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名师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2018-06-24 手机版 | ||||
【学习目标】 1.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 2.体会人物传记的特点,分析蔺相如、廉颇等人物形象。 3.感受并学习蔺相如和廉颇“先国家而后私仇”,“知错能改,勇于承担”的人格魅力。 第一课时 任务一:阅读下列材料,口头介绍本文作者司马迁。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主要作品是《史记》。《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记载了上起______,下至 时当代史事,是我国第一部 ,有很高的史 学价值。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年的历史。分 书、 表、 ___本纪, 世家, 列传,共 篇,50余万 字。《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部分历 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鲁迅称之为“ ”。 任务二: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完成下列小题。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睨( ) 镬( ) 渑( ) 缶( ) 刎( ) 倨( ) 佯狂( ) 列观( ) 奉璧往使( ) 缪贤舍人( ) 任务三:本文写了哪几件历史事件?找出每一事件在文中的起止段落。 任务四:阅读1、2自然段,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并完成以下练习。 翻译句子,并指出其句式特点: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蔺相如者,赵人也。 2.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任务五:通过自主思考与小组合作讨论,完 成下列小题。 1.这两段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 2.有人说,“蔺相如者,赵人也,为宦者令缪贤舍人”一句可删。试从文章结构方 面予以反驳。 第二课时 任务一:阅读3-13自然段,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并完成以下练习。 1.解释下面加点字。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可予不 (2)召有司案图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3.一词多义:解释下 列句子中“负”字的含义。 (1)宁许以负秦曲 (2)秦贪,负其强 (3)决负约不偿城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宁许以负秦曲 (2)臣请完璧归赵 (3)舍相如广成传 (4)间至赵矣 (5)卒廷见相如 (6)毕礼而归之 (7)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8)乃使其从者衣褐 5.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其句式特点。 (1)均 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任务二:通过自主思考与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下列小题。 1.课文是怎样描写蔺相如出场的? 2.蔺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国绕着和氏璧展开了一场斗智斗勇的外交较量,这场较量主要包括哪几部 分?由此可 见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 3.本文第7段已将”完璧 归赵”故事叙述完毕,为什么作者在它后面又加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这两句话? 第三课时 任务一:阅读14-16自然段,借助课下注 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并完成以下练习。 1.翻译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1)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 (2) 秦御史前书 (3) 左右欲刃相如 (4)左右皆靡 2.翻译下列句子。 (1)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2)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任务二:通过自主思考与小 组合作讨论,完成下列小题。 “渑池之会”在记载会场情况时,分别怎样描写秦、赵御史的?这 表现了双方怎样的心态智谋? 第四课时 任务一:阅读17-21自然段,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并完成以下练习。 翻译下列句子。 1.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3.吾 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任务二:通过自主思考与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下列小题。 “负荆请罪”这则故事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任务三:回顾 全文,本文叙述了蔺相如那几件事,突出了蔺相如哪些品质特征?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任务一:黄帝;汉武帝;纪传体通史;8;10;12;30;70;130;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任务三:完璧归赵(3-13) 渑池之会(14-16) 负荆请罪(17-21) 任务五 : 1.开头简介廉、蔺二人地位、威望的巨大差异,为二人矛盾伏笔。 2.不可删的理由有二: ①本文是一篇”合传”,廉蔺二人,一将一相,相互配合,对维护赵国的安全起了重要作用。按《史记》体例,在传记开头将二人并提,表明二人的事业是密不可分的。 ②这样开头既突出了廉颇的战功,又突出了蔺相如的出身低微,可 使读者了解缪贤举贤、赵王破格提拔、廉颇”宣言”而后”负荆”的深刻意义。 第二课时 任务一: 2.(1)不:通“否”(2)案:通“按”,审察、察看(3)孰:通“熟”,仔细 3.(1)使……担负,使……承担(2)凭借,倚仗(3)违背(4)辜负,对不起 4.(1)负:使……担负,使……承担(2)完:使……完好无缺 (3)舍:名 作动,安置住宿 (4)间:名作状,从小路 (5)廷:名作状,在朝堂上 (6)毕、归:使……完毕、使……回去 (7)严:形作动,尊敬 (8)衣:名作动,穿上 5.(1)省略句 (2)判断句 任务二: 1.相如是在秦国威逼利诱,赵国君臣束手无策左右为难的矛盾中出场的。课文先写赵国君臣 面临的“三难”:秦王求璧,贪婪霸道,一难赵王。面对秦王的易城求璧,赵国君臣深感“予”或“勿予”两难,才有“求人”报秦之议,缪贤荐才之举,赵王召见之事,相如入秦之行。虎狼之秦易城求璧,城意少而诈骗多,赵王为难,相如不易,矛盾愈尖锐,愈能显示相如化“两难”为“两全”的智勇。 2.相如使秦,智斗秦王集中显示了他成竹在胸、从容应对的大智大勇,矛盾双方围绕“保璧”与“骗璧”展开了三个回合的较量: 第一个回合献璧取璧。献璧之后,相如敏锐地觉察到秦王“无意”偿赵城。章台接见,美人相伴,狂呼万岁,君臣上下,没有一点迎见外臣的礼貌和诚意,相如略施小计,收回璧玉,然后,对比赵王“修敬”和“秦王”倨傲,面责秦王无理无偿,最后以人、璧俱碎的誓言来威胁对方 ,利用秦王贪婪的心理,迫使他不得以“辞谢”割城。 第二个回合,归璧于赵。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就一方面以“赵王恐,不敢不献”的话来迎合秦王的虚荣心,一方面向秦王考虑到急切不能得璧,被迫接受了条件,于是相如采取断然措施,暗中派人把璧送回赵国。 第三个回合,廷斥秦王。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援引历史,揭露秦国历朝历代,背信弃义的惯用伎俩,并理直气壮地告诉秦王,和氏璧已送回赵国,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秦王无可奈何,至此,相如取得了“完璧归赵”的彻底胜利,化解了赵王的困窘,打击了秦国的威风,捍卫了赵国的尊严。 3.这两句话在全文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揭露了秦王“以城易璧”的骗局,肯定了赵国反欺骗斗争的胜利,从另一侧面也反映了蔺相如的智谋和勇敢;再一方面又暗示秦王恼羞成怒,导致了下一步会对赵国采取军事行动,由此过渡到下文。 第三课时 任务一: 1.(1)诀:辞别,告别。(2)前:名词作状语 ,上前。 (3)刃:名作动,杀 (4)靡:倒退,吓倒 任务二:记载会场情况时,秦御史“前书曰”,而赵御史却是蔺相如“顾召”而书的,只待赵王一鼓瑟,秦御史立即上前大书一笔, 借以 羞辱赵国,而当蔺相如反击成功,需要记载时,却“顾召”赵御史。“顾召”即回 头招呼。可见,赵王君臣在秦国君臣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一筹莫展,目瞪口呆,甚至到了该记载时,赵御史尚在云里雾中,须待相如回头招呼才恍然大悟。此外,“顾召”也同“前书”构成了三层对比:一是秦赵双方对比,秦蓄谋已久,奸诈阴险,赵呆若木鸡,不知所措;二是蔺相如与赵君 臣对比,赵君臣手足无措,怯懦无能,蔺相如有胆 有识,智勇拔俗;三是蔺相如与秦君臣对比,秦君臣傲慢霸道,蔺相如有理有节,士可杀不可辱。 第四课时 任务二: ①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 蔺廉性格对比。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狭隘,反衬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廉颇炫耀自己“有攻城野战之大功”,鄙视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蔺相如在与舍人的对话中则说:“顾吾念之,强秦之所駣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这时,作者又以廉颇重视军事斗争,轻视外 交斗争,反衬蔺相如的见识卓尔不凡,超人一等。 廉对蔺态度的前后对比,表现了廉颇性格坦率,忠心爱国,勇于改错的性格特点。 ②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任务三: 完璧归赵——足智多谋,英勇不屈,不畏强暴。 渑池会——反 应机敏,蔑视权贵,毫不妥协,置生死于度外。 廉蔺相交——隐忍谦让,宽宏大度,以国为重,不计私仇。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