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雨霖铃》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18-05-10 手机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柳永词的特点,感受评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学习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反复吟咏,整体把握词的内容,感受词的音律美。 

  2、品味语言,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浓浓的离情。

  2、领略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培养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雨霖铃》是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一课《柳永词两首》的第一首。本单元主要涉及宋词,而柳永在宋代词人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是宋代第一位专力写词的文人,他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的词人,他是婉约词派的创始人。所以教材把他安排在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高中课本宋词的第一课,凸显了其重要性。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的能力。《望海潮》和《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品,建议在教授时把《雨霖铃》放在第一课时,因为学生有先入为主的思维,而这首词更能体现词人的婉约风格,还有,《雨霖铃》这首词感情细腻,可分析的内容较多,理解了这首词,对于《望海潮》的分析就变得简单而且水到渠成了。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对宋词的接触较少,通过对初中阶段诗歌的学习,已经能感受其中的语言美、意境美,但鉴赏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及突出重点的措施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情景交融与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突出重点的措施:一是在教学时间分配上要适当多一点。二是板书时重点内容要放在显眼的地方。三是用具体、生动、贴切的事例来说明重点内容,对非重点内容可以少举例。四是要用富有启发性的提问,促使学生对重点内容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五是讲究教学语言艺术,促使学生对重点内容集中注意、认真听讲和做好课堂笔记。

教学难点及突破难点的方法

难点: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突破难点的方法:第一,多媒体辅助法。第二,补充背景知识、相关文学常识和中学生能懂的例子作佐证。第三,引导学生分析意象,感受意境,进而了解作者的情感。第四,采用讨论式学习法,让学生立足文本,从不同的视角见仁见智。第五,精讲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准备阶段

环节一:学情诊测

要求学生展示学案或作业。

1、生生互查。

2、教师抽查。

3、学生反映预习中的问题。

环节二:修正教学目标,确认教学重点。

二、导学阶段

环节三:激趣导入。

文才飞扬、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柳永,考场接连的落第,仕途的失意,使他流连于勾栏瓦舍,为歌女填词作曲,并与她们结下不解的情缘;但同时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宦游,以期谋得一官半职,又不得不与佳人分离,浪迹江湖,致使“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现在我们来看他中年仕途失意时期的一首词《雨霖铃》。

环节四:自主学习,自我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揣摩,感悟。

学生梳理、积累相关知识,组内交流,互相订正。

学生反复诵读。

环节五:问题引路,讨论、合作、探究。

教师启发设疑、展示预设问题:

1、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哪句话最能体现这个内容呢?

2、本词有哪些意象词?这些意象词起到怎样的作用?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句话在上阕的结尾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放在此处有何作用?

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你觉得它好在哪里?

5、本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教师巡查时渗透强调教学重点,发现或提出预设教学难点。

环节六:交流展示,体验成功。

各组推荐代表朗读比赛。

各组推荐代表发言。

预设问题答案:

1、明确:浓情厚意从低回婉转、一唱三叹的旋律里汩汩而出,离愁别恨也从悱恻动人、缠绵哀怨的诗意里幽幽而泻。

在萧瑟的秋天里,词人和他的红颜知己伤心地告别。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首词就是在冷落清秋的景色中抒发词人人离别的伤感之情。

2、明确:①意象: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晚、杨柳、晓风、残月;②作用: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3、明确:邈远之景,衬托出情人相见无期,自己前途茫茫的惆怅;承上启下,既是总结上阕的离别情景,又是为下阙写别后情景作铺垫。

4、明确:这两句之所以成为名句,就在于它没有一个字写情,而又没有一个字不写情。词人设想旅途中的情景:待今宵酒醒之后,我将身在何方呢?我的身边还能有我的知心人陪伴我吗?不会有了,陪伴我的将只有岸边杨柳,耳畔清风,天边残月!句中“酒醒”二字很值得玩味。在上阕,词人已经写到“都门帐饮无绪”,既然是没有情绪,为什么还要喝呢?无非是借酒浇愁而已。第二句中的“杨柳”也是很有意味的事物。古人写离别之情,往往要写杨柳,并经常用折柳表示送别之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柳”与“留”读音相近,所以折柳可以表示“留恋”之意。

5、明确:(1)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精心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进而想象别后的离愁别恨,情景相生。作为封建时代的文人,自伤身世,慨叹自己不能作生活的主人,抒情尽管真实,而情调未免凄怆;对现实尽管忧愤,而意志未免消沉,这是受时代局限的反映。(2)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上阕重点在记别,下阕重点在述怀,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作者善于运用铺叙手法在前后呼应对照中逐步深入。下阕想象部分与上阕的写实部分有一定内在联系。(3)白描的艺术手法:词作在表现离人分别时,通过离别场面的描写、铺叙,让读者深切感悟离情。

三、四环节落实解决重点、难点,学生讲不到、讲不透的地方教师补充深化。

环节七:练习巩固、迁移拓展。

“杨柳岸,晓风残月”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代表了柳词通俗,以白描见长的风格。宋代俞文豹《吹剑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岁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指苏东坡的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段话说明柳词婉约缠绵,苏词豪放旷达两种词风。请你将《雨霖铃》与《念奴娇》比较鉴赏,体味豪放、婉约两派词风的不同。

三、评价阶段

环节八:自测互评。

1、自我评价。

2、组内评价,课堂表现分出甲、乙、丙。

环节九:补充完善学案。完成学案相关作业。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