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素质与子女教育(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手机版 | ||||
毕业论文 人间总有一些永恒的话题,其中之一便是关于子女教育.年轻的父母在孩子呱呱坠地十时就已经承但了家庭教育的第一人教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孩子的思想、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怎样才是一位好父母,如何才能当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确是关系到名族兴亡、国运兴衰、中华昌盛的大事,这就要求每一位家长从自身的素质出发,增强家教责任意识,掌握家教的科学方法,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子女,以积极向上的理想情操引导子女,以传统的美德影响子女,努力配合全社会把子女教育成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 为什么要将父母素质与子女教育相提并论呢?主要是因为家庭教育是由父母实施的,他们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经过大量的研究,人们已逐渐趋向于一种共识:父母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家庭教育的成败。从一定意义上讲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可以说,父母素质是影响孩子发展的众多因素中最重要,最具决定性的因素. 父母@质,一般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父母本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国家公民所具备的素质,如文化水平,品德修养,身体健康状况等,这些可称为家长的一般素质。父母的一般素质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又是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所必备的特殊素质的基础。另一方面是指作为父母对子女进行教育所必备的特殊素质,即父母应有正确的教育观念,丰富的教育知识,科学的教育方法和一定的教育能力等. 从孩子出生之日起,父母自然而然,不可选择的成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可以说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教育不仅是最早的也是终生的.父母不仅要照顾儿童的生活,而且要承担对子女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任,这种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进行的,可以说,家长素质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成败。这就要求身为孩子第一人教师的家长们,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帮助子女积极健康的成长与发展.年轻的家长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提高自身素质,优化教养方式。 我们知道,儿童的成长实际上也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其中,家庭教养是众多影响儿童社会化因素中最基本的动因,是儿童社会化的基础.家庭教养是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家庭教养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育者,即父母的教育动机和教育内容,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首先,父母应掌握一定的知识,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教育工作是一向复杂的脑力劳动。家长掌握一定的知识,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是教育好子女的前程。一方面,可满足子女的求知欲望,树立家长在子女心目中的地位、威信,掌握教育的主动权,为子女树立热爱学习、热爱知识的榜样。另一方面,家长的文化水平又影响着他对教育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效果 。 其次, 父母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科学灵活地把教育方法运用到实践当中。家长的教育观念,主宰着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是定家庭教育方向与质量的关键 ,因此家长认识到每一人的能力是不同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从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出发,以一颗平常心教育孩子、鼓励孩子,相信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样能成就大业,只要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社会作出了贡献,就是成才。同时,家长应把孩子看作是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理智地因材施教。我们一些家长把子女看成是附属品、私有财产,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孩子,感情用事,对孩子要求过高、过严,采取专制、粗暴的教育方式,较少对孩子表现温情,使得孩子只能成为听话的机器而不具备适应社会的必要的知识技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可能会碰到诸多的困难。还有一些家长,不为孩子立任何规矩、无明确要求、奖惩不明,使得孩子较缺乏自制力,阻断了孩子学习做人的机会。家长的良苦用心是值得同情的,但这样专制、放任的教育孩子,只会害了孩子,因此,家长首先应当学会尊重,尊重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就是要承认他的人格尊严。平等的倾听他的意见,接纳他的感受,包容他的缺点,分享他的喜悦。尊重孩子应当是无条件的、也就是说这份尊重不决定于孩子的行为而是对孩子整体的接纳,尤其是对暂时后进的孩子要尊重和相信他的价值和潜能,尊重并不是不能提出严格要求和批评意见,而是要讲究批评的艺术。让我们记住马克思的说这段名言吧——“你只能用爱交换爱,用信任交换信任。”我们倡导要以合理、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站在引导和帮助的立场,既尊重孩子的自主和独立性,又坚持自己合理的要求,即高度控制孩子又积极鼓励孩子独立自主,做一个权威的父母,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使其成为最独立而有自信的人。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教养方式并不仅仅受到父母接受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地位及文化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儿童自身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是个双向影响的过程。因此父母不宜孤立地运用某种教养方式,而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教养方式,尽可能做到少使用惩罚、限制,多一点宽容民主,与子女建立充满温情与慈爱的关系,适度地给予孩子精神奖励,积极地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总之,家庭教养方式融于父母对儿童的一切教育活动中,因此,提高父母素质,优化教养方式,是抚育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必要前提。 二.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优化教育环境。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环境,良好的家庭气氛,家庭成员间的和睦,彼此民主平等,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家庭成员能和谐地交流思想,讨论工作和学习,共同商量家庭大事、共同劳动、互相体谅照顾、成员间互相尊重,都会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起作用。然而现实生活中,家长们往往由于忙于工作,累于家务而忽略了与子女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忽略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家长所关心的在子女看来唯有分数,反映在学生的作文、周记上,他们感到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疼爱的不再是自己而是关注那个填写在成绩通知单上的醒目的大红分数。是的,哪个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成才,能在各门学科中都考出优异的成绩?可是千万别为了让孩子得高分而逼着孩子时时刻刻都抱着书本啃,孩子都有玩的天性,做父母的蛮横地剥夺了孩子的权利,只会让孩子觉得您关心的是那个变化无常的分数而不是最渴望得到您的爱的孩子。爱的需求是否能得到满足对孩子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应该亲近孩子,爱孩子,才能获得孩子的爱,孩子也才可能产生爱别人的感情。这些爱的因素是人于人之间情感的表现。而情感是性格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正是通过情感的交流,人们才互相感染,彼此了解和依恋。父母和亲人的爱抚、关注可以使儿童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和一系列积极的情绪。如前所述,父母关心子女的分数,这算是对子女的一种期望,但我们知道,造成孩子成绩不稳定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以一次的成绩来断定孩子的优劣,孩子考好了,应鼓励他更上一层楼,孩子考差了,应帮助孩子分析考差的原因,帮助孩子走出失败的阴影,为下一次的成功树立起必胜的信心。其实孩子都希望能让父母为自己而感到骄傲,如果在自己失败时得到父母的宽慰和鼓励,他们会因此而发愤努力,决不让父母再为自己伤心失望的,因为被父母疼爱的孩子自尊心总是做最强的,他们虽不懂得回报,但知到学习的进步会给父母带来会心的笑,这便是爱的力量。做父母的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能因为自己在生活、婚姻、事业方面的不如意而把怒气转嫁到孩子身上,孩子是无辜的,即便孩子真犯了错误,也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切莫要怒不择言,甚至出手伤人,这些都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深深的伤害,使他们的情感生活受到严重的破坏,长此以往,便会形成孤僻、沉默、冷漠、不信任、不合群的性格特征。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人只有处在与他人纵横交错的联系中才能正常生活,与他人建立良好感情关系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需要,也是人得以全面发展的保证。因此,父母应根据孩子不同时期需要调整对孩子的态度,与孩子建立起充满信任的、平等的、民主的关系,这是形成孩子积极向的性格的原动力。一个尊重孩子、爱护孩子的良好环境最易养成孩子良好的性格,也为教育孩子创设了最好的条件。 在这方面一些家长的成功经验可值得我们来借鉴,“注意创造好环境、好气氛,孩子的学习成绩逐步提高是大有希望的。”“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做到‘三优先’,即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优先,家庭成员中创造浓厚的学习气氛优先,节衣缩食增加学习投入优先。”再看家长是如何付诸行动的,“为了孩子,我们戒了‘三瘾’(抽烟、喝酒、下棋),除了‘三爱’(看电视、打扑克、打麻将),每天吃晚饭看完新闻联播就和孩子一起学习,给孩子做榜样。”我认为以身作则这一点很重要,它比用语言向孩子灌输效果要好得多,切莫禁止孩子不做的,自己在我行我素的做,要求孩子做的,自己却不做。父母在教育子女时,一定要做到正人先正己,为子女做表率,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耳濡目染,多次模仿,就为良好性格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家长如何作出表率呢?我认为最要紧的就是修身养性,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自我教育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列·尼·托尔斯泰),“父母如果变化,世界也会大变”,父母如果树立了正确的生活态度,在生与死、苦与乐、爱与恨、是与非、顺与逆、得与失、荣与辱、义与利、恩与怨、成与败、公与私、个人与社会、物欲与精神、理智与情感、志趣与事业等诸多人生难题面前为后代作出优秀的榜样,这将成为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成功因素,这也是每一位家长翘首以盼的。 自然界向人们提供了这么一个事实,那些生长在阳光不充足,水土不适宜的苗苗,长势总不好,若任其下去,很难成为有用之才。同样地,不同的生活对孩子也会造成不同的影响,总起来看,在鼓励中生活的孩子,将学会自信;在过于赞扬中生活的孩子,将学会自负;在适当表扬中生活的孩子,将学会自尊;在羞辱中生活的孩子将学会自卑;在平等中生活的孩子,将学会公道;在忍耐中生活的孩子将学会责怪;在偏爱中生活的孩子将学会嫉妒;在缺乏温暖中生活的孩子,将学会冷漠;在打骂中生活的孩子,将学会脾气暴躁;在寂静沉闷中生活的孩子,将寡言孤独。社会是复杂多样的,家庭生活也不可能简单化,家长要认识到在家庭这个小天地里,给孩子以“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水土”,谨防家庭环境的被污染。 三.利用社会生活教育子女,实现家庭联教育的开放 利用社会生活教育子女,首先要求家长要创设条件,放手让孩子接触社会生活,支持孩子以社会为教材,促使他们向活生生的社会性生活学习。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观念,开放与封闭、竞争与等待、独立与依赖、创造与保守并存,以发展的眼光看未来的社会,一定是科技高速发展、竞选激烈、体现独立创造、优胜劣汰的社会。作为家长,要了解21世纪人才的标准,即学会健康成长;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尤其是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这些道德教育中最基本东西。这就要求家长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社会,用自己的头脑分析所见所闻的社会现象,亲身实践和体验社会生活的能力,运用崭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指导自己的家庭教育实践,并指导孩子学会全面地认识社会生活。 其次,父母应给予子女独立自主的权利,让子女支配自己的言行,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主动接受教育。鲁迅先生曾指出:“中国有的家庭管教孩子,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而至于打扑,使他思葸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日‘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们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在此种形式下教出的子女其实是可悲的,他们所面临的社会是复杂多变的,他们既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又如何适应这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这种完全使子女被动接受教育的封闭状况真的应当彻底摒弃,而且聪明的家长也绝不应当这样爱护自己的孩子。如果说父母真的是为了自己的子女好,就应当让孩子在生活中多吃点苦,多干点活,多受点罪,而千万莫因为孩子是家里的独苗,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防止爸爸训孩子,妈妈护孩子,奶奶姥姥哄孩子的现象出现,注意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取消孩子的优越感,刻意地让孩子吃点苦,提高他们的耐挫力,让他们明白,“苦难是人生的一大财富,不幸和挫折可能使人沉沦也可能造就一个坚强的灵魂,完美一个充实的人生。”“自古英雄出贫寒,从来纨绔少伟男,”家长越保护替代,孩子就越依赖无能,因而让孩子从小学会自理,锻炼自强,实为家长给孩子上的人生中重要的一课,总而言之,为了孩子的幸福,做家长的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独立精神,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最后,我认为要实现家庭教育的开放,做父母的也应该放下长辈高高在上的架子,虚心听取子女的意见和规劝,接受子女的教育。在一些家长看来,子女教育父母是大逆不道之事,但是家长们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那些首先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人,不见得都是做父母的、年长者和长辈,而往往是有文化或文化水平较高的子女,年幼者和晚辈。特别是那些新知识、新观念,常常是被思想活跃、敏锐、开放的子女、年幼者和晚辈所先接受和掌握,而父母、年长者和长辈,往往因为生活的历史条件、经历等方面的局限性,而迟迟不能接受和掌握,这样,教育者的身份和资格就应有所转变。父母接受子女的教育,不仅有必要,而且还有许多好处,它可以提高父母在子女目中的威信,进一步协调好父母与子女、年长者和幼者之间的关系,密切双方的感情,从孩子的角度看,父母接受子女的教育,会增强子女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既然父母与子女的教育能产生如此大的教育效果,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在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父母的素质又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成败,父母素质成了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要提高父母的素质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正如教育子女那样,需要家长从多方面努力。需要强调的是,父母的教育观念是影响家庭教育的核心因素,我们必需从端正父母的教育观念入手,从根本上提高父母素质,促进家教行为的自觉性和科学性,为培养一代跨世纪的新人而努力!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