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为了更好地归来(教师随笔)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2019-02-04 手机版 | ||||
纵亮江苏 “该是什么决定我的语文?我希望是孩子的眼睛,是文章的思想,是文字的魅力,是我们的生命,是我们的精神诉求,是我们的灵魂体验,是我们的语文梦想……”手捧肖培东老师《教育的美好姿态》一书,品味美好文字的同时,我心里似多了一泓清流,灵动、温润又久远。 2006年,我大学毕业,来到一所民办初中做语文老师,逝者如斯,十一个年头转瞬即逝。“朝而往,暮而归”,我在这里尽情挥洒青春,度过美妙芳华。我见证了校园大道旁碗口一般大的香樟树,如学校的逐年发展,逐渐枝繁叶茂,长大成材。我也从一个没有任何装饰的语文老师,化作戴着副校长帽子的语文老师,继续在课堂一线耕作。可是我的内心,我的语文课堂,却越来越冰冷。我教语文像抓GDP一般,刀光剑影,功利至上;像庖丁解牛,用挑剔的眼光,精准识别考点,一条一条在语文课堂罗列;像医院的X光机,一眼将文章看穿,对提升分数的知识大块朵颐,对文字的思想和魅力视而不见。于是,我收获了一个胖胖的却营养不良的叫做“语文”的孩子,我却慢慢失去灵动的语文灵魂,而失去语文灵魂的我,内心枯竭,行尸走肉,我感觉我的语文生命即将穷尽、行将没落。 “我要换一所学校,一切重新开始!” 我对这所学校充满深情,但我想要改变的念头特别强烈。改变需要勇气,有鞋子穿的人思变更需要勇气。“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勇气需要鼓足,困难需要克服。 2017年5月底,我报名了教师入编考试,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拿到面试的入场券。面试是以“无生课堂”的形式模拟课堂教学,应该说,这是我的薄弱项。傅老师给予了我非常重要的指导,同时他建议我上网搜集名师课堂实录观摩名师的课堂。于是,我第一次(恕我孤陋寡闻)知道了肖培东老师,这位热爱语文、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就已登上语文高峰的名师。我一遍又一遍的研究他执教的《春酒》,教师的胸有成竹,超强的课堂驾驭力,用巧妙的设疑激发学生思考,用灵动的语言带动学生有感情的表达,特别重视指导学生阅读文章,哪怕是一个“春酒”的标题,而且读得力度之足,角度之巧,收效之大,带给我之震撼,史无前例!这是我渴望已久的语文课堂啊,我就在电脑前一遍又一遍的回放,我甚至忘记了我是为了要参加面试才来学习这堂课的。一堂好的语文课,教者教授大道至简,浅浅地不着痕迹,学生学的轻松,充满浓浓兴趣,受益匪浅。整节课师与生的对话,时而平静,时而微波荡漾,时而激流涌动,教师的智慧引领学生的思想向语文更深处漫溯。 自学习这节课之后,我毫不掩饰地说,我对肖培东老师的敬佩,可以用“崇拜”来表达了。 之后,我又搜索到肖老师的一篇教育随笔——《衹觉移山兴味长——与钱梦龙先生、黄厚江先生共上<愚公移山>》,记述其与恩师钱梦龙先生以及黄厚江先生三人共同执教《愚公移山》的文章,当读到钱老说“那么我这个老头要讲的故事接下来就交给小愚公,请肖培东老师来继续来跟你们学习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竟然眼眶湿润,感动落泪。我不知道,这眼泪,是为“年且九十”的钱梦龙老师自比愚公、亲切和蔼而落,还是为整了衣衫、恭敬鞠躬、轻轻拥抱钱老的肖老师而落,还是对一位大师对一位后来者的传棒与接棒、“语文”有了妥善的传承而落。我只知道,那是真正语文人的语文情怀,那是我长久以来憧憬的语文课堂。我读到这样的文字,想到那样的场景,我心里突然有了暖流,然后缓缓流淌,绵延不息。 2017年9月,新学期开学,我得知南京晓庄学院附属中学将举办一场重量级语文活动——“统编教材新增篇目名师教学展示活动”,将有众多语文届大师云集,肖培东老师赫然在列。我的心里立即沸腾了:我要去南京,我要当面向他表示我对他的敬意,告诉他,此时的我,已经以面试第一名,如愿以偿的开启了语文教学新征程。 我还记得,那是初秋的南京,暑气还未散尽,秋雨不期而至,让南京城也变得诗意许多。来自天南地北的语文人,“如切如磋,研究新版教材; 如琢如磨,观摩名师课堂”。按照主办方安排,肖老师的课安排在下午第一节,我中午简单快速地吃点东西后,迅速返回了会场。偌大的阶梯教室还没有几个人,我把原来的“软座”变作手中的“硬座”,坐到了右前方最靠近舞台的地方,期待距离肖老师的课堂更近一些。我开始阅读肖老师即将执教的篇目《植树的牧羊人》,思考着这么长的一篇文章肖老师会如何教授。课前10分钟左右,我看到肖老师进入了会场,直往我这个方向走来。他“轻车简从”,只背了一个背包,面带微笑,不大的眼睛透出他敏锐的洞察力。我虽然事先已知道他很年轻,但没有想到竟会是这么年轻!时间紧张,肖老师转身已走上讲台,台下已到和“迟到”的老师闹哄哄地响着,台上肖老师镇定自若,安恬自然,正指导学生齐读课文。直到正式上课时间到了,宁静地会场里清晰地回荡肖老师带有磁性而有魅力的授课声音。圈点勾画,深入浅出,匠心独运,读书声此起彼伏,课堂精彩纷呈。真实,灵动,大气,细腻,一如我在网上看到的课堂。肖老师说:“阅读教学的根本在于研习语言,反复诵读,让学生频频与文本、与语言接触,这才是教学正道。”在这一节课,学生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领悟“奇迹”如何创造,在读中寻找一切问题答案,一时寻找不出,也要回头再读直至释解心中疑惑。“语文课说到底就是做读书的事情。读书,才能发现语言;读书,才能感悟语言;读书,才能理解、品味语言。”这是对语文课最好的注解。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好课,总是让你对时间缺乏感知,转瞬即逝。我看到上课的学生离场了,就急忙来到台上询问能否跟他合影,他很爽快地答应了。而后我正要向他表示感谢和景仰,希望以后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像他学习。可一转眼,肖老师已被蜂拥而至的老师包围了,合影,签名,加微信,他一一满足诸如像我一样热爱语文、热爱听他讲课的“粉丝”的要求。那一刻,我似乎看到一座温和的灯塔,灯塔上散发的光芒微小而明亮,温暖而永恒,正为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茫茫大海中踽踽独行、苦苦寻找却仍迷茫的小船,指引方向。那一刻,我突然领悟到,这就是陈果老师说的“把自己活成一束光,谁若接近你,就是接近光”。 很多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位普通的语文老师上课,你不知道他会把你、把学生带到哪里,你感到很着急,很害怕。而听肖老师上课,你也不知道他会把你、把学生带到哪里,但是你却很期待,你心里知道,无论带到哪里,你绝对是安全的,而后也一定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我想到肖老师的一段文字:“这个世界,有些人注定为某项事业而生,比如,乔丹之于篮球,阿加西、费德勒之于网球,舒马赫之于F1,贝多芬之于音乐,凡·高之于绘画。”其实,我每读到这里,总想在后面加一句:“肖培东之于语文。”很多人不明白,一个人在语文上能攀登到一定的高度,能走得那么远,绝不会是如大多数世俗之人那样,只把语文当作谋生的职业、应付的工作。而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当作事业去热爱、去守候。只有这样,你才会拥有那么多的语言天赋,才会获得那么多的灵感,语文课堂才会那样的真实,灵动,美丽。 南京别后不久,市里举行青年教师优质课,经笔试、文本解读、无生试讲后,我又来到了借班上课的最后一关,指定的课题是《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我开始老老实实地读书、圈点勾画、批注。记不清读了多少遍,只知道那张打印下来的课文的A4纸慢慢变旧,起了皱褶,做的勾画和批注遮盖住了原文,我不得不又打印了一份,不久,复皱如初。我觉得这篇文章已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可是备课时我却有些犹豫不决、自信不足。这是我在新单位的“首秀”,决赛的对手里都已荣誉等身。我期待肖老师能给我一些指点,就给他发了信息。老实说,信息发出后,我的心里也是空落落的没有底。毕竟只是一面之缘,平时鲜有沟通,突然联系了就是请求帮助……就在我内心波澜起伏时,肖老师回复了我:“……语言特色,读出人物……好好去想。”我突然就有了醍醐灌顶的感觉,又怕自己愚钝,不能很好地领悟,又跟他做了交流,肖老师很耐心的给予了肯定、指导。最后,一切豁然开朗。我的语文课堂终于有了读书的声音,那声音,如山泉滴落山谷般悦耳动听,那悦耳动听的声音,声声敲打着我的心脏,终究积蓄成股股山泉从我的心间流淌,我感觉到回归——读书,带来的美好。最终,我摘得一等奖。我急忙把这一消息告诉了肖老师,他也向我表示祝贺。 萍水相逢,肖老师待我之厚,我满含感激。 我在朦胧中,似乎看到肖老师正站在冬天的树下,45度角仰望天空,缓缓诉说:“语文不是清晨的琅琅书声,不是课堂上的真诚对话,不是黄昏下的凝思遐想,而是幻化成一次次会议、一个个评价、一页页目标和决心,最后浓缩成分数这样一个失血的干枯的东西,它包含的只是这些学校的功利思维和冰冷意志。”我似乎听到了肖老师心底轻微的叹息与惋惜,更听到了他对广大语文人的期待与呐喊:最美的语文课堂,应如带学生逛书店读名著一般诗意,应如和学生课堂上对《雷雨》台词一样唯美,应如跟着老师行走在花草云湖、青山飞瀑一样飘逸。 我也许做不到拥有肖老师这样的情怀,但是,此番归来,我一定老老实实地教会学生读书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