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翊书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文言文阅读翻译 2018-11-26 手机版


【唐】韩愈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①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乃徐有得也。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有删节)【注】①膏:灯油。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 同“祈”,求,希望

B.养其根而俟其实 俟:等待

C.处若忘,行若遗 处:处置,处理

D.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肆:放纵,这里指放手去写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B.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以其无礼于晋

C.行之乎仁义之途 游于是乎始

D.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学古文要从加强主观道德修养入手。文中用“根”与“实”、“膏”与“光”的

比喻阐述了道德修养与文辞之间的关系。

B.作者认为,写作要有创造性,学文要善于学习古人的作品,而写作时要推陈出新,“唯陈言

之务去”,不要蹈袭别人的熟套。

C.作者认为,学古文要有坚定的决心,不能在意别人的看法,不为世俗的富贵所诱惑,不企

求速成,而是要下苦功,并不断自我审查。

D.此文并不是板起面孔说教,而是在信中结合自己学文的曲折过程和甘苦得失,娓娓道来,

循循善诱,慰勉有加,说得亲切中肯。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志 乎 古 必 遗 乎 今 吾 诚 乐 而 悲 之 亟 称 其 人 所 以 劝 之 非 敢 褒 其 可 褒 而贬 其 可 贬 也 问 于 愈 者 多 矣 念 生 之 言 不 志 乎 利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4分)

(2)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4分)

[答案]

14. C.处:居止,静处

15. B.A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B都是连词,因为;C介词,相当于“于”, 在/用在句中,表停顿;D连词,和、跟、同/动词,结交、亲附

16. C“不能在意别人的看法”错。从原文“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得知,作者认为也当借别人的看法来省察文章的不足之处。

17. 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

18. (1)根长得旺盛它的果实就能成熟,灯油充足灯光就明亮,仁义之人,他的文辞必然和气可亲。

(2)虽然这样,依赖被有地位的人任用的人,那不是像器物一样吗?用和不用取决于别人。

[参考译文]

六月二十六日,韩愈言,李生足下:你来信的文辞立意很高,而那提问的态度是多么谦卑和恭敬呀。你能够这样,谁不愿意把他所懂得的道理告诉你呢?你成为有道德的人指日可待,何况作为道德外在表现的文章呢?不过我只是所谓望见孔子的门墙而并未登堂入室的人,怎么足以能辨别是或非呢?虽然如此,还是不能不跟你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你所说的要著书立说的看法,是正确的,你所做的和你所期望的,很相似并很接近了。只是不知道你的“立言”之志,是希望胜过别人而被人所取用呢,还是希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呢?希望胜过别人而被人取用,那你本已胜过别人并且可以被人取用了。如果期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那就不要希望它能够很快实现,不要被势利所引诱,要像培养树木的根而等待它的果实,像给灯加油而等它放出光芒。根长得旺盛它的果实就能成熟,灯油充足灯光就明亮,仁义之人,他的文辞必然和气可亲。

不过还是有困难之处,我所做到的,自己也不知道达到古代立言者的境界还是没有?虽然如此,我学习古文已有二十多年了。开始的时候,不是夏商周三代西东两汉的书就不敢看,不合乎圣人志意的就不敢存留心中,静处的时候像忘掉了什么,行走时好像遗失了什么,矜持的样子像在思考,茫茫然像是着了迷。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的时候,想要把那些陈旧的言词去掉,这是很艰难的呀!把文章拿给别人看时,不把别人的非难和讥笑放在心上。像这种情况也有不少年,这样之后才能识别古书中道理的真与假,这才慢慢有了心得。当把心里所想的用手写出来的时候,文思就像泉水一样涌流出来了。再拿这些文章给别人看时,非笑它我就高兴,称赞它我就担忧,因为文章里还存有时人的意思和看法。像这样又有些年,然后才真是像大水浩荡一样文思奔涌了。我又担心文章

2

中还有杂而不纯的地方,于是从相反方向对文章提出诘难、挑剔,平心静气地考察它,直到辞义都纯正了,然后才放手去写。虽然如此,还是不能不加深自己的修养。在仁义的道路上行进,在《诗》《书》的源泉里游弋,不要迷失道路,不要断绝源头,终我一生都这样做而已。文章的气势,就像水;语言,就像浮在水上的东西。水势大,那么凡是能漂浮的东西大小都能浮起来。文章的气势和语言的关系也是这样,气势充足,那么语言的短长与声音的扬抑就都会适当。

虽然这样,难道就敢说自己的文章接近成功了吗!即使接近成功了,被人用时,别人能得到什么呢?虽然这样,依赖被有地位的人任用的人,那不是像器物一样吗?用和不用取决于别人。君子就不这样,思考问题本着仁义原则,自己行事有一定规范,被任用就在人们中推行道,不被用就把道传给弟子,把道借文章流传下去为后世效法。像这样,是值得高兴呢,还是不值得高兴呢?

有志于学习古代立言者的人很少了。有志学习古人的人,必为今人所弃,我实在为有志于古的人高兴,也为他悲伤,我一再称赞那些有志学习古人的人,只是为了勉励他们,并非敢随意表扬那些可以表扬、批评那些可以批评的人。向我问道的人有很多了,想到你的意图不在于功利,所以姑且对你讲这些话。韩愈言。
相关链接:文言文阅读翻译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