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声声慢》优秀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2018-06-18 手机版 | ||||
【学习重点】 1.了解词人及其词作风格。 2. 借助朗读和对意象的分析,体味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意境。 3.理解作品“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一、诵记“送别”诗词名句 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李白) ⒊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⒋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⒍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 二、了解文学常识 (一)走进作者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伎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仁宗皇帝闻其名,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遂落第。以后在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个时期。景佑元年,方进士及第。曾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卒于襄阳,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于南门外。著名学者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擅长诗文。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十八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公元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同南渡的难民一样,到处流亡。还曾被人诬陷通敌,险些入狱。再后来,清照随身携带的凝聚了他们夫妻两人毕生心血的十余车金石古玩书画,也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丧失殆尽。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终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二)了解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本词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如《醉花阴》)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三)文体知识 “雨霖铃” 也写作《雨淋铃》。源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凄雨沥沥,风雨吹打在皇鸾的金铃。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这便是词牌《雨霖铃》的来历。 “声声慢”原名“胜胜慢”。据传蒋捷用此调咏秋声,全词都以“声”字押韵,改为《声声慢》。慢,就是慢词,表示长调,语气比较舒缓。 三、夯实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寒蝉 ⑵骤雨 ⑶凝噎 ⑷暮霭 ⑸沉沉 ⑹戚戚 ⑺乍起 ⑻憔悴 ⑼不堪 ⑽虞美人 ⑾李煜 2.为下列形近字组词。 3.解释下列词语。 ⑴兰舟: 。 ⑵凝噎: 。 ⑶去去: 。 ⑷暮霭: 。 ⑸沉沉: 。 ⑹经年: 。 ⑺清秋: 。 ⑻寻寻觅觅: 。 ⑼憔悴: 。 ⑽怎生: 。 ⑾了得: 。 ⑿敌: 。 ⒀次第: 。 ⒁将息: 。 4.文学常识填空 ⑴柳永 (987?-1055?),字 ,初号三变。因排行七,又称 。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 》。 ⑵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 ,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 ”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有《 》传世。 5.名句名段填空 ⑴① ,对长亭晚, 。 ②执手相看泪眼, 。 ③念去去、千里烟波, 。 ④多情自古伤离别, ! ⑤今宵酒醒何处? 、 。 ⑵①寻寻觅觅, , 。 ② ,最难将息。 ③雁过也, , 。 ④满地黄花堆积, , ? ⑤守着窗儿, ! 课堂•读写探究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一、重点突破 ⒈“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⒉《雨霖铃》上阕通过景物描写,作者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词人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⒊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特别动人? ⒋这首词的上下阕是怎样巧妙过渡的? ⒌《声声慢》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⒍分析《声声慢》层层铺叙渲染悲愁之情的特点。 二、当堂检测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完成1~2题。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这首词巧妙地将 的落魄感受,同 的绵绵情思融为一体。 2.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伫倚危楼风细细”暗示抒情主人公甘愿立足险境,长久凭栏,体现其怀想之深。 B.“草色烟光残照里”描绘了一幅优美、诗意的黄昏春望图。 C.“衣带渐宽”二句,揭示词人对待“春愁”的果决态度,道破春愁难遣的真正原因。 D.这是一首表达词人伤春惜春情感的词作。 (二)改写下面李清照《声声慢》中的这句诗,要求:①采用人称的变换形式:融入角色,用第一人称;面对诗人说话,用第二人称。②可以合理想象环境和情节。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拓展读练 素养积淀,拓宽视野 一、素养积淀 李清照,心中的美神 每个人都有自己爱恋的美神,我心中的美神,就是你—— 从没人见过你的照片,那个年代的你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但在我心中,你却美于沉鱼落雁的西施与昭君,美于闭月羞花的貂蝉与贵妃。你的美独一无二,无人替代!你的美,令我陶醉,是我永远的追求! 伴着晨曦,越过千年,我走近了你……我走过“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的寂寞,走过“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的青涩,走过“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的风情万种,走过“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的孤独惆怅,走过“不如随分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的清冷无奈……维纳斯因断臂而美丽,贝多芬因失聪而伟大,而你却因才气而孤独。你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却情无所托,学无所传,在那个年代,你无疑是枝头的一朵奇花,凛冽的秋风摧残着你,你却不甘落在地上,依然倔强地挺立枝头,尽情绽放,溢出特有的清香,不曾萎靡凋谢。你的才气、倔强铸就了你的孤独,你那绝世的孤独又成就了你冰冷凝绝的美丽! 你乘一叶扁舟,载着浓浓的愁绪,忧郁的眼神,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向我们走来。千年的风雨淡退了琉璃繁华,沉淀了,你的泪光柔弱中带着忧伤。家,已不能回;心,已无处归;夜太漫长,凝成霜,惨白的弯月勾住了过往,使得这孤独融入了淡酒,令你最难将息,直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你的一生被这漫天的愁绪所包围,闺愁、家愁、情愁、国愁,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面对着物是人非,面对着断香残酒,面对着绿肥红瘦,没有同道,没有相知,只有一杯浊酒洗清愁。那愁情深深深几许?蚱蜢舟也无能为力。既然载不动,那就和着孤独化作咸咸的泪,滴在对赵明诚的追忆里,滴在对国仇家恨的绵绵思绪里。 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心中永远的追求。你站在山顶,吮天地之锐气,吸日月之精华。你不会孤独。你带着周身的光芒,穿越时空,向我们走来。我坚信,在新的时代,仍有在你的精神感召下的蕙质兰心的女子。爱玲继承了你的坚定与毅然决然,三毛继承了你的豪放与洒脱,张小娴继承了你的锐利与透彻,舒婷继承了你的甜蜜而独立的爱情…… 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我永远的追求,你擎起了一盏孤独的灯,照亮了一段孤独的历程,用那绝世的孤独跳了一曲完美的独舞,如一朵摇曳的花,守护着中华史上那一座盛世空城。 二、能力提升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读柳永(节选) 梁衡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过又很快忘了他。但是近年来这根柳丝紧紧地系着我,倒不是为了他的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不为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只为他那人,他那身不由己的经历和那歪打正着的成就,以及由年揭示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柳永是福建北部的崇安人,他没有为我们留下太多的生平记载,以至于现在也不知道他确切的生卒年月。那年到闽北去,我曾想打听一下他的家世,找一点可凭吊的实物,但一川绿风,山水寂寂,没有一点的音息。我们现在只知道他大约在三十岁进便告别家乡,到京城求功名去了。柳永像封建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总是把从政作为人生的第一目标。其实这也有一定的道理,人生一世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光热?有职才能有权,才能施展抱负,改造世界,名垂后世。那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就多元化,可以当企业家,当作家,当歌星、球星,当富翁,要成名只有一条路--去当官。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在从政道路上跋涉着的而被扭曲了的人:像李白、陶渊明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那样躲在终南山里而窥京城;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闻过,布衣躬耕,却又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就出来建功立业。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尤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 艺术高峰的产生和自然界的名山秀峰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柳永自己也没有想到在他身后的中国文学史上会占有这样一个重要位置,就像我们现在作为典范而临摹的碑帖,很多就是死人墓里一块普通的刻了主人生科的石头,大部分连作者姓名也没有,凡艺术的种子就在这种气候下自然地生根发芽了。柳永不是想当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但是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他在这里没有堕落。他跳进了一个消费的陷阱,却成了一个创造的巨人。这再次证明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弄;他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知、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大约每个人都有他基本的条件,也有基本的才学,他能不能成才成事原来全在他与我部世界的关系怎么处理。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创造,是携带着母体留下的那一点信息去与外部世界作最大程度的重新组合,创造一个新的生命。为什么逆境能成大才,就是因为在逆境下你心理想着一个世界,上天却偏要给你另外一个世界。两个世界矛盾斗争的结果你便得到了一个超乎这两个之上的更新的更完美的世界。而顺境下,时时天遂人愿,你心里没有矛盾,没有企盼,没有一个理想的新世界,当然也不会去为之斗争,为之创造,那就只有徒增马齿,虚掷一生了。柳永是经历了宋真宗、仁宗两朝四次大试才中了进士的,这四次共取士916人,其他915人都顺顺利利地当了官,有的或许还是显赫,但他们早已被历史忘得干干净净,却只有柳永至今享此殊荣。 呜呼,人生在世,天在公心,人各其志,人各其才,人各其时,人各其用,无大无小,贵贱无分。只要其心不死,才得其用,时下我失,有助于民,就能名垂后世,就不算虚度生命。这就是为什么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也同样记住了柳永。 ⒈ 作者所说的“柳永身不由己的经历和歪打正着的成就”在文中分别指什么? 答: 2.第二段提到李白、陶渊明、苏轼、白居易、王维、诸葛亮,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3.文章开头说:“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过双很快忘了他。”但结尾却说:“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也同样记住了柳永。”作者这样说,是否自相矛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答: 4.从柳永的经历,你能够体会到怎样的“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 答: 《雨霖铃》、《声声慢》参考答案 阅读识记 三、夯实基础知识 1、⑴chán ⑵zhòu ⑶yē ⑷ǎi ⑸chén ⑹qī ⑺zhà ⑻qiáo ⑼kān ⑽yú ⑾yù 2、宵禁/霄汉 和蔼/暮霭 时辰/早晨 乍暖/昨日 堪当/精湛 梧桐/觉悟 3、⑴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朱用做对船的美称。 ⑵气塞,说不出话。 ⑶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⑷傍晚的云雾。 ⑸深厚的样子。 ⑹年复一年。 ⑺凄凉清苦的秋天。 ⑻形容内心惘然若失、又想寻找的不安状态。 ⑼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⑽怎么,怎样。 ⑾概括了,概括尽。 ⑿抵挡。 ⒀情形,光景。 ⒁调养、休息。 4、⑴耆卿 柳七 柳屯田 乐章集 ⑵易安居士 别是一家 漱玉词 5、⑴① 寒蝉凄切 骤雨初歇 ② 竟无语凝噎。 ③ 暮霭沉沉楚天阔。 ④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⑤ 杨柳岸 晓风残月。 ⑵①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②乍暖还寒时候 ③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④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⑤ 独自怎生得黑! 读写探究 一、重点突破 1、这一句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用“寒蝉”“长亭”“骤雨”三个独立的画面构成一幅黄昏送别图。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凄清,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呀。这句词表面上写景,实际是在写情,造成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全词情感的基础,以增强下面抒写酒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 2、词人巧妙地把自己忧伤的感情融入对景物的描摹中,在这幅画面中,“寒蝉”“骤雨”“长亭”“烟波”“暮霭”这一系列意象渲染出一种凄凉沉郁的氛围,用以烘托离别的无限惆怅难舍之情。正当离人依依难分之时,船夫偏又催促起航,他们只有泪眼相向。“无语凝噎”,万千话语不知从何说起!“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作者用一“念”字,引出了对别后情境的设想:行人消逝在烟雾弥漫的江面上,傍晚时分,浓重的雾气使人透不过气来,极目远望,令人不胜伤感。这种缠绵的离情,是凄婉的。悲凉的心绪,与之匹配的只能是“寒蝉”,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上阕,实写别时情景。词人以缠绵凄恻的感情、冷寂幽清的景色、铺叙白描的手法,将离别的情、景、事组成了一片幽清的词境。柳永用大师的景物渲染了一场凄惨的分别,这是铺垫法。其实我们刚才分析的是词中的实景,词人在下阕还设置了大师的虚景。 3、【这首词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是融情于景的写法。“今宵酒醒何处”,于是“千里烟波,暮霭沉沉”又变换为“杨柳岸,晓风残月”,与酒醒前的梦境形成对照。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别绪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第二,这幅画面又出现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 4、长调的过渡最不容易。这首词上阕的歇拍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用半虚半实的写法,由此过渡到下阕的虚写。下阕的开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承接巧妙,先宕开一笔,说离别使人伤心主,自古而然。由于多情的缘故,似乎有自慰之意;然而又转到现实中来,说在这“冷落清秋节”中,离别更使人难以忍受,更深地拓展了词的境界,下面别后设想就顺理成章了。 5、⑴善用叠字,以奇取胜。 上片连用十四个叠字,声情并茂,字字打动人心。“寻寻觅觅”,写四处张望若有所失的神态,表现内心极度的空虚;“冷冷清清”,由天寒暗示社会冷漠,表现内心的孤独;“凄凄惨惨戚戚”在前两句的基础上直抒内心极度凄惨、悲苦的心境。下片“点点滴滴”再次运用叠字,突出悲苦之情缠绵如不绝细雨,直穿心底,难以排遣。如此大量地运用叠字,并且取得这样好的艺术效果实乃前所未有,堪称奇特大胆。 ⑵语言质朴自然,令人回味无穷。 全篇纯用口语,朴素自然,毫无斧凿之迹。词面意思似浅实深,令人回味无穷。作者描绘的几个画面,其深层含义,难以一时体味尽然。“声声慢”属慢曲,拖音袅娜,饮恨吞声,更增缠绵悲愁之情。通篇又用仄韵体,押入声韵,读来短促幽咽,便悲愁之感,哀叹之情更见浓郁。 6、全词巧妙而自然地用铺叙的手法,将日常生活加以高度概括,突出地表现了主题。作者以“悲愁”两字贯穿全词,不断变换角度,反复渲染。开首十四叠字,定下情感基调,统领全篇。接着从天气寒冷、晚来风急、雁过伤心、黄花遍地、守窗独坐、梧桐细雨等六个方面反复渲染悲愁伤痛之情。结尾以“愁”字点出,层层铺叙,首尾呼应,将沉痛无比的悲愁,抒发得淋漓尽致。反复渲染而无重复拖沓之感,使悲愁之感,哀叹之情更见浓郁、缠绵。 当堂检测 (一)1.漂泊异乡(倦游思归) 怀恋伊人(意中人) 2.C (二)参考答案:词人啊,独处陋室,你在寻找着什么?是在寻觅过去美好的时光吗?是在寻找那浸透了你和丈夫心血的金石书画吗?这一切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你的眼前只有环境的冷冷清清,窗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此时,你感伤了吗?我分明看见泪珠儿流过你的脸庞,是啊,一个小小的女子,怎能承受这所有的凄凉、惨痛、悲戚之情? 拓展读练 二、能力提升 1.经历:“以极大热情投身政治”却“碰了钉子”转向市井,深扎市民堆里。 成就:考场落第转向市井,却成就了文学上的功名。 2.证明柳永与他们是不同类型,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意思对即可) 3.不矛盾。说“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是就其政治地位和影响而言,说“历史也同样记住了柳永”是突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意思对即可) 4.人在顺境中难以成事,而在逆境中运用特长,支配环境,勇于创造,才能成事成长。(意思正确,语言通畅)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