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优秀教学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9-01-13 手机版 | ||||
余养德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体会本文的精炼语言 3、情感目标: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 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准确流畅地背诵本文,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公元755年,唐朝发生了由盛转衰的一场大叛乱,历史上叫安史之乱它给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请看影片(背景音乐)同学们,“安史之乱”这四个字一定会刺痛你的眼睛因为那是一场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的战乱,那是一个浸泡眼泪、铺满鲜血的时代在这个苦难的时代里,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记录历史的真实笔录,用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我们今天要来学习杜甫的三吏、三别中流传最广的一篇——《石壕吏》 请看三幅对联: (1)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2)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3)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二)走进作家、了解背景 请问:这三幅对联所指的人物是谁?(杜甫)大家都说是杜甫,请围绕对联说说理由(由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围绕对联介绍作者附: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瑰丽精确,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杜甫则被后世尊为“诗圣” 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这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历来被誉为“诗史” 请问:杜甫在什么情况下写的《石壕吏》? 杜甫就在安史之乱的年代里唐肃宗乾元元年(759)春,郭子仪等率领的六十万大军被包围于安庆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军打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候,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经过此处,就其所见所闻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写成了著名的《石壕吏》 (三)整体感知全诗 1.请听一听:配乐朗读《石壕吏》 2.请看一看;下列汉字的正确读音: 吏:lì 邺:yè 戍:shù 咽:yè 妪:yù 泣:qì 3.请读一读:配乐朗读《石壕吏》 4.请理一理:故事情节: 时间顺序:(暮、夜、夜久、天明) 事件:(开端:有吏夜捉人、发展:听妇前致词、高潮:请从吏夜归)结局:(独与老翁别) 诗人的行踪:(投宿、住宿、告辞) 5.请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明确:主要叙述了官吏夜晚来捉人,连衰老的老妇人也被抓去服役的惨事 (四)语文实践:戏剧表演(理解课文、培养想象) 请演一演:根据内容,结合体会,加以想像,展示你的才能!这是我的舞台, 秀出我的风采! 1、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2、全班分为四组,每组至少两人以上 (2)想象丰富,有创意,合情合理 (3)补充一些事实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4)表演符合人物身份 (5)配合默契 表演时,一组表演,另外三组的每一个同学根据文意和要求评分,满分是五分三组的评分结果相加为该组表演的总得分 2、疏通文意,组织表演 各组准备,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排练 首先,疏通文意, 理解诗歌内容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疏通理解文意,提出疑难,共同解决 (五)拓展: 1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句还有哪些?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这个故事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那么,你如何看待战争和平呢?战争会给人民带来数不清的疾苦,道不完的灾难,我们要珍惜和平,保卫和平,让白鸽飞遍全球,让全世界的人民生活在和平安定的幸福之中! (七)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教学反思: 余养德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