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谈“引经据典”(教师随笔)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2019-04-08 手机版


 引经据典,就是直接摘录或灵活化用前人的话,为说话、写作所常用的技巧,它体现了说话者、写作者的文化底蕴。

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讲话就常常引经据典: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这表明,习主席很注意阅读古代典籍,积累金句,然后透彻理解,准确援引,做到活学活用,使自己的说话古雅警策、言简意赅。

文如其人,说话能如此旁征博引,足以证明习主席是个博览群书的人。2013年习主席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说过:“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近年来,在国内外的多个场合,习主席提到了100多本经典著作,开列出一张张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书单。

习主席之所以如此酷爱博览群书,阅读古籍,为我们率先垂范,是因为他深知阅读习惯、古代文化对个人和社会,对民族和国家的重要价值。

他积极倡导全民阅读,期望把我国建设成学习型的社会,希望我们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让读书成为大众的一种时尚、一种自觉。

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最优秀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智慧结晶和精神灵魂,千古弘扬。所以习主席十分强调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充分运用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累下的伟大智慧。”“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他希望我们能“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毫无疑问,正值读书好年华得莘莘学子必须自觉遵循习主席的谆谆教导,自必要多看书、常翻书、会挑书、懂读书、善用书,并注意从中国古代的经史子集中汲取营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你看,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朱自清《春》“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年之计在于春”,吴晗《谈骨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毛泽东《批评与自我批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不读古诗文,哪来这些古代金句?腹有诗书气自华。不读书无以至用,书到用时方恨少。

不过我们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有的同学,小学到高中,看古书,背古诗,仅仅是为了应考,为了作答默写填充题,绝少甚至从不在说话、写作上援用古代诗文,偶尔用上了,也只是断章取义,引喻失义,辞不达意。何哉?是因为他们读古书、背古诗的目的不正确,而且只会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好像两脚书柜,仅是存储器,不是处理器,“食古不化”。

古诗文固然要大量阅读积累,更要不断内化与外输,做到透彻理解,准确运用,化作自己的底蕴和灵魂,益之于己,福之于世。读书虽多,不会运用,一切为零。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读书无用”。

总之,我们要爱看书,常翻书,善读书、会用书。做到善思、笃行、实用、恒常,也即做到阅读与思考统一,读书与运用结合,阅读从需要出发,当前与长远结合。

 

梁永坚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