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优秀教学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9-07-11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寻找共鸣、知人论世、探究疑问,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2.引导学生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引领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 3.引导学生阅读过程中丰富人生感受和体验、思考人生问题、增强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 1.逐层深入阅读名著,结合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理解作品思想。 2.指导学生并引领学生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敢于质疑、学会简单赏析评价文学作品。 教学策略 本课设计为读后交流课,因此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结合作品特点进行读书方法指导。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导语:罗大佑的《童年》虽然是一首老歌,却经久不衰,我们津津乐道地不仅是歌曲轻快的节奏,更是贴近我们童年生活的歌词,使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难忘的学生时代。播放歌曲《童年》,并出示歌词,学生谈从歌词中联想到的自己的经历。 一首歌之所以受到听众的喜爱,在于我们能够在歌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一部文学名著能够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往往也是因为书中有我们曾经或现在、拥有或渴望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朝花夕拾》,去书中寻找我们的童年。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体会共鸣。 二、了解内容,寻找共鸣 1.教师出示《朝花夕拾》篇目目录,引导学生回顾作品内容: (1)教师简要介绍《朝花夕拾》,提问:《朝花夕拾》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其中哪个故事让你印象最深,你从中读出了鲁迅怎样的童年?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阅读的内容,并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并适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2.你有没有和作者相似的经历或故事?讲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在阅读中去寻找自己与作品的相同或相似点,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品。) 【设计意图】用讲故事的方式回顾作品内容,并初步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寻找共鸣 ,换位思考 三、知人论世,探究疑问 1.教师引导:《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出版于1928年,当时鲁迅先生已经47岁,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不仅仅是怀念自己的过去,因此,很多同学在阅读作品时,有很多疑问,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尝试着解决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介绍鲁迅生平和作品写作背景(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3.教师小结:《朝花夕拾》虽是作者把自己放回到童年来讲述故事,但却是以成人的思考来审视童年的生活,既有对往事的温馨回忆,又有对一些问题的理性批判。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通过了解鲁迅生平和写作背景,深入解读作品,理解作品的深刻思想。在指导中渗透阅读方法──知人论世,探究疑问。 四、分析人物,深入理解 1.教师引导:《朝花夕拾》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你们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了解学生对人物形象理解的深浅程度) 2.教师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分析长妈妈。 问题设置: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虽然身份低微,但在《朝花夕拾》中反复出现多次,梳理各篇中描述她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点。 3.教师组织学生发言,并进行点拨: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作品中你读出了作者对长妈妈怎样的情感?长妈妈是当时哪个体的代表? 4.教师总结:《朝花夕拾》承载的是鲁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在人物身上,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鲁迅对他们或褒或贬的情感态度,而这看似寻常的情感态度实则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社会的深入思考,这正是名著的魅力所在。 【设计意图】以长妈妈为例,引导学生学习分析人物的方法,指导学生以人物分析为突破口,理解作品深刻的思想。 五、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畅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回顾学习过程,强化阅读方法指导。 六、布置作业 细读《五猖会》,完成学习任务。 结合《朝花夕拾》,理解“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在书中进行批注。(必做) 《五猖会》为什么用将近一半的篇幅谈迎神赛会?在《朝花夕拾》其他篇章中有没有类似的写法?(选做) 刘云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