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优质课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19-03-05 手机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疏通文意,积累并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

2.学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按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写法。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搜集关于微雕的信息和资料,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和创造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2.教师适当进行点拨,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观察核舟图片,图文结合,体会空间说明顺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古代雕刻的精湛技艺和卓越成就,感受中国的艺术文化魅力。

教学重点

学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教学难点

体会空间说明顺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幻灯片出示微雕作品)我国的微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三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就在甲骨上刻下了我们今天要用五倍放大镜才能识读的文字。如今有人甚至能在头发丝上雕刻字画。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核舟记》,写的就是我国古代的微雕艺术,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魏学洢(约1596一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嘉兴)人,散文家。其一生短暂,著有《茅檐集》。 

2.知识链接

苏轼游赤壁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诬以诗诽谤朝廷,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他以读书和游览自娱,表现了旷达的胸襟。元丰五年他曾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矾游玩,一次是农历7月16日,一次是农历10月15日,并写下著名的前后《赤壁赋》,文中说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正是其中的名句。

3.检查预习

(1)重难字

罔(wǎnɡ)  贻(yí)  八分有奇(jī)

二黍许(shǔ)  箬篷(ruò)  糁(sǎn)

髯(rán)  诎(qū)  楫(jí)

髻(jì)  壬戌(rén xū)  篆章(zhuàn)

(2)通假字

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②左手倚一衡(hénɡ)木(“衡”同“横”,横着,与“纵”相对。)

③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3)古今异义

奇古义:零数、余数。例: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今义:单的;不成对的61480;跟“偶”相对61481;。

比古义:靠近。例:其两膝相比者。今义:比较。

望古义:对着。例:雕栏相望焉。今义:向远处看。

属古义:类似。例:神情与苏、黄不属。今义:属于。

曾古义:竟然。例: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今义:曾经。

(4)一词多义

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61480;qí,形容词,奇妙6148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61480;jī,名词,零数、余数61481;

为为宫室、器皿、人物61480;动词,雕刻61481;中轩敞者为舱61480;动词,是61481;

端东坡右手执卷端61480;名词,右端61481;其人视端容寂61480;形容词,正、直61481;

可高可二黍许61480;副词,大约61481;珠可历历数也61480;助动词,可以61481;

(5)词类活用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②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③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糁,名词作动词,用颜料等填塞。)

④居右者椎髻仰面(名 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6)文言虚词

而启窗而观61480;连词,表承接61481;拙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61480;连词,表并列6148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61480;连词,表转折61481;

其其人视端容寂61480;指示代词,那,那个61481;其两膝相比者61480;人称代词,他们61481;

(7)文言句式

①判断句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为”表判断。)

②省略句

a.卧右膝,诎右臂支船(省略主语“佛印”。)

b.各隐卷底衣褶中(“隐”后省略介词“于”。)

③ 倒装句

a.细若蚊足(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若蚊足细”。)

b.其两膝相比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其相比两膝者”。)

三、朗读指导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3.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四、疏通文意

1.重点词语解释

奇巧人: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奇,奇妙。

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径,直径。

以至:以及。

罔不因势象形: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罔不,无不,全都。因,就着。象,模仿,文中指雕刻。

贻余:赠我。

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石青糁之: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语,说话。

不属:不相类似。

历历数也: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矫首昂视:抬头仰望。

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夷:平。

了了:清楚明白。

2.重点句子翻译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没有一件不是根据原材料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

(3)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

(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

(6)技亦灵怪矣哉!

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五、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介绍了________。作者是抓住“________”(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这一特征来写的。

答案示例:核舟 核舟 雕刻技艺的高超、灵怪 奇巧

2.核舟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示例:大苏泛赤壁。

3.第1自然段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王叔远技艺高超?

答案示例: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构思巧妙、栩栩如生。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第2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介绍核舟的?

答案示例:作者按观察顺序介绍核舟,首先从整体介绍“核舟”的体积。然后介绍船舱、小窗、雕栏、对联,其中对联还照应了核舟所刻的题材,介绍了字的颜色。作者在描绘时,处处紧扣“奇巧”。

2.作者是怎样介绍核舟上的三个人物的?

答案示例:作者是从三人的姿态、神情及各自的特点来介绍的。先交代三人所处的位置,然后逐一写他们的 动作、衣着、体貌、神情等。

3.作者是如何描写舟尾舟子二人的?其目的是什么?

答案示例:从神态和动作上对舟子二人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居右者“仰面”“啸呼”,属于动态描写,居左者“视端容寂”,属于静态描写,动静相兼,相映成趣,实在“奇巧”。作者只用寥寥数语就准确生动地展示出了王叔远“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的绝妙的雕刻技艺。

4.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示例:①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②舱边的窗竟然可以关闭,从这里说起能引起读者的兴趣;③核舟所表现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而中间部分雕刻有苏轼的诗句,从这里说起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的想象。

5.课文是如何具体说明核舟奇巧的?

答案示例:体积微小:长八分有奇,高二黍许。

雕刻 精细:箬篷,八扇小窗开关,雕栏,对联,多髯,珠历历数,背面题字。

人物各具情态:苏、黄神情专注、豁达,佛印放浪形骸,舟子悠闲、专注。

物件繁多: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6.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介绍核舟?

答案示例:主要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核舟长多少,高多少,船舱部分 雕刻了多少种东西,各有其数,明白清楚,其意晓然。

(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品味“若啸呼状”“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答案示例:“若啸呼状”显得悠然自得,“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显得从容自若。两舟子共同营造了一种愉悦、轻松、自在的气氛,加上舟尾横放的舟楫,暗示了一种放任自流的境界。

2.品味“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答案示例:以数字说明小小核舟所刻东西之多,与“长曾不盈寸”形成鲜明对照,说明雕刻者巧夺天工的技艺,突出中心。

(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作者仅仅就是为了给我们介绍核舟吗?

答案示例:不是。通过介绍核舟,赞扬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显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五)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1.本文采用了何种说明顺序介绍核舟?

答案示例:具体说明时按空间顺序:船舱一船头一船尾一船背。而全文介绍核舟是按“总一分一总”的顺序说明的。

教师点拨:作者一开始就从整体上对核舟进行概述,接下来分别介绍了核舟的各个部分,最后又统计核舟上雕刻的人、物、文字的数目。这种结构模式显而易见,而详略也各自分明。

2.本文最突出的写法是什么?

答案示例:纵观全文,“总一分一总”的写法 最为突出。文章开头先从总体上概括介绍雕刻者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中间则是分说,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

最后总括全文,统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用以强调材料体积之小和雕刻的内容之丰富,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

(六)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核舟记》与《刻木巧匠》在表 现雕刻家精湛技艺时写法上有何不同?从技艺的角度比较,你觉得是木舟精巧,还是核舟精巧?说明你的理由。

刻木巧匠

周 辉

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饾钉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答案示例:《核舟记》通篇是对核舟的正面描写且描写详细、生动、可感。《刻木巧匠》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但描写较概括、简略。示例一 :核舟精巧,因为桃核体积小,所刻事物繁多,刻物情态必备。示例二:木舟精巧,因为木料体积较小,所刻事物较多,且活动自如。

六、课堂小结

此文细致地描写了一件微雕工艺品——“核舟”的形象,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反映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卓越成就,表达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以及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高 度赞扬。全文语言生动平实、洗练,“核舟”的形象刻画得十分具体,其上的人物亦描绘得逼真而又生动,这 些都无不体现了作者细腻的文笔。七、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八、板书设计

核舟记概述雕刻者的雕刻技艺:奇巧61480;总61481;详写核舟船舱船头船尾船背空间顺序61480;分61481;总述并评价:灵怪61480;总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