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18-05-09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抓住典故,感受词人对率军北伐建功立业的英雄明君的仰慕赞叹之情。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鉴赏咏史抒怀类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人论世,走进辛弃疾的内心,体悟他英雄报国无门的悲壮之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典故运用的作用及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

2.比较苏轼与辛弃疾词风的异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卑劣的达赖大肆鼓吹“藏独”妄图分裂祖国时,当阴险的西方国家不顾廉耻,公然支持“藏独”时,我们热血沸腾,无比愤怒!因为,任何时候,一个国家领土与主权的完整不容许受到侵犯然而,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个孱弱的王朝,领土任由外族割裂,主权任由外族践踏,而一批忠勇之士徒有热血,空握吴钩,请缨无路,壮志难酬,一声声叹息绵延千古,令无数后人扼腕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兼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走近这位悲剧英雄,去体会他内心的愁苦与愤懑

二、文题解读

1.哪位同学根据诗词常识,来解释一下这个题目?

明确:“永遇乐”是词牌名,“京口北固亭怀古”是标题其中,标题点明了词的主要内容,即作者登上北固亭,追念古人,抒发感慨

2.我们还学过类似的题目么?

明确:念奴娇•赤壁怀古;沁园春•雪,等等

3.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简要概括全词的内容

明确:作者登上北固亭,面对眼前的大好河山,追念曾经在此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孙权和刘裕,歌颂和追慕他们的英雄业绩,抒发了“时无英雄”的感慨下阙借刘义隆仓促北伐,招致惨败的故事,借廉颇不被重用的故事,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愤懑

三、典故解读

辛弃疾词好用典故,那么这首词一共运用了几个典故?请各用6个字概括出来

参考:①孙权坐断江南;②寄奴成功北伐;③元嘉仓皇北顾;④佛狸神鸦社鼓;⑤廉颇忠勇遭弃。

全词共有5个典故,只有“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没有用典,因此,理解典故的作用,是鉴赏这首词的关键之所在

典故一:孙权坐断江南

1.辛弃疾对孙权可谓“情有独钟”,在作品中喜欢提及他,哪位同学能再举几例么?

明确:①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②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满江红》)

2.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作者为什么如此推崇孙权?

明确:①京口是孙权开创基业的地盘;②孙权的东吴与当时的南宋王朝有着惊人的相似,同样位于东南一隅,同样面对强大的北方入侵之敌,同样有长江天堑但是,孙权打败了曹操,并且开疆拓土,最终促成三足鼎立的历史局面但南宋王朝却不思进取,偏安苟且,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于是坐在才会发出“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这样的感慨,表达了对孙权的赞叹和对统治者的谴责

典故二:寄奴成功北伐

1.“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个典故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明确:雄浑壮阔,气吞山河,可以想象出当时刘裕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

2.作者借刘裕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梦想抗金,匡复中原,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典故三:元嘉仓皇北顾

1.这个典故中的“草草”是什么意思?

明确:草率;轻易地

2.刘义隆有什么特点?

明确:好大喜功,轻敌武断

3.刘义隆北伐的结果是什么?作者借用他的典故有何深刻用意?

明确:遭致惨败,仓皇北顾反对当时当权者韩侂胄草率出兵北伐

典故四:佛狸神鸦社鼓

1.谁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景象?

明确:佛狸祠下,鼓声隆隆,鸦声连连,人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祭祀着神灵,场面无比热闹

2.“可堪回首”是什么意思?在那里热闹的是金人还是汉人?

明确:反问句式,意思是说不堪回首或不忍回首根据当时的地理形势(佛狸祠位于现在的江苏六合东南面)可知,热闹的是汉人

3.汉人有如此欢快的场面,作者为什么还不堪回首?

明确:要准确理解这个问题,必须对佛狸祠有深刻的认识佛狸祠在这里是象征南侵者所留下的痕迹四十三年过去了,当年扬州一带烽火连天,南侵者一直打到瓜步山,这一切记忆犹新,而今佛狸祠下却是神鸦社鼓,一片和平景象,全无半点战斗气息,这对于志在收复失地的辛弃疾而言,当然是不堪回首

4.作者运用这个典故到底是要表达什么感情呢?

明确:作者充满担心忧虑:如果再不抓紧时机北伐,那么,北方汉人的人心都会变了,到时再北伐,无疑是难上加难这个典故给人一种“时不待我”的急迫感

5.那么,作者是不是就认为时机净丧,将会无所作为呢?

明确:当然不是对于北伐,他是赞成的,但认为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避免前人的覆辙而准备是否充分,关键在于举措是否得宜,在于人用什么样的人主持其事他曾向朝廷建议,应当把用兵大计委托给元老重臣,实际是以此自认,准备以垂暮之年,挑起这副重担;然而事情并不是所想像的那样,于是就想到了廉颇,词意转入最后一层(板书典故五)

典故五:廉颇忠勇遭弃

1.作者运用这个典故有何深刻寓意?

明确:①希望像廉颇一样,重新被朝廷起用,为国效力②廉颇终究因为谗言而未被启用,作者也一样,因此又用廉颇自况,暗示了自己的处境

2.作者借这个典故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满怀爱国热情的辛弃疾一心为国效力,可他报国无门,所以发出“凭谁问”这一感叹!流露出满腔悲愤

四、问题探究

1.“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一句中的“望”字用得妙在哪里?

明确:串联典故,增强意蕴词的标题是“京口北固亭怀古”,因此所用典故应该和北固亭有关;但五个典故中,只有两个与北固亭有关一个“望”字,首先使得作者的视野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小小的北固亭,而是远眺而且,这一“望”,使得作者思绪万千,,似乎看到了“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也想到了命途多舛的廉颇“望”字,使得全词境界全开

2.有人认为,《永遇乐》一词“觉用事多”,即辛词用典多,是个缺点;但杨慎认为,《永遇乐》代表了辛词最高成就,那么你是怎样认为的?

提示:从本词题材来看,用典是必然的其次,从典故内容来看,并无重复之嫌相反,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典故,就不能完整表达出词人的感情

五、诗词联读

阅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二人相关名句,回答后面问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附:辛弃疾名句

①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②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

③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

④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附:苏轼名句

①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

②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鹧鸪天》)

③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辛弃疾,分别为北宋、南宋时期豪放派代表,被并称为“苏辛”,根据上面诗词和名句,试比较二人词风之异同。

参考:①相同点两人的词风都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著称②不同点苏轼词较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词中的不平之意最后往往能通过对人生的参悟进行自我调节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他随遇而安,因而我们能读到他的乐观旷达;而辛弃疾词更喜欢用典,充满了奋勇御敌的热望和吴钩空握的悲哀,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