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名师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18-07-16 手机版


 【学习目标】

1、了解《沁园春8226;长沙》的写作背景。

2、了解词的发展简史。

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体会词的意境,品味词的豪放风格。

4、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变革社会、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珍惜今天的生活,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学习重点】反复诵读, 体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学习难点】理解本词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词的鉴赏能力。

【学法指导】1、语言品读法   2、点拔串联法

【自主预习】

一、了解文体和背景知识。

1.词的发展过程、名称、流派、特点。

2.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关注1911年至1925年国内外都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预习检测】

1.掌握课内重点词语

慷慨 漫江 苍茫 往昔  峥嵘  惆怅  遒劲  上阕  萧瑟  坎坷   岁月稠 

中流砥柱  沧海桑田 橘子洲 万户侯 百舸争流 浪遏飞舟 自治州 怅寥廓 

2.理解句子含义

(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课堂导学】(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注重整体的感知和文本重点内容的初步理解,形式注重文章的艺术手法)

合作探究——赏析课文上阕  

问题 1.这首题为“长沙”的词作上阕写的是什么内容?找出上片中具有统摄作用的字眼,写出其引领的内容。

问题 2. 词的上阕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来写?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词人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几句视角变化及写景顺序有特色,分析如下:

远眺:                           

近观: 

湘江秋景图   

仰视: 

俯察: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最好是闭目冥想,把诗人所描绘的秋景由文字转换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中放映出来。

问题3.在这几句中,哪几个动词用得好?   

明确: 

问题4.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什么?

明确:

问题5.词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想到了什么?(最后三句)     

明确:

合作探究——赏析课文下阕

问题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问题2.上阕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

明确:

问题3.“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

【深入探究】

1. 《沁园春 长沙》的意象美

2.对比手法的运用。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4、这首词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高考链接】

考情分析——鉴赏诗歌中的“炼字”属于鉴赏诗歌的语言,每年都有考题,属于高频考点。一般考查形式为:“哪个(几个)字最传神?请结合诗句分析”“某字换成某字好不好?为什么”等。

文本示例——《沁园春 长沙》这首词的语言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详见合作探究上阙问题3和深入探究3。

典型题目——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两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