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由川端康成《红梅》想起(教师随笔)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2018-12-09 手机版 | ||||
《红梅》/康端康成 父母面对面地坐在被炉边上,观赏着古树红梅绽开的两三朵花儿,一边争论着。父亲说:“这颗红梅的花儿,几十年来都是从下面的枝桠开始绽开的。自从你嫁过来以后,也没有改变过。” “我没有这种感觉。”母亲没有附和父亲的感怀,父亲很不服气。 “自从嫁过来以后,我压根儿没有空闲观赏过梅花。” “那是因为你稀里糊涂地虚度岁月。” 说完这些,想到与红梅的寿命相比,还是人的一生短暂,父亲就没兴致继续感慨了。 不觉间,话题转到新年的糕点上来。 父亲说他正月初二,在风月堂买了点心回来。母亲却强调没有那回事儿。 “瞧你,我不是让车子在明治糕点公司那儿等了一会儿,又坐这部车子绕去风月堂吗?我的确在这两家铺子买糕点了嘛。” “你的确在明治糕点公司买了,可是,自打我到这个家来以后,就不曾见你在风月堂买过什么东西。” “言过其实了吧。” “当然,我从来没尝过嘛。” “别装糊涂了,过年你不也吃过了吗?我的确买回来了嘛。” “唉,真讨厌。大白天说梦话,你不觉得害羞吗?” “咦?难道是我┈┈” 女儿在厨房里准备午餐,父母的争论全听见了。她是了解真情的。但她无意开口,只顾微笑地站在锅台边上。 “的确带回来了吗?”母亲好不容易只对父亲在风月堂买过东西这一点,准备予以承认似的,可她又说:“不过,我没有看见过呀。” “我是拿回来了嘛┈┈会不会忘在了车厢里?” 父亲的记忆也发生了动摇。 “怎么会呢┈┈要是忘在车厢里,司机一定会送来的。他绝不会悄悄拿走,是公司的车子嘛。” “这也是啊。” 女儿忐忑不安。 母亲似乎全然忘却了,这够奇怪的。父亲被母亲这么一说,似乎也渐渐失去了信心,这就更加奇怪了。 正月初二那天,父亲乘车兜风,是去过风月堂买了许多糕点回来的。母亲也品尝过了。 沉默持续了一阵子,母亲骤然想起来似的,直截了当地说“哦,哦!是糯米面小饼!你是买过糯米面小饼。” “对嘛!” “有绿豆馅点心,铜锣形馅点心,还有许多糕点,真叫人不好办吶。” “对嘛。我是买回来了嘛。” “不过,那种粗点心是在风月堂买的?那种东西。” “是啊。” “哦,对了,对了。的确,我把它给谁了。用纸包好,是给人家了......啊,是给谁了呢?” “对啊,是给人家了。” 父亲如释重负,接着他又说:“是不是送给了房枝呢?” “啊,对,是送给了房枝。对,我还说让孩子看见了不好,是悄悄包好送去的。”“是啊,是房枝?” “唉,确实是那样。是送给房枝了。” 父母的对话暂告一段落。他们感到彼此的谈话一致了,各自都得到了满足。 然而,这与事实也不尽相符。点心并非送给原来的女佣房枝,而是送给了邻居的男孩子。 女儿正在等待着:母亲会不会又像方才那样想起点心到底给谁了呢?饭厅里鸦雀无声,只传来了铁壶的响声。 女儿端上做好的午饭,摆放在被炉板上。 “好了,刚才的话,你都听见了?”父亲说。 “听见了。” “你妈糊里糊涂,真让人头疼。而且还越来越固执了。好了,平时帮着你妈记着点,好吗?” “究竟谁糊涂?你爸爸也┈┈今天的风月堂话题,我认输了。不过┈┈” 关于房枝的事,女儿欲言又止。 这是父亲辞世前两年发生的事。父亲患轻度脑溢血症后,基本上不去公司上班了。 打那以后,红梅照例从下边的枝桠先开花。女儿经常回忆起父母关于风月堂的这段对话。然而,她不曾跟母亲言及。因为她觉得母亲早已把这件事忘却了。 -------------------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由川端康成《红梅》想起 文/尹瑞文 《红梅》的故事始于红梅,又止于红梅。梅寿命长,浙江天台山有隋梅一株,已达1300余年,昆明黑龙潭至今尚存唐梅,与之相比,人生着实苦短。 红梅树下,父亲和母亲为鸡毛蒜皮的琐事吵架,互相指责对方老糊涂,坚持不相让,然而终究打成平手,吵架不了了之。女儿微笑着旁观,两不相帮——吵架证明父母还健在,死人是不吵架的。父母在,家就在,就怕一朝春尽红梅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小说结尾提到“女儿经常回忆起父母关于风月堂的这段对话。然而,她不曾跟母亲言及。因为她觉得母亲早已把这件事忘却了。” ——女儿的做法是对的,因为“忘却”是最好的怀念,相濡如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个世间,太多的悲伤烦恼皆源于忘不了,放不下,因为执念过深,于是悲苦一生。老子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意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相处方式是彼此不晓得对方的存在。知道越多,烦恼越多,所谓“他人就是地狱”大抵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女儿不打算告诉母亲什么,就这样让母亲在无思无虑中浑浑噩噩地走完余生,于己于人,都还不错。 昔人语:“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大意是处在最上层的圣人已经看破红尘,超脱感情之外了;最下层的人由于生活所迫,已经对情麻木;只有那些处在最上与最下等的人之间的人就像是我们这样的,才始终被情所困,不得释然。 阮籍丧母吐血 阮籍秉性极孝,母亲去世时,他正在和别人下围棋,对方请求终止这盘棋,阮籍却坚持下完。之后饮酒两斗,大哭一声,吐血数升。等到母亲快要下葬时,他吃了一只蒸熟的小猪,喝了两斗酒,然后与母亲作最后的诀别,一直到说不出话,大哭一声,又吐血几升。 子骞芦衣顺母 闵子骞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子骞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儿子受继母虐待,决意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母在一人单,母去三子寒”。继母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曾参啮指痛心 曾参侍母至孝。某天,曾参入山打柴,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背起柴迅速返回家中,跪着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让你知道。” 丁兰刻木事亲 丁兰幼年丧亲,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子女想要赡养父母,但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天,所谓往者不可追,去而不得见,世间事大抵如此。 龙应台在《目送》中提到稚子远离,机场送行,她目送儿子进海关,背影消失,一直没有回头;忆起自己去教书时,老父目送自己离去,没有回头;多年后,父亲在医院度过了最后时光,轮椅上苍老的他,背影那样萧瑟。逝去的父亲,即将老去的自己,大好青春的儿子,从老到小,由生命的起点到终点,都在目送中一点点远去。她终于明白: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请给我一杯忘情水,换我一夜不流泪。(文/尹瑞文)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