊重了学生的志愿。

校长:不能“绑架”学生填报志愿

作为当地的百年名校,亳州市第一中学一直以卓越的教学质量立校。如果这八名考生悉数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对于学校而言,将是一份无上荣耀。但今年,因为他们的集体放弃,学校罕见出现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的“零记录”,一度让学校的教学质量被打上问号。

对此,该校校长谢启平不以为然,在他看来,是时候转换思考方式了。“在尊重学生意愿面前,学校不能为了评比、为了声誉、为了附和大众,用感恩母校的方式来‘绑架’学生填报志愿”。

“高中生已经有了明确的生涯规划意识,对于他们将要从事的职业有着冷静的思考和坚定的追求。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学校骄傲和自豪的事”。谢启平说,这恰恰证明了学校不仅教会了他们知识、能力、素养等,还教会了他们清晰规划未来的能力。除了尊重他们的选择外,学校更多的是祝福和自豪。

当张金宇因为此事感到愧疚时,谢启平第一时间给他写了封回信:“你不选择清华有道理,但是不要再有心理包袱了。你是个懂事的学生,教师和母校永远以你为荣,也期待你给祖国、给家乡、给母校、给自己带来更多捷报。”

安徽某中学八位考生,集体放弃清北入学机会,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旭德高考咨询唐兴伟08-18 15:08

对于广大的家长及高考生而言,985,双一流等名校一定是心目中最理想的院校,其中又以清北复交等世界知名的院校为最。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作为我国自成一档的院校,在国内没有对手,从学科实力、师资体系,再到学习氛围、生源质量等多方面领先于多数院校,这两所大学也是无数人心中那可望不可及的梦想。

然而就在近日,网上却曝出这样一则新闻:安徽一中学8名学生集体放弃清华北大!根据媒体所公布的信息显示,这8位学子全部来自于安徽亳州第一中学,他们的高考分数均超过了清华、北大,但是他们既没有选择清北,更没有出国留学,而是选择了上交、中科大等其他国内知名院校。但是多数人应该都知道,清北的综合实力是要领先于这些学校的,那为什么这些考生主动放弃去清北的资格,转而选择其他学校呢?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来看看接受采访的两位学生是什么样的想法:

袁梓琪

袁梓琪在高考前通过自身的努力,成功赢得了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的降分录取资格,其中清华大学降20分,北京大学降5分。袁同学最终的高考成绩为672分,而清华大学2019年在安徽的投档线为681分,这就意味着袁同学有着超过降分投档线11分的分数,只要填报清华大学并选择服从调剂的话,是绝对能够被清华大学录取的。

然而,袁同学最终却选择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数学专业。袁同学说,自己高中时代的梦想就是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数学专业,放弃北京大学而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也算是得偿所愿。

张金宇

张同学的高考成绩为683分,同样是超出了清华大学投档线2分的成绩,并且在清北与考生提前的接洽中已经得到了相关录取专业的承诺,但是最终张同学也没有选择清华大学,转而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原来,张同学意向中的专业是计算机专业,但是他仅高出投档线两分的成绩是很难读上清华大学的计算机专业的。又由于张同学对其他的专业并不感兴趣,于是张同学果断选择放弃进入清华大学的机会,转而选择填报了上海交大的计算机专业,最终成功被录取。

与这两位考生相类似的是,其他的六位同学如同他们两人一样,全部放弃进入清北的机会,但最终却纷纷放弃了这个机会,选择了其他的学校。但是有网友披露,此消息半真半假,另外6位同学的分数实际上低于清北的分数线,放弃的多为北大医学院的名额,真实性依然有待确认,但经过查阅该校分数之后,确实是不满足北大清华的投档线的。所以我们接下来仅以袁同学和张同学为例子分析,让我们看看这些考生的选择是否值得:

从袁同学开始。

清华大学的招生简章指出:清华大学按照考生高考投档分数和专业志愿进行专业录取,分数相同的按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确定的同分排序规则进行排序录取。对特殊类型招生认定结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首先,袁同学的高考裸分为672分,显然在选专业的时候没有任何优势。其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以理学出众的院校,数学实力与清华大学旗鼓相当,袁同学报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能够录取到数学专业,但报清华就很难被录到数学专业了。再加上袁同学本身的梦想就是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读数学专业,自然是非常值得的。

然后是张同学。张同学的高考分数超过清华大学投档线2分,大家都知道清华大学以工学和管理类学科最为出彩,而计算机作为它的佼佼者,又是如今的热门专业,其竞争压力自然很大,张同学的分数并不能读上清华大学的计算机专业。然后让我们看看计算机专业有哪些学校比较强势:

A+: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A:北航、北邮、哈工大、上交、南大、华科、电子科大

很明显,清北读不到计算机专业,性价比最高的肯定是上海交通大学,其他大学与上交层次依然略有差距。

所以,张同学为了能读到自己想读的专业,放弃了去清华大学的机会,也是极为正确的。

在旭德教育看来,这是一种填报志愿越来越理性的结果。就如同当下的大环境一样,很多家长与学生们不再带有“名校情结”,更多的情况下会理性地考虑其他的因素,例如专业、地域、家庭背景等等。

但我认为,这件事其实并没有必要大肆张扬。中科大和上交,和清北差距真的很大吗?尽管确实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差距,但是这种差距已然在逐渐缩小。并且,对院校做小小的“舍弃”,读到了自己最想读的专业,难道不是应该认为自己赚大发了么?

这件事情闹得这么轰动,其实不排除是一种宣传手段。当然,这里也对此不发表评价了,希望各位朋友们能够理性看待这件事情。如果说学校真的像他们所说的那般“尊重孩子们的意见”的话,那必须承认的是,这个学校的校长等领导班子确实很开明,要知道,些地方的教育局是把“本地清北招生数量”当成一个政绩指标的,为了完成政绩,自然会“督促”下面的学校,去劝能上线清北的学生,并且清北几乎是学校的宣传手段之一,不劝说这些孩子们转变思路已经是很开明的领导们了。如若这是自导自演的一出戏的话,当我没说。

当然,这件事也说明了一些问题——处于第二梯队的交大等校在快速发展,在很多专业的竞争力上,拉进了与第一梯队的清华北大的差距,尤其是计算机这类比较新的专业。

这是一种非常健康的状态,更多的大学尝试挤入第一梯队,争取打破清北霸主格局,就好比之前一线城市仅仅只有北上广深,如今杭州苏州等准一线城市也在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对于我们而言是好事一样,这种打破教育梯度格局的趋势对于高考生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当下清北几乎垄断了国内最顶尖的生源,若是生源能分散到不同的顶尖院校,必能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毕竟多强更有利于进步。

另外,进什么学校选什么专业是学生的自主决定,学校不应该出于和自身利益相关的目的去干涉这种自由,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从这个角度讲,亳州一中的开明态度(如果是事实的话),也确实值得点赞。

有人说,选学校,选的是自己的一块招牌。选专业,选的是自己一生的职业。这条新闻在我个人的角度看来,最重要的信息并非是学校有多开明,并非是考生放弃了清华北大,而是他们非常坚定地选择了自己的未来方向:光是这一点,就值得很多高考生和家长们学习了。

其实啊,这才是正常社会该有的样子。

对于多数高中生来说,想要开阔眼界,尽早形成“生涯规划意识”还是太难了。往往很多人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想选什么专业,盲目的随大流。这次事件传播的速度如此之快,希望能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们意识到专业的重要性吧:哪怕是清北,舍弃也未必可惜。

放弃北大清华 不必过于惊诧

2019年08月19日 06:21:36 来源: 浙江在线 王玉宝

浙江在线8月19日讯 安徽亳州一中数名高三考生填报志愿时,在超过北大、清华录取分数线甚至获得录取承诺的情况下却放弃了两校,转而选择上海交大、中科大等高校,受到舆论关注。该校校长称,高中生已经有了明确的生涯规划意识,这是一件值得学校骄傲和自豪的事。

  尽管此事的具体情节还有待印证,其中两名同学究竟是否之前已经获得北大、清华的录取承诺还不确定,但有数名学生放弃北大、清华录取机会,事实应该大致不差。

  网络上对此基本上是一片赞扬之声。为何?不是因为北大、清华不好,也不是舆论刻意要跟北大、清华过不去。平心而论,两校确实是执中国大学之牛耳者。北大、清华的录取分数线,学校综合实力,科研资金投入,确实领先于当下中国其他高校。

  但是,就考生自身情况而言,北大、清华也未必对所有人都适合。

  一方面,是北大、清华的外在光环确实炫目。另一方面,是考生对学业理想需要长远设计。最后,这几名考生以自身人生理想为重,重新作出选择。这说明,他们没有完全依据学校的外在光环来作出选择。对于年轻考生而言,能够不为外物所累,而是听从内心召唤,确实不易。研究学问,恰恰需要这种独立自主意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他们值得点赞。

  客观而言, 中国确实需要北大、清华这样的学校争创世界一流大学。但是,中国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不能仅仅只有北大、清华。中国每年有近千万考生参加高考。从南到北、从东向西,绵延数千公里,国土如此辽阔,这么大的国家,还需要更多与北大、清华平起平坐的高校,来满足莘莘学子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中国还需要更多世界顶尖大学,来支撑起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满足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目前看来,社会关注点显然聚焦于北大、清华,教育资源投入也相对集中于几个大城市特别是北京、上海等地。如果高教资源过于集中,未必能有效支撑国家所倡导的经济社会普遍均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所以,在几乎所有人都趋之若鹜选择北大、清华时,这几名青涩考生作出的选择或许更为理性,也或许更加符合今天这个社会的真实需要。他们的选择,值得社会去作一些反思。

八名学生放弃北大清华不值得大惊小怪

2019-08-19 10:21:56   来源:光明网

作者:冰 启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考上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是梦寐以求的目标,然而,安徽亳州第一中学的八名学生却集体放弃了报考北大清华,着实让人惊异。

据报道,今年高考成绩发榜时,这八人的成绩全都超北大清华的录取分数线,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放弃报考两校。如张金宇同学,高考分数683分,超出了清华大学的录取线,且得到了清华大学相关专业的录取承诺,但他最终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原来,他喜欢的是计算机专业,但由于清华计算机专业在安徽省只招五名学生,以张金宇在全省的排名无法如愿,而他对其他专业不感兴趣,只能放弃。

放弃北大清华,在现实环境中似乎是不可理喻的,但是,随着学生有自己更加明确的专业兴趣,并且懂得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在评价高中办学时,出现了一个新的指标——北清率,即考上北大清华的人数。这一考核指标,不仅导致学校办学就盯着“尖子生”,在中考招生中“掐尖”,而且,也导致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灌输只有考上北大清华才能成为“拔尖人才”的观念。在这种情况下,一所学校有八名可以上北大清华的学生放弃填报,就显得特别罕见。

从学生的兴趣发展和尊重学生的选择看,这才是高中教育的进步。首先,学生不再盲目地追逐名校,而是有自己的想法,这说明在高中学习阶段,学校已经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这在很多学校只关注学生的高考分数、不重视学生专业兴趣培养的背景下,显得难能可贵。其次,学校尊重学生的选择,而非把学校的意愿强加给学生。事实上,近年来媒体一直有报道,有的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在高考分数出来后,一致做学生的工作,要求学生从地方和学校的声誉、自己家族荣誉出发,报考北大清华。该校校长称,“在尊重学生意愿面前,学校不能为了评比、为了声誉、为了附和大众,用感恩母校的方式来‘绑架’学生填报志愿”。过去很长的时间里,社会习惯了“帮助”学生填报志愿,把此视为正常,但这是不正常的。

唯北大、清华是尊,是名校情结的极致,不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总体看来,当前高分学生放弃北大清华的还是少数,正是因为如此,这才会成为新闻。而且,就是放弃北大清华,选择的也是差不多的名校,这本身不值得大惊小怪。一所学校八名学生放弃北大清华,是偶尔的例外,还是有什么其他情况,以及是否在今后会带动更多学校重视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根据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专业,有待继续观察。

但无论如何,要让一个地方有良好的教育生态,以及提高学生对大学、专业的满意度,我国地方教育部门不能再给学校下达升学率任务,以急功近利的升学指标考核高中办学。同时,我国基础教育,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展探索自我,这样才能摆脱唯升学论,引导学生不再把升学作为求学的终极目标,而是发展学业的新的起点。(冰 启)

来源:北京青年报

燕赵晚报:“放弃清华北大”见证考生认知理性

今年高考,安徽亳州第一中学8名考生的成绩全都超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有的学生也已获得相关录取承诺,然而最终,这8名学生还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专业规划,报考了其他学校。(8月18日 《新京报》)

清华北大作为数一数二的顶尖高校,是我国最有辨识度、认同度和美誉度的大学;即使是那些没有读过多少书、对中国高等教育缺乏了解的人们,清华北大也如雷贯耳。不走寻常路的“放弃清华北大”,见证了一些学生和家长认知的理性和心态的成熟。

清华北大具有很强的符号效应和光环色彩,成为不少高分考生的首选;在一个盛行符号互动的时代里,那些进入清华北大的考生及其家庭,不仅更有“脸面”,也能得到更多的名利;有更多的考生进入清华北大,有助于帮助学校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功利主义和工具理性的裹挟下,优先报考清华北大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甚至在分数不够的情况下有的考生也要冒险冲一冲。

清华北大长期位居高校排行榜的最前列,却并不意味着它们是高分考生的“最优选择”;在学科评估中,清华北大也不是所有的专业都位于金字塔的塔尖部位。有的考生报考清华北大,并非是尊重自己真正的志向和兴趣,而是被外部因素裹挟,最终选择了妥协,在“保学校还是保专业”的问题上,选择了一条契合世俗成功学的道路。

考生“放弃清华北大”,并非清华北大不够好,而是他们有着自己偏爱的学校和专业并将其视为理想和目标。更何况,清华北大也不见得所有的专业都是最好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这些同样享有盛誉的学校也有一些专业更受考生青睐。能够充分地去了解学科、专业信息,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基本的规划,考生报考的多元化和自主化,见证了他们成功观念的转变、价值排序的重塑。

除了“放弃清华北大”的几位考生以外,也有一些考生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今年高考结束后跪谢母亲的安徽考生王恒杰,完全有机会上一所“985”大学,却最终选择了“211”高校北京邮电大学。在他看来,因为自己对计算机专业很感兴趣,能够就读北邮计算机这一王牌专业就是“最好的选择”。与“更上一层楼”的名校光环相比,一些考生更在意的是自己的志向与兴趣;在一个浮躁与喧嚣的时代里,这样的理性思考与笃定追求,显得弥足珍贵。

对于亳州一中而言,能够支持考生“放弃清华北大”,彰显了学校的“以生为本”的初心和教育情怀。上大学是一个重新认识和发现自己的过程,是新的起点而非终点;“放弃清华北大”的考生们只要足够用心、努力和坚持,依然可以在其他学校实现“人生出彩”。

8名考生放弃清北 遵循兴趣比只看“名校”更重要

不唯名校论,而是遵循自己的专业兴趣,并对高校之间的学科教学特点有充分了解,这样的选择可谓理性,也是为未来负责。

  报考季刚过,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报考清华北大是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目标,但是一所中学的8名考生却集体放弃了两所学校的志愿,或许有些人会发出疑问:这是咋想的?

  其实这8名考生的想法很简单——根据自己兴趣和意愿选择学校。据中安在线等媒体报道,这次放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8名考生都来自安徽亳州第一中学,今年高考成绩发榜时,他们的成绩全都超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有的学生也已获得相关录取承诺,然而最终,这8名学生还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专业规划,报考了其他学校。

  一直以来,“高分考生必须报考清华北大”,“分数不够也要冒险冲一冲’”等想法,已然形成社会上一种报考迷思。因此,亳州第一中学这8名学生不约而同放弃清华北大,在不少人眼里或许显得有些匪夷所思。但其实,只要人们冷静下来,用不那么功利的眼光,去审视这8名学生看似“不走寻常路”的选择,或许便可以理解他们放弃清华北大并非疯狂,而是独立和理性使然,也反映了时下年轻人对待高考的一种新趋势。

  例如,得到了清华大学降20分录取、北京大学降5分录取的优厚待遇的袁梓琪,在高考分数672分的基础上,再加上优录加分,成绩远超清华大学的录取线。然而由于偏爱数学,在刚跨进高中校园时,就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数学专业为理想目标。如今考取了自己偏爱而且视为理想目标的学校和专业,这不也是一种如愿以偿吗?

  再者,8名学生放弃清华北大,考取的仍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这类享有盛名的学校。事实上,这些学校的专业质量,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与清华北大也是各有千秋。不唯名校论,而是遵循自己的专业兴趣,并对高校之间的学科教学特点有充分了解,这样的选择可谓理性,也是为未来负责。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对于这8名学生的独立和理性,舆论中并不乏赞许。“不要老盯着清北”,“尊重孩子们的选择”成为网络中更普遍的声音。在某种意义上,这或许也表明,不少人在观念上也正在打破“高分必报北大清华”的迷思,更倾向于尊重学生意愿,报考志愿除了看学校,更注重专业选择,多元和自主地选择报考。

  在此,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所高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在尊重学生意愿面前,学校不能为了评比、为了声誉、为了附和大众,用感恩母校的方式来‘绑架’学生填报志愿”。

  为了评比、声誉、附和大众,而“绑架”学生意愿,这无疑是说出了长久以来一些学校热衷于清华北大的原因。众所周知,如果这8名考生悉数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对于学校而言,无疑是一份荣耀,或许学校还会因此获得一些额外的“私利”。因此,有些时候,学校比学生更热衷于清华北大。

  此前就曾发生过学校和老师为了私利,为追求清华北大上线率,完全置学生的兴趣、专业选择及未来人生于不顾,剥夺学生自由填报志愿权利的事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亳州第一中学对待学生报考的态度,无疑是送给学生们最好的“最后一课”,也是对其他学校的一个示范。

  说到底,考生独立自主的选择都值得被尊重,也祝愿这些有着理性思考和坚定追求的学生,都有一个美好而灿烂的前程。

  来源:新京报综合

东方快评丨8名学生集体放弃清华北大让教育回归本质

2019-8-19 10:04:32

来源:东方网 作者:井水明 选稿:桑怡

  这次放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八名考生都来自安徽亳州第一中学,今年高考成绩发榜时,他们的成绩全都超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线。可他们各有自己的想法,深思熟虑后,纷纷放弃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亳州市第一中学校领导和这些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后,尊重了学生的志愿。(8月18日《楚天都市报》)

  这是一条爆炸性的新闻,在应试教育登峰造极的岁月里,竟然出现了放弃北大清华的考生,竟然出现了尊重考生选择的学校,竟然出现了包容孩子选择的家长……这一切注定了中国教育选择多样性在考生报考大学上得到了最真切的体现,也让我们看到了今天正在成长的新一代,他们的境界、志向、追求不再局限于考好大学,而是在考好大学的同时,考自己喜欢读的专业,更有了自己“明确的生涯规划意识,对于他们将要从事的职业有着冷静的思考和坚定的追求。”此举着实让人感慨万端。

  考生读自己喜欢的专业令人大开眼界。今天的孩子自主性特别强,当“专业比学校重要”、“实力比知名更重要”,他们不再随大流地人云亦云,而是在考大学的选择上、专业的选择上,更多顺应内心的企盼,当他们不再局限性考好大学而转向选自己喜欢的专业时,孩子们的成长已经超越了家长、学校固有的教育思维与选择模式,也在超越传统的求学格局,更重要的是他们在选大学与选专业之间,不再为大学名声所累,而是为自己日后的专业发展与就业作出了一个非常长久的规划,这样的“深思熟虑”越出了人们的想象,也让我们看到了成长的新一代所具有的独立性和与众不同。

  北大清华不再是学校的教学质量“镜子”。在高考竞赛中,常常把考上北大清华人数多少作为衡量学校教学水平的一把尺子。考取多的学校,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别提多荣耀了;考取少的学校,人前人后自然大气也不敢出。而亳州市第一中学校领导“转换思考”:“在尊重学生意愿面前,学校不能为了评比、为了声誉、为了附和大众,用感恩母校的方式来‘绑架’学生填报志愿”。这凸显出唤醒公众盲目崇拜名校的麻木神经,关注学生本身,把选择权归还给考生,“恰恰证明了学校不仅教会了他们知识、能力、素养等,还教会了他们清晰规划未来的能力。”这完美体现出“教书育人”的真谛。

  尊重孩子的选择是家庭教育的本质。暑期热播电视剧《小欢喜》,剧中三个家庭把孩子能够上北大清华作为最高追求目标,可见北大清华在考生和家长眼里的位置是至高无上的。在这种社会语境之下,能够考上北大清华成为考生梦寐以求的目标,也成为家长求之不得的诉求。而当安徽亳州第一中学8名学生“反其道而行之”集体放弃清华北大时,我们看到不仅仅是考生的自主,学校的支持,其背后自然离不开家长面对孩子的悲喜交集。当孩子放弃北大清华———宋倩们悲哀的眼神,她们一生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上一所好大学。8名学生的家长面对孩子的放弃,尊重与包容或将成为家长们必须跨越的心理之“坎。”在这一点上,8名学生的家长必然会受到社会的尊重,她们给全国的父母们放了一个好样子。

  “打破传统思维在别人眼中的光环,做好当下自己,收获未来更美好的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自己喜欢的自己”。这是网民的心声,也是对8名学生的点赞,让我们共勉。

放弃北大清华是在回归教育理想

人民湖北

发布时间:08-1909:46

安徽亳州市第一中学,八名考生高考成绩已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却集体放弃了这两所名校的志愿,只为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据8月18日《楚天都市报》官微)

这几名考生按分数可以上北大清华,也得到了录取的承诺,由于进入不了自己心仪的相关专业,便改报了其他院校。这种放弃需要勇气,却是理性务实的选择。由于专业非所愿,一些学子在大学期间学得纠结,毕业后的求职也是磕磕碰碰。江西宜黄县理科高考状元杨仁荣,本来喜欢物理,却被飞行设计专业录取,毕业后差不多换了十几份工作,觉得没有成功,与家人失联9年。

这种人生坎坷,就与填高考志愿有关,这样的例子时有所闻。选择学校的名气,还是选择合适的专业,对考生的影响不言而喻,与其图一时虚名,不如为以后的人生道路做好铺垫。有硕士、博士毕业的,又重新高考改行学医,如此兜兜转转,也与专业志愿有关。

八名考生放弃北大清华,跟一些高职高专比本科院校还受青睐是一个理,反映出考生的理性与清醒。择校不如择业,人生规划从大学就开始布局,也是避免以后走弯路。八名考生能顺从内心的选择,与学校的开明也分不开。有的学校为了声誉,逼着学生报考北大清华,就是一种自私行为。曾有爆料,某中学的校长要求该校全部20多名高分考生,必须报考北京大学医学部,有考生因拒绝学校要求,被轮番“劝说”长达6小时……校方的理由,上北大清华就是为母校增光,其实背后却是为了学校的政绩与利益。

八名考生放弃北大清华,对社会各方都有启示。名校固然值得尊敬与向往,却并非高考的唯一目标与终极使命。教育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为了定制名校生,更不是为了学校出政绩。

上大学是为了自我完善,不是去镀金,而是去取经。名校的光环,只能闪耀一时,并不能让人生得到永远的加持,爱己所爱,学以致用,才是真正的通行证。如果社会选才用人也能摈弃成见,放下对名校生源的追逐,只论合适与否,不看出身高下,打破各种条条框框,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考生,放弃非北大清华不上的迷思。当北大清华热能适当降温,上大学成为心灵的自由选择,放弃名校不再成为新闻,教育也就真正回到理想的状态,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而凸显出应有的价值。

放弃北清值得尊重无需夸大

2019-08-19 09:02:43 

有媒体报道: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是很多学子寒窗苦读十二载梦寐以求的追求。然而,在亳州市第一中学,8名考生明明高考成绩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却集体放弃了这两所名校的志愿。消息一出,立刻在网上引发了热议。

为什么会引发热议?在当下的语境中,北清几乎已经成了衡量高考成绩的珠穆朗玛峰。对学生而言,考上北清等同于功成名就。对学校而言,考上北清的人数与教学质量之间几乎可以画等号。于此等“大环境”中,忽然有来自一所学校的8名考生齐刷刷选择了放弃北清,如此落差怎能不让人心生意外?

高考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一次选择,8名学生做出这样的选择,首先说明他们拥有一定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值得我们去尊重。一个孩子要想怎样的一所大学,这首先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权利。在社会普遍被北清的光环刺得睁不开眼睛的情况下,孩子们深思熟虑然后大声说不,实在难能可贵。

同样可贵的,还有学校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不能否认,对于北清这样的名校,学校普遍存在着更迫切的渴望。有些学校和老师,甚至会明里暗里诱导学生去“冲一冲”名校。在8位学子分数已经达标的情况下,“煮熟的鸭子飞了”更会让学校感到遗憾。不过,亳州一中的校长明确表示不搞绑架、尊重学生意愿,这份气度难得。

在表达完尊重和赞赏之后,我们还想说的是,对于此事无需夸大。一些媒体使用了“集体放弃”的说法,这与事实明显不符合。8位同学虽然都放弃了北清,但每个人都属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的是对个人前程负责的个体选择,不存在什么“集体放弃”。他们与北大清华前世无仇、今世无怨,也不可能存在协调行动以便利益最大化的问题,何来“集体”一说?

按照媒体的报道,虽然张同学的分数可以上清华,但他钟爱的计算机专业在安徽只招5人,以他的成绩又恐怕无法如愿。所以,他最终选择去读上海交大的计算机专业。这个案例已经很明了了,放弃学校是优选专业的结果。实际上,选学校、选专业、选区域的问题在高考报考时一直存在。所谓8人拒绝北清,只是在分数不占绝对优势情况下各人理性选择所导致的偶然结果。

我们可以以张同学的例子反问一下,如果他的成绩遥遥领先,他会拒绝清华吗?不会的。再说了,他所选择的上海交大也同样是名校。也许社会对于北清们长期占据高招金字塔尖的现状心有非议,所以“8人集体放弃北清”这样的新闻读来甚是解气。然而,如此按需放大,既不尊重现实,也有自我麻痹之嫌。

让优质高教资源更多地涌现出来,让我们的孩子更加平等、便利地享有优质高教资源,需要更扎实的顶层设计和辛苦实践。靠“8名考生集体放弃北清”之类的臆想,恐怕很难解决实际问题。

潇湘晨报评论员周东飞

揭秘“8名学生集体放弃清华北大”真相;网友:果然如此

专车直达

发布时间:08-1909:52名师,优质原创作者

近日安徽亳州一中8名考生集体放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新闻冲上了热搜,对这8位考生的行为网友们纷纷点赞。

但细心的网友发现这个事件中的一些不合理之处,由此提出了疑问。

1.为什么所有的报道中只提及前两位考生的成绩,其余六位的成绩呢?

2.如果被清华北大提档录取了,放弃就读清华北大,他们还怎么就读其他大学?

针对网友们的疑问,昨日(8月18日)清华大学招生办的工作人员就此事作出了回应。

清华北大在安徽的分数线理科分别是681分和687分。

张金宇高考裸分683分,是超出清华大学录取线2分;但清华大学没有承诺他录取任何专业;要考清华还得填报志愿,根据实际情况录取相关专业;是否能录取,是个未知数。

袁梓琪裸分672分,北大是给了5分的优惠,但也没达到北大录取线;清华大学根本没有降20分的优惠,袁梓琪不可能被清华录取。

至此,热炒一阵的“8位考生集体放弃清华北大”纯属一个乌龙事件,或者说完全是一个捕风捉影的事。

谁是这个乌龙新闻的制造者?

我们一起来追溯一下事件的来龙去脉。这个消息较早有两个源头。

1.亳州市第一中学官方微信曾发布《今年,亳州一中没有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原来是因为》的文章,文章指出,袁梓淇在考前经过了北大、清华的多轮考察,并得到了清华大学降20分录取、北京大学降5分录取的优厚待遇。

2.《安徽青年报》报道称,袁梓琪在考前经过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多轮考察,并得到了清华大学降20分录取、北京大学降5分录取的优厚待遇。这样,他在高考分数672分的基础上再加上照顾的20分后,成绩远超清华大学的录取线。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一新闻的制造者是安徽亳州一中!

为什么安徽亳州一中要制造这么一条是非模糊的新闻?

我们从安徽亳州一中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题目上就可以看出端倪——今年,亳州一中没有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原来是因为。

安徽亳州一中在当地算不得比较有名的高中,但教育质量也是不错的,每年总有几个考生考上清华北大;今年高考成绩公布,清华北大分数线也公布了,很明显学校意识到今年将没有学生录取清华北大了。

本来清华北大在全国招生总共才6600人,一所学校没有学生考上清北是很正常的事,没必要计较。但在亳州一中所处的皖北就有点异样了。

当地政府衡量一所稍有名气的高中教育质量的优劣,清北录取率是一个重要指标,政府依据这个指标给予学校一定数额的奖励;当地老百姓对学校的认可,也偏好看清北率;在新一年的高中招生中,清北率是学校宣传的一块金字招牌。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清北率对一所学校生存发展的重要性。

如今,学校领导已经意识到今年清北率将会是零,意味着很难向上级领导交代,很难向当地民众交代;于是干脆承认没有考生录取清华北大,但是有原因的!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文章,请报社发布文章等,目的是想在当地营造某种气氛。

但学校方忘了这是一个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这样满含正能量的新闻自然会得到许多自媒体人的相互转载报道。

由此这样一件事被推上热搜,引起了各方的关注,这也许不是亳州一中当初的意图。

现在再回头来看一下亳州一中谢启平校长的讲话:

——高中生已经有了明确的生涯规划意识,对于他们将要从事的职业有着冷静的思考和坚定的追求。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学校骄傲和自豪的事。

——现在,学校除了尊重他们的选择外,更多的是祝福和自豪。

是不是感觉很是别扭?一切都是精心策划的?

各位,现在真相已经大白,你们如何看待这起乌龙新闻?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