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跨界学习”、“融通思维”——谈自然实践、自然文学的意义(教师随笔)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师随笔 2019-05-16 手机版


广州市荔湾区“美华杯”科普阅读活动暨自然文学创作实践大赛已连续举办多届,逐步成熟,卓有成效,一定程度上开创了我区中小学科普阅读、自然文学教学的先河,引领了潮流。

历届以来,我们开展活动、举办比赛的基本目的是一贯的,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提升。

自科普阅读与自然实践、自然文学并轨以来,在我校语文、英语、思品和历史等学科开展大阅读活动的背景下,我们的活动和比赛都是自然为原点、做线索,在亲近、深入自然环境,观察、记录自然现象,叙述、描写自然景观,研究、领悟自然真谛,表达自己在大自然中的见闻感受的过程中,把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科普阅读与自然文学,自然实践与自然文学,文学采风、文学创作、美术创作与摄影创作,读书心得、散文写作与诗歌创作等结合起来。究其实质,可以说是阅读、实践与创作,文学、艺术与科学的跨界学习、融通思维。

学习模式影响治学成效,思维模式决定人生格局。在学习上,学科与学科之间,不能画地为牢,本位主义,楚河汉界,老死不相往来,要实现彼此的交叉、渗透、互补、整合;在思维上,看待问题,要大眼光、多角度、多视野、多手段,要富有联想性、想象力。比如说,自然笔记、自然地图,必须将语文、物候、地理、美术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才能完成。我们希望学生的眼界和思维是立体的、四维的。

消除学科的隔阂、打破思维的界限,就好似长出创意的眼睛,拥有创新的灵魂。本届活动,我们旗帜鲜明地引入和提出了“跨界学习”与“融通思维”这两个概念,就是对以往的经验总结,理论提炼。在这点上,我们更清醒、自信,行稳致远。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各校学生初赛送评的作品,也许有的是从网上下载的,尽管要求以现场所见的环境和景色为题材创作作文,但决赛时,不少选手都是拿事先背诵好的文章来抵数套作,对现场的东西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更别说诉诸笔端。本届,我们吸取了教训,无论初赛要交的自然笔记、自然地图、自然诗歌,还是要创作的散文,更强调现场性、时效性、真实性、自创性。我们既重数量,也重质量。就是要堵塞弄虚作假、滥竽充数、随便敷衍的漏洞。

另外,自上届比赛开始,引进了自然诗歌的创作,给自然画作、自然摄影配上自创的五言诗、七言诗,本届我们继续推崇。要知道,在以往,对于古诗和新诗的学习,都只限于背诵、默写和引用,绝少要求学生创作。我们认为,学习不是死记硬背,运用不是搬字过纸,必须学以致用,即引用与创作并举。

过去,有人不主张学生仿写古体诗、近体诗,那是绝对错误的。古体诗、近体诗,是我们古代文学的瑰宝,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其中一条,就是创作。当然,要小学生、初中生写出平仄、押韵、对仗等都高度符合古代律诗、绝句的格式要求,集叙事、写景、咏物、抒情、说理于一身,讲究起承转合,言赅意深,境界优美的佳作,似乎苛刻了一点,那么我们可以放宽要求,比如说,只以古风的格式要求学生,即使写律诗、绝句,原本同一首诗,韵脚不能仄声、平声混押,我们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愿意学写古诗,已经难能可贵。当然,我们要对学生加强辅导,让他们逐步提高。最近,写三行诗的风气兴起,我们不妨也尝试一下。

最后,提到自然绘画,除了素描、水彩,我们希望国画、版画、沙画、纸贴画、布贴画百花齐放。这有赖各校师生的进一步的重视与投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做事用心,办事认真,最要紧。

这里附带说说大眼光的问题。现在,别说学生,就算老师,都是行走在家庭和学校之间,两点成一线。如果不去旅游,不去调查,了解自然和社会的欲望,只能通过上网络、看电视、读报刊,间接地满足。或多或少,家庭、学校的围墙,把我们与外界隔开,把我们的脚步羁绊,把我们的视线阻碍。因为有网络、电视、报刊,我们消息灵通,资讯发达,我们好像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打开手机屏幕一搜一看,自然的一切、社会的一切,了如指掌。借此,我们好像与自然、社会近在咫尺,其实不然。因为,那都不过是一维化的、虚拟化、无机化的画面。尤其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更远离城外的自然山水。如果没有了网络、电视、报刊,我们就真的孤陋寡闻、鼠目寸光了。可是,人是自然之子,要适当地返璞归真,要到大自然,亲身体验多维、实体、有机的东西。

自然的孪生兄弟就是社会,走进自然后,向傍边再走一步,就是社会。自然和社会是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我们的视野一望无际。

读书当然好,“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但是“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学校读书固然重要,但行动起来,运用学到的书本知识,走出课堂、校园和家庭,观察自然,了解社会,知行合一,格物致知,才能有更多的发现。观察、发现、记录、分析,从来都是革新、创造、发明的基础。为什么“美华杯”自然文学创作实践大赛决赛中有的参赛选手的写作靠杜撰,抄袭或者套作,就是他们接触自然太少,或者对自然漠不关心,以至饥不择食,甚至没米下锅。

说这些,无非是为了强调我们的自然实践、自然文学的意义多么巨大。

老师们、同学们,除了教学,除了上课,多关注自然吧,哪怕不能坐言起行出外旅游,出外调查,也希望你多看几眼校园里面、社区周围、家庭附近的自然景观、物候现象。切勿因工作、学习忙,就对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麻木不仁,熟视无睹,漠不关心,懵然无知。总之,不要让我们的眼光一维化、虚拟化、无机化。我们在埋头耕耘书本那一亩三分地的同时,还要不是抬头看看终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多美!

梁永坚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