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公开课导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18-07-29 手机版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诵读全文,基本了解文章大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方式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体会作者当时处境,李密祖孙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正确认识“孝”。 

【重难点】

1、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

2、背诵课文,感受浓浓亲情,理解“忠”和“孝”的含义。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李密(224-287),字令伯,又名虔,犍为武阳( 今四川省彭山县)人,晋初散文家。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年轻时师事名儒谯周。曾任蜀汉尚书郎,多次出使东吴,甚有才辩。蜀亡后,屏居乡里,以孝闻,累举不应。

2、背景知识 

公 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 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与此同时,当时李密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作为亡蜀之臣,心存疑虑,进退两难。若辞不赴命,必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职,又非李密的本意,于是以“乌鸟私情”,祖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了此表。文章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3、解题:陈:陈述;情(情况、事实;衷情、孝情、忠情;情理、忠孝之道);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子向君主陈请谢贺(如《出师表》)。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书”,   到了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写法上有叙有议,但是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感情色彩。 

4、苏轼有言: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5、成语: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自主学习】

1、注音

险衅(  ) 夙遭闵凶(  )   外无期(   )功强(  )近之亲  陨(  )首  

床蓐(   ) 终鲜(   )兄弟   猥(  )以微贱    责臣逋(  )慢      

日笃(  ) 拔擢(  )  应(   )门之僮         更(  ) 相为命   

宠命优渥(  )  洗(   )马   祚(  )薄(  )  茕茕孑立(  )     

盘桓(  )    矜( )育

2、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  

——完成《学习与测评》相关练习

3.结构梳理:

第一段——自述家境困顿多舛,祖孙相依为命之状;

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老请求。

【内容探究】

1、探究第一段   

(1)是谁陈情?向谁陈情?陈什么情?

(2)作者如何自述自己的坎坷命运?有何作用?

2、探究第二段

(1)作者叙述了哪些“沐浴清化”(受恩宠)的事实?哪些句子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2)哪句话表达出作者此时的处境?

3、探究第三段

(1)本段第一句话在全段中的作用是什么?

(2)作者接着提起自己在前朝为官的经历,是否为闲笔?

4、探究第四段

思考:作者怎样解决不能两全的矛盾,表达自己既能尽忠又能尽孝呢?

5、如果将本文的第3段和第1段调整位置,先讲理后说情好不好?

【巩固练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以险衅(xìn)  夙遭闵(mǐn)凶    终鲜(xiǎn)兄弟   常在床蓐(rù)

B.猥(wěi)以微贱  责臣逋(bǔ)慢    犹蒙衿(jīn)育    宠命优渥(wò)

C.岂敢盘桓(huán) 有所希冀(yì)   茕茕孑立(qióng) 除臣洗(xiǎn)马

D.逮(dǎi)奉圣朝  过蒙拔擢(zhuó) 门衰祚(zuò)薄   更(gēng)相为命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C.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D.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晚有儿息:子           形影相吊:安慰

B.逮奉圣朝:等到         日薄西山:靠近

C.寻蒙国恩:不久         听臣微志:听从

D.刘病日笃:病重         夙婴疾病:缠绕

4.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未尝废离    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③不矜名节    ④愿陛下矜悯愚诚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5.下列加点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急于星火:像                      B.臣之进退:取消句子独 立性

C.无以至今日:没有用来……的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因此 

6.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②汝之子始十岁  ③古谓之染溪   ④哀吾生之须臾

⑤耳得之而为声       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7.与例句中“以”字的意 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C.臣具表以闻,辞不就职       D.圣朝以孝治天下

8.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

A.至于成立         B.则告诉不许 

C.实为狼狈         D.举臣秀才

9.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等。

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职之意,而“除”则是免去官职之意。“东宫”指代太子,因为太子居于东宫,故称。

C.“孝廉”是指善事父母、品行方正的人。从汉武帝开始,令郡县每年经考察而推举孝、廉各一人,晋时仍保留。

D.“期功”是古代服丧的名 称。期,服丧一年。功,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服丧的长短可表明亲属关系的远近。

10.填空:

①臣少多 疾病,九岁不行,__________,至于成立。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无祖母,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              ,            ,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         。

【自主学习】

1.注音

Xìn  mǐn  jī  qiǎng  yǔn   rù   xiǎn   wěi   bū   dǔó   yìng  gēng  wò  xiǎn   zuò   bó   jié   huán  jīn

【内容探究】

1.(1)李密,向晋武帝上书陈述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2)总提: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①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

②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③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④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作用:写出自己灾祸接踵,以情动人,博取同情,打动晋武帝。

2.(1)知遇之恩: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表达感恩:寻蒙国恩,非陨首所能上报

(2)“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进——无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

退——不能回报朝廷知遇之恩)

3.(1)提出“以孝治天下”是治国纲领,言外之意是终养祖母虽是私情,却也合情合理又合法,为下文“乞终养”找到一个“理论依据”。

(2)从历史背景上看,双方关系 微妙。作者是前朝官员,陈情的对象是今朝的君主,为打消对方的疑虑,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人生目标就必须表明此处一笔,不着痕迹,却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4 .(1)用自己的年龄与祖母年龄的对比,表达“尽忠日长,尽孝日短”,提出一个“两全之策”,暗示自己一定会在尽孝之后再尽忠。进一步让皇帝消除疑虑,达到陈情的目的。

5.不好。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后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情于理。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而写自己愿意奉召,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恩准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原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巩固练习】

1.A  (B责臣逋( bū)慢 C有所希冀(jì) D逮(dài)奉圣朝)  

2.B  (A.闵--悯,可忧患的事;C.蓐--褥,垫子;D.有--又)

3.C   (听:准许)     

4.A  (①②都为动词,废止  ③矜--自夸  ④矜--怜惜)

5.A  (于:比)

6.B  (①结构助词,的 ②结构助词,的  ③代词,它  ④助词,主谓之间,不译  ⑤代词,它  ⑥结构助词,的 )

7.A   (例句:以--因为 B.介词,凭着 C.介词,用  D.介词,用)

8.C   (A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B告诉:古义---申诉,今义--说给人听,使人知道;D秀才:古义--优秀人才,今义--身心劳苦。)

9.B.   (“除”也指授予官职之意,或称“到…当…官职”)

10.   ①零丁孤苦   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

②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无以至今日   无以终余年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③听臣微志,庶刘侥幸   死当结草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