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四《雷雨》名师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18-05-17 手机版


 【学习重点】

1. 揣摩体会人物言谈举止的“潜台词”

2.深入思考“人性美丑”这个话题

二、了解文学常识

(一)背景链接

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的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黑暗、腐朽,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二)了解作品

雷雨由剧作家曹禺创作,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雷雨》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作者出于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以一种悲悯的情怀来俯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通过两个在伦理血缘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家庭,剖析了社会和历史的深重罪孽。

(三)《雷雨》故事情节

20年代一个夏天,气候闷热逼人,室外没有阳光,天空昏暗,暴风雨即将来临。周公馆的老爷周朴园由于处理矿工罢工,一直忙于公务,回到家里没有看到太太蘩漪。客厅里侍女四凤正在滤药,她的父亲鲁贵昨天连喝带赌,欠了别人的债,正厚着脸皮向女儿要钱呢,"如果你不给,我就要把你和大少爷之间的私情张扬出去。"四凤无奈,只得给他钱打发他走,鲁贵一高兴,告诉四凤大少爷周萍和他的继母蘩漪有乱伦关系,正在这时蘩漪走进客厅,向四凤打听大少爷周萍的消息。太太这么一问,四凤心里更紧张了,太太又请她母亲来,不知安的什么心。

这时,蘩漪的亲生儿子周冲蹦蹦跳跳地跑进来,他对母亲说,他想把自己的学费分一半给四凤,好让她去上学,因为他正热恋着四凤。正当此时,周萍走进了客厅,他说他明天要离家到矿上去,找父亲谈一谈。

周萍是周朴园同他家的一个侍女生的孩子。那时候,周朴园还是个封建官僚家庭的大少爷,与仆人梅妈的女儿梅侍萍相爱,侍萍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因周家老太爷不同意这门亲事,所以在侍萍生下第二个孩子第三天,大年夜的晚上被赶出家门,她抱着孩子冒着暴风雪投河自尽。后周家几次搬家。

蘩漪是周朴园的第三个太太,她只比周萍大7 岁,她脸色苍白,面部轮廓很美,眉目间显出忧郁,她有些神经症,得不到任何温情,因而爱上软弱的周萍。蘩漪让四凤的母亲鲁妈来,就是要让她把四凤带走,重新得到周萍。

午饭后天气更加阴沉郁闷。周萍走进客厅,打了个暗号,四凤从外面跑了进来,他们约定晚上11点到四凤的屋子相会。蘩漪希望周萍留下陪陪她,她指责周萍当初引诱她,使她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周萍冷漠地说:"如果你以为你不是父亲的妻子,我自己还承认我是我父亲的儿子。""我盼望这一次的谈话是我们最后一次。"她对周萍说:"你不能就这么抛弃我,我不能受周家两代人的欺负。我要让你尝尝一个女人受伤害时的力量。"

鲁妈在四凤的陪同下来到了客厅,就是当年投河自尽的梅侍萍,当年她并没有死,被人救了,后来又嫁了两次,都是下等人。她万万没想到,三十年前她伺候周家的老爷,三十年后,她的女儿又伺候周家的少爷。

周朴园走进客厅,侍萍的无锡口音引起了他的注意,经过盘问,他认出了侍萍,在此之前,他很怀念侍萍,家里的一切都按照侍萍在时的布置,可当活着的侍萍站在他面前时,他却厉声说:"你来干什么?""是谁指使你来的?"侍萍愤怒地回答:"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决定用钱来解决他们的恩怨,侍萍当面撕碎了5000元支票,她说只想见见他的萍儿。

这时罢工代表鲁大海闯了进来,他就是侍萍和周朴园的第二个儿子。周朴园拿出复工合同,原来他用钱收买了另外三个罢工代表,而准备开除鲁大海。鲁大海非常愤怒地揭露他在哈尔滨江桥时,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三千多名工人,发了一笔绝子绝孙的昧心财。周萍上来打了鲁大海两个巴掌,侍萍看到父子、兄弟势不两立的惨剧。

晚上,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周冲奉母命来给侍萍送100 元钱。四凤拒绝接收,鲁贵却厚着脸收下了,鲁大海知道此事,带着鲁贵把钱退还给周冲,并把周冲赶出门。周萍也冒雨来到鲁家,周萍从窗子跳进四凤的房间,跟踪而来的蘩漪把窗子关死,进屋拿东西的大海发现了周萍,四凤羞愧地夺路而逃。

侍萍和鲁大海来到周公馆找四凤,侍萍要带四凤回家,四凤不得已向侍萍说出真相,她已经怀了周萍的孩子,侍萍如晴天霹雳,因为她知道四凤与周萍是同母异父的兄妹。在四凤的苦苦哀求下她答应让周萍带四凤走,永远不要再见到他们。

蘩漪带周冲来阻止周萍带四凤走,周朴园也闻声而至,他以为侍萍前来认儿子,让周萍跪下认自己的生母。严酷的现实让四凤无法承受,她冲向花园,碰到漏电的电线而死,周冲去救她也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杀了,善良的鲁妈痴呆了,阴鸷的蘩漪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

——在浏览课文和阅读《雷雨》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思考:《雷雨》主要涉及了哪八个人物?这八个人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你能理清他们之间的种种关系吗?

三、夯实基础知识——课前预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咀嚼(jué)  涔涔(shēn)  谛听(dì)  勾当(ɡòu)

B.缜密(zhěn)   伺候(cì)   弥补(mí)   江堤(dī)

C.沉吟(yīn)   惊愕(è)   固执(zhí)   昧心(mèi)

D.规矩(ju)   暂且(zhàn)   离间(jiàn)   处理(chǔ)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烦燥  签名  揣摩  走投无路

B.报应  曲膝  敲诈  奄奄一息

C.内涵  对峙  半晌  甜言蜜语

D.波斓  严厉  推诿  婉转曲折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命!不公平的命________我来的。

(2)我伺候你,我的孩子再伺候你生的少爷们。这是我的________。

(3)你静一静。把脑子放________点。

A.指派 报应 清醒   B.指使 报复 清静

C.指使 报应 清醒   D.指派 报复 清静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

A.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因此,就算是同一住宅区内门当户对的两家人也很少串门往来。

B.周朴园是《雷雨》悲剧结局的“元凶”,因此《雷雨》的批判矛头也直指周朴园这个罪魁祸首。

C.戏剧是一门美轮美奂的艺术,它的美体现在人物的语言、动作,场景的构建、变幻,音乐、舞美的巧妙配合上。

D.运动会上,他借了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很多现实的问题,比如官员合法财产如何界定、如何有效监督官员财产申报是否属实等,毫无疑问成为目前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不能出台的最大障碍。

B.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和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经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分成的阶段,并已开始向科学技术工作者身上倾斜。

C.在核能、海洋能等方面,欧美不仅对中国设置了多重障碍,而且在中国研发这类能源时,还往往会借口以“用于军事”为名,来制约中国发展。

D.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的老家苏尔特位于利比亚东北部曾经是地中海沿岸一座美丽、安静的小城,但现在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1. 课文开头有一段舞台说明,有何作用?

2. 为什么侍萍明明是婢女,周朴园却说是“小姐”,而侍萍自己却强调说“不是小姐”?

3.当周朴园知道鲁侍萍并不是为他而来,又面对她的强烈控诉,他又是怎样应对的?

4. 本文以“雷雨”为题,有什么的含义?

5[探究] 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不是真的?

[拓展阅读]

人的悲剧

〈一〉

悲剧,这是一个起源于西方的概念,本是戏剧的一种大的类型和剧种。古希腊命运悲剧紧紧依托着神话传说,它来自对人生痛苦与邪恶的一种敏锐的认识。古希腊神话中负责正视、死亡、罪行、恐惧和绝望的复仇女神,她曾掌管预言的,后来虽被光明之神所代替,但她还是占有一席之地。阿波罗的预言代表着理性的选择,但却不能完全掌握,因为复仇女神保留她对命运的预言及因果报应权──她的预言实现就是一种惩罚,这样,命运就变得难以理解和很难掌握。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主张的“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强调和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权,反对神权,人的地位大大提高了。人开始自己主宰自己,因而,悲剧的根源也就是转向了人本身,也就出现了“性格悲剧”。哈姆雷特的典型的意志耗散、信念迟疑,行动拖延,造就了一种新的悲剧类型。他立誓为父报仇,却一再拖延不决,而觉得自己处于地狱之中,这种悲剧的最后原因归咎于原罪,即是生存本身之罪,即命运的悲剧。而《雷雨》,超越了“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两种模式,体现了叔本华所谓的第三种悲剧情形:“生存的悲剧”。

〈二〉

历来,《雷雨》都被认为是一出命运的悲剧,人物布局及其错综复杂的冲突,只被套认为是一种巧合,一种“命运”带来的悲剧。

曹禺熟悉希腊悲剧、莎士比亚、奥尼尔、契诃夫和易卜生,《雷雨》在艺术上深受他们的影响:情节的丰富性,生动性,尖锐的戏剧冲突,严谨的结构,浑厚凝重的格调,浓重的悲剧气氛。同时他也涉猎了近代东西方哲学著作,使《雷雨》既包含了古希腊悲剧的崇高感和神秘感,也融合了西方现代主义人性问题的关怀。曹禺“同情叔本华对生活沉沉的忧郁”,也热爱“尼采丰盛的生命力与超人的思想”,依据哲学新时代唯物意志论和表象主义的哲学观,把悲剧的根源转向生存本身,这才是曹禺要表现的主题──生存悲剧。

侍萍和周朴园之间有这样一段台词:

朴:你──侍萍?

鲁: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朴:(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不是我要来的。

朴:谁指使你来的?

鲁:(悲愤)命!不公平的命运指使我来的。

……

朴: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起来吧。

鲁: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你结了婚,就搬了家,我以为这辈子也见不着你了;谁知道我自己的孩子偏偏命定要跑到周家来,又做我从前在你们家里做过的事。

朴:怪不得四凤这样象你。

鲁:我伺候你,我的孩子再侍候你的少爷们,这是我的报应,我的报应。

也许这段台词以及人物口中反复出现的对命运的指责是人们认为这是一场命运悲剧的最大依托了。侍萍这个人物出被认为是控诉命运捉弄的最有力证人。的确,三十年前,当她还只有四凤那么大年纪时,就被人残忍遗弃了,无法忍受的屈辱和伤心,想死也没死成。活着,拖着一个孩子,三十年来的生活中又将是多少的辛酸与血泪痛苦,局外人实难想象,而三十年后,垂暮之年的打击又是何等地残酷啊!她向苍天喊出了她的冤愤“不公平”“报应”这一声声命的控诉,却与古希腊的“命运”观是不相干。神的力量主宰着世界;复仇女神预言着命运,一切悲剧成了命中注定,是神的预先安排,这才是命运的悲剧。

然而,我认为《雷雨》中侍萍口口声声所说的“命”却只是中国民间一种习惯的口头托词,是由于对悲剧现实无法解释又无法摆脱而发出的一种并无确指的无可奈何的呼喊。但侍萍屈服了吗?不,她毕竟是坚强的,有着巨大精神力量的女子,“有异常的道德力量”的女子!“我是太不相信这个世道上的人了”,这句话包含了侍萍三十年来的多少辛酸,多少的悲愤和多少的血泪痛苦呵!她诅咒这世界,但她还是在与这世界抗争。三十年她忍受了无法忍受的遭遇,顶着椎心刺骨的煎熬,嫁了三次,当老妈子侍侯人,但她还是勇敢的活下来了,勇敢的抵抗着不公平的遭遇。她相信命运了吗?没有,她停止了痛恨吗?也没有。她善良,她纯洁,谁能不为她所具有可敬的自尊自强感动呢?她另外有了两个心爱的孩子,在不如意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份拥有自己的快乐。虽然黑暗之手再次笼罩了她,三十年前的一段孽缘终于又缠绕于身。四凤与周萍的关系对她简直是五雷轰顶,无奈之中,面对残酷的“天道”,她还是一字一血地作出了抉择:“你们一块儿走吧。”她克制了伦理道德的无情冲击,滴血的理智作了无情的抗争。封建社会的下层劳动人民头脑中宿命思想与伦理观念并不是作品本身的宿命思想。

侍萍终究是疯了。人们便认为这一结局是命运的悲剧。她苦苦挣扎,但她终究失败了。但大家就能以此便认定了,侍萍终究敌不过她自己口中的命运的嘲弄了吗?不是!这里并没有上文所说的古希腊那种悲剧哲学的内涵。侍萍与剧中人物一样,由不同的地位和关系造成了彼此间的损害,才终究酿成了悲剧,即生存的悲剧。俄狄浦斯的英勇奋斗始终操纵在“神”的手中。神能翻云覆雨,神会反复无常,喜怒哀乐间便制造了俄狄浦斯这位悲剧英雄。然而,他无法掌握的是,人的生存本身。《雷雨》是以自己全部的剧情和艺术结构来表现这样一个主题的。

《雷雨》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悲剧的承担者,无论是贫是富,是好是坏,都上演着悲剧的角色。剧中八个人物,都有各自的强烈意向和欲望,并各自为自己所追求的目的而行动着。仅表层结构中,就可以看到:周朴园所追求的是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家庭秩序;繁漪所追求的是要留住周萍,让周萍永远陪伴自己;周萍则想避开繁漪,逃出周公馆;四凤又想跟周萍一起走,想跟周萍结合;周冲在追着四凤的爱;而侍萍却要把四凤带出周公馆,使她脱离险地;鲁贵想能够永远保住在周公馆的饭碗;而鲁大海则要为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向周朴园进行坚决的斗争。他们把自己作为扭结点,与他人构成多层的网状矛盾关系,而且其中任何一组矛盾冲突的出现与展开,都与其它矛盾交织关联。深层结构中三十年来所酝酿而成的潜在冲突,又使这一切纠葛在一瞬间爆发。极端复杂、极端紧张的冲突,最后是八个人都失败了,繁漪留不住周萍,周萍也走不了;侍萍带不走四凤,四凤也不能与周萍结合;周冲得不到四凤的爱,鲁贵也不能重返周家;鲁大海的罢工失败了,而周朴园也完全失去了家庭的秩序和自己的尊严。这个家庭,死的死,疯的疯,活着的人也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痛苦之中。

从乡间跑来的年轻人周萍,以他的热情,他的欲望,使繁漪这株即将枯死的奇花得到了点滴雨露的滋润,逐渐有了生气。她按自己的性格爱了,把生命、名誉,整个交给了周萍。周萍毕竟不是周朴园,他犹豫怯弱,胆小怕事,决不是值得繁漪爱,值得为他牺牲的人。周萍作为周公馆的大少爷,他受过“五四”时期民主思想的洗礼,不满于父亲的专横与不尊重女性,他与后母的乱伦也是个性解放的一种要求,但是周朴园的衣钵传人,例子竭力想做周朴园所代表的那个社会和阶级的忠臣都孝子。基于这一立场,他作了周朴园的肖子,奉命唯谨,无限恭顺,周朴园的一言一动,他几乎都无条件地赞成。他爱上了四凤,竭力想逃出周公馆,中断与繁漪的关系,只是对繁漪的变心,还有他惧怕的心里在起着作用:他害怕与繁漪的关系张扬开去,不容于父亲,不容于社会舆论,不容于整个统治势力。

周萍不敢与周朴园及其代表的社会力量决裂,遵循封建社会所谓的“良心”,但“良心与怯懦是同一回事”(王尔德)。他的怯懦,违背、负了繁漪,自身也陷入了一种最为尴尬的境地,三十年来的寄生生活,他成了具有空形的废物,地主阶级腐朽的生活方式消磨了他年轻人的朝气和雄心,对父亲对社会曾有的某种程度的仇恨和不满,只能变为尊敬与恭顺,但他要逃离这个家庭,去寻求一种新的,较有意义的生活,因为他无法忍受这种生存环境的折磨。

可繁漪是不允许周萍摆脱这一生存的悲境的,她的性格雷雨般爆发去追求个性的解放,“一个女子,不能受两代的欺侮”。这个带着新思想的女性不可能轻易放弃了斗争。但她毕竟是地主阶级中的一员,作为个人主义者她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自己的儿子被拉出来借以破坏周萍和四凤的结合;鲁贵是四凤的父亲便必不能留在周家;周萍只能陪伴她,她也会安于虚伪和欺骗的不自然关系而不起来反抗。于是,每个人人性的追求都在被自己的地位,被彼此间复杂的关系,相互遏制、损害了,陷入了生存的悲剧。

〈三〉

“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别人看”(鲁迅语)。那么《雷雨》毁灭了什么呢?这个家庭悲剧通过家庭关系和伦理道德观念的冲突,把八个人苦苦挣扎的人性拷打了,摧残了并毁灭了。生存的悲剧也随之上演了。侍萍疯了,也正是她的善良、纯朴的人性之美给毁灭。

侍萍与周朴园之间有着一段难以排解的感情纠纷,纠缠了三十多年,终于导致了一场大悲剧的上演。一般认为,周朴园是个伪君子。他对侍萍的感情完全是假的,虚伪的;而侍萍是个怨女,她对周朴园的是恨,没有爱。真的如此简单吗,那便不会引发如此多的恩恩怨怨,人物间复杂的大网了。其实,周朴园的人性深处也有真,侍萍的内心始终埋藏着爱。凡人都有人性,而人性辩证地看都是有二个对立面的,周朴园与侍萍也不会例外的。

说周朴园是一切祸患的根源,悲剧的制造者,但这幕悲剧并非是他的意愿,他也是深陷于其中的最大的悲剧承担者。三十年前,他与女仆相爱了。一个大家公子,一个受过西方文化熏陶的现代青年,在封礼教的束缚下迈出了这一步,能认为他与侍萍的爱是假的吗?侍萍被逼走了,这是谁的意愿,我不敢断定,但可想而知,家庭的因素是不可忽略的。他与侍萍毕竟是两个阶级的人物,“门当户对”的封建婚姻观念不允许他这位周家大少爷去接受一个下层社会的侍女,而只能迎娶一位富家小姐。周朴园是个封建大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他追求一种统治阶级上层社会的生活,他要做的是“社会上的好人物”,于是,三十年前的侍萍成了他这一追求的抛弃品,终于酿成了三十年后的悲剧,但这并非他的初衷。因为这对他而言毕竟也是一种痛苦的抉择,他也爱侍萍,只是在与他的社会地位冲突之后,他才放弃了侍萍。他一直留侍萍的儿子在身边,在向他时时提醒着孩子的母亲──侍萍,抹杀曾经的存在,经常不经意的触动他对侍萍的回忆。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记吗?”他每年都记着侍萍的生日,照着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的习惯也总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他保持她“生前”的习惯,表现了一种忏悔,这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具有一些道义力量和感情力量的。因为他对侍萍曾经存过的可资怀恋的情感,在他日后的不完满婚姻生活中,便显露出对繁漪的专横冷酷,恩威并施,以维持他的威严,建立起他引以自豪的家庭的“平静”“圆满”的秩序。然而,与此同时,他也生活在失去真正的夫妻之欢,父子之乐的感情孤独之中。他怀恋与侍萍之间一段真挚美好的生活以缓解自身道德重负和内心枯冷,正如聂赫留夫出于自我救赎的需要而拯救卡秋莎一样,证明了他内心深处人性的一个正面。他一直生活在一种空虚之中,表面的绝对权威并不能弥补情感生活,他所能做的只是以放纵的生活与回忆来麻醉,他的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悲剧。但侍萍的出现在他的面前时,他又惊惶失措,声色惧厉,严厉的喝到“你来干什么?”极端矛盾的态度,判若两人的口气,暴露了他的虚伪,冷酷,自私,但这并不能掩盖他对侍萍的感情是真的。侍萍再次出现,他内心深处欣喜,但应该有情有义的赎罪,而他有的只是一句“好!痛痛快快地,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因为他是一位具有封建地主阶级思想的资本家,他要做到的是一个非常“有体面”的人物。三十年前他放弃了对侍萍的爱,在生存的道路上酿成了一场悲剧。因此,周朴园,一个表面上冷酷、自私、虚伪的人,是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心事,他只能在内心深处祭奠和怀念真心所爱的人,用一种悲剧形式来表达爱。他爱而不得所爱,不能终其所爱。更可悲的是,他们爱的结晶:两个儿子,一个成了他的阶级敌人;而另一个则给他戴绿帽子,他却毫无察觉。表面的威严和道貌岸然之下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推上最耻辱的境地。他的生存环境是何等悲哀!

〈四〉

人性本身是矛盾的,即超我,自我,本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性与社会道德秩序和理性法则之间冲突着。周朴园与侍萍如此,在四凤、周萍、繁漪之间也惊心动魄地存在着,而且也难以冲破人性的情感左右。于是八人各走各的路,却不可避免的互相纠缠成一张大网,互相挣扎,却越收越紧,灵魂的煎熬下必然导致一切都毁灭了。《雷雨》纠集了各种力量不同阶级,不同地位冲突,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和伦理关系的冲突的矛盾表现,它已超越了现实功利层面,上升到作家对人类生存之更高层次的揭示和探索,其内涵更为深邃。

《雷雨》就这样展示了人间最惨烈的悲剧,它发生于每一个普通的人,不是帝王国君(如俄狄浦斯),也不是拯救世界的英雄(如哈姆雷特),它更没有让我们到世界之外去寻求什么悲剧的根源,因为悲剧就在生存本身。内含着人性生存的本身的悲剧。

——[读后感]读后,你对“人的悲剧”有哪些新的思考,把它写下来吧。

《雷雨》答案

[课前]

 1、基本人物:两个家庭,八个成员。

    鲁家:鲁贵、鲁侍萍、鲁大海、四凤。

    周家:周朴园、周繁漪、周萍、周冲。

  2、四种关系:

   ⑴ 主仆:鲁贵、鲁侍萍、四凤是周家的仆役。

   ⑵ 夫妻:周朴园──鲁侍萍。周朴园──繁漪。鲁贵──鲁侍萍

   ⑶ 血缘:周萍与鲁大海,同父同母兄弟。

     周萍与四凤,同母异父兄妹。

     周萍与周冲,同父异母兄弟。

     鲁大海与四凤,同母异父兄妹。

     鲁大海与周冲,同父异母兄弟。

  ⑷ 不正当的性爱关系:

    周萍──四凤,周萍──繁漪

  3、多种关系的交织:

    周朴园──鲁侍萍:夫妻,主仆关系。

    周朴园──鲁大海:父子,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

    周繁漪──周萍:母子,情人关系。

    周萍──四凤:兄妹,情人关系。

    鲁大海──周萍、周冲:兄弟,下人与少爷关系。

    鲁侍萍──周萍:母子,下人与少爷关系。

    周冲──四凤:兄妹、恋爱关系。

1.解析:A项,“涔”应读cén;C项,“吟”应读yín;D项,“暂”应读zàn。

答案:B

2.解析:A项,燥—躁;B项,曲—屈;D项,斓—澜。答案:C

3.解析:指派:派遣某人去做某项工作。指使:出主意叫别人去做某事。报复:打击损害自己利益或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人。报应:现专指种恶因得恶果。清醒:头脑清楚,明白。清静:环境安静,不嘈杂。答案:C

4.解析:A项,门当户对:指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结亲很合适。此处用来形容住处邻近,不恰当。C项,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的美好漂亮。D项,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答案:B

5.解析:A项,否定不当,去掉“不能”;B项,成分残缺,“并已……”前缺少主语;C项,句式杂糅,“借口”与“以……为名”杂糅,可删去“借口”。答案:D

[课中]

1.明确: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烘托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烦躁、郁闷不安德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即将到来,同时也感染、影响了读者,让人产生一种压郁感,把读者带入戏中。

2.周朴园当年抛弃侍萍,他自己也知道这是一段不光彩的过去,说出来会影响自己的名声,而现在要跟人谈起,当然就得小心翼翼,维护自己。所以,他这里表面上像在赞扬侍萍,实则是想掩盖自己的罪行,表现出他“虚伪”。而鲁侍萍说不是“小姐”,表面上是否定自己,实则是想揭示出周朴园的隐私跟虚伪,表现出她的“正直”。

3.周朴园先是想用缓和的语气“稳住”鲁侍萍,见鲁仍然很激动,又采取了“柔情攻势”,这种柔情其实是一种“哄骗”。我们不否认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有一定的真实性,可更要想到,这么多年来,周朴园的家庭生活并不愉快,他现任妻子骄傲、冷漠、倔强,他怀念印象中年轻美丽,温柔可人的侍萍是出于自己内心得需要,是一种“自我救赎”,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慰藉。这里体现出周朴园“伪善”的特点,而鲁侍萍却由于本性的“善良”,对他产生了一定的谅解,安定了情绪。

4.以“雷雨”为题含义有二:

一是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雨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

二是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闷抑郁的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

《雷雨》这个剧本正是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雷雨般的大变革的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5.分清周朴园对鲁侍萍感情的真假是准确把握中朴园性格的关键。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的,绝对是真的”(曹禺语)。从课文的对话可以看出,周朴园三十年来一直没有忘记过鲁侍萍。每年四月十八日,都不忘为她做生日,一切都按照她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待,我们也的确看到他屋子里的家具还是从前侍萍喜欢的旧物,而且陈设布置仍按三十年前侍萍动用时的样子。甚至因为侍萍在生周萍时生了病,总要关窗户,还是不许人打开。他穿衣服不管是雨衣、衬衣,都爱穿旧的而不爱穿新的。对一个确认为已“死”了三十年的人依然念念不忘,这不是一个纯粹虚情假意的人能做到的。何况周朴园年轻时的确是真心喜欢侍萍的。侍萍年轻时知书达礼、聪明伶俐,年轻漂亮,贤慧体贴,而侍萍当时是周家的待女,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年轻人是很容易产生感情的。从周朴园和侍萍分别后的家庭生活来看,他怀念侍萍也是有根据的。他自和侍萍分别后,结过两次婚,第一次是个阔家小姐,这次婚姻的基础是钱和门第,当然谈不上感情,这位小姐也不久抑郁而死。第二次就是繁漪。繁漪岁年轻貌美,但傲慢不驯,不吃他封建家长制的一套,两人之间没有夫妻真情,加之赶侍萍走也不是周朴园的初衷,他在家庭中遇到诸多不如意之事时,他更想逃避到这处角落来寻找慰藉。于是周朴园就自然而然地从她身上联想到温顺多情的侍萍,引起对侍萍的怀念。这是人之常情,一个人对于已经失去的东西,总是特别觉得可贵,特别感到恋念的。否定周朴园过去对侍萍怀念的真实性,这是把人物思想感情简单化的结果。但话又说回来,经过三十年的变迁,周朴园的地位变了,他已经成了一个唯利是图的资本家。主导性格毕竟与他的阶级地位和资本家的身份一致。因此,当活着的侍萍一旦站在他面前时,他首先考虑的是将会破坏他现在家庭的“圆满”和“平静”,将使自己的名誉、地位受到威胁。他立即想以严厉冷漠、安抚软化、金钱兑现等惯用以对付下等人的手法来打发这个他刚才还在深深怀念追思的女人。周朴园对侍萍的叶公好龙式的无情态度,正是作者成功的现实主义的表现。所以说,周朴园在对待侍萍的问题上,无论是深情怀念,还是绝情寡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这个本质就是他以牺牲他人满足自己的自私欲望,二者都是周朴园占有欲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形式。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