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文本分析之司马迁何以受极辱而不自杀?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2018-05-30 手机版 | ||||
各位同学: 今天我给你们分享的是《报任安书》文本分析之司马迁何以受极辱而不自杀?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任安的一封回信,是一篇用血泪写成的至情之文,也是司马迁的绝笔之作。 文章字字都是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激愤控诉,句句都是身残处秽中历史精英的痛切声讨。洋洋洒洒几千字,形散神聚,一个“辱”字即贯穿全文:第一写受辱之因,即为什么受到宫刑。第二写遭辱之痛,即受了奇耻大辱之后,内心的苦痛。第三写忍辱之由,即为什么能忍受极辱。 作者说“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最大的屈辱,就是遭受宫刑;也说“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四个“不辱”由深到浅,六个“受辱”由浅入深,对“不辱”与“受辱”从精神到肉体进行层层推进,最后逼出“最下腐刑极矣”,愤激喷涌,刺痛人心。 既然“最下腐刑极矣”,难道司马迁不明白“士可杀不可辱”的士道吗?不明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孝道吗?不明白讲究阴阳伦理的天道吗? 他当然明白! 他当时有三个选择:自杀保节、接受宫刑、用钱赎罪。他想要用钱赎罪,可是钱财不足,朋友也都不敢借钱给他,因为得罪的是汉武帝。所以,只能在自杀与受辱之间选择。 那他何以选择受极辱而不选择自杀呢?我们可以从原文找到理由。 第一,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也就是说,自己地位卑微,死无价值,所以不用死。 第二,“且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棰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也就是说,受辱再自杀,于节无益,所以不必死。 第三,“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也就是说,不愿鄙陋没世,渴望文表后世,所以不能死。 正是因为司马迁地位卑微,死无价值;受辱再自杀,于节无益;他不愿鄙陋没世,渴望文表后世。所以他才选择受极辱而不选择自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要的是“重于泰山”,盼的是“文表后世”,愿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因此,他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可以“隐忍苟活”。 司马迁用千回百转之笔,表达了自己光明磊落之志、愤激不平之气和肠曲九回之情。前人评价《报任安书》:“感慨啸歌有燕赵烈士之风,忧愁幽思直与《离骚》对垒”,实在精辟。 同学们,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