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名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18-08-26 手机版


 设计思路:

1、“三维”要求,让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读为主线组织教学,注重学生的接受规律;原始体验、基本体验、终极体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人论世,了解除志摩生平、创作及新诗有关知识;分析感受本诗的情感与意境之美,感知本诗所体现的“三美”主张;

2、过程与方法;

导入——参读——情读——品读——比读——小结。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品味对母校的眷恋和对逝去的美好的怀念。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诗歌欣赏能力,但大部分学生对徐志摩及他的《再别康桥》的写作背景不太了解

教学重点:

分析品味本诗所体现的意境之美和“三美”艺术主张。

教学方法:

诵读法、涵咏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放she的 歌曲《再别康桥》(超链接)

导语;这首歌改编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歌中唱的“一身中国学袍”的是谁?歌中唱到的“剑桥”也就是指?让我们知人论世走近徐志摩,走近《再别康桥》。

二、参读:(知人论世)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人。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齐、华美,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新月派的三美主张: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写作背景:(题板)——同学朗读

1921年进入剑桥大学学习,1922年学成回国。这一段的留学生活,特别是剑桥美丽的自然景色,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为此,他在1922年8月10日启程回国前夕,写下了《康桥再会罢》一诗,表达对康桥的眷恋。1928年,徐志摩重游英国。7月的傍晚,他一个人悄悄来到了久别的母校,漫步于寂静的校园,怀念逝去的美好岁月。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没有人认识他,满腔的热情和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无以倾诉。诗人怅然若失,乘船归国途中,诗人写下了《再别康桥》。

让我们直观感受一下诗人和康桥——(题板图片)

诗人曾深情地说过(见题板)——生读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 开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

师:中国是诗人的母亲,康桥是诗人的母校,诗人因康桥而华彩,康桥因诗人而绚丽。诗人对康桥有很深的感情,而感情是诗歌的生命,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郭沫若曾说“诗的本职在于抒情”,惟有诗人是生活的情人,让我们走近情人——徐志摩,情读《再别康桥》。

三、情读:

轻轻的/我走了,           那/榆荫下的/一潭,          悄悄地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正如我悄悄地来

我/轻轻的/招手,            揉碎在/浮藻间,           我挥一挥衣袖

作别/西天的/云彩。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不带走一片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寻梦?/撑一支/长蒿

是/夕阳中的/新娘;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波光里的/艳影,           满载/一船/星辉,

在我的/心头/荡漾。      在/ 星辉斑澜里/放歌

软泥上的/青荇,          但/我不能/ 放歌,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在康河的/柔波/里,       夏虫/也为我/沉默,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1、学生自由读,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诗中感情,什么感情?

明确:依依惜别、欢喜留恋。

2、说出每节诗中最主要的意象,哪 些意象侧重表现对母校的依依 惜别之情,哪些意象侧重表现对母校的欢喜留恋之情?并注意各意象的特征,读出相对应的感情。

明确:云彩  作别; 夏虫  沉默;笙箫  悄悄;金柳  新娘;青荇  招摇;潭水  虹;星辉  斑斓。(以上内容板书)

3、通过这一个个意象,读出诗中的欢喜、留恋和依依惜别之情,选你喜欢的一节来情读。

学生读,学生来点评,老师相机辅导。

4、老师配乐朗读。(使用超链接播放《秋日私语》伴奏音乐) 

5、学生配乐情读。

四、品读:

师:有人说,诗者如酒,品诗如品酒,我们应用“品”酒的心情来品味诗歌,品出盎然的诗意,品读出诗歌的美。

1、体会“绘画美”, 抓住具体意象(见题板)

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中,曾这样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 说,它是全世界最美的一条河。”的确,康桥的美是令人向往的。诗中选取了一系列特有的意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①提问:你认为诗中什么意象,最具有绘画美,试举例赏析:

金析:柳,是古今诗文中觉的吟咏对象,丝丝柳条在千载而下的岁月中飘荡。而今在徐志摩笔下呈现一种特别的绘画美。绿的柳、碧的水与西天的夕阳交融一体。柳树化为金色,色彩对比是那么鲜明和生动,并且柳树又化为“新娘”,她那婷婷的艳影在夕阳与河水的映衬下闪射着迷人的色彩!

②想像体悟,请同学闭上眼睛按照老师说的去想像

第一步:勾勒形态 -- 云彩、柳树、小草、潭水、星辉。第二步---给景物染上色彩。第三步让画面动起来

请同学张开眼睛看金柳和星辉的图片

2、体会“音乐美”,分析诗的音韵、节奏和结构(见题板)

本诗的韵脚分别为:来、彩; 娘、漾; 摇、草; 虹、梦;溯、歌; 箫、桥;来、彩。从韵脚看,一方面每节音韵统一,全诗逐节换韵,另一方面取韵又有开有合(开口、半开口和闭口音),有轻有重。

本诗的节奏:以前三节为例,“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一方面每句为三到四个音步,以三个为主; 另一方面双多用“轻轻”、“油油“等叠音词,使得诗的节奏明快而又平稳。

本诗的结构:大家不难发现,首尾是呼应 的,有同有异,富于变化,但又反复强化那特定的情绪和格调,尾是首的复沓,但又不是简单重复,是 感情经过激荡而又沉淀后的再现,或是另一层面的递升。一如交响音画中的“A—B—A”式的曲式结构,是“呈现——展示——再现”的艺术体式,反复营造那“浓得化不开”的深深情味。

读着这首诗,音韵和谐而富于变化,节奏明快而显得平衡,并且曲折回环,首尾圆合,气韵浑成,如同康河的涟漪一样轻轻荡漾,令人不禁产生音乐美的感受。

3、体会“建筑美”,分析段落、句子(见题板)

美学家: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则是凝固的音乐,我们 从听觉上已深深感受到了本诗的音乐美,那么我们再来欣赏诗的建筑美,分析一下它在外部形式上又有什么特点?

从段落上看,每节四句,各句又错开,整齐而又划一;从句上看,每句字数6——7字,大致相等。句的整饬和节的匀称,使诗具有了一种建筑美,读着本诗,一种流动的建筑美和凝固的音乐美,令你心旌摇摇,美不胜受。

打开超链接放令一首歌曲《再别康桥》进一步体会新月派 的三美主张

五、比读:

35岁的诗人因飞机失事英年早逝,拥抱了云彩。我们应感谢诗人,不但为我们留下这美丽的《再别康桥》,而且还有其他精美的诗篇。让我们透过他的另一首诗《莎扬娜拉》来缅怀这位生活的情人——徐志摩。

试和诗人的这首离别诗《沙扬娜拉》比较阅读,赏析其三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这一声珍重,/这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莎扬娜拉

小组合作品味诗中所体现的“三美“(任选其一)讨论交流后推举代表作简要发言。

六、课堂小结:

诗歌鉴赏方法:(见题板)

参读,知人论世参照读;情读,意象情感动情读;

品读,诗中妙处须品读;比读,延伸拓展比较读。

七、布置作业:

1、 诵读课文。

2、赏析《再别康桥>>

八、后记

1、本节课中,小组讨论以及师生互动较多,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较容易的问题,通过师生互动解决较复杂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既使学生主动学习,又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足够深刻。

2、采用多媒体让学生拥有感性认识,丰富视觉,提高大家对诗歌的兴趣,使课堂生动有趣。

板书设计

再别康桥



————————

惜别        留恋

——————    ————————

云   笙   夏    金  青  清  星

彩   萧   虫    柳  荇  潭  辉

景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