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体化导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2018-07-31 手机版 | ||||
课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一篇农民起义的悲壮史诗;一曲农民起义的雄浑颂歌。 【学习目标】 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道理。 2.了解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施耐庵,原籍江苏兴化。他出身船家,家境贫寒。童年时随父至苏州。二十九岁时中举人,30岁赴元大都会试,结果落第。经友人推荐,到山东郓城任训导,他遍搜梁山泊附近有关宋江等人的英雄事迹,熟悉了山东的风土人情。施耐庵35岁考中进士,到钱塘任县尹。但只当了两年,便因与当道权贵不合,愤然悬印回到苏州。张士诚农民起义队伍占据苏州以后,施耐庵投笔从戎,为张士诚的幕僚,这使他熟悉了农民起义军的军营生活和许多起义军首领。后发现张士诚等首领日益骄逸,料日后必败,随后离开张士诚部,以教书为生,并潜心创作《水浒传》。张士诚失败,朱元璋在苏州搜捕有关人员,施耐庵为避祸到现属大丰市的白驹镇定居,并继续《水浒传》的创作。《水浒传》书成后,民间广为传阅。朱元璋看到此书后很生气,很快施耐庵被捉,关进刑部天牢。后来在刘基的帮助下,托病就医被释放,由其弟子罗贯中接到淮安暂住养病,并继续整理《水浒传》。不久施耐庵去世,遗体安葬在淮安,后迁移到兴化白驹场施家桥。抗日战争时期,当地抗日民主政权将施耐庵墓整修交立碑保护至今。 2.创作背景 南宋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便开始在群众中流传。宋元时,女真、蒙古贵族先后南侵,广大人民处于阶级和民族双重压迫之下。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好理想,寄寓于“劫富济贫”、“扶危济困”的起义英雄形象中。于是关于水浒的故事,便越流传越丰富。元末明初施耐庵等人在表现水浒故事的话本、杂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上,加工编写成了《水浒传》。 3.基础字词 赍发( ) 迤逦( ) 恁地( ) 嗜好( ) 酒馔( ) 差拨( ) 仓廒( ) 尴尬( ) 央浼( ) 肐察( ) 搠倒( ) 伺候( ) 剜心( ) 朔风( ) 庇祐( ) 呐出( ) 4.整体感知 1、全文按情节发展可分为哪几个环节,划分并给出小标题。 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课文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引子,第1段):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作用:交代主要人物、事情起因。点明林冲和高俅的尖锐矛盾,说明林、李亲密关系,埋下李小二感恩图报的伏笔。 第二部分(开端,第2~5段):陆虞侯密谋害林冲。 矛盾的展开:林冲刺配沧州后,高俅派陆谦追踪而来,密谋策划,新的冲突正在酝酿。文章没有平铺直叙,而是设置悬念,没有交代来酒店的是什么人,而是通过李小二夫妻的观察,写出来人的鬼鬼祟祟,说话偷偷摸摸,手段卑鄙阴险。再写林冲根据李小二提供有关来人的身材、相貌、年龄等分析断定是陆谦,使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此后林冲买刀寻敌,矛盾进一步激化。 第三部分( 发展,6-9 节):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接管草料场——交割——沽酒。 本段是由陆谦的谋害到林冲杀人报仇的过渡,表面看,紧张形势缓和下来,实际上,事态正按照陆谦的预谋发展。表面上的平静掩盖着一场生死搏斗,预示着矛盾即将进入高潮,为后文埋下伏笔。 第四部分( 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 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三个自然段::破庙借宿——偶听真情——报仇雪恨。 林冲性格变化的转折点,与前文照应,让陆谦等人通过对话把阴谋的主使者、原因、内容、执行经过,不打自招作了全盘交代,促使林冲性格发生根本转变。 探究案 1、林冲刺配沧州,邂逅李小二,从言谈中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状况?在情节安排上这部分起什么作用? 2、林冲得知陆虞侯密谋之后采取了怎样的行动?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状况和性格特征? 3、 陆虞侯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哪些细节表现了他的随遇而安思想? 4、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说说你对“逼上梁山”中“逼”字的理解? 5、思考: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诗人西川说:“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只有一个人是我深爱的。这个人就是林冲。林冲大概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唯一一个孤独者的形象。8226;8226;8226;8226;8226;8226;他在草料场中高喊好大雪时,透露出无限的苍凉感。”那个雪夜,林冲彻底地无路可走,一个官宦子弟的理想破灭了。那之后的林冲,不再是体会感情的人,他成为一个真正的武士。 1、请分析下列细节描写的作用。 (1)、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 (2)、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3)有关方向位置的细节,沧州城东十五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与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 2、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 3、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4、作品中多次提到“火”,渲染了怎样的氛围,烘托了人物怎样的情感?是怎样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 5. 归纳本文的主题思想 训练案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赍发(lài) 迤逦(yǐ) 恁地(nèn) 嗜好(shì) B.酒馔(zhuàn) 差拨(bō) 仓廒(áo) 尴尬(gāngà) C.央浼(miǎn) 肐察(gē) 搠倒(shuò) 伺候(cì) D.剜心(wān) 朔风(shuò) 庇祐(pì) 呐出(n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那三四个交头接耳说话,正不听得说甚么。 B.林冲道:“我是罪囚,恐怕羞耻你夫妻两个。” C.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 3.填空。 ⑴施耐庵(1296~1370), (朝代)人,著名文学家。 ⑵《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 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这部书是作者在民间传说的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 农民起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了以 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了 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十回。 B.(林冲)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C.林冲原是北宋京城的80万禁军(保卫京城的军队)枪棒教头(教官)。 D.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正是彤云密布,严冬天气。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B.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 C.行不上半里多路,眺望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祐!改日来烧纸钱。” D。此间东门外十五里有座大军草料场在那里,每月但是纳草纳料的,有些常例钱取觅,原是一个老军看管。 6.对林冲上梁山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草料场被烧,无宿身之地,只得上梁山。 B.杀了陆谦、富安等人,罪责难逃,不得不投奔梁山。 C.林冲认识到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本质,对它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D.反动统治者一“逼”再“逼”,“逼”之不已的结果,也是尖锐的矛盾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你可和差拨便去那里交割(交接)。 B.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消息) C.五短身材(指脖子和手脚都短小),白净面皮,没甚髭须,约有三十余岁。 D.好歹(无论如何)要结果(结束)他性命。 8.本篇开头叙述了林冲被发配到沧州以后遇到李小二的情景,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发展具有什么作用? 答: 9.李小二说“小人心疑,只怕在恩人身上有些妨碍”的根据有几条?把它们概括出来。 答: 10.作者在文中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林冲,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林冲的形象。 答: 阅读理解 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话不絮烦,两个相别了。林冲自到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屋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差拨说道:“管营差这个林冲来替你回天王堂看守,你可即便交割。”老军拿了钥匙,引着林冲分付道:“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这几堆草,一堆堆都有数目。”老军都点见了堆数,又引林冲到草厅上,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林冲道:“天王堂内,我也有在那里。你要,便拿了去。”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上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祐,改日来烧纸钱。”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林冲径到店里,主人问道:“客人那里来?”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的。”林冲道:“原来如此。”店主道:“既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把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傍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1.林冲到达草料场后的内心自白,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状况?请作简要分析。 答: 2.选文中出现了很多细节描写,请以一处为例,谈谈细节描写的作用。 答: 3.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选文中是怎样描写大网雪的?这些风雪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恰才饮得三杯,只见使女佛儿慌慌急急,红了脸. 在墙缺边叫道:“官人休要坐地!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林冲连忙问道:“在哪里?”锦儿道:“正在五岳楼下来,撞见个奸作不及的,把娘子拦住了不肯放。”林冲慌忙道:“却再来望师兄,休怪,休怪。” 林冲别了智深,急跳过墙缺,和锦儿径奔庙里来,抢到五岳楼看时,见了数个人.拿着弹弓、吹筒、粘竿,都立在栏杆边,胡梯上一个年少的后生,独自背立着,把林冲的娘子拦着道:“你且上楼去,和你说话。”林冲娘子红了脸道:“清平世界,是何道理把良人调戏?”林冲赶到眼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高衙内说道:“林冲,干你甚么事!你来多管!”原来高衙内不晓得他是林冲的娘子;若还晓得时,也没这场事。见林冲不动手,他发这话。众多闲汉见闹,一齐拢来劝道:“教头休怪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林冲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众闲汉劝了林冲,哄高衙内出庙上马去了。 林冲将引妻小并使女锦儿,也转出廊下来,只见智深提着铁禅仗,引着那二三十个破落户,大踏步抢入庙来。林冲见了,叫道:“师兄哪里去?”智深道:“我来帮你厮打。”林冲道:“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智深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 (节选自《水浒全传》第七回) 4.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林冲的性格中具有哪两个相互矛盾对立的方面?并分别举例说明。 答: 5.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鲁智深具有什么性格特征?请从该文段中举例说明。 答: 6.谈谈林鲁二人性格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答: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