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8-08 手机版 | ||||
桥头镇中学 朱丽婵 教材分析: 文学家梁衡说过,有两篇小品文就像两幅精美的画卷挂在中国文学历史的长廊里,一篇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篇就是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由此可见《湖心亭看雪》在中国文学世界中的地位学习这样的小品文,重在看作者所描绘的奇景所寄寓的奇情。王国维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在讲解过程中,作为一篇文言文文言知识固然重要,但引导学生走进作者所描绘的美景之中,从而一窥作者的精神世界更为重要。 故,设计本文授课,我的目标中心定位为“读”读准音节,也就是落实基础;读懂文意,也就是掌握文言知识;读出情感,即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自然这也就成为本文的授课重点。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展示“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湖心亭看雪》,一起领略雪后西湖的魅力。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句读。 挐( ) 毳( ) 淞( ) 沆( ) 砀( ) 堤( ) 毡( ) 强( ) 喃( )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湖中/人鸟声/俱绝 2、结合注释,读懂文意。小组合作理通文意,看文中还有哪些字词句弄不明白?若有就让学生提问解答,若无就进入下一环节。 三:品雪景 既然题目是《湖心亭看雪》,请找出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 1、展示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先)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先) 生先读句子,再问这两个句子你能够翻译出来吗?明确:冰花一片弥漫,天空与云层与远山与湖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长提(淡淡的)一道痕迹,湖心亭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以及船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2、比较品味。 我们知道文言文一般都惜字如金,非常简洁,很少有用连词和量词的例如: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扶尺而已《口技》 那么我们这两句话能不能改为 展示 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后)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湖心亭一,与余舟一,舟中人两三而已(后)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道、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明确:这四个“与”并不多余,他让天云山水四个景物融合到了一块,去掉就好像有界限似的四个“与”的存在造成了一种天地苍茫的浩大气象,把所看到的景无限的扩大了(三个“与”,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写的是由上到下的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阔大辽远之势,即着眼于“大”字。 后一句作者变换角度,连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由大到小,由远到近,不仅表现了视线的移动,景色的变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缓缓行进,展现了一个微妙而变幻的意境,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突出“小”字。) 我们再来看这几个 量词痕一般指很小的一道,点更是小到极致,在说芥,是芥菜的种子,非常小,粒也就是米粒了这几个量词不但有量词的作用还起到比喻的作用,堤、亭、舟、人,以此类推一个比一个小,到人的时候仿佛已然可有可无了 王国维有言: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由此可见,作者极言景物之大,极言自己之小,显然是要达到无我之境,融自己与境中人、舟、堤、湖、天、地, 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也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天人合一 现在你能够描绘出作者所看到的这幅画面吗?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湖心亭像一个墨点,我的小舟像一片芥叶,舟中的人影像两三个米粒罢了。) 景的特点表现出悠远脱俗,苍茫静寂的情味,天人合一,山水之乐,也有自然的苍茫,人的渺小之感。 朗读指导:语调(气势)。“天与云与山与水”一句,可利用气息拖音,读出悠远的意味。 第二句: “惟”字读出了 寂静。 作者借着雪光,似有若无,依稀恍惚。长堤的一“痕”,湖心亭的一“点”,余舟的“一芥”,渲染了背景的广阔苍茫与自己所在位置的渺小。 3、学习白描手法。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两句,作者仅仅用一个连词“与”和“痕、点、芥、粒”几个量词,没有对景物做任何了的修饰和渲染,就把这一天人合一的图画展现了出来,这种手法我们以前也学过《天净沙8226;秋思》,这些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湖中雪景之美,这种写作方法就称谓白描。 补充白描概念: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展示图画)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诵读“白描”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③、迁移训练: 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才是白描,并说说白描的作用。如: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白描) 评述: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对九个景物进行了排列,勾勒了一幅“天涯游子图”。在这幅图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黄昏中的,它们给人的情绪是萧索暗淡的。此时再看到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思乡思家的情绪就很自然地从心底弥漫开来。抬头望望远处漫漫古道,听听耳边呼啸秋风,看看跨下长途跋涉的瘦马,啥感觉?只能断肠!仅28字就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这就是白描。 是白描手法) 4、当你一个人置身于这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看到这样的景,你会发出怎样的感慨? 四、理解痴把握人物特点 把握情感部分的主问题:“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里的痴如何理解? 引导:这样的美景,我们也都想看,那就让我们借时空隧道,穿越到张岱身边去看看,到湖心亭后看到什么? 1、 自由朗读第二段,熟悉内容。 2、 用自己的话向同学描述你在湖心亭看到的情景。 3、 学生评价,再次熟悉内容。 4、 说出舟子对张岱和金陵认得言行的评价的语句,翻译句子。 5、 理解“痴”。百度百科里对“痴”的解释有好多种,如A傻,无知 B癫狂 C对某事或某人着迷……你觉得舟子这里的“痴”是什么意思,请你结合文中的语句来说说你的理解,可以单独思考也可小组讨论。 师小结:舟子的痴是傻的意思,那再来看看作者张岱资料。 张岱是一个用后半生回忆前半生的人。 张岱少为富贵公子,“极爱繁华。好精舍,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凡俗世享受,无所不至其极。 1644年,明朝灭亡。“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 “语及少壮秾华,自谓梦境。”明亡后不仕,发誓不向清廷妥协,入山著书以终。 师追问:张岱年轻时是个琴棋书画无所不会的富贵才子,他会是个傻子吗,那这个“痴”对张岱来说应是什么意思?痴迷。 6、张岱痴迷于什么,也请用文中的语句说明。(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痴迷于故国。) 7、想像补读 于是,当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时,张岱会辩解吗?当时他会是怎样的表现?他心里会怎么想呢?试读舟子喃喃之语,想象张岱的言行举止。 演示文稿六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 【设计意图】在对张岱情感的理解基础上,补白张岱的神情,姿态,心理活动,突出“情怀之独” 明确:张岱不会辩解,舟子是根本无法理解张岱的。张岱游湖的情致和情怀,惟他自己独有,惟与西湖共享。 明确:独情——寄情西湖,孤高独立 五、拓展延伸——点数“独人”,感受“独情” 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是个经常出现的字,如独爱莲、独钓寒江雪、独清、独醒……这些“独”字传达了一份不随波逐流的清醒、一种卓然不群的精神追求。 在我们民族历史的长河中,有独特个性、独特情怀、独特思想的文人有岂止张岱一人呢?他们,也同样不被世人所理解,但他们也正如张岱“独往湖心亭”一样,在他们的诗句中写入了一个“独”字…… 演示文稿七 一个人,登台长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个人,登高作啸: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一个人,夜上西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一个人,孤舟独钓: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个人,独往湖心亭: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一个人,持有一份情怀,坚守一种节操,直到天荒地老! 愿我们大家都做一个情怀高尚、个性独立的人!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搜集含“独”的诗句,加深对传统文化中“独”的理解。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