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名师教案及教学反思(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18-09-15 手机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品味小说精美传神的语言。把握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理解小说内容,理清故事情节,体会标题含义,把握课文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坚定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学习重点 理解小说内容,理清故事情节,品味小说精美传神的语言。

学习难点 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把握小说主题。 

学法指导 诵读法:反复诵读,进入作品情境,理解课文内容。 

体验法:在研读中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教学过程

有人在阳光下成长,有人在风雨中成长;有人在无忧无虑中成长,也有人在痛苦中煎熬成长……成长有成长的快乐,成长有成长的烦恼。一提到“孤独”二字,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有一个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学,跟随父亲到芦苇荡放鸭。今天,让我们走进他的世界,感受他的成长历程。

一、助学资讯

1.作者简介:

曹文轩,当代作家。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考进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草房子》。

2.背景介绍:

这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悲怆。

二、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嬉闹(x238;)  掺杂(ch226;n)  撩逗(liáo)  眺望(tiào)

凹地(226;o)  胆怯(qiè)  戳破(chu244;)   撅断(jǖē)

2.理解词语。

厚实:丰富、富裕。 

撩逗:挑逗、招惹。

驱除:赶走,除掉。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文中指暴风雨来势猛烈,超乎平常。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厉害。

三、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概括文章故事内容。 

杜小康和父亲一起去放鸭子,经受磨难,逐渐变得成熟、坚强的故事。

2.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家道中落,随父放鸭(开端)-----撑船赶鸭,出到苇荡(发展)-----苇荡遇雨,经受考验(高潮)-----与鸭共成长(结局) 

一、细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语句,理解他的心路历程,体会他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成长之旅。 

不同阶段 不同心理感受

离开油麻地,出发时 茫然和恐惧

到达目的地——芦苇荡 害怕和胆怯

在芦苇荡安静下来 孤独

在芦苇荡时间一久 不会再忽然地恐慌

经历暴风雨后 坚强

二、对杜小康来说,文题“孤独之旅”中的“孤独”是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 

情感世界的孤独:杜小康离开学校,没有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远离人群;与父亲没有共同语言,缺乏心灵的沟通和交流。 

面对自然环境的孤独:离开村庄,来到一个无比广阔而又神秘莫测的大自然,幼小的心灵感觉到了巨大的孤独。 

对未来前途的恐惧:漫漫放鸭路,何处是尽头? 

三、赏读课文,品味文章的环境描写。

  文章的自然环境描写很多,也很精彩,可以说是本文的一大特色。用勾画批注的方法,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或段落,说说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提示:鸭群、芦苇荡、暴风雨)

1.鸭群 

(1)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船首是一片均匀的、永恒的水声。

突出划船赶鸭子的速度很快,烘托了父子俩对前途的茫然无助的心情。 

(2)鸭们十分乖巧……知道一老一小都还在船上,才又将头重新放回翅膀里。 

以鸭子“无家”“漂流”及对唯一的小船的依靠烘托出父子俩此时孤独、恐惧、无依的心理。 

(3)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以鸭子的成长象征着小康的成熟,深化了小说主题。

2.芦苇荡 

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了的感觉。 

这样无边无际的芦荡渲染了气氛,更增添了主人公内心的恐惧和害怕。

3.暴风雨 

一大早,天就阴沉下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折断的咔嚓声。

可怕的暴风雨让本来孤独恐惧的主人公更加陷入恐慌之中,但也正是有了这暴风雨,让杜小康体验了真正成长的过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小结:本文以较大的篇幅描写鸭子,以鸭群的变化折射杜小康的成长;以芦苇作为人物心理变化的见证;暴风雨成了杜小康成长的催生力量。面对芦苇荡中极其可怕的暴风雨,杜小康在暴风雨中搏斗,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 文章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为人物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和舞台, 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到了烘托、暗示、促进、推动的作用。 

(一般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①渲染气氛;②烘托人物形象;③推动情节发展;④深化作品主题 。) 

四、精读课文,探究杜小康这个人物形象。 

面对眼前的环境的孤独与寂寞,杜小康的心理由恐慌、胆怯、害怕最终走向了坚强。经过这一段心路历程,杜小康变得坚强、勇敢,成熟起来了吗?你眼中的杜小康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他是一个不怕困难,勇敢坚强的少年,懂事,有责任心,坚毅勇敢、通情达理,理解父母苦衷,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从幼稚、软弱、恋家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心灵成熟、坚强的男子汉 。

文章主旨

困难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长的催化剂。结合现实,谈谈本课给了你哪些收获? 

(1)人克服了困难,战胜了困难,取得了胜利;并且使自己在斗争中成熟坚强起来。  

(2)课文告诉我们:人除了要战胜大自然外,更重要的是要战胜自我。  

(3)小说启迪我们:少年要面对困难,而不是躲避困难。最终赢得了胜利,会有一种自豪感和成长感。  

(4)人由幼稚到成熟,这是生命中的一种渴望与追求。困难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长的催化剂,使人成熟、奋进。



教学板书

孤独之旅 曹文轩

   开端:家道中落,随父放鸭

   发展:撑船赶鸭,初到苇荡

情节

   高潮:苇荡遇雨,经受考验

   结局:与鸭共成长 

人物:杜小康——经受磨难,逐渐成熟成长

   

鸭群 

环境 芦荡 人物成长的广阔背景 

风雨 

环节五

跟着杜小康走完了这段孤独之旅,我想我们每个同学的内心一定品尝到了孤独的味道,酸甜苦辣咸尽在其中。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来品尝几份孤独,然后想想杜小康的孤独是否引起了你的共鸣,拿起笔写写你的孤独体验。 

1.把自己亲身经历过“孤独”的故事在全班进行交流。 

2.每位同学用“孤独是……”写一句话,在全班做一次朗诵。

3.课后阅读曹文轩的《草房子》。 

教学反思

本文以第三人称进行写作,且小说内容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障碍。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用“代入式”进行阅读,假设自己就是杜小康,设身处地理解杜小康的心理感受,对学生掌握小说主旨、理解题目含义都有很大的帮助。联系现实生活,体现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探究意识。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