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2018-05-15 手机版 | ||||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揣摩精彩段落和语句,体会呼告手法的情感表达作用 2.了解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感受旧中国苦难,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作者简介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辽宁省昌图人。东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主要作品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曹雪芹》等。 他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茂草、高粱,搅成一团,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东北风格震动着人们的内心 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短短3个多月,我国东北全境便已沦陷。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了,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用饱含深沉的爱国热情写下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散文。 文体简介------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最大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往往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知识链接-----东北作家群 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等。 一、预习检测 1.根据拼音填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挚痛 ( ) 喷涌 ( ) 亘古( ) 斑lán( ) lán语 ( ) 污huì( ) 2.填词语 1、没有根据的话 ( ) 2、声誉上所受的损害( ) 3、灿烂多彩 ( ) 4、没有哪个时刻 ( ) 5、热烈而深切 ( ) 二、感知课文 1.本课标题《土地的誓言》该如何理解? 2.文中誓言指的是?(用原文回答) 三、品读赏析 1.文章中哪一句话最打动你?为什么? 2.课文一、二段分别写了什么主要内容?分别抒发作者什么样的情感?那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内容 情感变化 词语 第一段: 第二段: 四、问一问 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将它勇敢的说出来,我来为你解答! 思考: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 五、知识拓展----呼告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一般可把它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练习:作者把广大的关东原野,以“她”而不是“它”相称,这是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个人总结: 以“这节课我学到了……”的句式做总结。 张家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