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三间小屋》精品教案及习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18-08-22 手机版


 【课堂导入】

我们生活的世界,按常规来看,可以被称为三维空间。除了拥有时空感之外,还拥有精神世界,它能够穿越一切空间和时间,造就一种永恒的力量。那么,人的精神是如何发挥这种作用的呢?那就必须要给人的精神活动以空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作者作品简介

毕淑敏,女,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就读于北京外语学院附属学校。17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部队服役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预约死亡》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经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代表作有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长篇小说《红处方》等。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提出的“精神的三间小屋”具体的精神内涵及其给予的生活启示。

2.把握课文多方设喻,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语言特点。

3..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4..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三 间小屋”的深刻内涵。 

2.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预习与交流

1.读准字音。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自惭形秽(huì)   金戈铁马(gē)      俯拾即是(jí)      金戈(gē)铁血   

形销(xiāo)骨立  抽丝剥茧(jiǎn)   鸠(jiū)占鹊(què)巢  

李代桃僵(jiāng)  相得益彰(zhāng)   襟怀(jīn)   广袤(mào)    云霓(ní)   

污浊(zhuó)    憎恶(wù)       宽宥(yòu)         游弋(yì)      轻觑(qù)  

灼晃(zhuó)    困厄(è)      盛放(chéng)    窗棂(líng)    矗立(chù)  

惊骇(hài)        濡养(rú)        灰烬(jìn)          积攒(zǎn)    几案(jī)  

坍塌(tān)        麾下(huī)       驰骋(chěng)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宽宥:宽恕,原谅。

襟怀:胸襟,胸怀。

游弋:在水中游动。

轻觑:轻视,小看。

濡养:养育,培养。

坍塌:倒塌,崩塌。

矗立:高耸地立着。

二、课文导读,整体感知

(一)通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整体感知大意。

1.作者说的是哪三间精神的小屋呢?

明确: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2.第1~6段写的是什么?与后文写的精神的三间小屋有什么关联? 

明确:第1~3段:是全文的引子,表达了作者对两句名言的感慨与思考,引出对精神空间的理解。 第4~6段: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对人心灵活动的空间的思考。 

3.作者认为应该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为了给精神建立栖息地,使人生健康、美丽、庄严、伟大、真诚、完满、永恒。

(二)分析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

第一部分(1~6):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即建设“精神小屋”。

第二部分(7~17):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一层(7~8):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层(9~13):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三层(14~17):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8~19):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三,深入探究

作者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修建了三间小屋,她是如何写第一间精神小屋的?

4.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二间精神小屋的?

【交流点拨】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

1.第三间小屋中的“自身”有怎样的内涵?

【交流点拨】这里的“自身”不单指人的个体生命,更是指这个个体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独行的人文精神。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心灵的纯净与精神的超越,甚至是一种不为形役,高远圣洁的人生境界。所以,我们只有学会珍视自我,这间小屋才会更加独特与安稳。

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

【交流点拨】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

三、细读感悟

(一)细读第一部分,完成下列思考。

1.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两层,说说两个层次之间的联系,以及第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

1—3段:写作者对两句名言的感慨与思考。由使用空间概念描述人的心灵引出“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引发读者思考。

4—6段:紧承前文内容,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对人心灵活动的空间的思考。

关系:层层深入,这一部分引出下文对“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的论述。

2.开头两段作者引用名言、古语有什么作用?

开头两段作者引用名言、古语,都从空间角度诠释了人们渴望而又往往难以企及的宽广的心灵境界,也就自然引出了本文话题----心灵空间如何布置,即建设“精神小屋”。

3.文中有哪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述?为什么说我们面对名言与古话时会自惭形秽、不知所措?

文中“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和“宰相肚里能撑船”两句话对人的 心灵进行了描述。

“自惭形秽”是 因为“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积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同样的“不知所措”是 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终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4.第1自然段中的“泥土”、“浪花”、“云霓”分别对应的是什么?

“泥土”、“浪花”、“云霓”分别对应的是“大地“海洋”和“天空”。

5.第一部分部分哪些话是过渡?

“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

这几句话自然转换显得不露痕迹。

6. 我们 “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应该在什么情况下? 

“宜选月冷风清竹木潇潇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7. “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

8.第4段列举了城里人见面问话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举生活中例子,是为了说明身体活动的空间是可以计量的,为下文修建自己精神的三间小屋做铺垫。

9.在本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阐述?

主要是打比方,最典型的就是用“小屋”来比喻“心灵空间”。

(二)细读第二部分(7-17段)后思考:

1.请说说第7段中“你的一生......铮铮作响”所使用的修辞及其表达效果。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将人的一生比作“古老乐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爱和恨都会在小屋中留下历史的印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一间精神小屋的?

首先选用两组带要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其次,又用了一个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接着用两个假设句,比较爱与恨的结果;最后议论,告诉人们销毁精神垃圾,让心灵洒满阳光,“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3.第一间小屋中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之时,作者着重强调的是什么?

在第一间精神的小屋中,作者着重强调的是“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4.“无师自通”、“净手焚香”的含义是什么?

“无师自通”这里指自然发生。“净手焚香”,这里指去除尘埃,营造净化的仁爱心境。

明确: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假如爱比很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大的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5.本部分的文字形象、生动,飞扬,鲜明,新奇,作者运用了哪些?作用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

本部分作者所运用的方法还是比喻,还有拟人等。此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使得作者笔下的文字真如繁花盛开,奇英缤纷,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也使得说理的文字具有了情感的力量。也使得说理的文字具有了情感的力量,生动又悦耳,在扩大感染力的同时,必然会增强说服力。

如文中将“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比喻“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既贴切又奇特而鲜明。

再如文中“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象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就温馨而活泼,新鲜极了,非常有感染力与说服力。

(三)细读第二部分(9-13段)后思考:

1.作者引用带量数据是为了说明什么?

是为了说明我们一生从事工作的时间漫长,我下文如何对待事业做铺垫。

2.人生工作“七万个小时,在 这个庞大的数字面前“,大多数人会有怎样的反应?为什么?

大多数人的反应“都会始于惊骇终于沉思”。这是因为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整整35年的时光,假如你从事的工作时你的爱好,这7万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7万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身。

3.大多数人在谈到工作时是什么样的表情?为什么?

在谈工作时表情是乏味麻木。

这是因为找对了工作的幸运儿不多。

4.作者认为事业对精神的作用,上文中有这样的形象表述,你能否指出来,并举出生活中的 例子?

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其“濡养”或“腐蚀”作用是“快活和充满创意”或“花容磨损日月无光”。

7. 建造第二间精神小屋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情况?

剥除事业之外的赘生物,露出它单纯可爱的本质时,可能已耗费半生,费时弥久,精神的小屋住进了你所爱好的事业。

也可能“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第二间精神小屋永远建造不成功。

8.成功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它的“要诀”是 什么?为什么? 

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它的“要诀”是“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这是因为“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

9.读第10段,文段中以“假如”为开头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作用?

两个“假如”领起的句子,分别描绘了从事“喜欢的工作”和“不喜欢的工作”的两种不同的人生境况,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事业(工作)对一个人精神的巨大影响。

10.读第12段,为什么说“适合你的事业,不靠天赐,注要靠自己寻找”?请结合下文简要分析。

因为相宜的事业不容易找到,更主要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要靠自己去努力探索。

(细读)第二部分(14-17段),思考后回答

1.为什么人们会认为建造“安放我们自身”好像一个怪异的说法?

因为人们根常常犯下的重大失误——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惟独没有我们自己。

2. “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具体指哪些?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后回答。

我们所认识的人指他人思想、最新信息、别人的生活(别的喉咙都囔过的,别的手指圈划过的)、世界万物。(不仅只是我们我们所认识的具体的人)。

3.作者凭什么推断“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惟独没有我们自己”?

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

4.文中达对人对己迥然不同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作用是什么? 

作用:强烈的反差,鲜明的对比,深刻的印象,刻骨铭心的震撼。

(五)细读18、19段,思考后回答。

1.作者认为应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为了给精神建立栖息地,使人健康、美丽、庄严、伟大、真诚、完满、永恒。3.精神的小屋2.为什么说“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因为相对于人类而言,它涉及的都是个人的喜怒哀乐,事业与生活;相对于个人而言,它的意义可能比大地、海洋、天空都要宽广。

3.回归前文,思考一下,文中 “三间小屋”与“人之大心”矛盾吗?

不矛盾,大中求小,小中见大,衬托呼应,既是作者行文的机智,更是作者谦逊人格的体现。

房屋虽“小”,可盛放的宝物却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作者是借几间“小屋”使“大心”具体化、形象化。

4.文章结尾说“把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就能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这又该如何理解呢?

人类情感丰富多彩,事业五色斑斓,对自身的认识也是逐渐拨云见日的,三间小屋组成了作者辽阔的精神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像毕淑敏那样建造好自己的精神小屋,间间累积势必会矗起一幢民族的精神大厦!

5..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文章题目;内容上,提出建议,扩建精神大厦,深化了文章中心。

4.概括18、19段的内容。

总结全文,指出建立精神栖息地是我们的义务和权利,向人们提出扩大精神空间的建议。

四、课堂总结

1.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

明确: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

2.归纳文章的主题。

明确:这是一篇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抒情,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

3.写作特点

1、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 

2、构思新颖独特。 

3、语言朴实,意蕴深厚。 

4、文笔细腻。 

四、拓展训练

你认同毕淑敏的“精神小屋”吗?你将如何建构自己的精神小屋呢?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