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落空的温柔——《呼兰河传》导读(教师随笔)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2018-11-16 手机版


叶晓燕

“永不落空的温柔”,这个词是梅·萨藤独居日记《过去的痛》中见到的,初见惊心,似乎一下子就抵达了内心深处,抛开作者表达的本意是否就是如我即刻间所体悟的那样,这个词让我忽然明白了自己内心深处那些晦明闪烁的难以表达的情绪,原来就是源于这份对人世期待的厚意——“永不落空的温柔”,它如一把钥匙开启了我记忆中的一些人事,又如一条线,串起了那些散落一地的心绪。日后我可能会忘了这本厚厚日记里所记述的内容,但对这个词肯定会永生不忘了。

有时候遇见一个让人动心的词比遇见一本好书的几率更少。小小的一个词犹如投入心灵的一个辐射点,刹那间会引发你的各种感受和体验,甚至唤醒一些沉睡的生命经历,让人在纷至沓来的思绪里感慨、沉迷、反思、延伸,很难形容那种让人一见钟情般的迷恋的感觉。

沿着这个词所引发的第一个思维指向,脑海里第一个冒出的是萧红在《呼兰河传》写的一个场景:小女孩觉得家里太死气沉沉了,为了逗大家笑,她把大大的水缸盖顶在头上,结果被父亲一脚踢飞。不知那一脚会不会把一个女孩一生的幸福也踢飞!但那一刻女孩眼中的光芒以及心中满满的温柔定会化作茫然和惶恐,也定会在很长的光阴里想起这一脚,想起这被踢飞的温柔,会感觉到并不是所有的温柔和好意都能有人稳稳地接住。或许再沿着这个推断,有过类似的经历的人,在今后的岁月里对如何表达心意感到不知所措,敏感、脆弱、自尊、自卑、惶恐的感恩、固执的怀疑,会犹如纠缠的藤蔓,在岁月人事上扭结,心如天涯孤鸿,没有任何人事能给她切实的安慰。

《呼兰河传》一般都当做是萧红的自传体小说,那么我敢肯定这个细节的真实性。这一个“落空的温柔”,似乎就应照了萧红后来那么动荡坎坷的人生。

从“永不落空的温柔”这个词再到有关萧红的这个无比深刻的场景,可能都是应了我思想深处也是有着这样的惶恐,对人世并不十分信任,一直觉得并不是所有的温柔都有落脚的地方。我想对你付出,而你也正好需要,或者你马上调动心情,来配合这份温柔,心绪总能找到一个对调的频率,这并不容易。由此推及出去,人养宠物的心理或许就是找一个永不落空的温柔处。小猫小狗对主人永远饱含热情,永远心情相随,呼之即来,挥之不去,用毫无悬念的心意表达毫无疑问的忠诚。

但梅·萨藤对这个词的含义表达远不止这些。她用这词形容朋友对一只受伤的狗的态度:“每天把它从车上搬上搬下,无止无休的折腾、清理,永不落空的温柔。”这个表述乍看起来,是人对动物的温情和照顾,但梅·萨藤翻过这一层意义,要表达的是狗对人的依赖、期待、信任,它永远在那里用满满的心意承接起主人对他的爱和温柔,让人感动于一个病弱的动物竟然如此隐忍,没有一丝的自怜,能够坦然地接受起人的照顾。而作为人,则常常会很节制地阻止自己向同类表露情感,尤其是软弱不堪的一面。在现实中,我们更加习惯的是“被需要”,就如著名的表演艺术家秦怡女士被主持人问到保持美丽的秘诀时,她说“因为被需要”,她有个得了精神病症的儿子,需要她时时刻刻的照顾。“被需要”所关联的是施与、付出,握有主动权,是强者的姿态,关乎责任和担当,能激发人的精神满足。正如作者在这本日记中提到了一位护士表达自己护理一位病人时的感受:我有幸照顾她直到她死去,在她的棺椁和坟墓前我唯一想说的话就是“谢谢”,唯一想做的就是好好流泪,她帮助我体验了我自己的温柔、同情和局限。这是一种典型的“施者”的内心感受。

反之,一个人处于“受者”的位置上,内心必须足够强大和信任才能承认自己的“需要”。对于绝大数人来说,如何优雅地接受别人的帮助是一生需要修行的课题。梅·萨藤对“温柔”这个词非常敏感,她说温柔是心灵的优雅,是让人知道自己得到了珍爱。只是这非常的难,尤其在一个快节奏又功利化的时代里!谁能有信心自己可以得到去功利化的纯粹的珍爱?谁能保证讯息变幻的时代里人心能不改初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大概也是基于这种感受,米兰·昆德拉说: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求。这话还可以延展出去,幸福也是对稳定的渴求,对内心笃定的人事的渴求等等。

这层意义上的“永不落空的温柔”,更是人心的一种奢望,在现世中很难如愿。

所以,梅·萨藤独自隐居在缅因州约克,面朝大海,四季花开,在写作和园艺劳动中抵抗岁月和疾病的侵扰,在大自然中体悟生命和人性。猫、狗、园艺成了她生活中最好的伴侣。这样的生活中也就会少了很多会落空的温柔。其实,从养宠物,到养花草树木,到收集各种器物,甚至寄情山水,沉迷事业等等,都是人心对“永不落空的温柔”的期待。

比如我,种了一阳台的花,还养了一只泰迪犬。有时,戴着帽子、手套,拿着花锄花剪,可以忙碌一两个小时,移栽、修剪、播种。劳作完毕,站直身子四顾,夕阳笼罩下的草木欣欣荣荣,丝毫没有辜负人的心意,晚风轻起,吹拂有些散乱的发丝,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农妇,只为四季的菜蔬忙碌,内心的彷徨烦躁像是一下子得到了治愈。

花木如此安静地承受我的温柔,再默默的在某一日以花朵的绽放来回报。梅·萨藤说,我们喜欢那些谦卑地给予或安心地接受的人。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