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一模)作文解析及教师下水作文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2019-03-10 手机版 | ||||
【原题再现】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点击链接就可以阅读美文,打开图片就可以欣赏风景,扫码支付就可以购买时装……科学的发展使成果的共享变得更加便捷。只是,我们仍然很难共享写作者的思考,摄影师的体验,设计师的匠心……这些仍然属于独创者独有。 对于国家而言,你可以共享别国科学发展的成果,只是很难共享他们独有的关键核心技术。因为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 我们生活中并不缺乏“共享者”,同时,新时代的中国呼唤着更多的青年人成为某一领域的独创者、独有者。因为,有什么样的青年,中国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评析】 2019高考深圳一模作文题与高考立德树人的要求高度契合,更是近年来高考全国卷作文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 本题是关于“大国崛起中青年的历史使命”材料的任务指令型作文,意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成为“中国创造”的真正主人,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体现“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 近几年来,中国在各方面快速发展,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而一个民族要真正得到兴盛,必须有自己过硬的人无我有的“核武器”。这个“核武器”就是各大重要领域内的独创性的关键技术。 试题所关注的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的这一时代热点,倾注了对青年成长的的关心,更倾注了对民族未来的关心。 二、契合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全国卷作文题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在形式和思维上强化逻辑和理性思考,呈现为“任务指令性作文”,在材料的选择上或者话题上有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自身成长。 2019年的高考作文题,依然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2019深圳一模作文题,完全契合任务指令性作文的以下几个特点: 1、材料是来自社会热点,有真实而宏大的背景。要求考生在真实情境中去思考,材料的第三段给出了思考的角度或者方向。 2、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关注社会,关注自身成长,有话可说,说真话,深入思考,解决问题。从而防止套作和宿构。 3、有一定思辨性,在材料中,命题者看似否定共享,推崇独创,但实际上,共享和独创二者之间并不是完全的二元对立,其真正的逻辑关系应该是要共享,更要独创。 【试题解析】 一、题型解析 作文题属于任务指令性作文,具体讲来就是:社会热点现象类任务指令性作文。 (一)题目明确给出了任务指令: 1、材料的前两段给出了内容与思维层面的任务指令——必须围绕“共享和独创”尤其是 “独创”来思考。 (1)“点击链接就可以阅读美文,打开图片就可以欣赏风景,扫码支付就可以购买时装……科学的发展使成果的共享变得更加便捷。只是,我们仍然很难共享写作者的思考,摄影师的体验,设计师的匠心…这些仍然属于独创者独有。”——这是个人层面。 (2)“对于国家而言,你可以共享别国科学发展的成果,只是很难共享他们独有的关键核心技术。因为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这是国家层面。 2、材料的第三段给出了立意和思维层面的任务指令——必须将青年的个人独创与国家独创融合,由个人独创构建国家独创。 (1)“我们生活中并不缺乏‘共享者’”到“新时代的中国呼唤着更多的青年人成为某一领域的独创者、独有者。”——要求考生明确“必须将青年的个人独创与国家独创融合”的立意方向。 (2)“新时代的中国呼唤着更多的青年人成为某一领域的独创者、独有者。因为,有什么样的青年,中国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这是思维深度的任务指令。要求考生明确“大国崛起中的青年的历史使命”这一思维深度的要求。 3、“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文体等方面的任务指令。要求考生整体解读材料,整体立意,文体明确。 (二)、写作情景 面对共享纷繁,独创不够的现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怎样成长,应该怎样将自己的人生价值同国家的发展同中国梦结合。 (三)、交际意识 这是要求考生以同龄人的身份参与交际,实际上就是情景交际中的交际表达。因此必须注重交际意识: 1、交际身份:中国新时代的青年。 2、交际对象:同龄人。 3、交际内容:如何在共享时代成为独创者、大国崛起中青年的历史使命(或者青年人在新时代的中国发展中该肩负什么样的责任)。 4、交际情景:面对共享纷繁,独创不够的现状,新时代的青年与同龄人的书面交流。 (四)、社会热点现象 共享纷繁的时代,引导学生和青年人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关注社会,关注自身成长。 二、审题立意简析 (一)、解读材料,理解材料基本内容 材料由三个部分组成: 1、“点击链接就可以阅读美文,打开图片就可以欣赏风景,扫码支付就可以购买时装……科学的发展使成果的共享变得更加便捷。只是,我们仍然很难共享写作者的思考,摄影师的体验,设计师的匠心…这些仍然属于独创者独有。” ——交际情景与话题的引出。面对社会热点——共享时代,独创的价值,新时代的青年与同龄人交流“共享与独创”。这也是交际的角度。 2、“对于国家而言,你可以共享别国科学发展的成果,只是很难共享他们独有的关键核心技术。因为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 ——提升交际的话题(内容)的层次。由个人独创到国家独创,青年人更应明确国家拥有独创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一句话概括材料内容: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面对如潮的“共享”,该如何为国家的强盛而成为独创者。 (二)、审题,即挖掘材料的含意,探究立意点 分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联,找出内在的逻辑关系——材料各部分之间关系 (1)“点击链接就可以阅读美文,打开图片就可以欣赏风景,扫码支付就可以购买时装……科学的发展使成果的共享变得更加便捷。只是,我们仍然很难共享写作者的思考,摄影师的体验,设计师的匠心…这些仍然属于独创者独有。” ——共享时代,个人独创的价值所在——共享的成果背后,个人的智慧、技能、思维、经验等不可共享,独一无二。 (2)“对于国家而言,你可以共享别国科学发展的成果,只是很难共享他们独有的关键核心技术。因为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 ——共享时代,一个国家的独创价值所在——共享的成果背后,国家的的独有的关键核心技术不可共享,独一无二。 这两方面之间,是一种由小到大的层进关系,和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我们生活中并不缺乏“共享者”,同时,新时代的中国呼唤着更多的青年人成为某一领域的独创者、独有者。因为,有什么样的青年,中国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对前两段材料的综合,并提出主张: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不仅要成为某一领域的独创者,更要成为中国独创的一份子,为国家独创国家强盛肩负起历史使命。 (三)、立意,据材料内容、含义与任务指令确立文章的主题。 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对其含义的挖掘,结合任务指令,确立文章的观点。 在教学上主张教学生立意追求精准的,在阅卷场主张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多角度多层次的立意。 最佳层次(综合的大角度) (1)小切口:从个人的角度 ①成长路上,面对伸手可摘的“共享”,要能透视其背后的“独创”,要历练自己的独创力,为国家之强盛贡献最有价值的个人力量。 (2)大切口:国家的角度 ②在共享繁荣的新时代,国家的强盛需要每个青年成为独创者,成为国家独创的一份子。 2、基本层次 ①独创的人生最精彩。 ②拥有独创关键核心技术的国家才能真正强盛。 …… 3、跑偏层次 ①青年强盛则国家强盛。 ②我们需要共享也需要独创。 …… (四)作文的“三思”简析 1、思想的高度:基于作文是情景交际下的“表达我”,这里应该指向这两个维度:(1)如何在成长中历练独创力,成就更好的“我”;(2)如何用独创力构建更好的“我与他人(社会、国家)”的关系。 2、思考的深度:辨析关键概念。“共享”和“独创”的本质是什么?“共享”即“摘桃子”,是一种发展的捷径,也是一种偷懒的惰性,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并非长久之计,一旦别人不给你共享,你就立即百无一用。“独创”即创新、发明,是发展的关键和核心,速度较慢,却是一种持久的发展之路,是真正强盛的不二法门。 3、思维的慎度:(1)弄清新时代青年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2)弄清“共享”与“独创”的关系。(3)弄清新时代的青年的个人独创与国家独创的关系。 【下水作文】 1、人人手植一株花,年年共享十分春 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 龚志民 天下财富、美景、成果,我观、我享,不能代替我创、我有。好东西可以“试用”,却没有永久免费的“共享”。享受共享资源的多少、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你有多少独创独有且别人需要的资源来交换。 如果读他人美文不孕育自己的思想,只是为了卖弄学识,那意义就不大了。取他山之石,琢我之玉器,才是王道。山是人家的,石是山上产的,还怕你拿走几块石头?且科技之石、思想之石是可以不断衍生发展、不断再生长的,有“独创、独有”之山在,就不在意你拿走任何一块顽石。 改革开放初期,满街高档商品多是洋货,我享而非我造,发达国家笑脸相迎。现在,中国已是最大的制造国,货行天下,我享大多我造,但仍大多非我创,尤其是高端科技产品,某些发达国家有了危机感。 当屌丝在朋友圈晒苹果炫时尚时,美国乐观其成;当马云的淘宝平台一夜暴富、极大地改变了国人的生活方式时,美国让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当华为率先攻下5G核心技术时,川普就莫须有地翻脸,对华为动手了。 5G是中国独创独有的,是网络传播的核心技术,所以令美国惊恐并不择手段进行打压。而阿里巴巴的电子交易平台早期核心技术开发人员至少有20人是硅谷研发人员。美国一点并不担心阿里巴巴的电子交易平台的繁荣能够撬动美国经济霸权,因为那只是网络核心技术的应用而非核心技术本身;一点也不担心中国道路上跑的汽车数量、汽车生产厂家比美国多,甚至渴望中国天空飞翔的飞机全是波音,因为中国尚不能独立生产先进的发动机;更不担心中国人与美国共享麦当劳,反正面粉鸡翅可以不断再生产。但美国从来没有放松严控核心技术对中国的出口转让,并联合许多发达国家共同对中国禁售核心技术。高产的转基因或杂交农作物不能留种,你得年复一年地向实验室购买来年的种子,如果泱泱华夏的命脉被别人捏住,是不是让人毛骨悚然?至于人家卖不卖、什么条件卖给你,得看人家脸色、靠人家恩赐。 但中华民族不习惯看人家脸色生活。 仅会“共享”的民族、企业是难以为继的。竞争者总是从反面启迪我们应该如何发展壮大自己。华为才是国人的榜样:坚定不移28年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每年1000多亿元的“弹药量”炮轰这个“城墙口”,最终在大数据传送上领先世界。这个过程就是独创、独有的过程。有了这个,才会有公平的、持久的通讯共享。 共享没有错,但许多东西是无法共享的;市场交换也没有错,但最根本的东西谁会与你交换?人的思想、由思想积淀而成的原创力,才是一切成果的根本。我们还没有理由狂,更不能一味认定自己“厉害了”,与自己相比,我们的确进步了,但与强国相比,我们在许多领域还是有质的差距。美国制裁中兴,对付5G技术,胁迫我们接受贸易条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你可以享,可以造,但你不会发明。只要是我设计、我创造的,秘方在我脑中,专利在我手中,就不怕你蹦得高。等你落下来或者被一巴掌拍下来,就是你泪奔的时候。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一味奢谈共享,也必有不测风险。如果一个民族没学会创造、制造自己的东西,先过早享受花花世界,就会消磨人的意志,削弱人的身心,长期的享受,会枯竭民族的思想,倦怠民族的体魄,瓦解民族的意志。中东王室,坐拥石油金山,他们是挥金如土的享受者,但石油终有耗尽之日,造物主岂会永远眷顾一个民族?油尽灯枯,世界还与你共享吗?以何种方式共享? 你拿不出来自己独有的东西来与世界交换,世界便不会与你长久共享。舞场共舞共享,条件是舞伴双方的身材、舞技得大致相当才行。你自荐去为杰克逊、杨丽萍的舞台伴舞,即使不要一分钱劳务费,人家会同意吗?所谓美美与共,你得首先自己“大美”,且美得与众不同,别人才愿与你“共”。如果你是东施,谁愿与你美美与共!寻春、赏春,诗满箧、视频满手机,没有自己一枝一叶一朵是自己培育的,情何以堪?赏春何能长久? 人人各植一株花,年年共享十分春。如果人人只采享园中花,定然会满园无花空余枝。 点评: 大气磅礴,行文浩浩汤汤,无斧着之痕;立足文题,联想当今国家世界风云,深入浅出;不拘于文法,然信手拈来,处处有法度。属才子文,非后生模仿可得! 2、青年中国说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葛福安 梁任公昔有《少年中国说》,名之“少年”,意不在年龄而在精神;今步任公后尘而为“青年中国说”,意自不在出新而在自警。任公曰:“少年强则国强!”我则思考:青年何以强?中国何以强? 青年何以强?不强在共享之乐,而强在独创之思,独有之成。中国何以强?不强在共享成果,而强在独创立国,强在核心关键技术。 青年可乐于共享,更应该钟情独创。青年之于少年,多了许多智慧,长了更多见识;有了独立于世的资本,富于独创的精神与力量。这都为自我独立提供可能。创造或创意,可以脱离现实的平庸,发掘生活的可能,显示生命的价值。古今中外,诸多科学名家,其立世根基,早在青年时期奠定;即便如厚积薄发、大气晚成之辈,其成功也源于青年的创造动力,毕竟,平庸的开始难以带来奇崛的结局。 从深层里讲,创造或创意庶几为青春之别名。独立于世,自然求立德立功立言之大业。有所立,有所创,这本是青年的内在精神需求。当然,独创之思,独有成果,未必都一定要有冲诺奖的可能,只要是从无到有的开创,人无我有的神思,这都会让青春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这也是重在精神,不在结果。虽然弃可共享而不用,也不是真实的态度,但共享只是时代的福利,却不是时代之专利。正如美文可共享而思考不能,美图可共享而体验不能,时装可共享而匠心不能。“拿来主义”并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拿来之后的超越与独创;唯独有思考、有佳构和有创意的青春,方能体会出其间的幸福与快乐、意义与价值。 青年如此,中国亦然。中国不强在共享成果,而强在独创立国,强在核心关键技术。此间道理,我们并不是今天才明白,先辈们在政治封锁与技术壁垒中,有了两弹一星的卓著功勋,有了民族的自强与自信。今天,我们同时代的科技家,同样秉持独创精神,才有畅游月背之“嫦娥”,深潜大洋之“蛟龙”……。 青年与中国不可分开,有什么样的青年,中国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青年们从好莱坞大片可以共享出视觉盛宴,中国电影也可以创造出自己的科幻传奇;现代通讯技术让中国通达全球,中国青年也可以用5G方式打开世界…… 世界上创世文明有几多,至今得以传承的,独有中国一个。什么是中华文明的传承因子?答案只能是独创,只能是洋溢在中华民族血液中的青春创造激情。梁任公借《少年中国说》宣告“老大帝国”的死亡,少年中国的新生。于此,借这篇短文,承任公“少年强则中国强”之说,续言“青年强则中国更强”,期待青年更强,中国更强! 是为“青年中国说”。(987字) 【点评版】 青年中国说 葛福安 梁任公昔有《少年中国说》,名之“少年”,意不在年龄而在精神;今步任公后尘而为“青年中国说”,意自不在出新而在自警。任公曰:“少年强则国强!”我则思考:青年何以强?中国何以强? (开章明义。由“少年中国”而引出“青年中国”,暗示“报国”之主题有着精神谱系上的传承。开篇文白兼用,整散结合,整饬中有变化,气势畅通,情溢言表,可见语言功底。段末两个问句领起全文,得谋篇之道。) 青年何以强?不强在共享之乐,而强在独创之思,独有之成。中国何以强?不强在共享成果,而强在独创立国,强在核心关键技术。 (此段对前段两个问句进行回答,片言居要,先收后放,思路很清晰。) 青年可乐于共享,更应该钟情独创。青年之于少年,多了许多智慧,长了更多见识;有了独立于世的资本,富于独创的精神与力量。这都为自我独立提供可能。创造或创意,可以脱离现实的平庸,发掘生活的可能,显示生命的价值。古今中外,诸多科学名家,其立世根基,早在青年时期奠定;即便如厚积薄发、大气晚成之辈,其成功也源于青年的创造动力,毕竟,平庸的开始难以带来奇崛的结局。 (以“独创”承接前段,过渡自然。接着从两方面切入,青年之智识足以为立世资本,青年之追求足以为创业根基。这体现了立足于具体对象的具体分析,突出对象感,也避免了空泛说理。) 从深层里讲,创造或创意庶几为青春之别名。独立于世,自然求立德立功立言之大业。有所立,有所创,这本是青年的内在精神需求。当然,独创之思,独有成果,未必都一定要有冲诺奖的可能,只要是从无到有的开创,人无我有的神思,这都会让青春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这也是重在精神,不在结果。虽然弃可共享而不用,也不是真实的态度,但共享只是时代的福利,却不是时代之专利。正如美文可共享而思考不能,美图可共享而体验不能,时装可共享而匠心不能。“拿来主义”并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拿来之后的超越与独创;唯独有思考、有佳构和有创意的青春,方能体会出其间的幸福与快乐、意义与价值。 (以“从深层来讲”过渡到对前段论证的深化思考。前段例证侧重于“科学名家”“大器晚成之辈”;但考虑到“青年”这一群体涉及不同层次,本段将“青春的自我价值”定位于“精神”而非“结局”,从而兼顾青年的全体,立论自然更加稳妥。又以“当然”一词,引出“共享”的观点,再以“福利”与“专利”之辩来拨乱反正,强调“专利”尤为重要,体现了对“共享”与“独创”的辩证思考。这一段写得很精彩。作者不是自说自话、囿于己见,而是关注现实中还有哪些不同情况、不同意见,进行全面分析,辩证说理。这体现了立足于具体情境的具体思辨,丰富了说理的层次,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青年如此,中国亦然。中国不强在“共享”成果,而强在独创立国,强在核心关键技术。此间道理,我们并不是今天才明白,先辈们在政治封锁与技术壁垒中,有了两弹一星的卓著功勋,有了民族的自强与自信。今天,我们同时代的科技家,同样需要独创精神,才有探测月背之“嫦娥”,深测大洋之“蛟龙”…… (由“青年”过渡到“中国”,衔接紧密;以“独创立国”与前面独创立身的对应,思路贯通。举例时由昔至今,视野开阔,避免了单一,以事实服人。) 青年与中国不可分开,有什么样的青年,中国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青年们从好莱坞大片可以共享出视觉盛宴,中国电影也可以创造出自己的科幻传奇;现代通讯技术让中国通达全球,中国青年也可以用5G方式打开世界…… (本段在前面两个层次的基础上更进一层,论证了青年与中国的关系,层层推进,思路贯通。) 世界上创世文明有几多,至今得以传承的,独有中国一个。什么是中华文明的传承因子?答案只能是独创,只能是洋溢在中华民族血液中的青春创造激情。梁任公借《少年中国说》宣告“老大帝国”的死亡,少年中国的新生。于此,借这篇短文,承任公“少年强则中国强”之说,续言“青年强则中国更强”,期待青年更强,中国更强! (此段用意在“升华”:一是主题上的升华,放眼世界,纵观历史,强调“独创”“青春创造”是中华文明的传承因子;二是情感上的升华,借用梁启超之文,表达自己的期待。结法可为示范。) 是为“青年中国说”。(987字) (收拢全文,点明题意,简短有力。) 总评: 不少老师写下水作文只是率性而为,而葛老师这篇下水作文却是苦心孤诣,在考场写作方面很有参考价值。它体现了一篇好作文必备的四个指标: 一是“清晰”(观点要清晰)。本文题目为“青春中国”说,即以“青春(独创的精神)”为文眼来收拢全篇,可谓切中题意;再看各层,以片言居要之法体现分论点,辅以精当的概括(如“福利”与“专利”的对举)加强论证,体现了清晰的层次感。全文做到了“眉清目秀”,气敛神收,不蔓不枝。 二是“连贯”(条理要连贯)。若用“一以贯之”来概括,前面的“清晰”体现了“一”,此外“连贯”就体现“贯”。整篇文章采取了层层推进的写法,首尾呼应,脉络清晰;从各个层次来看,关节转换处注重前后勾连,做到过渡自然,衔接紧密;再从文段内部来看,引导到位,转换得当。文章读下来,就像跟着好导游去游览,移步换景,目不暇接。这些行文之法,足为示范。 三是“具体”(论证要具体)。如果光做到“一以贯之”,内容空洞无物,那只能算是一个空架子,徒有其表而已。本文着眼于具体对象进行具体分析,从青年人的特点出发,指出他们在“独创”上所具有的优势;同时紧密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具体思辨,既关注到青年人这一群体的不同层次、独创这一行为的不同结果(不是所有的独创都有伟大成果),也看到了共享应有的地位与价值(共享是时代福利,弃用不明智),进入了具体思辨的层次。具体分析加上具体思辨,大大增强本文的论证效果,也体现了作者温和理性的说理风度。 四是“充分”(表意要充分)。同样意思用不同形式来传达,会收到不同的表达效果。如何把一个观点、一种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从内容来看,本文善于援引经典,例举事实,用多种手法来阐释佐证,大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从形式来看,本文语言文白相杂,句式整散结合,融典雅庄重和活泼灵动于一体,大大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当然,文章也有不足。比如,在论及青年与国家的关系时,稍显仓促,意犹未尽。从主题深化的角度来看,这部分本应说得更透彻些。但这只是白璧微瑕而已。 总的来说,葛老师以此文传授考场写作之制胜法门,以供大家研习参考,示范引领,功莫大焉。 (点评者:刘仕坚,深圳宝安区第一外国语学校)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