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解题指导——常见考点及答题方法技巧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中考复习指导 2019-02-11 手机版


一、记叙文的阅读意识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文本意识——以文解文,问题答案文本中找;

语境意识——依托提示语、关键词、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抒情议论句、修辞句、含蓄句等,准确、深入理解;

要点意识——抓关键词,要点全,简洁回答。

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常见考题:题型1:请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模式:时间(季节、年代)+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常见考题:请结合文章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答题模式: 

(1)写景类:本文通过描绘…的景色,展现了…(景物)…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景物)的赞扬和喜爱之情。(2)写人记事类:本文通过记叙…事件,歌颂了…(人物)…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人物)的赞扬和敬佩之情。(事件+情感)(3)哲理类:本文通过记叙…事件,启发我们…

四、文章的思路

常见考题:题型1:请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分析思路时,首先按以下方法对文章进行分析,理清文章脉络:(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词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词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4)按人物的情感变化(找表示情感的词句);(5)总分总。

然后,用清楚明白的语言将文章思路概述出来。

五、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类型:(1)人物;(2)事物;(3)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变化;(7)人物的见闻感受。

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把握线索常用的方法有:(1)标题入手。标题是每篇文章的眼睛,从标题中可以大致看出文章所要描述的内容,反映的文章主旨。

(2)抓关键物。在记叙文中,一些小物件一旦被有机地组织进作品就常常产生异乎寻常的艺术功用作品,在文中反复出现,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深化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3)抓住重点语句。重点语句主要指具有特殊指代含义的词语,内涵丰富的词语、段落或文章中的中心句、过渡句,记叙性的文章中作为点睛之笔的抒情、议论的语句等。这些词语或句子往往对于揭示中心思想、表达作者观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它们就可能找到线索。

(4)抓关键位置。线索在文中的体现, 多半在标题、 开头、结尾过渡和段首段尾的关节处,这些位置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词语可能是线索。

六、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补充交代了…内容,使文章内容更充实,情节更完整;为后文的…做铺垫;更能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七、记叙的人称及其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适于变换、利于抒情。

第三人称:自由灵活,不受限制。

八、题目的含义

常见考题: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

题型2:题目“XX”的含义是什么?

题型3: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

答题模式:

散文标题(真实事件):

①交代文章内容或写作对象;②点明文章主旨;③交代行文线索;④奠定感情基调;  

⑤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小说标题(虚构事件):

①点明文章线索;②设置悬念;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④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⑤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⑥交代文章内容。

九、写景顺序及角度

1、【空间顺序】按方位的顺序写(如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上往下,由前到后等等);

2、【逻辑顺序】按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写(先写全景再描述局部再写全景);

3、【时间顺序】按时间顺序写(可以是春、夏、秋、冬的不同变化,也可以景物形成的过程介绍)。

角度: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视、视听嗅味触五觉。

十、段落(句子)的作用

常见考题:分析第X段(某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答题模式:

内容上:分清总共有几句话,都交代了什么内容;(若有情感的词语)奠定了感情基调;(若有景物描写)渲染了…氛围;(陈述语气)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疑问、猜测语气)引发读者的思考。

结构上:开头:开篇点题;总领全文,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中间:过渡、承上启下;总结上文,为后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结尾: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主旨、照应题目(开头);令人深思,给人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

十一、环境描写的作用

常见考题:文中环境描写的段落(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空间、场景;②渲染…(凄美、恬静、美好、紧张…)气氛;③烘托人物…(紧张、愉悦、忧伤…)的心情;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后文…做铺垫)。

十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常见考题:第X段划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常见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夸张、反问、对偶

比喻: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形象生动写出了…(事物)…特点;

表达了作者对…的…感情。

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以人的情感;形象生动写出了…(事物)…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的…感情。

排比、反复:采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使句子富有节奏感;强烈表达了作者对…的…感情。

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鲜明地写出了…(事物)…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气强烈;突出表达了作者…情感。

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形式整齐,音韵和谐,富于美感;互相映衬,互为补充,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

十三、词语的赏析

常见考题:题型1:体会第X段加点词语的含义(在表达上的好处(作用、效果))。

题型2: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作用、效果))。

答题模式:解释词语的含义;用在句中表示…;表达了作者…情感(哲理句子:启发我们…)

常见考题:题型3:文章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删除(换成X)?

答题模式:解释词语的含义;用在句中表示…;表达了作者…情感;而X的意思是…,不具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不能换(删)。

“_________”一词(等词),生动形象(准确)地写出了___________的特点或内容,/表现了________(人物)的性格特点,/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十四、人物形象概括

常见考题:题型1:结合文章内容,概括X的形象特点。

题型2:结合文章,说说X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题模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描写的句子+人物品质(性格特点)

外貌描写(肖像描写):通过人物外貌的描写,揭示了人物的身份(境遇),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动作描写:通过动作描写,具体展现了…过程,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或表达作者…情感。

语言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地展示了人物……内心,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品质)。

心理描写:通过人物的心理描写,充分展示了人物……的心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品质)。

十五、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

①照应——……与……相互照应,为下文……情节做铺垫,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②欲扬先抑——作者的本意是……,而先……,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使所表现的对象形象更丰满,更鲜明。 

③象征——使抽象事物具体化,鲜明地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特征,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之意, 表达了……的情感。

④托物言志——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画,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

⑤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描写……(景物),表达了作者……情感,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⑥衬托(正衬/反衬)——突出表现主要人物或事物的性格或特点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⑦伏笔和铺垫——使得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⑧设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⑨对比烘托/侧面烘托——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十、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文章主旨)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性)。

主旨归纳技巧:

1.抓住每个段落中有概括段意作用的语句。

2.注意文章中那些抒情和议论的语句(如“可见”“因此”“所以”“由此可见”等语言标志的语句)。

3.注意领起性、总结性语句、过渡性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

4.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

答题步骤:

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

十二、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

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

A、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

5、理解文章主旨,把握作者感情

文章的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考试题型一般为:作者的感悟是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作者告诉了我们什么?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什么或者作者对什么持什么观点态度,概括主要观点。

概括文章主旨的方法:

①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阅读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②从文章标题入手。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③从分析文章中一些关键语句入手。有的文章在开头或结尾,会有一些暗示或点明文章中心的关键语句,这些语句常是议论句或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

④从概括内容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

⑤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有的文章在分析文章的中心时,还需要了解、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图。

理解作者感情的方法:

①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 

②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感情来。 

③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时,力求明朗、显豁,以便于读者和自己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有时为了取得意味深长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方法说出言外之情。

6、梳理故事情节

首先,明确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其次,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从概括段意入手,理清各部分情节之间的联系。

最后,按一定的顺序概括故事情节: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

7、赏析文章语句

赏析文章语句时,有的指明具体语句,有的是自由选择语句。自由选取句子时,可以选择这几种句子: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的句子)。

有的题目指明赏析角度,有的没有指明赏析角度。没有指明赏析角度的,可以尝试从下面角度进行赏析:

修辞手法,句式特点,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用词技巧,抒发的情感,思想内涵等。

(2)从句式特点方面赏析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等。

答题格式:这是个……句,有……的表达效果/作用 。

长短句结合,使语句有参差美,句子对仗工整,使句子有整齐美。

常见的几种句式表达效果为;

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

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

反问句,加强语气。

感叹句,抒情强烈。

双重否定句,突出强调。

排比句,增强语言气势。

(6)从抒发的情感角度赏析

理解句子抒发的情感时,要结合文章主旨、写作背景和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常见答题形式:

这个句子运用……的方法,生动形象的表现出人物……的情感。

(7)从思想内涵的角度赏析

理解句子的思想内涵时,也要结合文章主旨、写作背景和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常见答题形式:

这个句子意蕴深厚,包含深刻的哲理,表现了……的思想/哲理。

11、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方法:一般是望前找,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12、理解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和表达技巧

(1)鉴赏人物形象方法:

首先,要从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了解人物的外貌、心理、性格等。其次,通过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再次,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把握人物形象;最后,要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认识人物形象的意义和作用。

(2)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②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描写方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③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拟人手法、夸张手法、象征手法、、对比手法、、衬托手法、讽刺手法、欲扬先抑、前后照应(首尾呼应)、设置悬念、卒章显志、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④选材方面的特点

散文一般是形散而神不散。常见题型:文章写的是——,为什么还要写——?

解题思路:

A、可进行相关、相似联想:被问对象如在写作重点之前,则是为了形象地引出写作重点,更利于人们接受。被问对象如在写作重点之后,则是为了丰富文章写作内容,深化文章主旨。

B、也可进行相对联想,从“对比(反衬)勒------”或“突出了(强化了)-------”角度回答。

13、文章题目的作用

主要有以下作用: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作为文章展开情节的线索;  ③作为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具有象征意义;⑤语带双关;⑥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⑦吸引读者兴趣。

14、评价感悟题

(1)首先要读懂读透文本。只有读懂读透,才能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对人物的态度,才能找到评价的落脚点,评价感悟才不会空洞。

(2)其次,观点要明确,感悟积极向上。这类题涉及我们的价值取向,赞成、反对、歌颂、抨击都要旗帜鲜明;感悟忌空泛论事,在联系实际、结合原文基础上体现积极向上的态度。

(3)第三,力求体现个性。

评价感悟型的题目开放性较大,多不设答案,有创意、角度新、有文采,评出个性,悟出独特感受让人耳目一新才能有所超越。

答题思路:(1)用第一人称.(2)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政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