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士林,字式儒,山东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文言文阅读翻译 2018-05-20 手机版


徐士林,字式儒,山东文登人。父农也。士林幼闻邻塾读书声,慕之,跪母前曰:“原送儿入塾。”乃奋志励学。康熙五十二年,成进士,授内阁中书。再迁礼部员外郎。雍正五年,授江南安庆知府。坐在安庆失察私铸左迁福建汀漳道。漳州俗好斗杀人捕之辄聚众据山拒或请用兵士林不可命壮丁分扼要隘,三日,度其食且尽,遣人深入,好语曰:“垂手出山者免!”如其言,果逐队出。伏其仇於旁,仇举为首者,擒以徇,众惊散。自此捕杀人者,无敢据山拒。

乾隆元年,迁河南布政使。以父病乞归侍,旋居父丧。命署江苏布政使,士林以母病、父未葬,辞。四年秋,授江苏巡抚。士林善治狱。凡谳定必先摘大略牌示,始发缮文册,吏不得因缘为奸。日治官文书,至夜坐白木榻,一灯荧然,手批目览,虽除夕、元辰弗辍。爱民忧国,惟日不足。江南民尤德之。是年夏,诣京师。高宗召对,问:“道所经山东、直隶,麦收若何?”曰:“旱且萎。”问:“得雨如何?”曰:“虽雨无益。”问:“何以用人?”曰:“工献纳者,虽敏非才;昧是非者,虽廉实蠹。”上深然之。乾隆五年,海水灾,士林疏请治赈。六年春,复疏请酌借贫民穀麦。沛县灾最重,请发籓库馀平银籴米续赈。别疏言:“江苏社穀积贮无多,去年秋成,惟徐、海被灾,馀俱丰稔。臣饬诸州县劝捐十馀万石,仍戒勿强派,勿限数,勿差役滋扰。”上深嘉之。

寻以病请告,温旨慰留,遣医诊视。及秋,病益甚,疏请乞假,且言:“母年八十三,未能迎养,暌违两载,寝食靡宁。”上允之。行至淮安,卒。遗疏入,上曰:“此等良臣,方资倚任。乃今溘逝,朕实切切含悲不能自已者也!”命祀京师贤良祠。

(选自《清史稿•列传九十五》,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很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坐在安庆/失察私铸/左迁杨建汀漳道/漳州俗好斗/杀人/捕之/辄聚众据山拒/或请用兵/土林不可/

B.坐在安庆失察私铸/左迁福建汀漳道/章州俗好斗杀人/捕之辄聚众/据山拒/或请用兵/士林不可/

C.坐在安庆/失察私铸/ 左迁福建汀漳道/漳州俗好斗杀人/捕之辄聚众/据山拒/或请用兵/土林不可/

D.坐作安庆失察私俦/左迁福建汀漳道/漳州俗好斗/杀人/捕之/辄聚众据山拒/或请用兵/土林不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止确的一项是(3分)

A.“乾隆”是清高宗年号,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

B.“ 署” 在文中指代理官职, 有此含义的还有“ 摄”“ 迁”“权”“ 行”“ 假” 等词。

C.“山东”指山东省,清朝的省级行政区,这与“沛公居山东时”的“山东”含义不同。

D.“祠"始于汉代,本文中的“贤良祠”是清朝祭祀王公大臣中有功于国家者的专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徐士林本养父母,慈学有加。父亲抱病。他上疏求回家服待,在父亲病逝未葬、母亲得病的情况下,他又推辞了朝廷的任命。

B.徐士林心系百姓,关心民生。在发生水灾时,他多次奏请朝廷赈灾,并希望朝廷命令丰收的州县捐赠粮食,这些做让得到皇帝赞许。

C.徐士林实事求是,直言不讳。在与高宗三次对答中,他据实回报山东直隶两地的麦收情况,坦率陈述自己对任用人才的见解。

D.徐士林行事严诺,精于讼狱。为防止昏官恶吏从中作奸,每次对人犯审判定罪前,他都先摘录案悄概要进行公示,再发出抄写文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伏其仇于旁,仇举为首者,擒以徇,众惊散。(5分)

(2)工献纳者,虽敏非才;昧是非者,虽廉实蠹。(5分)

[参考答案]

10 B

11 B “迁”不是

12

13 (1)士林在路旁认人,认出为首者,擒拿他伏法,其余之人都惊散。

(2)工于献纳的人,即使聪敏也不是人才;不顾是非的人,即使廉洁其实是蠹虫。

[参考译文]

徐士林,字式儒,山东文登人。父亲务农。士林从小听到邻居私塾读书声,很羡慕,跪在母亲前面说:“请送孩儿入塾读书。”于是奋志励学。康熙五十二年,中进士,被授予内阁中书。再调任礼部员外郎。雍正五年,授予江南安庆知府。因在安庆失察私铸获罪,贬职为福建汀漳道。漳州民风好斗,有人杀人后被通缉,就聚众占山对抗,有人请求出兵士林认为不可。就命壮丁分守要道,三日后,估计他食物将尽,派人深入山中,好话相劝:“放下武器出山者免罪!”依照他说,果然对方列队而出。士林在路旁认人,认出为首者,擒拿他伏法,其余之人都惊散。从此官府追捕杀人,无人敢占山对抗。

乾隆元年,升任河南布政使。因为父病请求归乡侍奉,不久服父丧。朝廷命其担任江苏布政使,士林因为母病、父未葬,推辞。四年秋,授予江苏巡抚一职。士林善于断案。每次对人犯审判定罪前,他都先摘录案悄概要进行公示,再发出抄写文书,因此官吏不能从中作奸。每天处理公务,至深夜还坐在白木榻上,一灯微弱,手批目览,即使除夕、元辰也不曾断过。爱民忧国,只担心时不我待。江南百姓尤其感念他。这年夏天,到京师。高宗召他问话,问:“路上经过山东、直隶,麦收情况如何?”答:“地旱麦枯萎。”问:“下雨如何?”曰:“即使下雨也无用。”问:“如何用人?”曰:“工于献纳的人,即使聪敏也不是人才;不顾是非的人,即使廉洁其实是蠹虫。”皇上深以为然。乾隆五年,海安遇水灾,士林上疏请求赈灾。六年春,又上疏请酌情借给贫民穀麦。沛县灾情最重,请打开籓库馀平银买米继续续赈灾。另上疏说:“江苏粮食积贮无多,去年秋收,只有徐州、海安等地受灾,其余地方都丰收。臣下令诸州县募捐十馀万石,仍下令他们不要强行摊派,不限数量,不得派人滋扰。”皇上深深赞许他。

不久以病请求告老还乡,皇上下旨温言劝他留下,派御医去诊视。到了秋天,病更重,上疏请求放假,并说:“母亲年八十三岁,未能奉养,离别两载,寝食难安。”皇上准奏。行至淮安,挂了。遗疏献上,皇上说:“这样的良臣,才值得依靠信任。如今溘然逝去,朕实在深切悲不已!”命在京师贤良祠祭祀。
相关链接:文言文阅读翻译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