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炼字与意境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高考复习指导 2018-09-27 手机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常见题型及命题规律,赏析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练结合,帮助学生掌握的方法和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和习惯,培养热爱文学、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过程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问题:1.本曲作者是,____朝______家。“山坡羊”是___________。

2.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3.仔细品味诗歌第一句,说说加点字好在什么地方,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情景。

答案:1.张养浩 元 散曲 曲牌名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聚”:使静态物具有动态美,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怒”:使人觉得黄河如兽在咆哮,描绘了一幅河水奔腾澎湃的画卷。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为考查文学常识。平时学生养成识记名篇名作的习惯。

考点:识记诗歌的基本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试题分析: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最主要的原因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作者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 本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学科问题】

古诗词的赏析,炼字与意境不能孤立起来谈。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在相关习题中,炼字题后往往也有意境赏析题相伴。对于这类题目,在品味这些经锤炼字的妙处的同时,还得把字放回句中。从字入手找出诗词中的景和境,从而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学生问题】

1、不会炼字

2、不理解意境是什么

3、没有掌握相关题目的答题技巧,答题格式不规范。

中考古诗文炼字分析常见题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用某一个字替代这个字,你认为哪个比较好?为什么?

中考古诗文炼字主要炼哪些?

① 炼动词:表示人与事物动作、存在和变化的词,好的动词能让一句诗乃至一首诗灵动起来。

② 炼形容词:表示人和事物性质或状态的词,生动地写事物的形象,准确的写出人物的情态动作。

中考古诗文炼字答题步骤: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者运用的艺术手法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答题思路: 

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注意:使用修辞手法的字,应指出所用的修辞及表达效果)

中考古诗文意境分析常见题型

(一)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提问变体: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即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生活真实、有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从美学角度看,诗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与“理”,诗中的“境”指事物的“形”与“神”:“意境”即情理形神的合理统一。捕捉感情,体味意境,主要靠分析诗歌的形象来完成。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三)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即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此诗的意思,注意语言的生动优美)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钟山①即事②

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③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释]①钟山:山名。②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③相对:对着山。

1.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无声"(或"涧水无声")、"不鸣"(或"一鸟不鸣")(2分,写出一点给1分)

2.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2分,"悠闲平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各给1分,意思基本对也给分)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

★2.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写出了秋色隆重,“切切”写出了秋虫吟唱,体现出了秋夜的凄清。表现出作者孤独、寂寞的感情。

2.皎洁的月光照耀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像一片耀眼的白雪,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作者,是使人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发出了不胜惊喜的感叹。

江亭夜月送别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有人评点《江亭夜月送别》这首诗时,称赞“寒”字之妙:“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参考答案:同意。“寒”,寒冷,一语双关,作者感到这一夜江山格外寒冷,作者心情凄凉寒冷。一个“寒”字极写出对友人的留恋惜别(2分)和友人离去后心情的沉重与孤寂。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全唐诗》录此诗时,最后一句“落”字换作“在”字,请你品评一下“落”与“在”的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个“落”字新颖妥帖,化静为动,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道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1.结合全诗分析“红”、“绿”两者的妙用,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表示颜色的“红”和“绿”用作动词,诗人通过樱桃转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既增加了画面的色彩感,又道出了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情绪,抒写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惋惜与无奈之情。

晓过鸳湖

查慎行①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②岸欲干。

长水塘③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④城。

[注释]①查慎行(1650-1727),海宁人。鸳湖:嘉兴南湖。②芜:丛生的草。③长水塘:原嘉兴城外的一条河道,通南湖。④秀州:即嘉兴。

★1.这首诗的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美丽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历来被认为佳句的"菜花香过秀州城"中,你认为哪个词用得最妙?请写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嘉兴城外春风和畅、春水荡漾、春草繁茂的景象。

2."香"、"过",写出了菜花之茂盛,香气之浓郁。(或"菜花",用最寻常的菜花写出了诗人朴实的内心。)

春 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1.诗中的“春”有什么含义,又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吹”和“逐”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在整首诗中,“春”字贯串始终。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往不在。“又”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 ②一“吹”一“逐”,都很富表现力。既表现了春的温馨多情,也表现了梦的缠绵怅惘。无形的乡梦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形象化了。委婉的表达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③清新自然。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除夜①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①除夜:除夕之夜。

★1.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

2.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1.凄清(孤寂、凄凉、清冷) 

2.一是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旅馆,二是对故乡亲人无比的思念,三是感慨年华易逝。

天仙子送春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1.问:王国维称“云破月来花弄影”中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弄”字究竟好在何处?

答案:①“弄”以及“破”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花人格化,使景物由静而动,富有了生命感,生动形象地写出天上云在流,地下花移影动的意境。②这一句生动细致地描写出云散月开,花的丰姿神采此时在月光映照下婆娑弄影,摇曳生姿的景致,表现出作者淡淡哀愁中隐约有一些超脱和喜悦。③这个字又暗示出有风,为下文的“遮灯”“满径”埋下伏笔。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