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九(下)《短诗五首》精品教案:月夜、萧红墓畔口占、断章、风雨吟、统一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11-30 手机版 | ||||
3 短诗五首 上课素材 素材积累 萧红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老家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她很早就从东北逃亡进关,辗转呼号,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令人无限惋惜的是,就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她因病而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这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壮志未酬,英年早逝。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激,可是当时要埋葬萧红谈何容易,戴望舒“他们多方设法,托日本《朝日新闻》的一位记者,弄到一张证明,几个朋友,搞到一辆板车,自己拉着,走了六七个小时,将萧红的遗体拉到了浅水湾埋葬”。(杜宣:《忆望舒》,《文学报》1983年8月18日)浅水湾一带原来山明水秀,筑有不少别墅,萧红临死前曾在拍纸簿上向身旁友人写过这样的话:“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骆宾基:《萧红小传》)可是到后来浅水湾的沙滩上只插了一块写有“萧红之墓”的木签。一抷黄土,四个大字,萧红生前是那样坎坷不幸,而死后又偏偏是那样寂寞、凄楚。 上课笔记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自读诗歌,形成自读方式,体会短诗短小精悍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体会诗歌意境,借助写作背景理解并分析诗歌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体会诗歌意境。 朗读法、想象法。 朗读录音及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前面两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首现代诗歌和三首格律诗,这一课,我们来学习几首现代短诗,体会一下几种诗体不同的写作特点。 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人,诗人、书法家。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卞之琳(1910—2000),祖籍江苏溧水,生于江苏海门。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经历》,合集《汉园集》等。 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生于广东南海,现代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 聂鲁达(1904—1973),智利当代著名诗人。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 2.生难字词 (1)字音 漫漫(màn màn) 装饰(zhuāng shì) 舵手(duò) 谎言(huǎng) (2)词义 【霜风】既指凛冽的寒风又指严明的风纪,在诗中指刺骨寒风。 【漫漫】(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 【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的样子。 【舵手】掌舵的人;比喻把握方向的领导者。 【谎言】骗人的话;假话。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朗读指导。 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韵味。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1.《月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即五四前后的一代知识分子)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 2.《萧红墓畔口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这首伤逝之作,饱含着诗人对好友盛年而逝的惋惜和悲痛,对亡友真挚的情感与怀念,对命运多舛的感慨与反思。 3.《萧红墓畔口占》中诗人写“红山茶”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红山茶”的隐喻,表达了对萧红由衷的赞美、欣赏与缅怀,红山茶之花性花品,所蕴含的意义正是萧红一生品性风采的写照——凌寒高洁、冷艳不群、坚忍不屈、执着奔放。采摘一束鲜艳的红山茶,这是戴望舒这样一位情深意笃的诗人心目中对亡友最好的缅怀与祭奠,放置一束鲜艳的红山茶,这是对萧红这样一位生前爱花写花的诗人最好的告慰与祭奠。 4.《断章》一诗有什么样的哲学深思? 【交流点拨】在同一时空中,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有可能变成客体,客体又可能变成主体。 5.《风雨吟》一诗中的动与静是怎样结合的? 【交流点拨】从动、静关系上看,第一节两行是动,是“卷”“奔”;第二节是静,是两个“如”。 步骤四 深层探究 局部突破 试着赏析“郊原如海,房舍如舟”。 【交流点拨】作者连用了两个极富画面感的比喻,“如海”的“郊原”,“如舟”的“房舍”,不仅写出了无边无际、没有尽头、汹涌澎湃的茫茫大地中“房舍”的渺小,更写出了“房舍”在风雨中的飘摇不定。至此,这些意象已充分展示了诗人内心的飘摇、波动、不定,甚至是些许的恐惧。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优秀诗作的深层意蕴是不可穷尽的,就像一道包含有无穷解的方程一样,具有多个层面,不同层面之间又互相交织与折射,从而使诗歌衍生出不同的含义来。正所谓“诗无达诂”(“达诂”的意思是确切的解释或理解),不同的读者读同一首诗,由于生活环境、文化传统、艺术观念、鉴赏心境等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审美趣味,产生全然不同的发现。 2.拓展延伸 补充余光中《连环》一诗,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诗无达诂”的个性化解读特点。 连环 ——仿卞之琳诗意 余光中 你站在桥头看落日/落日却回顾/回顾着远楼/有人在楼头正念你 你站在桥头看明月/明月却俯望/俯望着远窗/有人在窗口正梦你 3.布置作业 (1)背诵本课五首诗。 (2)完成《精英新课堂》本节内容。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五首中外短诗都是经典诗作,诗的韵味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可明白,因此我没有详细讲解。当然《断章》《统一》这两首诗还是应该多品读一番的。因此我引导学生进入这两首诗的情境之中,让学生细品诗作,很快学生就明白了诗作的精妙之处。另外,我还找出余光中的诗作《连环》来作为《断章》的诗意补充,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断章》一诗。 其次,我重在“短”字上下功夫,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短”只要“短”得有内容,有思想,同样也是好文章,好诗篇。在课堂上我为同学们举了一些例子:车轮——圆滑只是表象,坚硬才是实质;竹子——每攀登一步,都做一次小结;谷穗——低头不语,绝对不是为了认错。这些例子对同学们很有启发,同学们也纷纷拿起笔来要写一写自己身边的事物。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