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高三)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18-08-28 手机版


 专题一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教案(三)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教学目标

1.了解此考点的命题特点,掌握答题的方法技巧。

2.科学训练,提升准确概括作者观点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解答此类试题的方法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考点探究突破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课标考纲对论述类文章阅读分析综合能力层级中的另一项要求,是课标试卷考查的一个重点,题型为客观选择题。所谓观点,就是作者对事物所持的看法;所谓态度,就是指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一般来说,论述类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比较鲜明、直接、集中。但有时则比较分散,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而有时则隐含于字里行间,还需仔细分析和抽象概括。

论述类文章命题设置的常见干扰类型

论述类文章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干扰类型,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常见的干扰类型有以下几种:

1.以偏赅全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包括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等。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2.混淆时态

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主要是指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已然”是事物已经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未然”是事物尚未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命题者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既成事实”,或者把“或然”即“可能是”转述为“必然是”,也可能反之。

3.因果混乱

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指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或条件)变成了“果”,或把“果”变成“因”(或条件)等。还有一种情况是强加因果关系,即把本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有因果关系。

4.混淆是非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 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

5.偷换概念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 生,使考生误入歧途。如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

6.无中生有

指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根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纯属命题者 故意提出来迷惑考生的。

7.张冠李戴

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 ,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把甲的观点、发明、创造说成乙的。

二、方法指导

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途径

1.从概括性强的句子入手。有的文章的观点是直接表述的,抓住了概括性强而又表达某种看法的句子,就抓住了作者的观点态度。

2.从文中运用的材料入手。文中运用的材料,不论是事实还是文献资料,总是要表达一定的观点的。因此,从分析材料入手,是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重要途径。

3.从作者的评述入手。有时候,作者把自己的观点态度隐含在具体的评述之中而不直接说出。这就要求从分析具体的评述入手,提出精要,作出概括。

三、常见误区规避            

分析概括文中的观点态度谨防四个盲区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论述类文章的必设试题,考生在分析判断时往往 因为不能够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不了解高考试题命题设置的干扰类型,在答题时造成不少失误。

【误区1】忽视选项中的错误嫁接而造成错误判断。

【误区2】忽视文章中的因果关系而造成错误判断。

【误区3】脱离原文观点,主观臆断。

【误区4】忽视条件关系造成错误判断。

【归避良方】

1.比对句间关系,防止错误嫁接。比对句间关系要求在把握原文信息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信息之间的关系,因果混乱、条件关系错乱等种 种错误嫁接现象。

2.注意文章隐含信息,推断要合理。挖掘有关材料或信息中的隐含信息,分析推断在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不可主观臆测,推断的结论要客观稳妥,不能武断。

3.掌握必要的分析推断方法。掌握逻辑推理方法,如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要特别关注因果内容,类比内容,就可防止分析推断中出现的逻辑错误。

四、演练巩固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2018全国卷三)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 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 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网

其三,意义弹性。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当一个城市体只能满足某一类人的意义追求、意义需要时,这个城市体也往往会丧失活力。当一个城市体被某一类型的意义体系固化时,这个城市体往往不具有综合吸纳力、发展潜力。启蒙主义的片面化,理性主义的片面化,世俗主义的片面化,神圣主义的片面化,都会导致城市意义弹性的减弱,都会从根基处危害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保持城市的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并以此为基础,把握城市的类型构成与历史,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对于城市 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是意义重大的。

(摘编自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当前城市空间弹性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有机统一,这使得城 市发展丧失了基础。

B. 已发展的城市和崛起中的城市都面临着激活活力的问题,也都需要有制度弹性。

C. 城市的意义对不同的人群来说是不一样的,城市体需要一种抽象的意义共同性。

D. 在诸多原因中,空间、制度及意义三者的弹性不足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在理论论证的过程中提及空间被私人性固化的现状,有其现实的指向。

B. 文章区分了文明弹性的层面,也区分了城市体发展的阶段,论证结构清晰。

C. 文 章注重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具有辩证意味。

D. 文章借助“文明弹性”的概念,论证了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一个城市体有更好的空间弹性和制度弹性时,其意义弹性也会相应变好。

B. 城市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时会有不同危机,制度的主要功能也会因此不同。

C. 要让一个城市体具有综合吸纳能力和发展潜力,就应平衡各种主义的关系。

D. 城市盛衰自有其规律,与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在总体上的和谐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与解析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意的能力。命题者选取文本中含有比较重要词语的句子,经处理(即在三个选项中设置不同陷阱)后,组成各选项;解题时一 般要先在文本中找出同该选项意思相关的区间,以之同选项表述进行比较,发现异同,最后据之确定正误。同A项相关的内容在文本第二自然段,根据文本,当前城市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空间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而不是如该选项所说的“缺乏有机统一”。同C项相关的内容在文本第三自然段,文本原文为“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不是如该项所说的“抽象的意义共同性”。同D项相关的内容在文本第四自然段,根据文本可知,空间弹性不足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意义弹性不足会从根基处危害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制度弹性并无此“根本原因”的表述。正确答案是B。

点睛:解答此题,最关键的是在找出答题区间后,将文本内容同选项表述进行认真而仔细的比较。在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找出命题者设置的各种陷阱,比如无中生有(把文本没有的内容悄悄加进去,比如题中C项)、偷梁换柱(部分改换文本说法,比如题中A项)、增删内容(把文本内容偷偷减少或增多,比如题中A项)等。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认真比照,考查其表述正确与否。特别注意考察各项表述中对文本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和论证层次的分析是否正确。A项的相关内容在文本第二自然段,表述正确。B项的相关内容在文本第三自然段,表述正确。D项表述是针对全问的,表述正确。C项中,“文章注重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的说法是正确的,在文章中有体现,但“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则无明显依据,因此C项是本题的正确答案。

点睛: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一语,根据文本的整体内容或部分内容进行认真分析。如果某选项表述只涉及文本部分内容,就先迅速读完文本的有关部分;如果某选项表述关系全部文本,就要提高观察角度进行整体分析。

3. 试题分析:此题整体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一般要先在文本中找出同该选项意思相关的答题区间,以之同选项表述进行比较,考察其说法是否正确,最后据之确定正误。同B项相关的内容在第三段,原文中“正在兴起的城市,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注重稳定功能”,对应该项表述中“不同的发展阶段”的说法,可见此项表述是正确的。同C项相关的 内容在文本第四段,该段中“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当一体被某一类型的 意义体系固化时,这个城市体往往不具有综合吸纳力、发展潜力”的说法可印证此项表述的正确。正确不当选。D项的干扰性较强,相关内容在文本第四段,“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当一个城市只允许一种……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可见,城市的盛衰与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在总体上和谐有关系,但并不是直接的。所以此项说法也是正确。只有A项说法在文本中找不到根据,因此此项是正确答案。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找准答题区间,更在于根据文本相关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正确分析。由于考场中的紧张情绪,考生应尽量平心静气,对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整合,注意各项表述在文本中是否能找到根据。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