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自主学习及阅读理解训练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18-08-04 手机版


 岳阳楼记

【作者】范仲淹

【朝代】宋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奏划分】

庆历四年春,滕(téng)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yǐ)。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yín)雨/霏霏(fēi),连月/不开,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qián)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ǐng),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qīng)。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释】

1.记: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政治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

2.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文章末句中的“时六年”,指庆历六年(1046),点明作文的时间。

3. 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谪守,把被革职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发到边远的地方。在这里作为动词被贬官,降职解释。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做郡的长官。汉朝“守某郡”,就是做某郡的太守;宋朝废郡称州,应说“知某州”。巴陵郡,即岳州,治所在今湖南岳阳,这里沿用古称。“守巴陵郡”就是“守岳州”。

4. 越明年:有三说,其一指庆历五年,为针对庆历四年而言;其二指庆历六年,此“越”为经过、经历;其三指庆历七年,针对作记时间庆历六年而言。

5.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6. 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百,不是确指,形容其多。废,这里指荒废的事业。具,通“俱”,全,皆。兴,复兴。

7. 乃:于是。

8. 制:规模。

9. 唐贤今人:唐代和当代名人。贤,形容词作名词用。

10. 属(zhǔ):通“嘱”,嘱托、嘱咐。予:我。作文:写文章。以:连词,用来。记:记述。

11. 夫:那。胜状:胜景,好景色。

12. 衔:包含。

13. 吞:吞吐。

14. 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的样子。汤汤,水流大而急。

15.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

16.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

17.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此,这。则,就。大观,雄伟景象。

18.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之,助词,的。

19. 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20. 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尽,最远到达。

21. 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22. 多:大多。会:聚集。

23.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到自然景物而引发的情感,怎能不有所不同呢?览,观看,欣赏。得无……乎,大概……吧。

24. 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淫雨,连绵不断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25. 开:(天气)放晴。

26. 阴,阴冷。

27. 排空,冲向天空。

28. 日星隐曜(yào):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不为耀,古文中以此当作日光),光辉,日光。

29.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岳,高大的山。潜,隐没。形,形迹。

30. 行:走,此指前行。

31. 樯(qiáng)倾楫(jí)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樯,桅杆。楫,船桨。倾,倒下。摧,折断。

32.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样子。

33. 则,就。有:产生……的(情感)。

34.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开。国,国都,指京城。忧,担忧。谗,谗言。畏,害怕,惧怕。讥,嘲讽。

35. 萧然:凄凉冷落的样子。

36. 感极,感慨到了极点。而,连词,表顺接。

37. 至若春和景明:至于到了春天气候暖和,阳光普照。至若,至于。春和,春风和煦。景,日光。明,明媚。

38. 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39.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面光色交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一,一片。万顷,极言其广。

40.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沙鸥,沙洲上的鸥鸟。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锦鳞,指美丽的鱼。鳞,代指鱼。游泳,或浮或沉。游,贴着水面游。泳,潜入水里游。

41. 岸芷(zhǐ)汀(tīng)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芷,香草的一种。汀,小洲,水边平地。

42.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43.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或,有时。长,大片。一,全。空,消散。

44.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

45. 浮光跃金:湖水波动时,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有些版本作“浮光耀金”。

46. 静影沉璧: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这里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正中有孔的玉。沉璧,像沉入水中的璧玉。

47. 互答:一唱一和。

48. 何极:哪有穷尽。何,怎么。极,穷尽。

49. 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50. 宠辱偕忘: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宠,荣耀。辱,屈辱。偕,一起,一作“皆”。

51. 把酒临风:端酒面对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临,面对。

52. 洋洋:高兴的样子。

53. 嗟(jiē)夫:唉。嗟夫为两个词,皆为语气词。

54. 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心:思想(感情心思)。

55.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

56.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57.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中做官就担忧百姓。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为在朝中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

58.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就为君主担忧。处江湖之远:处在偏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是,这样。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

59.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指“古仁人”。

60. 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那我同谁一道呢?微,(如果)没有。斯人,这种人(指前文的“古仁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主题思想】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阅读理解题】

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3分)

A.登斯楼也微斯人

B.此乐何极南极潇湘

C.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

(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清晨湖面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

(3)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能有所不同呢?

3. 写出文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此”所指代的内容。(用原文回答)(3分)

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 作者写“迁客骚人”因天气的阴晴变而引发的不同心情,目的是反衬古仁人,歌颂古仁人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5.用“/”下句断句(断三处,不要求加标点)。(3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每标对一处得1分,共3分)

6.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_______ 

⑵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_______

(3)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__________ 

⑷是进亦忧,退亦忧__________

1)放晴(2)日光(3)一起(4)这,这样(每空l分,共4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译文:

(2)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

(1)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每句2分,共4分)

8.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问题。(3分)

(1)第③段中,描写水面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描写水中月影的句子是_______ ___。

(2)体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每空l分,共3分)

9.第②③段运用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两种心情。

对比悲喜(每空l分,共3分)

10.第④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答: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2分)

11.选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不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于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2分)

答:前者因个人的“得”而乐,是一己之乐。1分;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1分。意思对即可。

12.概括选文第一段文字的中心。(2分)

答:写洞庭湖全景(2分)

13.“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什么?(2分)

答:唐贤今人诗赋

14.“朝晖夕阴”的“晖”,意思是日光(或阳光)

15.请你写出两句初中课内学过的含“涯”字的古诗名句,要求句中的“涯”与(甲)段中“横无际涯”的“涯”表意相同。

答: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或天涯若比邻)

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或断肠人在天涯) (标准同4)

16.“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请你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选择正确的义项,将所选字母写在括号内。(2分)

去:A.距离B.离开C.除掉,去掉

①去国怀乡()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③委而去之()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① B ②C ③B ④A

17.翻译“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湖面上金光闪烁,月影犹如一块璧,静静地沉浸在水底。 

18.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选文第一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的______特点。(2分)

壮阔、浩渺

19.选文第二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_____________,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如果请你朗读第二、三两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语气语调。(4分) 

阴晦萧索晴朗明丽悲凉低沉喜悦昂扬

20.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每句填7个字)(2分)

①范仲淹□□□□□□□。②欧阳修□□□□□□□。

①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②欧阳修与吏民同醉同乐。

21.翻译下列句子。

(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文: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2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D )

A.感极/而悲/者矣

B.而/或长烟/一空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先/天下之忧/而忧

23.选段②③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选段④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描写;议论、抒情

24.请从选段②③中找出分别与“以物喜”“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

(1)“以物喜”________

(2)“以己悲”________

(1)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5.你如何看待作者所追求的“古仁人之心”?

答:_______

考生应先理解“古仁人之心”的含义,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然后扣住这一点谈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26.文段中与“进亦忧”相照应的句子是“”,与“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是“”。(2分)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7.朗读下列句子,语意停顿明显不正确的一句是(C)(2分)

A. 先天下之忧/而忧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吾/谁与归

2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薄暮冥冥  薄:

春和景明  景:

薄:迫近景:日光

2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译文:

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璧

30.请从选文中找出概括“迁客骚人”“悲”、“喜”情感的语句。(2分)

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31.“迁客骚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是:(2分)

个人的遭遇外物的触发

32.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

33.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选文第④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_____________,“退”指的是______________;“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4.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2分)

答: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已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2分)

①前人之述备矣。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2分)①前人之述/备矣。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36.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2分)

答:(2分)示例一: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示例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37.翻译“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2分)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倾斜,船桨折断。

38.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3分)

答:(3分)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39.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3分)

(3分)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40.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_____________形成了对比。(2分)

(2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迁客骚人(每空1分)

41.“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3分)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1分)强烈而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1分)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1分)。

42.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C.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A(A中全文的中心句应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先辉写照,请写出一个具体事例。

答案示例:文天祥国难当头,临危不惧,誓死卫国,忠贞不渝。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绝唱。评分:3分,举例恰当,内容具体,语言通顺即可得分。明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4.选文抒写了“迁客骚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一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172;172;172;______________”的感情(根据原文意思填写,4字);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因物而喜的感情(用原文句子填写)(3分)

因己而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45.本文标题为《岳阳楼记》,内容上却大量描写洞庭湖的景色,试分析作者的用意。

因为前人对岳阳楼的描绘已经很详尽了,作者另辟蹊径以湖的景色来烘托岳阳楼(1分,意思相近也可给分),用湖的浩浩汤汤、气象万千的景物特点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做铺垫(1分,意思相近也可给分)。

46 、“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 2 分)

答:“进”是指居庙堂之高,通俗一点就是说在朝廷上做官。“退”是指处江湖之远,通俗一点即是说不在朝廷上做官,隐退江湖。

47、两段写景的文字,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请说说引起“登楼者”情感变化的两个原因。

(2分)个人的遭遇(以己悲)外物的触发(以物喜)

48、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分)比喻贴切(动静互衬),形象地描摹出月光下跃动的水波和沉璧似的月影的美好之态。(手法1分,结合手法分析画面2分。)

49、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0、《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譬如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

气象万千心旷神怡 51.示例:醉翁亭清幽秀美桃花源恬静优美小石潭凄清幽邃(抓住景物的特点,符合对联营的要求即可。

51、请根据上句,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下句:

(1)、醉翁亭风景秀丽。

(2)、桃花源良田美池。

(3)、小石潭凄清深幽。

52、下则链接材料与《岳阳楼记》所表现的胸怀抱负有什么内在联系?

【相关链接】: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答:范仲淹能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是与他“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刻苦自励”分不开的。(答案中抓住“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刻苦自励”等关键语句来谈与《岳阳楼记》中的胸襟抱负之间的联系即可)

53、(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粮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矣。

嗟夫!予尝求古人仁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1.⑴交错相通⑵有时(2分,答对一处给1分)

2.各用一句话说说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1)甲段的主要内容是:

(2)乙段的主要内容是:

.⑴渔人进入桃源,发现桃源中人生活美满。

⑵写洞庭湖春天的景色,同时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此题2分,答对一处1分)

3.两则短文虽然同是写景散文,但是写作目的却不一样。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两则短文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甲文表达的是: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渴望。

(2)乙文表达的是:作者宽大的胸襟和抱负。(2分,答对一处1分)

4.乙文中表达作者宏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2分)

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2分)

5.请从(乙)段带线的句中任选一处你认为美的句子,说说这个句子美的理由。(3分)答:

略(3分,扣住抓住了景物特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动静结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54、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

12312;甲文12313;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12312;乙文12313;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节选自《宋名臣言行录》)译文: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长大后,知道出身家世,感动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夜刻苦学习,五年以来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有时候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顿稀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终于博通《六经》的要领,慷慨有抱负于天下,他经常对自己说:“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或异二者之为()②去之南都入学舍()

答案:①为:心理活动,心情;②去:离开,离家。评分:本题共2分,答对一个得1分。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

②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译文:

①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②有时夜里昏沉困倦,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评分:本题共4分,译对一句得2分,意思对即可。

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在甲、乙两文中都起______________的作用;但两文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乙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方式。(3分)

揭示主题(点明文章中心)议论记叙评分:本题共3分,答对一空得1分。

4.从乙文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伟大抱负的思想基础是什么?答:

从家世贫苦了解人民的疾苦,从小立志苦读大通六经之旨奠定了儒家“仁爱”思想等方面回答。

55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题(共10分)

〖甲〗(《岳阳楼记》节选)

〖乙〗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部属)登楼置酒,未举觞(shāng),见缞绖(cuī dié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jí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ènɡ)敛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赒(zhōu救济)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范仲淹罢宴》

译文:范仲淹在邠州(大概在陕西凤翔府)任职的时候,一天有空闲率领下属登临楼阁,置办酒席。大家还没有开始酒宴的时候,看见几个人身穿丧服,带着葬礼的物品。范公急忙命令下属去询问情况,告知是寄居他乡的人死在邠州(陕西彬县),将要去城郊埋葬,而死者的棺材寿服等下葬的东西都没有置备,范公得知后很忧伤,立即撤下酒席,给了出殡的人很多钱,让他们办完丧事。在座的人都感叹不已,有的人甚至流下眼泪。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1)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2) 而或长烟一空( )

(3) 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 (4) 乃寓居士人卒于邠( )

(1)国都(2)全(3)摆放,放置(4)死(2分,每空0.5分)

2.翻译句子(4分)

(1)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2分)

译文:(1)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意近即可)(2分)

(2)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2分)

译文: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动叹服甚至有流下眼泪的。(意近即可)(2分)

3.〖甲〗文中的“古仁人”有怎样的胸襟和抱负?用原文中语句回答。请再举出一个具有这样胸襟或抱负的“古仁人”的事例。(2分)

答: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1分)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1分,事例符合即可)

4.从〖乙〗文中摘录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2分)

答: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2分)

56.文章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请问: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4分)

迁客骚人的

情:

古仁人的

情:

写这两种情的目的

是:

迁客骚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国忧民)。(各1分)

目的是: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1分)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1分)

57、(甲文)《岳阳楼记》

(乙文)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译文: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的人特别宽厚。他已经富贵了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好的田地数千亩,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的人之中贫穷的人,选出一个备份高而且有贤能的人主管他的(资金)出纳,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批细绢做衣服,婚丧嫁娶,都给他们赡养的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死了之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1、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前人之述备矣

(3)范文正公轻财好施(4)岁衣缣一匹

(1)通“俱”,全、皆(2)详尽(3)轻视、看不起(4)每年

(每小题1分)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D)(3分)

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以养群从之贫者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除。

(以上每小题2分)

4、乙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用甲文中合适的句子回答)(2分)

先天下之忧而忧(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多写不给分,如有错别字,每个扣1分。)(2分)

5、《孟子8226;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你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和看法。(3分)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用具体的行动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是难能可贵的。(“继承和发展”,1 分,“忧国忧民”1 分,两点都能兼顾到,3分。)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