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优质课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18-10-30 手机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诗歌的旋律和节奏。

2、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

3、背诵诗歌,体味诗歌抒发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结。 学习重点: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把 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意义。

教学难点: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意义。

时间预计:导课  分、 自学  分、交流  分、展示  分、小结__分、巩固  分钟

学   习   流  程

一、自学新知

1.重点注音。

嘶哑(         )     悲愤(        )     汹涌(      ) 

喉咙(    )         吹刮(     )   腐(    )烂 

2.简介作者艾青及本文写作背景。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代表 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等。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和太阳是他诗中的主要意象,诗人曾自称“悲哀的诗人”。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草菅人命,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愤然写下了这首诗。

二、整体赏析

(一)朗读诗歌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诗歌,读准字音,并试着给诗歌划分节奏。

2.配乐范读诗歌,要 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语速和语调。

3.指名朗读诗歌。

4.学生齐读诗歌。 

(二) 赏析

1. 诗人的情感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得以抒发与升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我爱我祖国》,说说我们学过的古诗中表达诗人爱国情感的诗句。

  二、布置预习

这一环节组织学 生课前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三、朗读感知   

引导学生阅读词,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你能找出这些意象吗?    点拨:通过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写作手法。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即成为意象。

明确并板书:

鸟:诗 人自己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黎明:象征光明与希望。

歌 唱 “土 地 ” ,表  赤 子 忠 心

2.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涵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3.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这是一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

4.“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

一体,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念,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5.“嘶哑”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嘹亮”好吗?为什么?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如果用“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因此,用“嘶哑”比用“嘹亮”好。

三.拓展延伸

假如诗人还健在,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用《我爱这土地》抒情,他会怎样写?



四、赏析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想象,理解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五、小结

诗人假设自己是一只鸟,通过鸟对土地的歌唱,表达了对苦难之中的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和决心为祖国献出生命的强烈愿望。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