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童话的方式学习童话——以肖培东《皇帝的新装》教学为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案例 2019-01-03 手机版 | ||||
刘兆刚 肖培东老师执教《皇帝的新装》 令人耳目一新。究其实质,广而言之就是用语文的方式学习语文,小而言之就是用童话的方式教学生学习童话。肖培东老师在山东济南“全国中学语文名家·名师·名校课堂教学的现代化和多样化暨精品课展示高级研修班”上执教过这篇课文,在四川师范大学“国培班”上也执教过这篇课文,两个课例虽有差异,但是肖培东老师追求的课堂教学理念是一致的。剖析肖培东老师的这个课例,也许能给苦寻“语文味”的老师们一点启示。 用童话的方式学习童话——以肖培东《皇帝的新装》教学为例刘兆刚 一、何谓用童话的方式 所谓用童话的方式,就是把握童话这种文体的一般规律。那么,童话的规律是什么?这对一位初中学生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因为他们从小就读童话,熟知童话的基本特征。肖培东老师在课堂中专门安排了一个环节,交流童话的特点: 师:你怎么就判断《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的? 生l:因为我觉得像散文那些一般写的都是真实的故事,童话就有一些虚构的色彩,它写那两个骗子做的衣服愚蠢的人是看不见的,就带有一些神话色彩,就应该是童话。 师:神话色彩? 生1:哦,不,不,就是虚构的,脱离现实。 师:哦,脱离现实,是虚构的故事,所以觉得它是童话。还有没有其他说法?你来说。 生2:我觉得童话应该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讲述一个道理,同时能够讽刺一种生活现象。 师:哦,故事中有道理,所以它是童话。哎,那个男同学,你来说。 生3:没有具体的时间。 师:没有具体的时间?你想说,童话都是什么样的? 生3:都是虚构的。 师:虚构出来的,好,请坐。还有没有?“老师,我知道这是一篇童话,是因为——”你站起来大声喊吧! 生4:童话它一般都是写的很久以前的事,不是“一二三四”的那种。 师:哦,写的不是今天的事儿,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儿。是这意思吗? 生4:嗯。 师:很遥远。 生5:我觉得,是童话的话,它就会整篇文章写作手法都是富有童真的,并且每篇故事都会告诉我们富有哲理的道理。 师:就是说,童话童话,是用谁的话在说故事啊? 生(齐):儿童的话。 师:是用儿童的话写出来的。好,还有没有同学再来说说看? 生6:因为童话里面那些人物的语言都很浮夸,说得都特别夸张。 师:都很浮夸,说得都特别夸张。也就是说童话最主要的手法是—— 生6:夸张。 师:夸张,还有? 生(齐):想象。 在这个环节肖老师引导学生交流了童话的特点,得出的结论是童话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具有形象性、故事性、哲理性这样几个基本特征。这就教给了学生认知童话的基本规律。 用童话的方式学习童话——以肖培东《皇帝的新装》教学为例刘兆刚 二、如何用童话的方式学习童话 根据童话规律学习童话,这是语文学习的捷径。当下的语文教学太多的是模糊阅读方式——整体感知、局部探究、拓展延伸。运用这一程式并不能解决阅读教学的所有问题。教学实践表明,模糊的阅读方式忽略了文体教学的基本规律,因此很难实现课堂的高效性。我们不妨看看肖培东老师设计的学习活动。 (一)研究两种形象 童话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它往往都会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这篇童话有两种艺术形象,大人和小孩。前者包括皇帝、骗子、官员、百姓,两种形象是十分鲜明的。把握这些形象对读懂这篇童话有实际价值。肖培东老师在品读“是谁导演这场戏”时不时地与学生研究两种形象。 (学生思考) 生16:我认为是皇帝和他的那些大臣。首先就是大臣觉得不能让别人发现自己很愚蠢,就欺骗皇帝,就说自己看见了很美丽的布,而皇帝也因为担心别人说自己很愚蠢,就去欺骗别人。 生17:我认为跟那两个骗子有关,因为他首先提前就说了“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样就会引起皇帝对衣服的好奇了。 生18(读):他们摆出两架织布机,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他们的织布机上连一点东西的影子也没有。 生19:跟两个大臣也有关。 生20:我觉得还和那些老百姓有关。请大家看到第三十二自然段。“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 生38:我赞同安徒生的结尾,因为孩子们是天真的,他们心里想什么就会说什么,不会像大人那么虚假。 生39:我也赞同课文的结尾。大人总是会欺骗人,孩子们是纯洁的.他们不会说假话,所以他们说的话应该都是最容易被人相信的。 教师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学生可以得出上述结论,大人渐渐地说假话的;小孩原本天真。 (二)研究一个细节 在这则童话里包含两种形象,从两种形象的角度可以把这篇童话的故事分解为若干故事细节。肖培东老师让学生读书寻找故事中最有夸张力的一个细节,实际上就是细读课文,弄清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经过思考,很快就可以讲出故事当中最有夸张力的细节,我们不妨看看学生讲的每一个细节: 生7(读):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生8(读):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身上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生9:就是第一自然段这里,“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生lO(读):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所有的”“都”重读) 生11:我觉得还有第二自然段,“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布应该没有最美丽而应该是更美丽的。 生12: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于是他付了许多钱给这两个骗子,让他们马上开始工作。”一般我们都是等织好了才付钱,这里一下子在之前就付了好多钱。 生13:我找的是第三十二自然段。“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这里“都”字说明所有的人都相信了这个谎言。其实这个谎言是非常容易被戳破的,但是大家都相信了,很夸张。 生14:请大家看到第三十六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生15(读):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 肖老师让学生讲故事中的细节描写,这一教学环节看似简单朴实,语文的玄机却蕴含其中。学生静心读书,深入思考,清晰讲解,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应用语言文字的过程。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激活思维、驱遣语言,进行表达。而且,让学生讲故事细节,实际上也就把握了童话故事性的特点,从而实现了在“言意转换”之间进行童话阅读。 (三)研究一个道理 童话总是要讲述一个道理,让人有所启发。读者习惯于将这个道理称之为哲理。而大多数教师喜欢把这个哲理和盘托出,直接从文本中拎出来告诉学生。学生虽然记住了结论,但并没有掌握解读童话的方法。肖培东老师采取让学生补写的方法,力图教给学生解读童话哲理的方法。我们看看肖老师的处理方法: PPT显示: “皇帝的新装”对皇帝,对官员,对百姓等,与其说是新装,不如说是 ? 生27:不如说是一场闹剧。 生28:不如说是一个谎言。 生29:不如说是一块诚信的试金白。 师:诚信的试金石!了不起,鼓掌!(生鼓掌)这个比喻真正的从这场闹剧中走出了,看出了本质问题。还有没有?你来说! 生30:不如说是大人世界的虚荣心,他们很复杂的心。 师:大人的心,你来说! 生31:我觉得,不如说是大人们心灵世界的透视镜,因为它照出了大人内心的活动。 师:大人内心世界的一块透视镜。太棒了!还有没有?你来说! 生32:不如说是一张对诚实的考卷。 PPT显示: “皇帝的新装”对皇帝,对官员,对百姓等,与其说是新装,不如说是 ? 试题,虚荣,私心,面具,功利世故社会里的人性黑洞,世俗世界的习惯与传统…… 师:原来这是给大人们准备的一道测试题,一面镜子。通过这件新衣,我们看到了大人的心,看到了社会的复杂,看到了功利世故的社会,甚至看到了成人世界的人性黑洞,看到了世俗世界的习惯与传统。 肖老师从标题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在文本中走了一个来回,依言悟意,思考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的认识,进而通过语言训练,实现言意转换,获得了深层次阅读认知。 用童话的方式学习童话——以肖培东《皇帝的新装》教学为例刘兆刚 三、启示 笔者认为肖老师的这节课像语文课,有语文味。究其实质,是肖老师根据阅读童话的规律引导学生学习童话,所以才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细细品味这节课,我认为读者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启发。 第一,语文课的第一要义是学习语言。正如课程标准中所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这些表述为语文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肖培东老师这堂课处处体现了“学习语言这个本位”。具体地说,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字音和词义。在学生读课文时,解决“称职”“滑稽”“骇人听闻”等词的读音和理解。 2.语言知识。在读书时,肖老师一再强调要读出夸张的味道,在读的过程中要理解修辞的作用,还要揣摩标点符号的内涵。注重读出动词所表现的画面感。 第二,语文课效率来自语文学习活动。现在的语文学习活动往往流于形式,肖培东老师却把学习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1.读书。读书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正如钱梦龙先生所说,“语文,老老实实地教会学生读书。”肖老师要求读出重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读准语调、读出情感。课堂上有自由默读、出声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男女生交互读、师生合读等等。学生读得充分。 2.研究意象。老师和学生一起,一句一句地去找寻意象的每一个方面。学生知道了骗子的“摆出、装作” 的高明,知道了大臣“害怕”的特点,还知道了老百姓“乖乖”的虚假赞美。 3.研究故事的细节。安徒生的一篇童话,在肖老师的课堂上变成了由若干细节组织的故事,学生在寻找细节的时候就已经细读课文,进行了思考理解。 4.研究童话的哲理。这个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点,肖老师是带领学生围绕标题的理解进行的,把标题改为“皇帝的心装”,学生不仅理解了哲理,也对课题有了新的认识。 5.设计结尾。从想象结尾的活动中可以看出,肖老师课堂开展的是语文学习活动,不是那些为了哗众取宠的“非语文活动”。 第三,语文课要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温儒敏先生指出:“所谓‘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在肖培东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发现,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有实践活动,在文章学(童话特点)、文学(形象分析)、语言学(词语、修辞)等方面都有涉及。可以说,肖培东老师不仅仅关注了课文本身,还关注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