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说课稿 2018-06-21 手机版


 一、说教材

本文选自高一语文必修④第四单元。 作为《史记》 中著名的人物传记, 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以“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三个典型故事浓缩了战国末期秦赵之间得 政治斗争, 以小见大, 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历史风云变幻。 而其突出的文学价值在于, 情节安排张弛有度, 扣人心弦; 动作刻画栩栩如生, 跃然纸上; 语言描写简练生动, 凸显个性。 通过情节等突显了主要人物德才兼备的人格魅力。 虽然具有历史和文学的双重价值, 但作为语文教材, 我以为不宜只注重其故事性, 因为以事实和事理来把握历史, 那是历史教学的任务; 而应该充分挖掘文本, 感受其文学魅力

二、 说学情 

由于各种原因, 学生首先存在认识和能力上的个体差异。 其次, 普遍存在“困于口” 问题, 学生没有“说” 的习惯, 只一味地记, 可这不意味着他们想不到 想得到未必说得出, 说得出者必定能想得到: 说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因此,“让学生说”, 势在必行。 这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

三、说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和虚词;

  ②抓关键词句,掌握蔺相如、廉颇的性格特征。

 2.过程与方法

  ①从把握故事情节入手,初步感知文意;

  ②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和对比手法,把握人物形象;

  ③初步了解《史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领会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②了解廉颇和蔺相如各自不同的性格,共同的爱国情操

五、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

1、问答法(或问题式学习)。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式’ 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本策略”, 而且是目前使用普遍而有效的策略。 在这种策略中, 教师作为“引导者” 的作用最应该体现。 而问题的设计或提问的技巧将直接影响引导的成效。 此前, 我一直走入一个误区: 以为高浓缩、 高难度的设问等于有价值的问题, 有价值的问题等于有效的引导。 结果在课堂上, 屡屡“乘兴而来, 败兴而归”。

2、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课时,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贯通起来。

说学法:

学生自主,以“学生活动”贯穿学习过程;以“读与背”为学习文言的基本方法,以“语境积累”作为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途径,理清思路,品评人物,赏读技巧。

五、 说教学过程。

《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一课时

【内容】

1、积累文本中的实词、虚词、句式;

2、初读文本,理析思路,感知文本内容;

3、揣摩人物形象,体会文本情感

【过程】

(一)激情导课

将相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和”就是和睦和谐的意思,它不仅仅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还指人与国家、国家与国家的和。今天让我们重新走进《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去探索和审视“和”的丰富内涵和意蕴。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多媒体课件展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温故知新

1、学生预习情况反馈

(1)复习司马迁于史记有关文学常识

(2)读准字音。多媒体展示。

(3)初步记忆文言基础知识(小组课前黑板展示:各组整理文言知识)

2、多媒体出示检测题:

方法点拨:利用语境再次巩固文言知识

(四)初读文本,整体感知,理析思路

问题导引

1:本文围绕廉颇蔺相如一共写了几个故事?找出每一件事在文中的起止段落。并用四字短语概括。

1、学生据课后练习,朗读课文,理悉文本思路

2、学生小组讨论问题,展示讨论成果

(1--2)廉蔺简介

(3--13)完璧归赵

(14--16)渑池之会

(17--22)负荆请罪

过渡语: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蔺相如从一介布衣升为上卿。可谓是平步青云,那么他平步青云的原因是什么呢?

(五)再读文本,品读人物性格特点

1、引导学生读“完璧归赵”的故事。

2、变换《史记》的叙述角度,找出我(赵王)任用蔺相如的三大理由。

(1)ppt展示问题及提示角度;

(2)问题串讲,再次巩固文言知识;

学生看问题及提示,交流答案:

国家需要-----求人可使报秦者

他人推荐----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自我推介----王必无人,臣愿、、、臣请完璧归赵

(3)启发: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

智勇双全。智:(1)审时度势;(2)随机应变(3)知人论事(4)争取主动

勇:(1)勇挑重担;(2)不畏强秦(3)不怕牺牲(4)隐忍退让

3、变换史记叙述角度,找出我(秦王)佩服蔺相如的三大理由。

提示:聪明---

(1)璧有瑕,请指示王

(2)相如度秦王特许以诈佯为予赵城

(3)相如度秦王虽斋戒-----衣褐--怀其璧

忠诚---

(1)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2)诚恐见期于王而负赵

勇敢----

(1)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2)臣请就汤镬

过渡语:蔺相如只凭一件事就官至上卿,真是让人有些不服。俗话说。口说无凭,眼见为实。咱用历史再现法来还原一下蔺相如的英雄本色。

1、指明四位学生分角色朗读15段。

2、教师点拨朗读语气:

秦王:傲慢,无理

相如:无畏,勇敢

群臣:帮腔,仗大国之势的语气

3、学生讨论蔺相如这一人物特点。

(1)巩固文言知识   

(2)再次朗读本段

过渡语:渑池之会上蔺相如为赵王挣足了面子。赵王对他刮目相看小结过渡:根据学生的生成过渡。如:在蔺相如的身上我们不单看到了人物本身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在他身上还展现了“和”的丰富内涵,根据文本的学习,我们一起探究这一内涵的丰富含义。

(六) 探究“和”的深刻内涵

学生探究文本中“和“的丰富内涵(蔺相如与周围的人际关系)

明确:1.领导的慧眼识才与大胆用人;2.个人对国家的关心与贡献;3、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根据学生的生成情况教师做好课堂总结,教师可适当提示学生。

(七)课堂总结

例如:我们以上只是用现代人的思维给古代的蔺相如做了一次评价演示与交流,在古代,赵王和秦王(地位)是不会去评价蔺相如的,我们只是借此认识和了解了蔺相如这一人物的形象特征。其实蔺相如这一形象特征还有更丰富的内涵,我们将在下节课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这一人物形象。

(八)作业布置

思考:缪贤舍人为何要写自己的故事?直接推荐蔺相如不行吗?类似的写法,文中还有吗?(为下节课做准备)

《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二课时

【内容】

1.悟读,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塑造方法——对比;

2.试背,培养文言文语感。

3.认识廉颇、蔺相如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检查导入

1、上节课我们有一个作业,即作者缪贤舍人为何要写自己的故事?直接推荐蔺相如不行吗?作者让缪贤给大家讲了个故事。是为了突出什么内容?

对比分析缪贤的无计和相如的聪明

2、学生找出这一故事中的对比之处

学生阅读,教师提示对比:

对“燕王私握臣手”的认识——

对亡赵走燕结果的分析——

对肉袒伏斧质的大胆预测——

教师小结:缪贤和蔺相如不同的处理,包含着对事理的认识,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结果的对比。这就充分表明蔺相如确实高人一等。一高在智,能够一眼看透表象;二高在勇,敢于置之死地(请罪),而且最后的结果是生。这些描写已经为我们预设了一个智能双全的蔺相如,为后文的蔺相如闪亮登场蓄足了气势。

文章中还有哪个地方的对比最明显?

(二)悟读负荆请罪,学生自主分析对比手法的作用

1、朗读负荆请罪,找出文中对比;

学生讨论我们负荆请罪中有多少内容是对比着写的。

明确:廉颇和相如的认识及行为对比,舍人和相如认识及行为对比,廉颇和秦王的对比,廉颇的前后态度对比。

2、学生读第一处对比,注意朗读语气;(廉颇宣恶言——称病,不与争列)

教师适当点拨提问

⑴廉颇生气有没有道理?要是你的话你不生气吗?我看廉颇的生气很有道理的,他说的都是实际情况:自己有军功,而且是出生入死得来的,相如只凭口舌为劳,却居于上位。合理不?(大家齐读文中的这段文字——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不忍为之下)

⑵单纯从功劳上讲,凭良心说,谁的大?所以,廉颇生气似乎很有道理,于是在一系列心理活动之后,廉颇就有了适当的回击,大家齐读(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我找同学再把廉颇说的话读一遍,读出廉颇郁闷的心情。(教师作适当评价)

⑶廉颇在这儿一个劲地生气,人家蔺相如是如何做的?在这篇文章中蔺相如从没表现得如此低调,他这样做是不是很怕廉颇?(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就能够答出此时相如的性格)

3、再读一遍,大家把廉颇的不服气的情感和蔺相如想得开的情感带进文字。

4、背诵18段

5、第二处对比朗读

教师适当点拨:蔺相如倒是想得开,可他的门人却不愿意了,人家离妻别子,大老远投奔你,你却让我们跟着你一起受窝囊气。

大家齐读文中的这段文字。(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请辞去。)(个别文言现象老师再强调一下,如所以、亲戚、徒、羞之、不肖)但人家相如是谁?久经口舌的考验,对门人的诚恳说辞,自有对应,大家齐读文中的这段文字。(个别文言现象老师再强调一记忆,如孰与、廷叱之、辱、弩、独、顾、以所以、亲戚、徒、羞之、不肖)准确翻译“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6、分角色朗读。门人与相如的一番对话,是一处经典的对比,下面再把同学分成两组,这边的同学做舍人,那边的同学做相如,请把各自的委屈和理由充分读出来。最后再合上书,两边同学推心置腹地再对一次话(背诵)。教师作恰当评价。

7、分析第三处隐含对比

教师点拨:我感觉这个赵王够呛,他因为相如给自己挣了面子,就不顾事实地提拨相如。造成了相如和廉颇的矛盾。廉颇不平是正常的。然而,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廉颇负荆请罪就没有必要了呢? 

(有必要。这个要看廉颇为什么请罪。廉颇请罪的原因是相如能够“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相比之下,廉颇的作法就暴露了廉颇是“以先私仇而后国家之急也”,这就显示了两人境界的高下差别。这正是廉颇请罪的原因。也就是说廉颇请罪是在廉颇宣恶言后产生的。)

问题小结:在人物形象上,负荆请罪主要表现了相如的智还是勇?(不是智也不是勇,而是以国事为重的胸怀。)我看表面上对廉颇隐忍退让,是无智也是无勇,其实是大智也是大勇,因为相如于无声处折服了勇猛的大将军廉颇。想一想相如,如果没有“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胸怀,怎么能够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如果没有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怎敢在秦廷怒斥秦王祖宗十八代?敢于在渑池针锋相对?所以,负荆请罪的情节不仅表现了相如的智勇,而且解释了相如之所以智勇兼备的源头活水。

8、背诵17——21段。

(三)总结对比手法的作用

运用对比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四)探究文本丰富内涵

探究问题:我们学过的《荆轲刺秦王》中的荆轲和蔺相如同是门客,同是面对暴虐的秦王,同是处理非常事件,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呢?我们从个人的人际关系入手讨论,联系学过的文章,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答案提示:和,和是一种大智慧。

(五)课堂小结:

学生自我总结,教师强调相关结果。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思考:学习了课文,你对蔺相如、廉颇有什么认识?你最大的收获和体会是什么?请写一篇随笔,300字左右。

六、板书设计(略)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