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案例 2019-04-25 手机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2.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3、理解本文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和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阿长什么样性格特征。找出表现作者对待长妈妈情感态度变化语句,学习欲扬先抑表现手法,体会“抑”中“扬”。

三、教学方法:

本文篇幅较长,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住课文内容,分析课文时切忌面面俱到,一定要突出教学重点,做到纲举目张。

四、教学时数: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本课。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万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板书标题、作者,指定学生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

检查字词预习情况,重点检查“读一读,写一写”中字词。

三、速读课文,

(一)、课文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随后文章都写了跟阿长有关的哪些方面的事情?(学生速读课文)

教师板书总结显示:

1、长妈妈“常喜欢切切察察”

2、长妈妈睡相不好“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3、长妈妈“逼”着我讲吉利话、吃福桔

4、长妈妈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5、长妈妈谋害了我的隐鼠

6、长妈妈给我买来《山海经》

(二)、思考1: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

        明确: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文中详写了三件事。阿长让“我”过元旦时吃福橘的做法,令“我”感到“古怪”;讲阿长的故事时说到她的作用,令“我”惊异“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阿长买《山海经》,更使“我”相信“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思考2、文中略写的部分可否删去?

明确: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略写往往是记叙文中的烘托部分,没有略写,文章内容就会呆板,头绪就会不清,情节就会不连贯。如果说详写是红花,略写就是不可少的绿叶。如文中略写的“我”不大佩服阿长的三件事就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的作用。

思考3:描写长妈妈时为什么要使用有详有略的写法?

作者写此文目的不在于写自己厌烦、讨厌阿长,大揭其短,而是要表述出自己对长妈妈的敬意和怀念。因此为了最终能表达出这个主题,着重写了长妈妈让“我”说吉利话、吃福橘,长毛的故事和买《山海经》的三件事,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意思,而略写其他,作者力求 写出—个真实而鲜活的长妈妈的形象,也为后面抒写对长妈妈的敬意和怀念作了铺垫。

四、小结:本文用详略得当的写法,写出了一个地位卑微、身世不幸、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迷信,却乐天安命、天性纯朴善良、仁厚慈爱的长妈妈。长妈妈毫不计较“我”对她的各种不屑和无礼,真心实意关心爱护“我”,努力满足“我”的愿望,这让“我”深感惭愧,同时也倍加感激与怀念。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一

第二课时

一、要点提示:

(一)、适当总结:大概意思正确即可。从记叙事件篇幅长短、情节具体程度及表达中心思想可得知哪些是重点。

文章写了:“长妈妈”名字来历。长妈妈喜欢切切喳喳。不许我走动。睡觉摆大字。懂得许多规矩,如元旦吃福桔,还教给我很多道理。给我讲长毛故事。给我买来《山海经》。

其中给我买来《山海经》一事是重点。

(二)、引导归纳,师生共同小结:

长妈妈名称来历:先前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他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他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他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地位低下,连个像样名字都没有。隐含着作者同情。

切切察察,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方或自己鼻尖——饶舌多事。

摆大字等细节描写。母亲问起这事时,他不开口。但到夜里依然如故——不拘小节,质朴,有些愚钝。

元旦吃福桔,将福桔“塞在我嘴里”——岁是迷信,却是真诚善良祝福。

交给“我”很多道理——也是出于对“我”关心爱护。

讲“长毛”故事,讲到“脱下裤子”“外面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话,更是让人看到长妈妈无知和纯朴。

写到买《山海经》时,作者用了相当多篇幅和非常具体细节描写,作者只是随意告诉阿长《山海经》事,他却真买了回来,令作者对他产生了衷心敬意。体现了这位长妈妈善良、热心和对孩子关心、爱护。

长妈妈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缺点,但更有着纯朴、善良、仁慈美德。

文章自始至终一直在刻画他对孩子关心爱护品质:从他“不许我动”到吃福桔祝福,以及“晒裤子用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道理和后来买《山海经》中都充分体现出来。所以他虽然饶舌、多事、有许多令人生烦规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热心、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孩子。

(三)、学生在课文中画出,师生共同明确,作者对他“喜欢切切察察”“不许我走动”及“睡觉摆‘大’字”是“实在不大佩服”,甚至“最讨厌”。对他繁琐规矩和很多道理也觉得“非常麻烦”;而后对他讲长毛故事产生“空前敬意”,但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崇敬和敬爱心意,因为“这种敬意”,后来竟“淡薄起来”,甚至“完全消失”。最后他买来《山海经》时,作者产生了“新敬意”,因为作者说:书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这样才有作者后来真挚感激、怀念之情,所以最后作者发出一声深沉祝福:“仁厚黑暗地母呵,远在你怀里永安她魂灵!”这样欲褒先贬,使描写人物形象给人意外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这就叫先抑后扬写法。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有层次,形成跌宕。

(四)、纵观全文,作者 显示“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后扬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纯朴热情、善良仁慈、关心小孩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同情、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二、小结:将上面归纳内容整理成表格形式。

事情 形象特征 感情色彩 写法

喜欢切切察察 絮叨琐碎,纯朴直率 “实在不大佩服”“最讨厌我” 欲







睡觉摆“大”字 不拘小节、质朴、有些愚钝 “无法可想”

吃福桔 真诚、善良 “不耐烦”

教给我很多道理 对孩子关心爱护 “烦琐之至”“非常麻烦”

讲“长毛”故事 愚昧无知 “空前敬意”

买《山海经》 对孩子关心爱护、善良仁慈 “新敬意”

三、布置作业

以《我最      的人》为题作文。要求:用欲扬先抑的写法

第三课时

一、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在通篇阅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讨论并完成下列各题。

1.分别找出代表“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的一些语句,体会文中“成年的我”和“童年的我”两种叙述视角的不同。

2.在“写作时的回忆”中,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充满了温情。你从哪里能读出来?

3.在“童年的感受”中,作者对阿长的印象和态度是有变化的。试简要说明。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语句的表层含义,深入揣摩作者的叙述视角和深层情感。

1、明确:关于“写作时的回忆”:如“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这里“已经说过”很明显地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再如“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最清楚”,  “现在”也鲜明地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关于“童年感受”:如“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这里就是“童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两者的不同:一个是站在写作时成人的立场,一个是站在童年的感受立场。

本题让学生了解、体会文中有“成年的我”和“童年的我”两种叙述角度即可,不做过多深究。

2.明确: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段温情的叙述既满含思念与感激,又深怀同情和愧疚。

3.明确: 首先,对阿长粗俗率性的行为习惯“实在不大佩服”,对“她懂得许多规矩”表示“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之后,对她能抵挡枪炮的“伟大的神力”“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却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后完全消失;后来,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由此“我”对她又“发生新的敬意了”。

二、小结:鲁迅是以儿时的心态回忆长妈妈的,又是以写作时的眼光去观照自己的童年和阿长的,但是后一层意味是含蓄的,要透过文字表面去理解。儿时的感受使文章富有童趣,成年的视角则使文章充满了温情和深沉的怀念,并揭示出阿长对“我”成长的重要意义。

三、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二 

张华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