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精品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9-03-03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4.体会文章按照游踪移步换景和抓住景物的特征。 5.品味文章由景及情,以情入景的写作特点 。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3.体会文章按照游踪移步换景和抓住景物的特征。 4.品味文章由景及情,以情入景的写作特点 。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访名山游大川实乃人生一大乐事,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山山水水,我们总会心旷神怡、浮想联翩,既能获得美的享受,又常有许多感悟。然而有那么一位名人,面对秀丽奇特的自然风景,却觉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信?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石潭记》,与他同游,去感受他那特有的心境。 二、资料助读 柳宗元参与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到永州。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记”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扫清字词障碍 1.听老师范读课文(或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注意字音与停顿。给加点字注音。 清冽(liè) 坻(chí) 嵁(kān) 佁(yǐ) 俶(chù) 翕忽(xī) 差互(cī) 寂寥(liáo) 悄怆(chuànɡ) 幽邃(suì) 2.学生根据工具书、课本注释,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3.质疑交流。 (1)将自主学习到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组长负责本小组同学疏通文意,有不懂的先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做好记号提出质疑。 (2)集体质疑,同学互助,教师点拨、强调重点词语、句子。 (3)师生合作翻译课文。 四、以抢答的形式进行课堂检测 1.一词多义。 以全石以为底(介词,用)卷石底以出(表承接,“而”)以其境过清(连词,因为) 为全石以为底(动词,“作为”)为坻(动词,“成为”) 清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凄清)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差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2.翻译。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令人悲哀了。 3.判断。 “若”“似”“如”都可以用来表示比喻,但有时不一定是表示比喻。试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哪些不是。 (1)闻水声,如鸣珮环。(是) (2)皆若空游无所依。(是) (3)似与游者相乐。(不是)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概括课文每段大意。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学生朗读课文,概括课文每段大意。 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 第二段: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 第三段:写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本文按游览顺序来写,条理清晰。 2.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老师引导学生用精练的短语概括课文各部分内容。 发现小潭(闻声→见形) ↓ 潭中景物(水→石→树→鱼) ↓ 小潭源流(溪身→岸势) ↓ 潭中气氛(气氛→感受) 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 三、走进课文,品读美点 问题探讨: 1.小石潭的景色美不胜收,你读了文章后头脑中浮现出了哪些美丽的画面?你能选择一个景点和大家分享吗? 示例: (1)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坻、屿、嵁、岩,形状各异,写出了潭的奇特可爱。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三句描写潭边景物。“蒙、络、摇、缀”观察入微,刻画精确。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特写游鱼,游鱼空游无依,实则旁衬水清。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写鱼的情态。“佁然”“俶尔”“翕忽”写得惟妙惟肖。“乐”字既是写鱼,也是写人的心境。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明灭”,描写溪水因岸势曲折而时隐时现的状态,写得真切、形象。 (6)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凄”“寒”“悄怆”,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受。 2.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 (1)先声夺人。如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采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隔篁竹,闻水声”,用“如鸣珮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调动读者的兴趣,十分令人神往。 (2)抓特点,用比喻。写潭的构造形态,紧紧抓住特点来写,先挑出“全石以为底”,然后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 (3)正面描写。写岸上景物,则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 (4)正面、侧面相呼应。第二段写潭里的游鱼,文字不多,却极其精彩。“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5)对比描写。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能显出鱼的活泼。 (6)拟人。“似与游人相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更把游鱼的神情写活了。 第3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抽背课文。 2.作者在文中有哪几种感情? 乐、忧。 二、资料助读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 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 三、品味《小石潭记》,与柳宗元对话 1.小石潭到底有哪些乐趣呢?(找出“乐”的句子) (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2)似与游者相乐。 2.深入探究,走近柳宗元。 “一切景语皆情语”,面对如此优美的景色,作者的心情却是“悄怆幽邃”。你能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的理解吗? 作者是被贬官到永州,不幸的遭遇令他感伤,本来想寄情于山水,遣散心中的郁闷,小石潭的美景使他惊叹不已,流连其中,得到了不少乐趣,暂时忘记了心中的痛苦,可是小石潭风景虽美却过于幽静冷清,游玩的时间一长,寒气透骨,难免触景生情,不由得忆起了自己的坎坷命运,忧郁、悲凉的心情自然地流露出来。 3.两组同学进行朗读品味。(一组同学读乐的片段,一组同学读忧的片段) 4.与柳宗元对话,进一步体会以景写情的写法。以“柳宗元,我想对你说”为题与柳宗元对话,深入体会柳宗元当时悲凉的心境。 学生分组讨论与柳宗元对话可以说些什么,怎样说才是心灵上的交流。每组选代表当堂口头作文,其他学生评价。老师给予引导鼓励。 四、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习 1.教师总结:《小石潭记》是一首抑郁忧伤的古典乐曲,《小石潭记》是一幅寂静清幽的图画,《小石潭记》是……(让学生补充) 2.柳宗元怀才不遇的悲凉郁闷,透过文字显现出来了。那么还有哪些中国文人用文字来书写心中壮志难酬的情感? 李白——王安石——刘禹锡——辛弃疾——李商隐——韩愈——陆游……失意的文人只有借助他们的笔,寄情于山水,或抑郁、或洒脱、或大气……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