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优秀教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18-07-17 手机版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

1、能准确总结出《再别康桥》中的相关文学常识。

2、能正确总结出本诗中的重点字音、字义、字形。

3、能当堂背诵《再别康桥》。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诵读,学会从诗歌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难点:鉴赏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学情分析】

我们已经学过十多篇的现当代诗歌,对诗歌的诵读技巧不陌生,但对诗歌的鉴赏方法不太了解,因此如何引导学生鉴赏现代诗歌应该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 品读鉴赏的过程中可以受到美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也是新课标 关注学生多方位的情感体验的要求。针对我们的特点,可采用感情朗读和小组合作讨论 的方式进行鉴赏。

【导学流程】

【自主学习】

一、早读内容:再别康桥

二、回顾旧知: 

1.背诵《雨巷》

2.《雨巷》中的相关文学常识。

三、基础知识感知

1、新月派简介:

新 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1923年成立,代表人物为(     )(      ),成员有胡适、梁实秋、陈西滢等。他们不满足于新诗的过于自由,努力追求 新的格律,其中卓有成就的闻一多。他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诗的词藻,创立了“(        )(      )(      )”的“三美”新格律理论,对中国新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1931)(    )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序,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著有诗集《       》、《        》、《        》等,他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二、自主检测

1.给下列加 点字注音。

朔月(      )  漫溯(      )  长篙(      )  蒿莱(     )

嵩山(      )  枯槁(      )  记载(     )   河畔(      )

挑衅(      )  斑斓(     )   波澜(      )

2、 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撑(zhǎng)着  彷(páng)徨  凄(qī)清   漫溯(suò)

B.彳亍(chì chù) 凄婉(wǎn)    颓圮(pǐ)   迷茫(méng)

C.河畔(pàn)   荡漾(yàng)    青荇(xìng)  长篙(gāo)

D.斑斓(lán)   沉淀(dìàn)     似(sì)的     笙箫(shēng)

3、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浮藻   凄惋    颓圮   绿草如茵

B、艳影   笙箫    静默   追根溯源

C、凄清   惆怅     悠长   碧波荡漾

D、迷惘   太息    冷漠   夜斓人静 

小组讨论,问题探究    

再读《再别康桥》,回答下列问题。

1、朗诵诗歌,找出诗中的主要景物(意象),说说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云 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2、《再别康桥》共七节,仿佛七幅图画,请你为每一幅画拟写一个名字。

3、《再别康桥》第二部分描绘了诗人重回康桥时 的所见,其景物的描写和意向的选择都蕴含了 诗人的喜悦之情, 这是否和诗歌的惜别的主题相矛盾?

四、基本知识拓展与迁移

请及时记录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难:

小组讨论问题预 测::《再别康桥》一诗在形式上如何体现“新月派”的“三美”主张?提问展示问题预测: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起伏波动?

要求:把本组的讨论结果上板展示,快速,书写清楚。

课堂训练问题预测:

点评精讲  

随堂训练:

1、 文学常识。

徐志摩,(     ) 派诗人,代表诗集有(            )(            )(          )

新月派的三美主张是(             )(            )(          )

2、默写:

(1)那河畔的金柳,________    ;波光里的艳影,________________。

(2)轻轻的我走 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软泥上的青荇,_______________

3、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