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短文三篇》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18-05-24 手机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把握文章大意,理清课文的思路。

(2)品味文章当中韵味丰富的语句,能简要分析其哲理内涵。

2、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提出疑问,质疑探究。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阐述自己对生活、人生的理解,并给予适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对人、人生、生活等基本概念有比较深入的理解,懂得热爱生活,热爱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命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把握文章大意,整理课文思路。品味课文的关键语句,把握其哲理美及语言美。

2、教学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理解其对人生、生命的看法。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

四、课时计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师导引,学生自学(学生课前预习资料)

课前反复朗读课文,初步理解作者的观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998年5月20日晚9时,一场山洪将新疆巴音乌素矿矿井冲毁,一股巨大的水流直灌井底,将13个在井底干活的工人冲倒,淹没,只有青年工人杭平抓到一截一米多长的圆木,顺水向巷道深处漂去,一直漂到700米深处的采煤区。杭平上到一块一米见方的干燥地带,拧亮矿灯,光影里看到不远处一头井下拉煤车的骡子被卡在狭窄的道口。最初的两天,除了喝水,还试着啃那圆木上的树皮,还试着嚼皮带,但他都失败了。大约过了四五天之后,他将饥饿的目光投向了与他相依为命的骡子。他移动极度虚弱的身体,拿铁锹绊住骡子的腿,让骡子在挣扎中溺水死亡。接着把铁锹在石头上磨快,来剥骡子的皮,又把自己的眼镜片打碎,用玻璃一点一点地割肉吃,因为他不能嚼,翻江倒海的恶心几乎将他置于死地。几天后,肉开始变味,他把割下的肉泡在水里,反复搓洗,直到洗净才敢吞食。为了保持体力和热量,他将自己的行动降到了最低限度。他躺在地上,无数次地想,我还活着,我要活下去。就这样他一直坚持到了6月23日早晨8点钟,这时,他抚摸自己的身体,胳膊枯瘦如柴,胸肌已塌陷,摸一摸肚子,已能触到脊梁骨了。在这三十四天中,两台水泵以每小时近200吨的抽水量日夜不停地旋转着,随着水位的下降,救援人员从井下抬出了12具尸体。当救援人员发现杭平还活着的时候,所有闻知此事的人都无比惊奇,都感到这是一个近似神话的奇迹。

相信大家看过这个故事,都会有一种激荡灵魂的强烈震撼。为什么杭平能创造奇迹最终生存下来呢?

他创造奇迹的能量源自对生命深深的热爱。生命对我们只有一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这弥足珍贵的生命。

可是,现实却令人担忧,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执行主任费立鹏博士介绍:在中国,自杀已成为中国人的第五大死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在中国每两分钟有1人自杀死亡、8人自杀未遂;目前,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这说明现代的人越来越脆弱,对生命轻视。那我们如何对待生命呢?又如何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呢?那就让我们从《短文三篇》中寻找答案。

二、基础知识积累

1、作者介绍

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在16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

2.文体常识

随笔,是散文中特殊的一种。在我国,最早给随笔下定义的是南宋人洪迈,他所谓的“意之所之,随即记录”“纵意而谈,涉笔成趣”准确地概括了随笔的主要特点。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是一个新观点……

随笔的种类:常见的现代随笔有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说明性随笔、绘景性随笔、状物性随笔等。本文属于议论性随笔。

三、分析鉴赏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热爱生命。

2、议论文的结构主要有两种: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本文是属于哪一种结构?

纵向结构。  

3、纵向结构的基本形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一段和第三段内容各有什么侧重?

第一段侧重通过两种不同生活态度的对比,表明为什么要热爱生活。第三段着重从生与死、生命的短暂谈怎样热爱生活。

4、作者认为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会导致怎样不同的结果?

糊涂人一生枯燥无味,乐观者充满生活乐趣。

5、第三段谈到“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文中谈到了哪些方法?

抓紧时间和有效地利用时间。只有正确地认识生命,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关心生活,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才能享受生活。

四、品味赏析

1、问:文章中说:“生之本质在于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意思是说,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总是要死亡的,是人人所不能避免的。这句话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

2、问:文章中说:“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善于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的人就感到死而无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恼了。

如果一辈子懒散拖沓,萎靡不振,不能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留有好多遗憾,临死时必然感到苦恼。

从哲学上说,人在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时可以超越死亡。在人类的历史上,饮鸩的苏格拉底,自沉汨罗的屈原,断头台上的谭嗣同,这些著名人物都把个体的“小我”融会于人类的“大我”之中,实现了人的生命的自我超越。

五、概括《热爱生命》的主旨

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享受生命赋予的快乐,让生活过得丰盈充实,对于死亡也不会觉得烦恼。

六、探究生命

因为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所以我们不管何时一定不能舍弃自己的生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你的所见所闻所想,谈谈你的看法。

从哲学上说,人在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时可以超越死亡。在人类的历史上,饮鸩的苏格拉底,自沉汨罗的屈原,断头台上的谭嗣同,这些著名人物都把个体的“小我”融会于人类的“大我”之中,实现了人的生命的自我超越。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1849年7月31日,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在瑟克什堡大血战中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年仅26岁。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李陵投降匈奴,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解释辩护,汉武帝一怒之下对他实施宫刑(在古代仅次于死刑,是奇耻大辱),司马迁因为《史记》未完成,父亲遗志未能执行,故而忍辱负重 。

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热爱生命(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示笑容。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

七、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课文结构:

为什么

热爱生命

怎么办

第二课时

学习《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一、介绍作者

帕斯卡尔(1623—1662),法国17世纪最具天才的成果卓著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同时又是一位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和宗教圣徒似的人物。作品有《给外省人》《辩护》等。他在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巨大贡献。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帕斯卡尔三角形,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尔定理等均是他的贡献。他还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制作了水银气压计。他同时还是概率论的创立者之一。

二、朗读、分析鉴赏

1、作者以“苇草”为喻说明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形象写出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这样比喻是为了衬托出思想的力量: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

宇宙的浩大,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人却因为思想,可以概括宇宙,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

2、品味下列语句的含义

(1)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与自然界相比,人的确很脆弱,如一根苇草,随时有折断的可能。但人能思想,思想是别的任何力量都无法掌控和摧毁的,因此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

(2)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勇,由于空间,宇宙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

人无法填充时间和空间,在空间无限大的宇宙面前,人显得微不足道。但人能思想,思想是别的任何力量都无法掌控和摧毁的,因此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

三、概括全文主旨

人本身很脆弱,伟大之处在于能思想,人应该“努力地好好思想”。

学习《信条》

一、作者简介

罗伯特•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在他的经历中,他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他和他的妻子住在西雅图的一座船屋里。

主要著作《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

二、朗读、分析鉴赏

1、文中的信条可以分为几类,分别涉及哪些内容?

怎样生活:个人卫生、公共卫生、营养、平衡生活、休息

怎样做事:做好自己的事、认识事物、认识规律、认真学习和注意观察

怎样做人:分享、公平、友爱、不自私、不拿别人的东西、礼貌、团结

2、品味下列语句的含义

(1)智慧并不在高等学府的大山顶上,倒是出自今日学校里孩子们玩的沙堆中。

这句话运用了借代和对比的修辞手法,意思是人生信条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并不需要下多么大的力气专门去学习,在我们小的时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我们就学习到了怎样生活、怎样做事、怎样做人的道理,虽是简单的道理,却是做人处事的道德准则。

(2)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在幼儿园就学过。

幼儿园学过的那些基本原则,适用于个人、社会乃至政府。所以说,“我”需要知道的一切,在幼儿园就学过。

3、本文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强调什么?

明确:观点“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都在幼儿园就学过。”

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团结,要互相关爱,要有集体精神。

三、概括主旨

人们在生活中,实际上只需要遵守那些最基本的法则。

四、作者列出这些最基本的信条有什么意义?

明确:人们常说,真理是朴素的。又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用最简明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道理。对于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做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使一般人难以把握、望而生畏。作者却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正如文章中所说,这些信条“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便于大家信心十足地去实践,并获得成功。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