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6-20 手机版 | ||||
张翠荣 一、教学目的 1.概述故事情节,熟读、翻译课文; 2.指出文中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特点; 3.指出文中倒装句、被动句等特殊句式。 4.总结廉颇与蔺相如主要性格特点,以及写作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时数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由“和氏璧”的故事导入。 2.司马迁和《史记》简介。 3.由学生介绍课文故事发生时的战国形式、历史条件,教师补充。 ①合纵连横:战国时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战国后期,秦最强大。合纵指齐、楚、燕、赵、魏、韩等国联合抗秦;连衡是指这些国家中的某些国跟着秦国进攻其他国家。 ②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非常重要的。 4.⑴结合提示概述段意(请学生结合图片复述三个小故事)。 第一部分(1-2段)简介廉颇与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 第二部分(3-13)完璧归赵; 第三部分(14-16段)渑池之会; 第四部分(17-21)将相交欢。 5.阅读文章第一小部分,解决字词句的理解问题,思考以下问题: (1)从节选的这一部分看,文章以记述蔺相如为主,为什么开篇介绍人物履历将廉颇置于蔺相如之前? 明确:廉颇拜为上卿时,而蔺相如为“舍人”,地位相差悬殊,为二人矛盾伏笔。 补充:传的后半部叙廉颇事迹较多。有提挈全文的作用。 (2)“为宦者令缪贤舍人”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舍人地位低微,况为宦者令舍人。又为蔺相如被荐使秦设伏。 【掌握字词】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以,凭借。 ② ……者……也——判断句式 6.阅读“完璧归赵”部分,结合注释解决这一部分的字词句的理解问题,老师随堂回答学生提问。 7.阅读“完璧归赵”部分,注意实虚词的理解,思考下面问题: (1)蔺相如为何会赢得赵王的信任? 明确:一是由于缪贤推荐,补写出了蔺相如的过人才情; 二是在朝廷应对时提出“宁许以负秦曲”的正确主张,自愿承担出使重任。 (2)相如从哪些地方看出秦王“无意偿城”? 明确:秦王的“大喜” 与“左右皆呼万岁”以及表现出的对赵国使者轻慢无礼。表现出相如过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3)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赵城”后怎么办? 明确:①设计智取。(璧有暇,请指示王。)②说理斗争。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③誓死捍卫。(怒发上冲冠/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 (4)秦王“诈佯为予赵城”后,相如又如何对策? 明确:首先,相如使出缓兵之计,要秦王斋戒,设九宾礼,然后交璧;其次,私下派人把和氏璧从径道送回赵国。 (5)归壁于赵后,相如又怎样对秦王交代的? 明确:①义责秦王朝历来言而无信。“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干脆说明璧已归赵;②以“秦强而赵弱”的事实,只要“坚明约束”,“赵立奉璧来”;③表示自己知“欺大王之罪”,“臣请就汤镬”。④提出希望“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暗示秦王杀自己不是好办法。 第二课时 1.检查思考题完成情况。 2.阅读“渑池之会”部分,结合注释解决这一部分的字词句的理解问题,思考以下问题: (1)“渑池之会”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举行的? 明确:在秦国攻打赵国一再获胜的形势下举行的。 (2)秦王在节节获胜的情况下,为何欲与赵王“为好”,举行“渑池之会”? 明确:军事斗争辅以外交斗争,从外交上进一步迫赵投降。 (3)赵王赴会时作好了哪些准备? 明确:一方面相如随从保驾,另一方面廉颇作后盾,并作好了最坏的打算。(“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4)秦王怎样侮辱赵王的?从哪些字可以看出来? 明确:“酣”字写出了秦王的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神态;“令”字表示秦王自命高赵王一等;写进秦的史册,更是明目张胆对赵王的侮辱。 (5)面对秦王的侮辱,相如怎样与之针锋相对的? 明确:相如以命相胁要求秦王击缶并记进赵史册。 (6)“渑池之会”的结果如何? 明确:一是秦终不能加胜于赵;二是秦也不敢动兵。可以说,渑池之会是赵的胜利,秦的失败。这一段进一步表现了相如大智大勇的品质。 3.阅读“将相交欢”部分,结合注释解决这一部分的字词句的理解问题,思考以下问题: (1)廉蔺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相如出身低微,而现在却“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蔺地位的变化是产生矛盾的客观原因。但主观原因却是因为廉颇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也不能正确对待相如。 (2)廉颇扬言见到相如“必辱之”。相如是如何对待的? 明确:相如有意退让,“不肯与会”,“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即使见到廉颇,相如也“引车避匿”。(“引”,退、牵拉。)从这里可以看到相如的大度与气量。 (3)廉颇听到相如的话后如何表现? 明确:“肉袒负荆”,登门谢罪:“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比较两个“之”的用法;前一个“之”,助词,相当于“的”;后一个“之”,代词,代“我”。) (4)由此看出廉颇具有何种品质? 明确:知错能改,坦白直率。 (5)“廉蔺交欢”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明确:爱国,爱赵国,仇恨秦国。 4.课后熟读课文并分析人物性格。 第三课时 1.分析人物形象: 蔺相如: 智:审视度势之智 知人论事之智 随机应变之智 争取主动之智 勇:敢挑重担之勇 不畏强暴之勇 不怕牺牲之勇 隐忍退让之勇 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不计个人私怨以国家前途命运为重 (苏轼:“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廉颇:忠于国家,深谋远虑,勇武过人虽为人鲁莽、妄自尊大、胸襟狭窄、斤斤计较于名位之争;但负荆请罪,又表现出他为人坦诚、忠心爱国、勇于改错的性格 2.掌握课文有关文言知识 小结:①抓住一个最基本的意思; ②结合上下文内容加以引申。 4.总结概括本文写作特点。 (1)选取典型事件(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 (3)用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