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名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6-10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 认识诗歌意象,分析诗歌手法,感悟全诗情感。 2.体会诗词在“炼字”上的艺术魅力。 [课时安排]1课时 一、 导入课文: 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去野外踏青,我们常看到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和谐图景。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蝴蝶为什么要迷恋花丛吗? 也许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蝴蝶是为了食物而留恋。 但这个解答实在太过冷漠。文学家们对此有自己诗意的理解。张爱玲的好友炎樱说:“每一只蝴蝶都是一朵花的精魂,回来寻找前生的自己。”那是一种天生的爱恋:蝴蝶生来就是要恋上花的,而花生来就是在等待那飞翔的精灵。 这种情感早已被古人所咀嚼,梁简文帝就有“翻阶蛱蝶恋花情”的诗句,而晏殊就用其中的“蝶恋花”三字,把唐教坊曲和敦煌曲子词中的《鹊踏枝》的词牌,改成了现在的《蝶恋花》。这就是词牌名《蝶恋花》的由来。从这些看来,《蝶恋花》充满了相思之意。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晏殊的这首《蝶恋花》,看看其中的情感是否如我们对词牌的解读。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是打开诗词之门的第一把钥匙。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感知其中的情感。 2.请一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学生多会评价同学缺乏情感) 3.那么这首词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情感呢?(词眼——离别苦) 三、品味诗歌: 我们通过整体的感知获得了对词的初步印象,对它的情感有了大致的感知,那么请同学们再次自由朗读,选择一句你认为能体现离别之苦的句子,说一说词人是如何表现这种离别之苦的;试一试怎样把这种苦给朗读出来。 (小组合作:一人说,一人读) 1、槛菊愁烟兰泣露。 (1)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 兰花: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 (2)那菊花怎么会悲愁,兰草怎会哭泣呢? (拟人: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写菊花含愁,兰草哭泣,实际是主人公内心在流泪,表现了主人公的愁情愁绪——这是以悲景写哀情的烘托手法。) (3)为什么用的是“菊”和“兰”这两种植物?为什么不用别的植物(如松、竹)? 松:坚忍不拔的性格 竹:刚正有节的节操 兰和菊的共同特点是高洁,高雅,超凡脱俗。作者借此也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品质。 2、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1)这里燕子有什么特征?(双——追逐嬉戏、相随相伴的欢乐) (燕之双飞更反衬出人之孤独。我们可以想象,当主人公目送时而绕梁嬉戏、时而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时,该怀着一份怎样的怅惘啊?——这是以乐景衬哀情的反衬手法。) (2)燕子为什么要飞去啊?(罗幕“轻寒”——感到这丝丝寒意) 只是燕子感受到吗? (帷幕中的人: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寂凄清而引起的寒意。) 3、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1)月:明月即圆月,月圆而人不能圆,反衬出人之孤独——这是以乐景衬哀情的反衬手法。? (2)这里含有对明月怎样的情感?(怨恨) (3)为什么怨恨明月啊?(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4)明月本来就不懂得离别的苦楚的啊!反映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 (对月亮无理的迁怒,更强烈地表达了主人公在离别中的煎熬及对月彻夜无眠的惆怅) (5)如果是懂得,你觉得该怎么样呢?(似乎不该那么明亮地照耀得人心烦吧) (6)谙——熟知,表明主人公离别的煎熬是常态啊!! 4、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1)主人公独上高楼,想干什么?可能在想什么?而她看到了什么?(想象!) A. “昨夜西风凋碧树”—— “凋”字写出了什么? a.一夜就使碧树凋,写出了西风惨烈。) b.也表现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 景既萧瑟,人更孤独——以哀景衬托悲情 (也许主人公不只是今晨看到“西风凋碧树”,昨夜一夜未眠早就听到了吧!) B.“望尽”——既表明其眺望之远,也见出其凝眸之久(望穿秋水、望眼欲穿!)从时空两方面拓展了词境。 (2)独上——照应上文“离恨”,反照“双飞”。正如“百年多病独登台”之孤寂凄凉啊! 5、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1)兼——彩笺、尺素叠用: 寄书愿望之殷切 寄书内容之繁富 (3)山长水阔知何处 山长水阔——有两重的阻隔,像山那样的绵长,也像水那样的宽广。 知何处—— 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处可寄的可悲现实对比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把“离别苦”推向极致!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 6.小结:多情自古伤离别!晏殊把离别之苦写得非常细腻感人。 全班齐读,读出愁苦的语调。 四.领会意象、意境的关系 晏殊的确把离别之苦写得非常细腻感人。这无疑是本词著名的重要原因。但本词被那么多人推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的上下片意境、风格是有所不同的。 再次自由朗读,说说上下片意境风格有何不同。 明确:上阕愁苦,下阕高昂,全词语调有起伏。与意象选择有关。 上阕选取“菊、兰、燕子、明月”等柔婉的意象,意境狭小,风格偏于柔婉。 下阕选取“高楼、天涯、山长水阔”等壮阔的意象,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壮。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使主人公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眺望。所以,这几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为全词的警句,曾被国学大师王国维引入他的《人间词话》中,作为阐述做学问者的第一个境界。 山长水阔知何处——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也增添了全词悠远辽阔的意境 五、总结: 本词以“离别苦”作为贯穿全词的情感线索,上片通过拟人、衬托等手法,以哀景烘托,以乐景反衬,把离别的愁苦寄寓在菊、兰、燕子、明月等客观事物之上,写出因思念而彻夜无眠的煎熬,境界狭小,风格偏于柔婉;下片登高远望而不见所思,音书远寄却无处可寄,通过内心强烈愿望与残忍现实的对照,突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凄凉、悲苦惆怅,把离别之苦推到极致。境界开阔,风格近于悲壮。 六.主题提升: 晏殊是位太平宰相,仕途坦荡,一帆风顺,他没有苏轼宦海沉浮的经历,也没有杜甫颠沛流离的苦痛,却把离别的哀怨凄婉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许,这正表明: 离愁——这人类普遍的情感体验,谁也逃不脱人间的悲欢离合之情! 深情朗读,深入感受。 七、课外拓展:比较阅读——词别是一家 我们赏读了晏殊这首表达人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的词作,现在来看看他写的同是表达离别之苦的诗作,比较词与诗在表达上有什么区别。 无题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瑟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注解: 油壁香车:用油漆漆过装饰华丽的车子,古代为女子所乘,此处代指女子。禁烟:即寒食禁烟,古代风俗,清明前二日不举火,吃冷食物,谓之禁烟。鱼书:书信。古诗《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句。 附板书: 蝶恋花 菊愁兰泣 (烘托) (柔婉) 燕子双飞 明月穿户 (反衬) 寓情于景 离别苦 望天涯路 (壮阔) 山长水阔 (对比)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