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浅浅,语文是你——品析肖培东《寻找春天》作文课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案例 2018-05-24 手机版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 崔久主

我们天天想着深刻厚重,自己却如此肤浅。

我想浅浅的教语文,甚至教成你们心里的肤浅,我相信,浅到心底的文字,纯净地堆积起来,就是高度。

我想浅浅的教语文,甚至教成你们眼里的低矮,我相信,矮到能扎根的思想,真切地凝聚起来,就是厚度。

肖培东老师在《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中如是说。

浅浅的,不是浅薄轻浮、浅尝辄止,而是在基于尊重学生认知水平,尊重学生阅历、能力的前提下,把本来抽象的、复杂的概念和理论进行一种通俗的简化,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追求的,是首先让学生理解,然后训练能力,提高水平,进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进行自我升华。

在《新作文》杂志社与全国“三新”作文教学研究会主办的全国第三届“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上,肖老师的作文课《寻找春天》就很好地践行了这种理念。

一、浅教深挖的课堂设计

当前作文课多以讲授技法、范文引领为主,但很多老师在教授写作技法时往往缺少让学生自主建构的意识,在范例赏析时要么是优秀作文展示,要么是“病文”升格。看上去技法讲解得明明白白,范文展示一目了然,但学生写作时依然一头雾水,训练效果并不明显。

肖老师这节作文课,用他擅长的“浅教深挖”的方式,给了我们以很大的启发。

他首先以眼前的雨天落叶为导入切合教学目标,然后结合所学教材回归文本,再展示一些精心挑选的图片作为迁移引申,最后结合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作文题目来进一步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原创的诗句“春天,不是只有一个季节;春天,不只一种绽放”。

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有:(1)运用想象,猜测老师看到雨天落叶想到了什么。(2)通过诵读,加深对于春天不只一种解释的理解。(3)通过比较,找出教材中的文章与春天的内在联系。(4)根据图片,拓展对于春天的个性化认识。(5)通过写作,达成预备的教学目标。

由此可见,这堂课上老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听(听学生的关于老师联想的猜测)、说(说出自己对于春天的理解)、读(读老师原创的那句关于春天的诗)、写(写出自己的独特感悟)这四种能力,自然无痕的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应该说,所有的环节都不复杂,所有的设计都是基于学生实际水平的考量。正如肖培东老师自己所说:“浅浅的教语文,你就不会挖空心思,而是脚踏实地。”

老老实实教语文,这是肖培东的师父钱梦龙对他的谆谆告诫。

踏踏实实学语文,这是肖培东对他学生最起码最根本的要求。

二、浅显易懂的课堂导入

清人李渔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这是说文章开头必须讲究落笔艺术。同样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语也该如此,或是先声夺人、扣人心弦,使学生涣散游离的心在短时问内能集中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来;或是浅显易懂、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紧张不安的心态中快速沉潜下来。

“看似奇崛最寻常”,同理,“看似寻常最奇崛”。肖老师这堂课的导入就是这样“寻常”却发人深省:

同学们好!不要太紧张,我们只是聊聊天而已。今天是个雨天,一路上我看到了许多被雨水打湿的落叶。这一片枯叶躺在地上,我望着它很久很久……这个时候,肖老师想了很多东西。那我们聊聊看,我的心事你们猜一猜:老师望着这些落叶,很可能会想到什么呢?

很多公开课,毋庸避讳,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都是授课老师认真预设的。可是肖老师的导入如此自然,如此巧妙,让同学们感到真实可信,让老师们感到佩服羡慕。肖老师曾经说过:“课堂上所有的问题都是老师的,都是我自己的,我努力。”

让学生猜老师的心事,瞬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老师望着这些落叶,很可能会想到什么呢?”既让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也很自然的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体验。可以想象,学生的回答应该是真实的,这样的导入也是有效的。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它的地位是非常重要。好的导入设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产生充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我在想,如果这一天不是“雨天”,而是“阳光明媚”的“春日”,这堂课会怎么上?相信又是别样精彩。

三、浅斟低酌的问题设计

“浅斟低酌”语出朱自清《怀魏握青君》,原文是“一是北方的佳人,一是关西的大汉,都不宜于浅斟低酌。” 在这里,它主要指慢慢地饮着茶酒欣赏,有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在作文教学中,它可以表现为授课者对于问题设计的自然轻松。好的提问者,他一定不会提出过于简单或是过于困难的问题,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教学目标的实际需要来剪裁和选取。

肖老师的这堂作文课,处处体现这种特点。比如,提问关于一枚春天的落叶的联想,学生回答起来毫无压力,却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精彩答案;比如联系教材目录对“春天”展开联想,可以有效的复习教材所学;比如通过几张图片引发学生对于“春天”的想象,在画面感中营造文字的意境。我们可以看看学生的回答:

1.我觉得老师会想到一句诗吧,“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2.第一单元的第五课《再塑生命》。海伦凯勒遇到了她的老师莎莉文。海伦凯勒因为从小发烧导致聋哑。莎莉文老师就是他人生中的春天。莎莉文老师通过他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给海伦以很多的爱和关注,把海伦从困境中拉出来,帮助她走向美好的明天。

3.我看的是小草那一张。我觉得草经过一个冬天的沉默,当春天的第一滴雨丝去浸润它时,它就仿佛得到一种召唤,就迫不及待的把自己的头探了出来。

陈寿江教授认为:语文教学问题设计“必须有效呈现语文教学内容,达成语文教育目标”,“必须依据学情,立足文本”,“必须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指向共同的教学目标”正如肖老师所说:“浅浅的教语文,不是教浅浅的语文。深入的,是我的理解;浅出的,成你的感悟。”这堂课上提出的很多问题在我们老师看来都不难,但是学生的回答却往往很精彩。这就是提问的艺术。

四、浅吟低唱的课堂语言

四川的刘方旭老师说:“肖培东老师的是课是极富‘语文味’的,这几乎是所有听课者的感受,大家陶醉于肖培东老师课堂的‘语文味’中,如坐春风,如啜甘醴。”这里的“语文味”值得咂摸。听课者往往羡慕和佩服培东老师优美生动的课堂语言。那些洋溢着美丽色彩、饱含深情的文学性语言,既显示了一位语文人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能给听课学生和老师以美的享受。比如这堂课:

1.春天,不是只有一个季节;春天,不是只有一种绽放。

2.你的回答就是春天最好的表情。

3.也许这个小草不一定就生活在春天,但是当它突破黑暗的地底层,然后冒了出来的时候,它的生命也许就迎来了春天。

4.祖国是他的春天,那么家乡就是一个游子的春天。

5.小的更能突出幸福的存在,寻找生活中更真实的,也许是很诗意的,也许是很遥远的,或者是被你忽略的那些“小”,突然发现,“幸福一直都在”。

6.当我们的写作与春天同在,与幸福同在,其实我们也不知不觉打开了一扇春天的门。

为何肖老师的课堂语言如此精彩?相信看过肖老师博客和新书的人都有体会,那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肖老师在著名的《人生四十始悟语文》一文中说:“安静下来的我,开始利用教学外那些边边角角的时光去读书。读鲁迅,读余华,读蒋勋,读木心,读博尔赫斯,《论语》《庄子》,唐诗宋词……哲学的,文学的,美学的等等。”正是因为广泛而持久的阅读,才使得肖老师具备一种语文人应该有的积淀与沉静。

语文老师,你有多久没读书了?或者,你现在读的这本书,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或心理?三毛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一个不读书的语文老师,上课时语言干瘪,词不达意,只能照本宣科;一个读书少的语文老师,在学生面前乱了方寸,失了尊雅,便会贻笑大方。

作文难,难作文,这是师生共同面临的教与学的难题。在肖培东老师的语文世界里,他闲庭信步,浅浅而行,匍匐于地面,扎根于大地。浅浅地教语文,你就不会挖空心思,而是脚踏实地。如能深刻体味肖培东老师课堂教学中“浅”的内涵,自会受益匪“浅”。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