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散文的几种错误倾向——以《春》《雨的四季》为例(教师随笔)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2018-11-22 手机版 | ||||
写景散文,有几种错误倾向: 第一种倾向,虽有实际观察,所写的景色是经验之谈,似乎真的是那么一回事,但里头写的景物不知是在南方还是北方,是沿海还是在内地,是在平原还是在山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它没有出生证,黑人黑户,究竟是何方神圣、何许人也都语焉不详,所反映季节性的气候特征和物候的特征的景色,是泛指的,内容带有共性,放之四海而皆准,缺乏个性。这种景物描写好像很具体、很生动,很真实,其实只是一种记忆、一个大概,所以写不出某个实地即时景物的个性化的殊细现象、根本特征,就是全球化,世界通行,只能写出一般性、普遍性,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成为万金油可到处抹式的写景作文,并且掺杂了过多的回忆、联想、议论,缺乏典型性、独特性、个体性。这一点,朱自清的《春》带了一个坏头。他仅写出了中国长江流域一带春天景色的普遍特点,表面上很具体很形象,实质上很抽象,可名百处,却不能指其一端。问他写的哪个省哪个市哪个县哪个区,他也道不清说不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它不特指。我们心目中的写景作品不提倡这样取巧的文章。现在《雨的四季》又重蹈覆辙,还被选入初一语文课本,继续这种文风,继续毒害我们的学生。 第二种倾向,有些人所描写的反映季节性的气候特征和物候的特征的景色,绝不是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亲身观察到的真实景观的准确具体的写照,而是闭门造车,凭空臆想,想当然地写出来的,弄虚作假,还煞有其事,好像自己有范仲淹凭空描写巴陵胜状的本事。写出来的景色是哪个地方的,是否真的如此,连他自己都没把握,既不真实,也不具体,脱离实际,违反科学。 第三种倾向,有些人写景,虽有实地观察,但一动笔,就变成睁眼瞎、长耳聋,就变成置履的郑人,不信那双脚,只信那条绳,就是说抛开眼前的所见所闻,去抄袭、默写过去事先背诵好的现成的所谓范文,而且生搬硬套,哪怕眼前是内地、眼前是城市、眼前是春季,他也背出现成的写沿海、乡村和冬季的写景散文来描摹,来一番张冠李戴。我们举办荔湾区“美华杯”自然文学作品阅读创作实践大赛,绝大多数参赛选手都犯这样的错误。 第四种倾向,就是虽然去实地观察了,但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看不仔细,所以写景同样比较虚空模糊,只不过没那么不符合实际罢了。我们曾让本校学生描写美华中学的景色,结果其作文少量文字写真的是所见所闻,但余下的文字多为凭空想象,胡编乱写,反正真真假假。 要强调的是,描写景物的现象和特征,必须是建立在亲身观察的基础上。因为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写景作品应当是一个个案,它不能泛泛而写,必须具体清晰地交代所写的内容的确切时空,不能含糊其辞,我们绝对不能提倡写这样的散文、游记、小说和诗歌。这一点,《望岳》《观沧海》《黄河颂》《沁园春雪》《济南的冬天》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梁永坚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